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docx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
一、形态测量
1)体重
器材:
杠杆秤或弹簧称。
方法:
被测者应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只穿贴身短裤(女生可加乳罩或背心),轻轻站立于秤台中央,身体不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保持平稳,直至测量完成。
测量者移动游码至杠杆平衡后读数。
2)身高
器材:
身高坐高计。
方法:
被测者赤足,背靠立柱以立正姿势站立,足尖分开60。
,足跟、骶骨正中线和两肩胛间三处与立柱紧贴。
头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躯干伸直,两手自然下垂。
测量者站在被测者侧方,轻移滑动游标板贴紧被测者头顶,测量者平视水平压板读数。
二、测量与评价指数法
(一)显示人体各部分长度的指数
1.坐高,身高指数
即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反映躯干的长短.
(坐高/身高)100
评价:
美国18--20岁平均51.9--52
日本18--20岁平均54.1
中国18--20岁平均53.9
欧美白种人标准:
<52短躯干型;52--53中躯干型;>53长躯干型.
2.马氏躯干腿长指数(ManouRiersSkelicIndex)
反映下肢的长短,指数越大下肢越长.
[(身高-坐高)/坐高]100
评价:
74.9以下超短腿型;75.0--79.9短腿型;
80--84.9亚短腿型;85.0--89.9中腿型;
90--94.9亚长腿型;95.0--99.9长腿型;
100.0以上超长腿型.
3.肩臂长指数2倍上肢长+肩宽
评价:
超过身高为正常
4.小腿长指数该指数是反映大小腿的比例
[(下肢长-(小腿长+足高))/(小腿长+足高)]100
评价:
男在95以下,女在96以下即为小腿较长.指数越小,小腿越长.
5.跟踺长指数该指数是反映跟踺长与小踺长间的比例
[跟踺长/(小腿长+足高)]100
评价:
男女均在50即为跟踺较长.指数越大跟踺愈长.
(二)显示人体各部分围度的指数
1.艾利斯曼指数:
胸围-1/2身高
评价:
据国外资料报道:
>0胸廓发育良好;等于0发育中等;<0为胸廓狭窄.
我国20--25岁男子平均0.8(-6.6--8.5);女子平均-0.8(-8.1--7.7).
2.肌肉指数
[(最紧张的上臂围-放松时的上臂围)/放松时的上臂围]100
评价:
肥胖者小于5;体力劳动者和耐力运动员5--12;大于12为肌肉很发达.
3.踝围指数(踝围/跟踺长)100
评价:
一般为100,踝围细,指数越小踝围越细.
(三)显示人体充实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
1.克托莱指数
该指数克托莱于17世纪初提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即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重量,以相对
重量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组织密度,因此又称其为肥胖指数。
[体重(kg)/身高(cm)]1000
评价:
国外标准男女青年350--450.低于350过轻,高于450过重.我国20--25岁的
城市青年标准,男子296--403(平均344);女子271--387(平均323).
2.劳雷尔指数
该指数由劳雷尔1908年提出.他认为人体是一个立方体,身高是这个立方体的一个边,所以用身高立方去除以体重可显示出每立方厘米身体的重量.指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一直被广为应用.
[体重(kg)/身高3(cm)]107
评价:
我国20--25岁男女青年标准,男子101.0--139.6(平均118.5);女子106.1--154.4(平均127.5).
3.BMI(Bodymassindex)体重(kg)/身高2(m)2
评价:
表1.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34)
分类
BMI(kg/m2)
危险度
低体重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增加
正常体重
18.5–24.9
平均水平
超重
>=25.0
肥胖前期
25.0–29.9
增加
1度肥胖
30.0–34.9
中度增加
2度肥胖
35.0–39.9
严重增加
3度肥胖
>=40
极为严重增加
表2.亚洲成人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34)
分类
BMI(kg/m2)
危险度
低体重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增加
正常体重
18.5–22.9
平均水平
超重
>=23
肥胖前期
23.0–24.9
增加
1度肥胖
25.0–29.9
中度增加
2度肥胖
>=30
严重增加
4.理想体重22身高2(m)2
5.肥胖度[(现在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评价:
肥胖度为理想体重的10%范围内正常,20%以上为肥胖.
(四)水下称重法
目的:
水下称重法建立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
也就是浸没在水下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
浮力使浸没于其中的物体重量比其在空气中的重量减轻,这两个重量的差就是浮力的大小,或者说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是已知的,因此就可以得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受试者的身体的体积。
这样就可以计算受试者的身体密度。
器材:
水下称重仪
方法:
为了测量的精确性,必须注意:
首先是要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以保证将重量转化成体积的精确;其次要考虑受试者在水下时肺内存在的气体,因为它可以产生额外的浮力。
由于年龄、性别、身高都与肺活量存在密切相关,因此肺余气量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以身高(单位:
英寸)和年龄(单位:
岁)计算肺余气量的公式
男子:
(0.017×年龄)+(0.06858×身高)-3.447=肺余气量
女子:
(0.009×年龄)+(0.08128×身高)-3.9=肺余气量
注:
1英寸=2.54厘米.
