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895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docx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课时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课时作业(15)

命题:

任丽珍

《寡人之于国也》(3.21)

【课堂练习】

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2.下列加红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下列各句中加红色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7.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虞,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课后作业】

8.翻译下列各句: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课时作业(16)

命题:

任丽珍

《寡人之于国也》(3.24)

【课堂练习】

一、随堂巩固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通“捡”,捡拾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

归咎,归罪

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词)

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

3.下列加点词都有活用现象,对其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 

B.树之以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

D.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春心莫共花争发             

B.①弃甲曳兵而走②斩木为兵

C.①或五十步而后止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①是亦走也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6.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 

【课后作业】

7.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8.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课时作业(17)

命题:

任丽珍

《劝学》(3.29)

【课堂练习】

1、荀子名   , 末期赵国人,我国著名的   家、   家、   家。

他是先秦时期   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我国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    。

2、《劝学》是   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其中“劝”的意思是     、        。

3、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全篇主要采用      论证方法阐述道理。

4、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zhòng) 参省(cān) 锲(qì) 跬步(guǐ)

B  輮(róu)    槁暴(pù)  螯(áo)   骐骥(jì) 

C  虽有槁暴(yǒu) 砺(lì) 驽马(nǔ) 蚯蚓(yǐn)

D  生非异(shēng) 须臾(yú) 镂刻(lóu) 闻者彰(zhāng)

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C 虽有槁暴(虽然)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 蟹六跪而二螯

8、找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所恶有甚于生者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君子生非异也。

 10、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翻译正确的是(  )

A顺着风向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却很快就明白。

B顺着风向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C顺着风向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D顺着风向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却很快就明白。

【课后作业】

【劝学警句积累】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

•铭刻在心:

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庸人费尽心计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是利用时间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你有一天将遭遇到的灾难是你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课时作业(18)

命题:

任丽珍

《劝学》(3。

31)

【课堂练习】

阅读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解释下列词语。

(1)善:

    

(2)跬:

 (3)无以:

     (4)骐骥:

   

(5)镂:

      (6)躁:

              

12、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2)用心一也。

             (        )

13、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句)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宾语前置)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

1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快)   D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成功)

15、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

  A 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 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

16、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17、这段文字从那几个方面阐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和态度?

                                                                 

                                                                 

                                     18、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

【课后作业】

1.【劝学警句积累】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生命中的时光,没有一分一秒是可供我们丧失的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无论谁都无法把时间和潮汐束缚  

•下苦功,抓今天。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剌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如此春来春去,白了人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

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

今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2、默写全文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3.21)

1.C    2.D     3.D    4.DE    5.AD    6.B     7.(B) (EG)

翻译

1.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3.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4.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5.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寡人之于国也》(3.24)

1、解析:

 C项中的“检”应解释为“制止、约束”。

答案:

 C

2、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虚词“于”“以”“之”的意义和用法。

其中:

①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④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⑦填然鼓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答案:

 D

3.解析: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项中“填然鼓之”的“鼓”作动词,敲鼓。

答案:

 A

4、解析:

 A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开。

B项兵器。

C项有的人。

D项代词,这。

答案:

 A

5、解析:

D  ①于,介词,对于;②于,介词,到;③于,介词,比;④于,介词,在;⑤于,介词,与

6、解析:

A,题干和A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7、解析:

B,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比喻。

8、解析:

B,孟子是战国时期人。

9、答案:

 

(1)或百步而后止 

(2)数罟不入洿池 材木不可胜用也 (3)养生丧死无憾 (4)申之以孝悌之义

参考答案:

《劝学》(3.29)

一、1.况 ,战国,思想,教育,文学,《儒家》,《荀子》。

     2.《荀子》,劝勉、鼓励。

 3.学不可以已,比喻。

     4.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5.B     6.C    7.AC    8.D    9.C     10.B     三、 11.(1)善行。

 

(2)半步。

   (3)没有用来……的(办法)。

(4)骏马。

    (5)雕刻。

    (6)浮躁,不专心。

12.

(1)上、下:

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2)一:

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13.C    14.C      15.C

16.1)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7.从三个方面:

一、学习应重视积累;二、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18.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