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179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3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太阳、月球和地球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太阳是太阳系的唯一恒星,给地球和其他行星提供了光照和能量;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影响着地球的潮汐等;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三个星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认识这三个星球,也一直在探索这三个星球。

在探索这三个星球。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特征还没有进行整体梳理,认知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在本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

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主题颜色,例如太阳是红色,月球是灰色,地球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地球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以是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等。

要鼓励学生确定和围绕某个主题颜色,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整理资料,最后合作完成一张地球主题海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海报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本课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主题颜色。

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图书资料、计算机、彩色笔、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

示范海报、海报设计说明。

(三)教科书解读

1.聚焦

学生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小结前几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且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拓展认识。

教科书用图片展示了由近及远地的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球颜色鲜明,很有辨识度,是在提示学生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特点。

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色彩可以表示太阳和月球?

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大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我们又该用哪些色彩来做一张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呢?

聚焦问题首先让学生思考太阳和月球的主题颜色,然后类比太阳和月球,追问学生用哪些色彩可以用来制作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

一般学生容易想到蓝色,因为地球绝大部分是水。

但是教科书提示学生,地球上还有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植物,那么地球的色彩就不只有蓝色,还可以有其他颜色。

期望学生从地球的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思考地球主题海报的颜色。

2.探索

环节1是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该环节与上面的聚焦环节相对应,用学生最熟悉的方式——涂颜色来了解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

这个环节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还会画上日珥,在月球上会画上环形山。

涂颜色之后,要求学生说明原因,这样就能评价学生在太阳和月球方面的认识了。

对于太阳,学生一般会选择黄色,有少部分选择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给我们光明和热量。

对于月球,学生一般选择灰色,很少选择黄色,因为月球给他们的感觉会比较冷。

只要有合理的解释,选择什么颜色都是可以的。

接下来,让学生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科书出示了三幅图片,一幅是学生在使用计算机,一幅是在做笔记,一幅是在图书馆查资料。

这是教科书提供的几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当然,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收集资料的方式,例如回家

向长辈求问、去天文馆参观拍照等。

当然,教师也可以通知学生在课后收集,或是由家长协助收集,还可以小组同学合作收集,方式方法比较多样。

关于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教科书给了非常详细的提示和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教科书的提示。

制作主题海报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在正式开始制作前,小组需要讨论并确定主题海报的主题颜色,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或者彩色等。

这个主题颜色将决定海报所选择的内容。

如果选择蓝色,那么该主题海报的主色调就是蓝色,主要应表现地球上的蓝色资源,例如海洋、河流、冰川、蓝天等。

如果选择红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红色资源,例如火山、红色枫林、岩浆等内容。

如果时间允许,也可

以让学生确定主题颜色后,再继续收集整理资料,或者补充资料。

制作海报环节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

制作海报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先划分海报的几个区域,具体的布局可以由学生设计,然后用画画、贴图片、写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地球。

但教师要提示学生分工明确,避免出现小组内主要由一个学生操作、其他学生没有动手的情况。

如果在课堂制作海报,教师要把握好时间进度。

展示和交流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互相学习。

我们知道,生生相互传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在该环节,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在班级里形成互相学习的气氛,学生能学到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3.研讨

研讨问题1“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学生亲自参与了制作主题海报的过程,又观摩了别人的海报,对地球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该研讨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和观摩海报的收获,同时更加丰富自己关于地球的知识体系。

研讨问题2“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做了研讨,但是当时学生的认识还不是特别丰富,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地球的特点。

研讨问题3“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提出问题。

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会有更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交流,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也给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建议

1.聚焦情境铺垫。

“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很多认识。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片:

“每个天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果让你分别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地球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那么地球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地球的主题海报,我们该用哪些色彩呢?

小组讨论,然后学生表述,教师小结交流活动并板书记录。

2.探索布置本课的任务——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

让学生收集、选用和整理资料。

这个过程可以在家进行,也可以在学校进行,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此之前,带领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提示,给学生讲清楚各个步骤(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的要求。

学生分小组确定主题海报的颜色,并根据确定的颜色去寻找地球上适合这个颜色的资料,例如选择蓝色,就要选择水资源、鲸鱼、冰山等蓝色方面的资料。

如果前期已布置学生回家收集资料,那么此环节就只需要筛选资料。

制作海报。

该环节要让学生分工合作,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

如果在教室进行,教师要提供对应的材料,如大卡纸、胶水和剪刀等。

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让学生在家里进行。

小组领取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海报。

制作完毕,教师将海报展示在黑板上,组织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醒学生每个小组要有一个讲解员留守,给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海报,小组讲解员可以轮换。