国内常用的计算肺余气量的方法为:
男子肺余气量=肺活量×0.23
女子肺余气量=肺活量×0.28
体密度(Db)的计算公式为:
空气中体重
(空气中体重-水下体重)
水密度
根据体密度计算体脂率的公式为:
体脂率=4.570/Db-414.2
然后,根据体脂率和体重就可以计算出身体的脂肪重量和瘦体重。
如上所述,水下称重法是一种常用而且较为准确的体成分测量方法,并作为其他测量方法的效标被使用。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耗时、代价较贵、需要专业操作人员等。
而且有一些人不能完成测试规定程序,因为他们在水下不能适应。
为了保证水下称重法测量的准确性,应该强调:
●测试前4小时不进食。
●测试开始前排空大小便。
●尽量少穿衣物。
●浸没在水中时尽力呼气。
●在水下时尽量不动以保证测量准确。
连续测量5-10次并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
评定:
成年男子体脂率一般在10-15%
成年女子体脂率一般在10-25%
男、女体脂率小于5%为瘦弱
三、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血管系统机能测定
心血管系统机能测定的方法是定量负荷试验.这种试验的原理是,让受试者进行定量负荷工作,比较负荷前后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心脏功能做出恰当判断。
因为安静时人体心脏机能变化在普通人和运动员之间无显著差异,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负荷时,这种差异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定量负荷试验目的的就在于寻找这种机能变化上的差异。
定量负荷的大小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进行选择和自行设计。
在负荷时,动作要正确,测量脉量搏和血压等生理指标时要迅速、准确,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否则会影响评定效果。
定量负荷试验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1.心功能简易测定法
瑞典体育联合会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研究出一种测定运动员心脏功能简易方法。
目的:
测量定量负荷时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水平。
器材:
秒表
方法:
首先让受试者静坐5分钟、测15秒钟脉搏,乘4得一分钟脉搏数(P1);然后做30秒钟30次起蹲,最后一次站起后测15秒钟即刻脉搏,乘4得一分钟脉搏数(P2);休息一分钟后再测15秒钟脉搏数(P3)。
评定:
指数=(P1+P2+P3-200)/10
根据计算出的指数评价心脏功能,指数越小说明心脏功能越好。
训练水平高者由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机能水平提高,表现为安静时脉搏数减少,定量负荷时出现节省化现象,因此负荷后即刻脉搏上升不明显,负荷后恢复得快,那么指数必然小,否则反之。
所得指数小于“0”或等于“0"则心脏功能最好;0—5为很好;6—10为中等;11—15不好;大于16以上为很不好。
2.库尔克试验
该方法用于测定运动员心血管耐力水平的指数,其含义与台阶试验基本相同,只是负荷的内容和强度不同。
目的:
测量定量负荷时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水平。
器材:
秒表,跳绳
方法:
该测验由四种不同形式负荷组成,练习持续时间5分钟。
受试者首先做30秒钟30次起蹲(要求两臂前伸,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呈水平);接着以最大力量、最快频率做30秒钟原地高抬腿跑(要求大腿抬平);然后原地3分钟慢跑;最后一分钟原地跳绳(要求每跳一次时间不超过2秒,每分钟至少跳30次)。
定量负荷后测量即刻脉搏(次/30秒),第二分钟前30秒脉搏,第四分钟前30秒脉搏,然后按公式计算。
计算指数=练习持续时间(秒)/(2*恢复期三次HR之和)*100
评定:
115以上A,114-95B,94-89C,88-83D,83以下E。
方法:
1.完成由四种不同形式,持续五分钓而组成的一组试验:
(1)30秒30次蹲起(下蹲至大腿水平)
(2)30秒原地高抬腿跑(最大力量,最快频率)
(3)3分钟原地慢跑(脚尖离地)
(4)1分钟原地跳绳(至少2秒1次,单腿离地至少10厘米)
要求四种形式不可停顿,不可颠倒顺序.
