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938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6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docx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汇编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5·成都高一检测)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金的颜色,由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测定密度

B.放入氯化铜溶液中

C.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D.观察外观

【答案】 D

2.(双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极易锈蚀

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铝条投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答案】 AC

3.(2015·经典习题选萃)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与足量氧气在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数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数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较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解析】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不论是加热还是缓慢氧化,最终都是

a―→

a,故二者失去的电子数一样多;但加热时生成Na2O2,而常温时生成Na2O,故第一块钠反应产物质量大。

【答案】 B

4.(2015·珠海高一检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的产物是Na2O2

B.铝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故铝不需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通,是因为铝非常不活泼

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解析】 钠燃烧时先熔化,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A正确;铝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继续反应,B正确,C错误;铁形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隔绝铁与O2的接触,继续被氧化,D正确。

【答案】 C

5.(2015·济南高一检测)向100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铁

B.滤液只有硫酸亚铁,滤出固体为铁、铜

C.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铜

D.滤液有硫酸亚铁、硫酸铜,滤出固体为铁

【解析】 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铁,则铁会与硫酸铜反应,不可能存在,A错误;铁过量,则会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铁有剩余,B正确;铁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滤液中一定会有硫酸亚铁,C错误;若滤液中有硫酸铜,滤出的固体中有铁,则二者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

【答案】 B

6.(2015·济宁高一检测)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图中的(  )

【答案】 A

7.(2015·玉林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钠长期置于空气中,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C.钠与水反应时,钠熔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答案】 D

8.(双选)(2015·佛山高一检测)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2OH-+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

2Na+Cu2+===Cu+2Na+

C.钠与盐酸反应:

Na+2H+===Na++H2↑

D.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

2Na+2H2O===2Na++2OH-+H2↑

【解析】 B中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CuSO4反应,总方程式:

2Na+2H2O+CuSO4===Cu(OH)2↓+H2↑+Na2SO4。

C中电荷不守恒。

【答案】 AD

9.有Mg、Al、Fe、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2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11.2L,则此混合物的可能组合最多有(  )

A.2种B.3种

C.4种D.5种

【答案】 C

10.(2015·宁波高一期末)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水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HClB.K2SO4

C.MgCl2D.CuCl2

【解析】 在考虑钠与碱、盐水溶液反应的问题时,注意钠与水反应的同时,还要考虑生成的NaOH与溶液中溶质的反应。

钠与四种溶液反应都生成氢气;CuCl2溶液中会有蓝色沉淀生成,只有氯化镁溶液中可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为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1.(10分)(2015·新题调研)镁、铝、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用途。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成氯化亚铁,起到补血作用,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箔餐盒及铝箔托盘适用于航空食品包装、咖啡屋、蛋糕房等行业。

铝箔耐腐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 

(1)2Mg+O2

2MgO

(2)Fe+2HCl===FeCl2+H2↑

(3)4Al+3O2===2Al2O3

12.(10分)(2015·沈阳高一检测)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燃烧匙上放适量钠,烧杯中装满水,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等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燃烧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若将钠暴露于空气中,生成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

(2)实验完毕,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空气体积的

,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导致钠熄灭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b.该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

c.该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该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解析】 

(1)钠燃烧时生成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Na2O2中氧元素显-1价;若是钠暴露于空气中,则生成Na2O,氧元素为-2价。

(2)若实验中广口瓶内空气中O2完全消耗,则水面上升为空气体积的

,而今水面上升小于空气体积的

,可能是未塞紧瓶塞,导致钠熄灭时部分空气进入瓶中,也可能钠的用量不足,未完全耗尽广口瓶中的氧气,a、b正确,而c、d两项会导致广口瓶中水面上升大于空气体积的

【答案】 

(1)2Na+O2

Na2O2 -1 -2 

(2)a、b

13.(10分)(2015·临沂高一检测)

(1)如图甲所示,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其中是干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银白色的钠变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点燃钠(足量),伸入瓶中并塞入瓶塞,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的颜色是________,待反应完全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则广口瓶内水面上升占瓶内体积的________(假设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操作正确)。

(3)若图乙是铁丝在纯氧中点燃,会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甲中钠与O2反应生成Na2O,反应方程式为4Na+O2===2Na2O,图乙中钠与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淡黄色的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O2

Na2O2。

因耗尽广口瓶中空气中的O2而使其压强减小,流入水的体积为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Fe3O4。

【答案】 

(1)4Na+O2===2Na2O

(2)2Na+O2

Na2O2 淡黄色 

(3)Fe3O4

14.(10分)(2015·济南高一检测)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O2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的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C是否能反应?

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能,此空不填)

【解析】 

(1)根据C为淡黄色固体,推知C为Na2O2,则B为Na2O,A为Na,A→C的反应为2Na+O2

Na2O2。

(2)根据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推知C为CO2,则A为C,B为CO,A与C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

【答案】 

(1)Na2O 2Na+O2

Na2O2

(2)CO2 2CO+O2

2CO2 能 C+CO2

2CO

15.(10分)(2015·新题调研)在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各问题。

(1)新切开的金属钠表面呈________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会________。

(2)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观察到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并________(说明钠的密度小)。

(3)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说明反应有________生成。

(4)如果水中事先已滴入酚酞溶液,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说明反应生成了________。

【解析】 

(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并很快变暗,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物所致。

(2)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形成银白色小球。

(3)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推动钠球在水面上运动。

(4)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酚酞变红。

【答案】 

(1)银白 变暗

(2)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浮在水面上

(3)气体 (4)红 氢氧化钠

3.1.2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没有氢气生成的是(  )