观摩期间,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邀请比较优秀的小组宣讲员上台进行班级分享。

3.研讨

提出问题——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让学生及时汇总,及时总结。

要求结合自己的记录,回顾自己在制作和观摩时学习到的新知识。

提出问题——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的学习认知所得,学生发现的地球最大的不同点由教师进行板书。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对地球家园感兴趣的新问题,关于地球还想知道哪些知识,一一记录下来。

(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本课的科学记录已体现在学生自制的地球主题海报上,所以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本课的内容。

 

参考资料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唯一恒星,它的直径大约是1.392×106千米,约相当于地球直径

的109倍,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它的质量大约是1.989×1030千克。

太阳

系大约99.86%的质量都是太阳,约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从化学组成上看,太阳大约四分之三的质量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氧、碳、氖、铁等其他重元素的质量少于2%。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来排序,地球在第三位,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

地球至今已存在约45.4亿年,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共

同组成“地月系统”。

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2千米,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的体积约为1.08×1012km³,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约70.8%为水覆盖,29.2%为陆地,从太空的角度看地球,呈现为一个蓝色的星球。

地球有很多适合生命出现和繁衍的条件,地球是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月球

月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

月球直径略大于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

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

日晷的种类

日晷是一种视太阳位置而告知每天时间的装置。

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下物体影子的规律,制作了测量时间的仪器,这就是日晷,又称“日规”。

这种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按晷面的摆放角度,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赤道式。

水平式日晷垂直式日晷赤道式日晷

 

首张近距离月背影像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的背面。

11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球背面影像图,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地球,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近距离拍摄到的月背影像,揭开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地球上的水有多少

很多人认为地球上的水很多,毕竟约70.8%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

但要注意的是,表面积不等于体积,地球上水的总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约0.02%。

在右面这张图片中,左侧大一点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水,而大水珠右侧很小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淡水。

“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的着陆点南侧的月球背面图像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部分学者用“勤劳革命”来解释中国如何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崛起为“世界工厂”。

中国的“勤劳革命”表现为:

相对廉价但受过基础教育的熟练劳动力;推崇勤劳致富的工作伦理等。

(材料二)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材料三)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新时代劳动者当有新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

从袁隆平蹲田培育“东方魔稻”的场景,到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的瞬间,从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急先锋”,到新时代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弄潮儿”,无数任劳任怨、拼命苦干的“老黄牛”,激励着成千上万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奉献光和热。

踏上新征程,永远不变的,是精神底色;与时俱进的,是劳动素质。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竞争与高端产业角逐空前激烈,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归根结底要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以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做保障。

今日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困难多、挑战大,迫切呼唤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练就高超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奋进冲锋号,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劳动者正当其时。

展现新作为,以冲天干劲激发埋头苦干的奋进精神。

任何时候,苦干实干都不过时,是事业成功的“捷径”。

翻开劳动模范的故事,脚踏实地的奋斗贯穿始终。

比如从零基础开始干铆工、一路铆成了传奇高铁工匠的李学忠,再如迄今攀爬总高度超过200多座珠峰的老电工周红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行当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来自长期摸索的笨功夫。

“樱桃好吃树难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走好的,我们需要的是一股子永不松懈的干劲儿。

不负新期待,以执着钻劲焕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如果说其他劳动要素还可能引进,唯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无法引进。

尽管当下我们能开展火箭、卫星等超级工程,但特种钢铁还依赖进口,消费者买个马桶盖都要出国抢购。

拥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在一丝一毫之间倾注心血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政府部门和全社会一同行动起来,在社会氛围和机制保障上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上多想办法,“大国工匠”一定会越来越多。

建立新功勋,以争先闯劲迸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这是一个创新追逐的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近来,“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激发广大劳动者立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结合的“传动轮”,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未来中国绝不会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解析】

【详解】

(一)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文言文要准确翻译。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勤劳革命”,其主要特征是“相对廉价”“受过基础教育”,“勤劳致富”。

所谓的“基础教育”,在我国是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相对应的是“高等教育”。

这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传统底色。

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劳动教育”(劳动意识),且是在比“基础教育”更高层次的高校推广,也意味着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从传统型向知识型转变。

材料三进一步强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者”和“知识、技能、创新”的结合,即劳动者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是作文要求中的重要信息,也就是说,紧扣“时代的劳动者”这一中心,结合三则材料中的基本点来写,就把握了题目的要义。

