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025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docx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

惠州市源资农业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股东构成:

公司股东由两人出资,出资情况如下

600.0000万元人民币90.09%

66.0000万元人民币9.91%

公司发展历程:

主营业务:

主导产品:

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等。

申报连续扶持的,须对原有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运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等)予以说明。

1.1.2财务状况

近两年项目单位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营业(销售)收入、纳税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年龄、学历、职称、业绩以及主要社会兼职等,有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社会形象和诚信问题等。

1.1.4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点,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根据项目区实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泛吸纳和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推进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积极培育发展具区域比较优势的蔬菜和水产两个主导产业,在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和明显提高的目标下,以广东省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构建由生物、信息、材料、管理、营销、培训等要素综合集成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体系,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高效化。

把项目区建成“布局合理化、种养科学化、作业机械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安全化、管理民主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环境良性化”的大型农业现代化项目区,成为推动本市、省乃至我国粤南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基地。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6000亩种(养)殖及冷藏物流配送基地

建设性质包括新建。

建设地点:

位于五村村6000亩、山塘350亩、三和村650亩、黄屋村占地300亩。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数量、产量、产值、技术等。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等。

1.2.4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类型、工程量等。

1.2.5建设期限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说明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包括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等。

资金来源应说明申请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等。

1.2.7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

简要列出项目单位自身获得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税金等绝对指标及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相对指标。

在社会效益方面:

将①提供本县及辐射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样板,促进沿海地区率先进行并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②为社会提供优质无公害农畜(水)产品,其中:

无公害优质蔬菜?

万吨、畜牧?

吨、水产品?

吨,丰富菜篮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③引导并吸纳农民进入高效的二、三产业,年可提供劳务收入近?

万元;④促进项目区农村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大辐度提高农民绿色证书获得率;⑤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带动农户达60%以上。

在生态效益方面:

①项目区通过科学规划和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蔬菜、畜牧、水产业生产,并促进农畜水结合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②通过监测项目区水、土安全生产有关参数,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减少水体、土壤污染,提高农(水)产品安全性,提供洁净饮用水;③通过项目区防护林建设,改善抗风灾能力,防止水土流失;通过灌排体系的合理分布和沃土工程,降低埭田次生盐渍化,提高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综合评价

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

风险评估,带动作用,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结论与建议等。

简要概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地区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品种质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项目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情况,并结合当地资源特点,确定以优质和特色蔬菜、牲畜、水产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建设内容,既适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也符合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方针。

惠州市对该市2011-2020年农业结构与布局作了全面规划,提出惠州市扩大“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建设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旅游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基地和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农业必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必须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出发,继续优化农业结构。

计划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科研、技术引进、旅游观光、教育、推广、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形象工程,以此带动惠州市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蔬菜、牲畜、水产等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促进惠州市乃至广东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2、充分的完善了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链条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肉、放心水产品”,同时由于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和批发交易的发展,进一步形成可靠的农产品需求等信息系统,将带动农户的种植方向、时间、品种等,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加工配送平台建设也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只有中间需求得到扩张,农业生产才有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才能蒸蒸日上。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扩张农业的中间需求,而且直接关系到满足最终消费的需求,对农业生产、批发、零售、消费和对外贸易都有重大影响。

农产品生产也是经济发达地区防止农业萎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维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惠州市农业经济的特点是分散化、小生产化,农产品商品标准化工作还很不完善,项目的建立有助于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蔬菜、肉类、水产类商品批量生产、批量加工和批量销售,引导本区域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延伸农业链,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并逐渐形成农产品的商品标准,尽早实现与国际农产品商品接轨,以此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性。

3、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惠州市是广东省沿海的重要城市,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惠州市发展外向型农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本项目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状况,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要素、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建设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有力的措施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这为农户生产优质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带动农户按国际标准的要求去生产和加工,使其产品尽快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在项目区内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牲畜和水产产业化农业技术体系,逐步达到在品种选育、种(养)技术、农药使用、施肥料、灌溉及产品检测等技术符合国际规范要求,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有利于促进惠州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项目本着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水、土地、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生态农业的世纪,要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和生产无公害的健康绿色食品。

因此,探索农产品的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农产品项目的实施,均采用无害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无公害蔬菜、牲畜和水产生产技术生物与化学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机生物复合肥料和绿色饵料的使用、以及沼液无害化应用技术、节水灌溉和水质调控等先进实用科技的应用,将使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食物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产系统,为惠州市的农业逐步向节约、高效、保护环境和无害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5、项目的建设是保障深莞惠三地农产品的供应需求

