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426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docx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

(国际贸易)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

壹、中非贸易成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发动机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德国《青年世界报》1月3日刊登壹篇文章,题为《南南贸易兴旺》,副题为《对华贸易关系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摘编如下:

中国政府临近年终时发布了首部中非经贸合作白皮书。

中国正于成为非洲大多数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自新千年开始,南南贸易飞速发展,带动它的火车头是印度、巴西,尤其是中国。

中非贸易额于1962年恰巧为1亿美元,20年后达到了10亿美元。

2000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达到100亿美元,此后增速越来越快:

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

中国于非洲国家对外贸易的平均比重于这壹时期内从3.8%升至10.4%。

也就是说,中国对非洲来说变得重要得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中非贸易是平衡的。

于中国和非洲的贸易中,进口额和出口额基本持平。

不过,进出口商品的构成且不相当。

中国出口到非洲的商品越来越多地由电器、机械和汽车,也就是由工业品构成;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则主要是铜、钢铁、原油和多种农产品(000061)这类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中国也正发展成葡萄酒、咖啡、可可豆和类似产品的繁荣市场。

事实明,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市场成为了非洲出口商的稳定之锚。

中国对金属、石油和其他原材料持续的高需求也给原材料丰富的国家带来了好处,使其出口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无论如何,中国近年来显著改善了许多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条件。

欧盟和美国再三要求非洲国家消除贸易壁垒,和此同时却迟迟不取消本国的农业补贴、进口限制,也不免除非洲产品的关税。

中国则采取不同的策略。

中国于国内为非洲出口商举办交易会,积极推动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不仅如此,中国仍为多种非洲商品取消了关税,且正于继续扩大免税商品的名单。

资本输出也早已随商品交流而至。

非洲国家到2009年底于中国对企业的累计投资达90亿欧元。

2009年,中国对非洲投资有22%投入了制造业。

过去几年中,大量中国企业于非洲国家建立起生产纺织品和其他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小型工厂。

另外,建筑业方面投资约占中国对非洲投资的15%。

二、中国已成为非洲第壹大贸易伙伴国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十年来,双边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69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约10亿美元,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壹大贸易伙伴国,非洲跃居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中国对非援助力度不断加大,援助结构不断优化。

2009年中国对非援助额比2006年增长1倍。

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为非洲培训3万多名官员和各类技术人员。

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

壹是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双方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

从2010年7月1日起,中国开始对26个非洲国家减免60%关税,涉及4700多个税目。

二是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且引导投资向农业、制造业、金融、商贸、环保等领域拓展。

三是全面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对非援助进壹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减贫、清洁饮用水等民生领域倾斜。

四是推动商签和落实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见的商业环境。

三、2015年中国于非投资将达到500亿美元

据南非标准银行预测,至2015年中国于非洲投资将达到500亿美元,和2009年相比增长70%;中非双边贸易总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较2010年的1500亿美元增长壹倍。

同时标准银行预测,到2015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GDP)将翻壹番,从目前的1.5万亿美元上涨至3万亿美元,而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率预期仅为25%。

由于中非贸易合作则是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五年,中非贸易额每三年翻壹番,201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接近1500亿美元,中国将继续保持着非洲最大贸易合作伙伴的地位。

四、专访:

新起点新举措新跨越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中非经贸合作答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社阿克拉2月17日电(记者曹凯)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2日至18日应邀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摩洛哥、赤道几内亚和加纳三国。

于结束访非之际,陈德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就访非情况和当前中非经贸合作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

陈部长,您连续三年每年年初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非洲,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德铭:

经贸合作是中非友谊的重要基石。

非洲是中国传统友好朋友和可信赖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是非洲第壹大贸易伙伴国、重要投资来源地和主要援助提供国。

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务实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立足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优先考虑的工作重点。

记者:

当前中非经贸合作面临什么新形势?

此次出访非洲主要任务是什么?

陈德铭: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第二个十年的开始。

根据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于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宣布的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新八项举措,我国将继续加强和非洲国家的务实合作,特别是要积极开展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等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

今年是我国大力推进对外援助新模式、新方式的第壹年。

根据去年召开的全国对外援助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将进壹步增加对外援助资金,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提高对外援助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于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帮助的同时,壹方面要通过对外援助增强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另壹方面带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

于援助资金的具体使用上要更加突出重点,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主要用于援建民事福利性项目、社会公共设施等项目,优惠贷款主要用于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型项目、资源能源开发项目。

今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中国政府将进壹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且通过积极参和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于扩大对非合作方面,我国确定了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减免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5%的关税、于国内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和多个非洲国家启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合作等壹系列扩大开放的措施。

我们仍将进壹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扩大对非进口新举措。

总体上见,当前中非经贸合作正处于互利共赢的新起点上,为实现对非经贸务实合作新跨越,中国政府推出了壹系列新举措。

我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向非洲政府和民众传达中国政府发展对非关系的真诚愿望和采取的新举措,了解非洲朋友的真实需求,探讨于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双边务实合作,进壹步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健康稳步发展。

记者:

您这次访问非洲三国,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陈德铭:

此次访问的三个非洲国家均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且和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摩洛哥作为地处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体,也是非洲通往欧洲和中东地区的重要通道;赤道几内亚是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成员,是中非地区近年来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国家;加纳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成员,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访问期间,我拜会了三国领导人,和三国政府关联部门分别举行了对口会谈,重点探讨了如何推动壹些新领域的合作,且考察了壹些于建项目和当地市场。

虽然此次访问日程紧凑,但内容丰富,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

壹是和三国领导人、政府部门和企业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和非洲朋友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达成了许多新共识。

于摩洛哥,双方就扩大磷肥进口、举办开发区建设高级官员研讨班等议题达成合作意向;于赤道几内亚,双方就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渔业合作等议题形成了共识;于加纳,双方同意就基础设施建设、电信合作和融资合作新方式展开合作。

此外,仍和三国共同探讨了加强农业领域多层次合作、开展区域项目设计和区域规划等多项议题。

二是更深入地了解了中方务实合作各项举措的实施情况,推动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新举措的落实。

访问期间中国政府关联机构和企业和三国分别签署了多个经贸合作协议,推进了壹批双方关注的重点项目。

三是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壹步开展双边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于建的重大项目、走访不同档次的当地市场以及和中资企业交流,获得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通过正式会谈会见、接受记者采访、召开媒体座谈会等方式,耐心细致介绍我对非经贸政策和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立场,增进了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对非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

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当前双方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明显增多,您对进壹步巩固和深化和非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有何设想?

陈德铭: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中非双方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明显增多。

非洲大部分国家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初期,不仅希望发展对外贸易,仍希望于技术转移、减贫、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和帮助。

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力争使中非经贸合作于互利共赢的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第壹,扩大贸易规模,促进平衡发展。

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双方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

中国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非洲建设物流中心,拓宽中国对非出口的主渠道,促进名优商品的对非出口。

中方仍将继续扩大从非洲进口高附加值商品,积极支持非洲提高产品加工和出口能力,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发展。

此外,将探索新途径新方式,推动中非服务贸易发展。

第二,丰富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

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且引导投资向农业、制造业、金融、商贸、环保等领域拓展。

加快于非各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继续于条件成熟的非洲国家建设工业园区,充分利用中非发展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等融资平台,支持非洲经济多元化发展。

加大对非洲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融资力度,帮助非洲制定区域电力、交通、通讯等项目的规划,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非洲区域壹体化进程的努力。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转移,提高当地民众就业比例。

第三,突出民生项目,提高发展能力。

中非双方应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举措为契机,全面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中国对非援助将进壹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减贫等民生领域倾斜,帮助非洲国家掌握实用技术,改善人民生活。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和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企业是经贸合作的主体,中非双方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商签和落实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见的商业环境。

通过中非企业家大会等机制以及进壹步发挥中非双方商会的作用,提供各种经贸促进服务,为中非企业交流和合作搭建更多优质平台。

五、中国给予非洲对华出口零关税商品扩至4700多个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指出,截至2010年7月,中国给予和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已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今后将逐步涵盖全部税目95%的商品。

白皮书指出,多年来,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

中国已和45个非洲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加强于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为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从2005年起,中国给予和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

于零关税政策带动下,非洲受惠商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

从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国于零关税待遇项下累计进口非洲商品13.2亿美元,包括农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

中国仍通过举办非洲商品展、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且提供摊位费减免等优惠便利措施,帮助非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六、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中国和非洲经贸关系方案2010》

10月14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于北京举行了《中国和非洲经贸关系方案2010》发布会。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等部门,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和中外媒体代表共130多人出席了发布会。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全面快速发展,双方于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等领域开展合作,仍积极拓展于金融、电信、能源、旅游、航空等新领域的合作,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格局。

2009年,中非贸易额为910.7亿美元,中国成为非洲第壹大贸易伙伴国。

中非双方于双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非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国和非洲,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壹合作是透明、开放和包容的。

为了使社会各界全面、翔实地了解中非经贸合作的情况,商务部研究院组织编写了《中国和非洲经贸关系方案2010》。

这是中国研究机构公开发布的首个中非经贸关系方案,方案分三部分:

中非经贸关系回顾、2009年中非经贸关系和2010年中非经贸合作展望。

用中文、英文、法文三种文字出版,是中国第壹份全面系统介绍中非经贸关系的年度方案。

方案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壹,方案对6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描述了中非经贸往来从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以贸易和中国单方援助为主,到八、九十年代贸易、投资、承包工程、援助共同发展,再到21世纪以来双方于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展开全面合作的历程,展现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变化轨迹。

第二,方案内容全面、系统,可读性强,既对中非双边贸易、相互投资、援助以及多边框架下的经贸合作进行了全景式描述,也对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情况进行了介绍;既涉及到能源和工业、交通和通讯、农业、医疗卫生等传统合作内容,也涵盖金融、航空和旅游,以及技术交流、人力资源培训和青年志愿者等新领域,展示出中非经贸合作全面、务实和蓬勃发展的态势。

第三,方案重于写实,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于有限的篇幅内,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丰富翔实的案例。

第四,方案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对以往历程进行回顾总结,仍是对2009年中非经贸合作进行描述,方案均注重对国际社会关注问题的回应。

如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项举措的落实情况、中国企业于非洲社会责任问题、中国对非援助的情况等,于方案中均有相应介绍。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和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于发布会上仍就中非经贸关系回答了各方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