2.测运动后即刻30秒HR。
3.测第二分钟前30秒HR和第四分钟前30秒HR。
3.台阶试验
日本根据本国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差异,按照哈佛台阶试验的方法,制订了台阶运动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目的:
测量定量负荷时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水平。
仪器:
凳子若干(或台阶),男子高度40厘米,女子35厘米(小学男女均为35厘米)、节拍器、计时秒表。
方法:
让受试者每分钟以30次的频率上下台阶,一般应持续3—5分钟(17岁以上为5分钟,16岁以下为3分钟),共上下90次或150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中途停止运动应注明负荷时间(秒)。
上下台阶时,左右腿轮换上下,每次上台阶时腿要伸直,然后再下台阶。
做完后坐下,测量恢复期第2、3、4分钟前30秒的脉搏,然后计算心功指数。
指数计算公式=练习持续时间(秒)/2*(恢复期三次HR之和)*100
评价:
评价表
(二)呼吸机能的测量
1.运动负荷后的憋气试验
目的:
检验人体碱储备和耐受低氧能力。
器材:
秒表
方法:
1)静时深吸气后憋气,记录憋气时间。
2)动负荷:
1分钟原地180步跑。
3)运动后即刻憋气,记录憋气时问。
4)连续测定恢复期5分钟的憋气时间(每分钟测一次,共五次)。
评定:
1.负荷后即刻憋气时间的减少率,男女大学生分别为48%,一般不超过50%。
2.负荷后憋气时间一般运动员2-3分钟(普通人5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水平。
2.运动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
目的:
测试呼吸机能水平。
器材:
肺活量计,秒表
方法:
1)安静时肺活量
2)动负荷:
30秒20次蹲起或1分钟台阶实验
3)运动后即刻测1至5分钟的肺活量
评定:
负荷后5次值逐渐增加或保持安静时水平为机能良好。
负荷后逐渐下降,第5分钟未恢复者为机能不良。
(三)神经系统机能的测量
1.膑腱反射检查
目的:
检查神经反射功能。
器材:
叩诊锤
方法:
受试者端坐,屈膝垂足,检查看用叩诊锤敲击股四头肌肌腱(膑尖下缘)。
检查时两腿分别试验。
根据反射的程度可持结果分为四种:
1)反射消失
(一)——小腿完全没有活动。
2)反射微弱(+)——小腿稍有伸展。
3)反射中等(++)——小肠伸展15。
--20。
度。
4)反射亢进(+++)—小腿强烈伸展,可完全伸直。
评定:
疲劳或尚未恢复时,反射减弱或消失,过度疲劳时反射明显消失。
2.直立一卧位试验
目的:
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迅速转换协调的能力。
器材:
秒表
方法:
1)直立时,测1分钟心率。
2)令其仰卧床上,隔15秒后,测1分钟心率。
评定:
卧位时比直立时HR减少6—10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正常,如减少10次以上表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减少6次以下表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3.卧位—直立试验
目的:
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迅速转换协调的能力。
器材:
秒表
方法:
1)令受试者安静卧床2—3分钟,卧位时测1分钟HR。
2)令其站立,立即测1分钟HR。
评定:
直立时比卧位时HR增加12-18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正常,如增加18次以上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增加6次以下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身体训练程度好的运动员,由卧位转直立位时脉搏增加不明显。
(四)感觉机能的测量
1.上肢定位测验(位置感觉机能的测量)
目的:
测定上肢运动感知觉的精确再现能力。
器材:
固定在墙上约50cm长的垂直标尺
方法:
令受试者面墙站立,有利肢正对标尺前平举,中指尖不能触及标尺,记录中指尖所指的标尺高度,然后令其将臂抬高30cm。
如此反复练习数次,体会肌肉感觉,再将双眼蒙住,重做上述动作,并以厘米为单位记录误差值(以抬高30cm时中指所应指的高度为准),不足1cm不计,共测三次,求平均值为测定成绩。
评定:
评价表
2.平衡机能的测量
静态平面的测定——1.单足站立测验2.鹤立测验
静态平衡测量
指人体在静止条件下保持身体稳定姿势的能力。
(1)单足及单足前脚掌支撑测验
目的:
测量单足及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
对象:
男女大中学生均适用。
器材:
平坦地面、计时秒表。
方法:
受试者在地板或平地上。
先用单足(左、右足均可)站立10秒钟,然后立即提踵成单足前脚掌支撑,
测量维持平衡的时间.站立时要求两眼平视前方,两手叉腰,非站立足向前抬起.共测3次,记录最佳成。
评定:
评价表
注意事项:
1.支撑足如移动或足跟着地,计时即停止;2.非支撑足如触及任何物体;计时即停止。
(2)鹤立测验
目的:
测量受试者前脚掌支撑时的静态平衡能力。
对象:
男女10岁至大学生均适用;
器材:
平坦地面、计时秒表。
方法:
以有利腿的足底支撑,另一足置于支撑腿的膝部内侧,两手叉腰,听到开始信号后,提踵,以前脚掌支撑不移动,足跟不能着地,尽量长时间保持平衡。
计算踵至失去平衡的时间。
测量3次,取最佳次作为测验成绩。
评定:
评价表
四、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1.握力
目的:
测量受试者臂部、手部肌肉的力量
器材:
握力计
方法:
握力计指针调至零点。
受试者手持握力计,转动握距调整螺丝,使中指第二关节屈成90。
时为最佳握距。
测试时,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约一脚距离),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持握力计的手掌心向内,握力计的指针向外。
用全力握握力计的内,外柄。
每只手握两次,分别记录最好成绩。
评定:
评价表
2.背肌力
目的:
测量受试者背部肌肉的力量.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器材:
背肌拉力计
方法:
受试者双足站在背力计的底盘上,调节拉杆高度(握杆高度与受试者膝盖上缘平齐)。
受试者上体前倾,
双手正握拉杆,身体用力上抬.注意拉时膝关节保持伸直,不要猛然用力(测2次,记录最佳数(公斤),然后使指针回零.)
