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652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对四位书法家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祭侄文稿》是草书,章法布局渐渐进入悲情状态,到文稿末尾,书写迅疾而极潦草,满腔悲愤如暴风骤雨倾泻无余。

B.张旭《古诗四帖》是草书,不为楷书法度所囿,奔放直下,如迅风,如急雨,如闪电……这也许就是“不可端倪”的一种体现。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楷体作品,书体端正,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行书,丰富多彩的笔画和多姿多态的结体,造成满篇飞动的神采,如同创造了一个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百花园。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皱缬(xié)涸(hé)辙笑靥(yì)揠(yà)苗助长

B.绮(qí)丽应分(fēn)睿(ruì)智生机盎(àng)然

C.木讷(nè)忸(niǔ)怩氛(fēn)围纷至沓(tà)来

D.隽(juàn)永脉(mò)络害臊(sào)明眸善睐(lài)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青山不老

梁衡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③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④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⑤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老人说: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⑥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⑦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有删改)

3.第⑤段划线句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4.第②③段属于______(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对文中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A.揭示晋西北险恶的自然环境,表现长期以来人类淡薄的生态保护意识。

B.赞美老人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评判年轻人不作为无担当。

C.歌颂老农民以艰辛的劳动所创造的巨大成就,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D.歌颂老农民以艰辛的劳动所创造的巨大成就,告诉人们人定胜天的道理。

6.课题以“青山不老”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7.本文多处采用对比写作手法,请选择一组作简要分析。

说明文阅读

我们都是“手机狗”

①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人。

手机成了通信时代的代言词、潮流的代言人。

②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在外面逛街忘了带钱包,掏出手机就可以付款……但在今天,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抵制其消极一面的能力就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人沦为了“手机狗”。

③在教室里,大学生不再挺直了身体看着老师或者黑板,而是齐刷刷地低着头玩弄手机;在饭馆聚餐的朋友不再好好聊天,品尝美食,而是各自沉默,对着手机怒骂或是傻笑;有时候你心血来潮地跑去图书馆看书,但还没认认真真地坐上一会儿,就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想看看有没有人找自己,微博或朋友圈有没有新消息。

④以前没有手机,睡觉前,你会看一会儿课外书或听一会儿广播,很快就能进入梦乡,第二天精神抖擞。

但有了手机后,你会发现自己经常熬夜、失眠、睡不着,第二天醒来精神疲乏。

因为在睡觉之前,你不但想聊QQ、聊微信,还要刷微博、逛淘宝、玩手游等。

更可笑的是,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没人给你打电话、发短信,但你就是不甘寂寞地在深夜把手机列表框里的联系人翻来倒去。

⑤其实你并不知道手机里的资讯越发达,越没有人跟你打电话;朋友圈里的人越多,越没有人陪你好好说话。

如果你不愿意主动找人聊天,就更不要指望手机里的人会了解你此时此刻的情绪,缓和你现在的心情。

你走路玩手机,骑车玩手机,开车玩手机,上厕所玩手机,上课玩手机,工作玩手机,只会暴露你是“手机狗”,正处于无聊、无趣、迷茫的状态中,而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际上的好处。

⑥网上曾有这样一份调查:

今夜,你关不关机?

结果有七成人表示不会关机,理由多半是“怕朋友有事找不着我”。

但现实生活又恰恰相反,半夜不找你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对此,有评论员写文章讽刺道:

如果说你花几千元钱买了条拴狗链套在自己脖子上,你肯定不会承认你是狗。

但必须承认,手机这玩意儿,正从随身狗升为主人,把你变成了“手机狗”。

过去是你使唤它,现在是它使唤你,随叫随应。

⑦对,手机铃声就是狗铃铛。

有人对自己的手机铃声异常敏感,只要它一响,无论多远,开会或争吵,都会飞快奔来,活像一只发现骨头的小狗——结果不过是一条垃圾短信或催交话费的短信。

“手机狗”在吃饭闲谈之际都会下意识地瞟一眼手机,看看有没有未接电话或信息。

丢了手机的“手机狗”会失魂落魄,无所事事,仿佛与世界失去了联系。

网络的虚幻一开始被我们人类占有,而现在却慢慢地开始约束、绑架,甚至控制我们人类。

⑧你还在抱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没有时间去完成吗?

