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469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教案doc

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

世界的政治格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来临。

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工人阶级争取建立理想制度的一次尝试;俄国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线索一: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线索二: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趋势的历程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基点盘查]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经济:

随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爆发,要求政治权利,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4)个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另一方面批判继承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

2.主要内容:

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历史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二、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1)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内忧外患。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4.失败原因:

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概念阐释]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

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轻巧识记] 巴黎公社

[重点理解]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

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同时还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3)《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

2.正确理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从产生来看:

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

(2)从政权的领导人来看:

他们是普选产生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3)从施行的措施来看:

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尝试;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3.运用巴黎公社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

“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

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

提示:

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恢复发展生产等措施,以巩固新的无产阶级政权。

这在本质上表明巴黎公社是为了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2)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

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

“夫乡勇之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

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

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

提示:

张德彝将巴黎公社理解为巴黎人民为了生计而造反,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应用贯通]

1.《共产党宣言》指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解析:

选D 归纳材料可知,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及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都是为了建立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故D项正确。

2.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

“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  )

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

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

C.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

D.公职人员工资随物价指数变化调整

解析:

选C 恩格斯的主要意思是防止国家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巴黎公社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原则,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只是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不是社会主义政权,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是苏维埃政权,故B项错误;公社成员由选举产生,可随时撤换,体现了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只规定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有涉及随物价指数变动问题,故D项错误。

3.“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这体现了巴黎公社的目标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C.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D.建立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解析:

选D 本题的核心信息是“由人民掌权”,只有D项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革命只是一个城市起义,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未波及整个法国,A、B两项排除;C项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故排除。

[基点盘查]

1.历史条件

(1)客观: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主观:

成熟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并建立了工农联盟。

(3)加速: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酝酿准备

(1)二月革命:

①原因:

沙皇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②结果: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流血事件:

①起因: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②影响: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丢掉和平幻想,转向武装革命。

3.彼得格勒起义: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士兵推翻临时政府,起义取得胜利。

4.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通过《和平法令》: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通过《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4)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5.伟大意义

(1)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易错提醒]

苏维埃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一是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二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不同于西方的分权制衡原则。

[轻巧识记] 十月革命

[重点理解]

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

“面包、停战”

建立社会主义

领导者

工人、士兵

布尔什维克党

组织性

自发,没有纲领

有组织,有准备,以“四月提纲”为纲领

结果

两种政权并存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特点

(1)指导思想: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使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

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发展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4)斗争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3.运用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全球通史》指出: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提示:

“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第二次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没有得到党内的响应,半年后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1917年11月到1918年3月间,奥匈帝国的邮电检查人员发现,抽检的涉外信件中有三分之一表示,和平希望在毗邻的俄国;有三分之一认为和平希望在本国革命;还有五分之一认为和平的希望在俄国与本国革命,两者皆不可缺。

提示:

俄国通过了《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农民分得了土地,国家退出了战争,因此奥匈帝国民众受其影响迫切渴望退出战争实现和平,说明了十月革命鼓舞了其他国家民众的进步斗争。

[应用贯通]

1.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

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

解析:

选B 从“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可知此次演说中列宁提出了“四月提纲”,在该提纲中,将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故B项正确。

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

B.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解析:

选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并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得以实现,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属于“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故B、D两项错误;C项属于巴黎公社的措施,不属于十月革命后的措施,故C项错误。

3.“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解析:

选A 材料中“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对世界的贡献,不是国内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说明C项错误;“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说明作者的意思不是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自我“更新改造”的起点,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史识——系统理解]

1.巴黎公社的性质

(1)从政权产生来看,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实践。

(2)从政治措施来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旧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

(3)从经济措施来看,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关于巴黎公社爆发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

[史料——迁移应用]

史料一 (摘自2011年全国卷T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①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史料二 (巴黎公社)②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

……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

……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

——刘祚昌《世界通史》

[教你读史]

史料一是巴黎公社发布的文告,解读时注意把握“你”代表了谁,据此来判断文告的用意。

史料二反映了巴黎公社在国家机器方面的改造措施,应根据省略号分层,把握每一层的层意。

①处信息说明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的对象是农民与工人。

②处信息表明巴黎公社的革命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提示:

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

(2)分析史料二中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历史作用。

提示:

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人们去追求功利,影响社会的公正。

(3)结合史料二中“工人合作社”等经济举措的信息,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

提示:

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史识——系统理解]

1.多元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1)革命史观: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给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明史观: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2.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比较项

巴黎公社革命

十月革命

不同点

革命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自发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

革命结果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后失败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影响

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相同点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方式

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背景

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

分别是普法战争和一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史料——迁移应用]

史料一 ①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史料二 (摘自2012年江苏高考T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②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教你读史]

史料一是《四月提纲》的部分内容,解读史料结合句号标点分出层意,第一个句号说明革命目标的转移,第二、三个句号说明革命的原因及其最终目标。

史料二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主张革命夺权。

①处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向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②处“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分析十月革命“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在性质和斗争对象方面存在哪些不同?

提示:

第一阶段反对沙皇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段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2)史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3)如何理解史料二中列宁“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的观点?

提示:

“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课堂模拟精练——明热点、强知能]

1.(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

材料反映出(  )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解析:

选D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已开始表明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们积极争取政治权利,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工人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表明了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故D项正确。

2.(2016·荆州质检)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

”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

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解析:

选C 从巴黎公社的政权人员构成上可以看出其政权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权,其意义是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3.(2016·信阳调研)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

“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

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

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  )

A.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D.巴黎公社政权的特点是权力集中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暴露了法国政府的腐朽、软弱,成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因此当时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

4.(2016·南阳期中)“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

”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解析:

选D 材料从根本上体现了临时政府的政策不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当时的俄国需要由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5.(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

A.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

解析:

选C 材料中列宁已认识到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说明其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

[课下仿真训练——提速度、保规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韶关摸底)“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

”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进化理论D.启蒙思想

解析:

选A 材料的意思是这种理论是一种空想,但是有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2.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

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解析:

选D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