A.单质钠投入水中

B.铝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C.铜块放入稀硫酸中

D.往铁粉中通入水蒸气,并高温加热

【解析】 A项,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B项,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C项,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会生成氢气;D项,发生反应3Fe+4H2O(g)

Fe3O4+4H2。

【答案】 C

2.(2015·广州高一检测)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足量下列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NaOH溶液B.稀硫酸

C.蔗糖溶液D.NaCl溶液

【答案】 B

3.(2015·珠海高一检测)对于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是还原剂

B.H2O是氧化剂

C.该反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与碱反应

D.铝与碱或酸反应都能产生氢气

【答案】 C

4.(2015·周口高一检测)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

1B.2:

1

C.3:

1D.1:

3

【解析】 2Al+6HCl===2AlCl3+3H2↑

     6mol     3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mol           3mol

n(HCl):

n(NaOH)=3:

1。

【答案】 C

5.(2015·中山高一检测)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1:

2:

3B.6:

3:

2

C.3:

1:

1D.1:

1:

1

【解析】 由2Na+2H+===2Na++H2↑;Mg+2H+===Mg2++H2↑;2Al+6H+===2Al3++3H2↑可知,盐酸完全反应,Mg、Al有剩余,生成0.05molH2,但Na因与水反应也可产生H2,其全部反应共放出0.15molH2。

【答案】 C

6.(双选)(2015·经典习题选萃)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

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

C.杠杆仍平衡

D.左边溶液的c(OH-)减小

【解析】 左边的铝球与NaOH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有一部分铝溶解,并产生气体,生成NaAlO2易溶于水,消耗掉一部分NaOH,左边烧杯中溶液的c(OH-)减小;右边铁球浸在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

Fe+CuSO4===FeSO4+Cu,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球质量增加,Cu2+减少,溶液蓝色变浅。

【答案】 BD

7.(2015·经典习题选萃)使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Cl-完全沉淀时,若用去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

2:

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

A.9:

4:

1B.3:

2:

1

C.6:

3:

2D.9:

3:

1

【答案】 A

8.(2015·衡水高一检测)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则(  )

A.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B.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金属物质的量相等

D.铁、镁、铝的质量比为56:

24:

27

【解析】 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的本质都是金属失去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时,氢离子得到电子的数目必然相等,而这些电子均由金属提供,则参加反应的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相等,故A正确;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后,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设所需要的金属质量分别是x、y、z,则有

×2=

×2=

×3,所以可得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比是28:

12:

9,故B、D错误;若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设为1mol,则根据反应的关系式可知:

所需Fe、Mg、Al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

1mol:

mol=3:

3:

2,故C错误。

【答案】 A

9.(2015·邯郸高一检测)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mol·L-1B.

mol·L-1

C.

mol·L-1D.

mol·L-1

【解析】 由离子方程式:

2OH-+Mg2+===Mg(OH)2↓可知,OH-为amol,则Mg2+为a/2mol,MgSO4为a/2mol;由离子方程式:

SO

+Ba2+===BaSO4↓可知,Ba2+为bmol,SO

共bmol,MgSO4和K2SO4共bmol,则K2SO4为(b-a/2)mol,其含有的K+为(b-a/2)mol×2=(2b-a)mol;原混合溶液中的K+为2×(2b-a)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mol·L-1。

【答案】 D

10.(2015·鹤岗高一检测)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4.0mol·L-1的盐酸和100mL4.0mol·L-1NaOH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均加入5.4g铝粉,在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A.1:

1B.2:

3

C.3:

2D.3:

1

【解析】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而今,n(HCl)=0.4mol,n(NaOH)=0.4mol,n(Al)=0.2mol,因此,甲烧杯中盐酸不足铝过量,乙烧杯中铝不足氢氧化钠过量,甲烧杯中产生氢气0.2mol,乙烧杯中产生氢气0.3mol,故选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1.(10分)(2015·毫州高一检测)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钠与水的反应的性质,A表示带孔铝箔包住的一小块钠,回答下列各问题。

(1)假如在实验刚开始以后就将镊子松开并拿出水面,“A”表现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预测,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一种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这种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要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金属钠为0.1mol,则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0.05mol的H2

C.大于0.05mol的H2

D.小于0.05mol的H2

【解析】 

(1)因为钠比水的密度小,且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产生氢气,所以看到“A”浮在水面上并四处游动。

(2)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检验氢氧化钠用酚酞试剂,现象为溶液变红,检验氢气可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点燃即可。

(3)0.1mol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0.05mol,生成氢氧化钠0.1mol,氢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所以收集到的气体为大于0.05mol的H2。

【答案】 

(1)“A”浮在水面上并四处游动 钠比水的密度小,且反应产生氢气

(2)2Na+2H2O===2Na++2OH-+H2↑ 酚酞 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点燃

(3)C

12.(10分)(2015·经典习题选萃)

(1)分别取Wg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分别取0.1mol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5)分别取0.2mol金属钠、铁、铝分别投入10mL1mol·L-1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Wg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mol、

mol,由钠、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Cl===2NaCl+H2↑;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得到关系式:

2Na~H2,Fe~H2,2Al~3H2,所以Wg钠、铁、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2)等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1:

2:

3。

(3)、(4)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

3:

2,质量比是(6×23):

(3×56):

(2×27)=23:

28:

9。

(5)中的钠、铁、铝相对于盐酸来说是过量的,根据盐酸计算生成的氢气,铁、铝反应放出的氢气相等,但由于过量的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钠放出的氢气最多。

【答案】 

(1)

(2)1:

2:

3

(3)23:

28:

9

(4)6:

3:

2

(5)VNa(H2)>VFe(H2)=VAl(H2)

13.(10分)(2015·经典习题选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

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的A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Na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该实验中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