事实上,很可能是手机在玩弄我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手机狗”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不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变得面黄肌瘦,双目无神,觉得人生空虚迷茫,不知如何是好,需要别人安慰、开导。

我们不能沉迷在手机里无法自拔,否则只会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手机狗”。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庞大,他们抵制手机消极影响的能力弱,已沦为了“手机狗”,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B.手机是把双刃剑,作为高科技产物,它确实能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C.网络的虚幻在一开始为我们人类所占有,而现在却已经完全约束、绑架,甚至控制住了我们人类。

D.有些人抱怨生活中许多事情没有时间去完成、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因为手机在玩弄他们。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对手机使用的现状及其成因、手机的负面影响、解决措施等进行了说明。

B.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手机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

C.第⑥段加横线词“多半”从数量上加以限定,如若去掉则影响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D.第⑦段画横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10.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上文内容,概括过度使用手机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材料链接)目前,手机瘾已成为当前最普遍的社会瘾。

患上这种瘾症的人当手机无法连接网络、收不到信号时,就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还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

心理专家认为:

对手机过度依赖会影响正常交流,性格孤僻者会越来越将自己封闭起来。

此外,它还可能导致遗传变异,右拇指极端发达灵敏。

有美国科学家推测,长期使用手机可能会诱发脑瘤。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吴郡陈某,家至①孝,母好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④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⑤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⑥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于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

(注释)①至:

最,极。

②铛:

铁锅。

③主簿:

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贮录:

贮藏。

⑤孙恩:

东晋起义军领袖。

⑥未展:

来不及。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归以遗母(________)

(2)陈独以焦饭得活(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帶以从军。

1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或启示?

四、句子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参差荇菜,____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

(《式微》)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气势浩大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

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

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

“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

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

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

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

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

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

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

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

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

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

我缴纳一千四百个铜圆,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

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

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去。

那时我十六岁。

在这所新学堂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另外一件事值得一提,教员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他戴着假辫子。

很容易看出他的辫子是假的。

大家都笑他,叫他“假洋鬼子”。

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

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有农民供得起子弟上这样的学堂。

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

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

学生是不穿大褂的,只有教员才穿,而洋服只有“洋鬼子”才穿。

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

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特别有两个是我的好同志。

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人家不喜欢我也因为我不是湘乡人。

在这个学堂,是不是湘乡本地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看是湘乡哪一乡来的。

湘乡有上、中、下三里,而上下两里,纯粹出于地域观念而殴斗不休,彼此势不两立。

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的态度,因为我根本不是本地人。

结果三派都看不起我。

我精神上感到很压抑。

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进步。

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

但是我无心读古文。

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

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编的。

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

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当时我以为他是很进步的,但是他后来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

17.选文出自___________ 一书,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

18.“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

”联系作品,说说“这些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

19.作者笔下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综合性学习

20.某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性,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活动一:

某班级为这次活动开展了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下面是全班49人的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内容

阅读习惯

30分钟以下

35.2%

老师要求

68.5%

必读名著

48.6%

会做读书笔记

19.2%

30到60分钟

54.2%

自己喜欢

23.1%

流行小说

36.7%

会做圈点批注

21.6%

1小时以上

10.6%

闲来无聊

8.4%

其他

14.7%

只读,从不动笔

59.2%

(1)从这份调查表中,你发现某班级在阅读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请你为他们提出两条解决问题的恰当建议。

活动二:

某班级开展了课外阅读经验分享会,下面是某同学分享短文《谈谈读书之乐》的一段文字。

读书不但能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A而且能够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B读书也能够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建造文化氛围。

读着文人留下的优美文字,吟着墨客写下的动人诗歌,闻着一页页纸张散发出的阵阵书香,品着一个个句子流露出的浓浓情感,我快乐,我幸福。

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C         ;读书,D         ;读书,如严冬里沐暖阳晴空使人怡然自得。

(2)这段文字画横线的A、B两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A句将     修改为     。

B句将     修改为     。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C、D两处各续写一个句子。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大部分时间可能在坚难甚至危机中度过,让人筋疲力尽。

但危难成就英雄,而一点一滴累积、一生一世坚守,正是通向英雄的道路。

要相信,在广漠无垠的人生路上碰到的任何苦难,都将化作你心中的荧光和火yàn,去照亮人生路,传播宽厚的温暖,从而远离平庸。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荧光()  火yàn() 平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筋疲力尽”的“尽”的意思是           ;“广漠无垠”中,“广漠”的意思是          。

(4)参照画曲线句子的格式,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再仿写一句话。

2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补写对联。

上联:

玉犬已随旧岁去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广告词对成语进行了改动,请任选三个写出其原型。

某白酒广告词:

天尝地酒  热水器广告词:

随心所浴     止咳药广告词:

咳不容缓

服装店广告词:

衣衣不舍  某胃药厂广告词:

无胃不治   某床垫厂广告词:

外柔内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3.请以“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题干横线处;

(2)事情的过程要清楚,情节要吸引人;

(3)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时,要分清主次,做到有详有略。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2、

3、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