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561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习报告 测量1汇总.docx

实习报告测量1汇总

南昌工程学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题目校内工程测量实习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系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班级2013级(本)(卓越计划)

学生姓名谢海池

学号2013100494

实习地点校内

指导教师陈美兰

实习成绩

 

实习起止时间:

2014年10月27日至2014年11月2日

目录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四、实习情况简介

五、实习内容

六、实习小结或体会

七、参考文献

八、指导教师评阅(手写)

一实习时间:

2014年10月27日至2014年11月2日

二实习地点:

校内

三实习目的: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通过教学实习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

四实习情况简介

2014年10月27日早我们从逸夫楼领取实习所用的仪器,包括一台DS3型水准仪、一台DJ6型经纬仪、一对双面水准尺、两台三脚架。

10月27日至11月2日里进行高程控制、平面控制、加密控制及碎部测量的实习工作。

27日上午由老师选取测站点,A、B两组每组6型经纬仪、一对双面水准尺、两台三脚架,我们小组属于B组,在B组的九个点实施测量。

第一天进行角度测量时,由于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对准测点和整平就花了很长时间,等真正开始测量时发现我们的操作还是有问题,左右测回的误差过大,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误差范围,只能重测,中午的时间我们小组继续着测量,有的测站与测站之间有障碍物,例如B8与B9之间的土堆,B6、B7、B8间的树枝和B9、B1之间来来往往的人群都成了我们测量中的实际困难,但我们还是一个测点又一个测点的完成,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小组完成了B组九个测站的角度测量。

第二天我们开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我去帮忙完成我们B组的距离测量,由于使用全站仪,测量速度较快,但在第三天却发现所测距离出错了,又由其他人完成距离测量。

接下来的几天雨断断续续的下,有时刚刚架好仪器却下雨了,雨下大了,为了保护仪器只能暂停测量,但由雨一天比一天大,其他组的测量速度又比我们快,所以我们只好打着伞继续测。

由于碎部测量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最初开始测时我们都觉得很困难,一栋楼一条路几百个点,一想就觉得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次这个测量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自己也开始了测量具体步骤的讨论,找到方法后我们按着步骤一步步测量下去,我们认真的做好每一个测点的纪录。

最后我们完成了十二栋的碎部测量。

11月2日下午交还所领取的仪器。

五实习内容

(一)在整个测量实习中,我们的实习工作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

1.准备工作:

所使用仪器的的检验与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外业工作:

(1)高程控制:

踏勘、选点、埋标、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2)平面控制:

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埋桩、标志点号、角度观测和距离测量、定向。

(3)碎部测量:

加密控制点、地形测绘。

3.内业工作:

(1)高程控制:

手簿检查、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2)平面控制:

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绘制控制网略图、导线网平差计算、坐标计算、编制平面控制成果表、展绘控制点。

(3)碎部测量:

碎部点检查、地形图清绘、拼接、整饰与检查。

(二)测量实习具体内容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各控制点的导线水平角的测量,随后再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和各控制点的距离测量,完成这些控制测量以后,然后再进行碎部测量,最后把测量数据描绘在图纸上,同时我们要整理各个工作的观测结果并制成表,最后完成实习。

1、角度测量的方法

(1)安置方法

① 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

②将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用对点器调焦螺旋,调节光学对中器目镜,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 调节伸缩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③ 观察对中器分划刻板小圆圈中心是否与测站点标志对准,若尚未对准,稍松仪器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小圆圈精确对准测站点,旋紧连接螺旋。

④ 调整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测回法测水平角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 A 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 A 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 B 点,读取水平 度盘读数 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 B 点,读取水平度盘读 数 b2,记录 ④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用望远镜精确瞄准 A 点,读取水平度 盘读数 a2,记录。

完成一个测回。

⑤ 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 A 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 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

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5)水平角作业要求测回数两个,(对于DJ6型经纬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2、高差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误差不超5米)。

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4、距离测量方法

使用全站仪将距离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六实习小结或体会

实习刚开始时,自己的心里感到犯难,因为课堂上很多知识难懂,

几次实验课之后还是对仪器的实际操作不熟练。

同时,由于老师划定的是十一、十二两栋楼及其周边区域,心里把握并不大。

最初两天天气还好,虽然第一天角度测量时测第一个点用了好几个小时,但接下来算是比较顺利,两天时间完成了角度测量与高差测量。

但接下的三四天里天天下雨,有时比较倒霉,刚架好仪器,完成整平就开始下雨,最后只能边打伞边进行测量。

最终我们小组也只是完成了对十二栋的碎部测量。

通过这次校内实习,不仅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首先,我们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知道了如何避免测量的数据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要作到:

(1)要选择精度高的测量仪器。

(2)提高自己的测量水平。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第三,通过工程实习的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才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

因此,测量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

七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陈美兰老师撰)

《测量学教程》(测绘出版社)

八组员评语

(1)组员蒲境:

思维较为敏捷、操作较为熟练,但易烦躁。

(2)组员于文瑞:

计算能力较强、数据处理上较为细心。

(3)组员王熹劭:

实习工作中积极出力、提出各种较好的建议。

(4)组长谢海池:

协调好了工作安排,但测量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没能想到有效的办法,实习工作中暴露出很多之前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九指导教师评阅(手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