随着深莞惠三地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数量极巨增加,相应的,人口增加的同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由于深圳和东莞两地自身发展空间受区域限制,已无多少空闲之地发展农产品种养植,现惠州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充分的开发空间。

本项目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种养植项目,已立足深莞惠、流通粤南、面向广东省、辐射周边城市为目标,因此,对保障深莞惠农产品的供给需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包括人口、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2.1.1惠州市经济状况分析

1、人口

【户籍总户数和总人口】 2009年末,惠州市总户数90.19万户,比上年87.06万户增长3.59%。

户籍总人口324.36万人,比上年318.84万人增长1.73%。

其中:

男性165.09万人,增长1.60%;女性159.27万人,增长1.87%。

非农业人口(按公安部门统计口径,惠城区、惠阳区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全部计作非农业人口)187.07万人,比上年增长0.48%;农业人口137.29万人。

【暂住人口】 年末全市暂住人口72.85万人,比上年增长-1.38%。

【常住总人口】 据统计部门统计,惠州市2009年末常住总人口397.21万人,比上年末的392.7万人增加4.51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经市计划生育部门抽查、验证、认可,年末人口出生率为10.95‰,自然增长率为6.35‰,比上年上升0.31‰,政策生育率为97.05‰,仍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2、产业结构

惠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2005年的9.3:

56.7:

34调整到2010年的6:

59:

35,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工业适度重型化特征日益突出,轻重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52.9:

47.1调整为2010年的25:

75。

石化、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其中,2010年,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3.1亿元,增长41.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81.5亿元,增长18.7%。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光电产业基地列入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2006年以来,西湖、罗浮山等旅游景区建设和环大亚湾五星级酒店群建设全面推进,新增五星级酒店4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引进银行10家、证券保险机构42家,房地产、商贸、物流、会展、传媒等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实力明显增强,2006-2010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8个,建成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广东省名牌农产品11个。

图1-22005、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

惠州市决定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大力发展特色型种植业、循环性养殖业、生态林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产品物流业,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园区。

(1)特色型种植业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以优质稻种植为重点,建设博罗、惠东和龙门三个省级产粮大县。

加快甜玉米、马铃薯、梅菜、荔枝、龙门年桔、石湾韭黄、特色蔬菜以及花卉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特色效益农业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特色主导农产品从8个拓展为12个以上。

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0个以上。

建设高标准节水型农田灌溉系统,重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以上。

建设机械化作业高效农业示范区,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以上。

(2)循环型畜牧业

以生态健康养殖为发展理念,按照适度集中的布局原则和畜(禽)—沼—鱼—果(菜、粮、花)的立体种养方式和沼气综合利用等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科学规划设置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重点促进龙门县、惠东县畜牧业的发展。

重视农牧产业链耦合功能,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及畜牧业生产与大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打造现代化畜牧业基地,建设和完善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60个以上。

(3)生态渔业

强调“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用现代化渔业工程技术推进名优、珍稀鱼类的引种、繁育和工业化高产养殖。

在全市范围内的山塘、水库和池塘,视水源保护控制情况以分散粗养和集中精养、网箱养殖等方式,安排淡水养殖。

打造特色优质水产养殖基地,改造低产鱼塘5万亩,新建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个,建立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区20个。

3、经济发展水平

2010年是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动力,积极实施“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促增长,推创新、促升级,惠民生、促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17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5亿元,增长23.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拉动GDP增长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4.8亿元,增长10.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

55.8:

37.8调整为6:

59:

35。

图1

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57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2亿元,增长2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5.3亿元,增长37.4%。

其中,教育支出32.1亿元,增长2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4亿元,增长35.2%;医疗卫生支出10.6亿元,增长30.8%;农林水事务支出14.6亿元,增长10.1%。

税收总收入466.7亿元,增长33.9%。

其中,国税362.7亿元,增长36.2%;地税104亿元,增长26.9%。

图2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3.2%。

其中食品类上涨6.5%,居住类上涨5.4%,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上涨1.4%,文教娱乐及服务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4%。

  图3

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7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

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22040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是: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山区、贫困地区的发展较为缓慢。

(2)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2万亩,比上年下降0.3%;粮食总产量58.7万吨,增长0.1%;蔬菜总产量201.7万吨,增长6%;水果总产量54.9万吨,增长6%。

全年肉类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3.3%。

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增长4.3%;禽肉产量4.8万吨,增长1%。

全年水产品产量14.3万吨,增长1.9%。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万吨,增长3.5%;海水产品产量7.4万吨,增长0.5%。