如果泛泛而谈“劳动”或“创新”都不妥当或不明确。

(二)立意:

①让“劳动者”梦想成真。

②从勤劳革命到智慧革命。

③劳动者的崭新转型。

④新时代的劳动者,开创智造之路。

⑤做创造型劳动者。

⑥让劳动更智慧。

⑦让“勤劳革命”插上智慧的翅膀。

⑧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⑨用劳动书写新时代。

⑩从工人到工匠。

(三)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他同时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美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

3.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啦,这很好。

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

4.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

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

他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

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5.《大国工匠》系列节目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

叙述了他们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

大国工匠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敬业奉献,技艺精湛。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

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6.中国过去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几乎没有错过任何大的转型升级的机会。

从最早的补课工业化,到后来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再到补信息化这一课,以及今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起到全球引领作用,都是政府锐意改革和“先行先试”的理念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所获得的成果。

过去这几十年的革命可以说叫做“勤劳革命”。

未来几十年,我们觉得将会从“勤劳革命”转向“智慧革命”,要靠技术和智慧来继续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XX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彦宏。

(四)写作思路:

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

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

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

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

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

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

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

本论部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展开思考,对于哪个层面有话说就写哪个层面,当然也可以把这三个层面灵活组合起来写。

再按照分论点(一般2—3个)的形式展开。

建议采取观点+阐述+材料+分析+总结这样的段落模式。

例文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按照“展现新作为,以冲天干劲激发埋头苦干的奋进精神;不负新期待,以执着钻劲焕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新功勋,以争先闯劲迸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的分论点阐述了新时代的劳动者应当有新作为。

立意新颖,视角独特。

从整个时代背景来看待问题,事理叙述清晰、完整、议论透彻,使人为之折服。

 

高考试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她问师父:

“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太太说:

“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

“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

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

“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

品读精美的作品,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会感到快乐;垂髫幼童,抑或懵懂少年,嬉闹玩耍,会感到快乐;历经艰辛,手术成功,患者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医生感到快乐;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年轻学子的一声亲切问候,会让教师感到快乐。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精神的充实。

无论物质是否富足,只要一个人的精神是充实的,即使是苦行,也能感到满满的喜悦。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能使宋濂在这种贫富悬殊的条件下“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足乐者”是宋濂对知识的渴望和得到知识后的满足和快乐。

求学虽艰,但与内心的充实相比,也是乐在其中。

三毛毅然前往梦中念念不忘的撒哈拉沙漠,去那个令她魂牵梦萦之地。

在那里,没有亲人的照顾和朋友的陪伴,有的只是漫天的黄沙和呼啸的寒风,有的只是沙漠中落后的经济条件和飘忽不定的政局。

然而,这场旅途她走得艰辛却也洒脱。

在沙漠中的日子,她的心愈加清明澄澈,她将潇洒和率性放任于广阔天地,精神的充实是她的人生乐趣所在。

在那里,她写出了深入灵魂的散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恶劣的环境中,需要的是生命的顽强不屈。

环境虽恶劣,旅程虽险远,但为了自在充实的内心,她已是乐在苦行之中。

莫言至中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众人所知;屠呦呦倾尽一生研究青蒿素,让世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无论在文坛,还是在科研领域,他们都刻苦前行,然而,在物质方面,他们却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的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套大房子。

在这个土豪横行的时代,很多人的财富“得来容易”,豪车、豪宅自是小事一桩。

然而,对莫言、屠呦呦这些人来说,能够支撑自己事业的,绝不是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而是充盈丰富的内心,还有历史的使命。

因为行路艰苦,得来不易,才倍加珍惜,才备感其乐。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即使苦行千里,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时,也会在心中感到快乐。

一路的艰辛等待和困苦,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流下的汗水浇灌了路旁的树,放眼处,已然枝繁叶茂。

世人皆叹人生苦,殊不知乐在苦行处。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所给材料是一个哲理性很强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富太太和小和尚。

故事主要讲的是富太太看小和尚“可怜”,小和尚觉得富太太“可怜”。

构思时,可以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分析。

小和尚不认为自己的衣服破旧可怜,这表明他能够保持天性。

衣着华丽的富太太觉得小和尚可怜,这是“以貌取人”而他眉头紧锁,表明他在物质上可能很不足,但在精神上并不充实。

如果从材料整体思考,两个人都看到了别人的短处,得出的评价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