2.1.2深圳市经济状况分析

1、人口

2、产业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

2.1.3东莞市经济状况分析

1、人口

2、产业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围绕项目涉及的内容说明本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地区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品种质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项目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情况,并结合当地资源特点,确定以优质和特色蔬菜、牲畜、水产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建设内容,既适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也符合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方针。

惠州市对该市2011-2020年农业结构与布局作了全面规划,提出惠州市扩大“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建设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旅游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基地和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农业必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必须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出发,继续优化农业结构。

计划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科研、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教育、推广、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形象工程,以此带动惠州市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蔬菜、牲畜、水产等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促进惠州市乃至广东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2、充分的完善了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链条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肉、放心水产品”,同时由于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和批发交易的发展,进一步形成可靠的农产品需求等信息系统,将带动农户的种植方向、时间、品种等,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加工配送平台建设也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只有中间需求得到扩张,农业生产才有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才能蒸蒸日上。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扩张农业的中间需求,而且直接关系到满足最终消费的需求,对农业生产、批发、零售、消费和对外贸易都有重大影响。

农产品生产也是经济发达地区防止农业萎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维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惠州市农业经济的特点是分散化、小生产化,农产品商品标准化工作还很不完善,项目的建立有助于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蔬菜、肉类、水产类商品批量生产、批量加工和批量销售,引导本区域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延伸农业链,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并逐渐形成农产品的商品标准,尽早实现与国际农产品商品接轨,以此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性。

3、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惠州市是广东省沿海的重要城市,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惠州市发展外向型农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本项目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状况,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要素、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建设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有力的措施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这为农户生产优质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带动农户按国际标准的要求去生产和加工,使其产品尽快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在项目区内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牲畜和水产产业化农业技术体系,逐步达到在品种选育、种(养)技术、农药使用、施肥料、灌溉及产品检测等技术符合国际规范要求,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有利于促进惠州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水、土地、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生态农业的世纪,要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和生产无公害的健康绿色食品。

因此,探索农产品的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农产品项目的实施,均采用无害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无公害蔬菜、牲畜和水产生产技术生物与化学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机生物复合肥料和绿色饵料的使用、以及沼液无害化应用技术、节水灌溉和水质调控等先进实用科技的应用,将使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食物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产系统,为惠州市的农业逐步向节约、高效、保护环境和无害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5、项目的建设是保障深莞惠三地农产品的供应需求

随着深莞惠三地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数量极巨增加,相应的,人口增加的同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由于深圳和东莞两地自身发展空间受区域限制,已无多少空闲之地发展农产品种养植,现惠州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充分的开发空间。

本项目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种养植项目,已立足深莞惠、流通粤南、面向广东省、辐射周边城市为目标,因此,对保障深莞惠农产品的供给需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选址原则、地理位置及具体建设地点、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等。

若项目建设涉及多个地点,应具体到乡、镇、村分别列出。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包括土壤、地型及气象条件对项目产品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3.2.2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项目所涉及到的资源量、品质、价格情况及其对项目的影响;

企业技术研发力量或技术依托单位及团队力量、相关成果及与项目的关联情况等。

3.2.3基础设施条件

水、电、路、气等现状及对项目的保障情况。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项目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和销售价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能力和销售情况等。

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市场需求、市场前景等。

4.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产品质量、特色、性能、价格、商誉、认证情况等。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说明项目单位目前采取的营销策略、模式、销售渠道及项目实施后准备采取的营销策略、模式、销售渠道等。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种植类项目包括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季节安排等。

养殖类项目包括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及畜产品产量(水产项目包括水产养殖面积、种类、产量、季节安排)等。

加工类项目包括加工产品的种类、产量、产品的特性、季节安排等。

流通类项目包括储藏、交易或经营产品的种类、数量、交易额、季节安排等。

对于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基础和规模;对于畜禽养殖涉及扩繁的项目,应结合畜群周转表(养殖业扩繁项目根据项目情况自行编制)进行说明。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说明项目单位的总体建设规划、项目本身的布局情况及项目在实现总体规划目标中的地位。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说明项目要达到的建设标准、规范(如种植业的GAP规范),产品要达到的产品标准及认证情况等。

5.4技术(工艺)方案

5.4.1技术路线及流程

编制技术(工艺)路线图并对主要流程进行文字说明。

种植类项目要结合建设标准和产品拟达到的标准说明在每一环节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