评定:
评价表
3.仰卧起坐
目的:
测量受试者腰腹部肌肉的力量.
器材:
码表
方法:
受试者全身仰卧于垫上,两腿屈膝成90。
角,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一同伴压住两腿关节处。
起坐时,以双肘触及同側两膝为成功一次。
仰卧时,两肩胛骨必须触垫。
测试时,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开始坐起,同时开表计时,记录一分钟所完成的次数。
评定:
评价表
4.俯卧背伸计时
目的:
测量受试者测背肌耐力.适用于8岁至大学男女生。
器材:
床(或桌)秒表。
方法:
受试者俯卧于床(桌上),脐部与床边齐平,使躯干悬空,两手交叉置于头后。
测试者一人压住受试者的小腿,另一人看表计时,并—手托住受试者的躯干‘受试者尽力抬起悬空的躯干。
喊预备一一开始,即开表计时,同时撤出托受试者躯干的手;当躯干下降至水平位时即停表.记录其持续时间,计数单位为秒.
注意:
受试者躯干不得低于水平位,否则不计时.
评定:
持续时间越长,背肌耐力越好。
5.手反应
目的:
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适用于幼儿至大学男女生。
器材:
计时尺、桌子、椅子
方法:
受试者将有利手置于桌边,虎口向上,母指与食指成“V”字型,母食指平齐,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与其手指上缘平齐,嘱受试者注视醒目区,当尺下落时,迅速用手指捏住落尺,记录手指上缘触尺处的读数(秒),测验可用手动控制,要求受试者的手不得上下移动,测20次。
去掉最高和最抵各5次,取其中10次平均数为成绩。
评定:
男女大学生一般在0.13-0.22秒钟范围内。
6.立位体前屈:
目的:
测量髖关节和腰椎的灵活性及有关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体前屈测量计。
方法:
受试者两脚尖分开约5—10厘米,并与平台前沿齐平,脚跟并拢,两腿伸直,上体尽量前屈,两臂及
平指伸直,两手并扰,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下滑,直到不能继续下伸时为止,记录刻度读数。
以厘米为单位。
测2—3次,取最佳成绩。
评定:
评价表
7.新座位体前屈
目的:
测量髖关节和腰椎的灵活性及有关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器材:
座位体前屈计
方法:
测定台约30cm高,受试者直腿坐在地上,双足跟(赤足)置于台面,背部、后腰紧靠壁面,双臂及手指伸直下落至台高的指尖点为测定基点(0cm),上体尽量前屈,两臂及手指伸直,两手并拢,指尖轻轻推动尺上的游标下滑直到腰部无法弯屈,手臂不能前伸为止,两指尖到达点保持数秒的位置记录基点到指尖到达点的垂直距离。
评定:
评价表
8.俯卧背伸
目的:
测量脊柱的伸展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地板,挠度测量尺。
方法:
受试者取直腿端坐姿势。
置挠度尺于两腿间,测量其坐高(鼻尖至地面之距)。
然后,受试者俯卧于地,
双手背叠于臀上,腿伸直。
由一同伴按压其两大腿,受试者尽力向后仰体抬头。
测试者在其前方,直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后仰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引尺上端触及其鼻尖(要求后仰至最高点对保持1—2秒的稳定,以便测量。
测量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取最佳成绩。
评定:
用坐高减去最佳观测值,取其差为成绩(坐高一后仰高度)。
9.转肩
目的:
测量受试者肩部的柔韧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2米长的皮尺。
方法:
测量受试者肩宽(两三角肌的间距)。
受试者直立,两手正握皮尺(左手虎口与尺的零端处对齐),两臂同时上抬,逐渐绕至体后。
当两臂后绕时,若感觉所握的尺距太窄,右手可向尺的外例滑动直至刚好能使两臂绕到体后的位置。
然后再由体后绕至体前(仍然握着尺),要求两臂保持在同水平面上。
直臂,身体不能扭动。
不能提足跟。
测2一3次记录可手虎口握尺处的读数(厘米),取最佳成绩。
评定:
两手握距的最佳观测数减去肩宽。
取其差为成绩(握距一肩宽)。
10.肩臂上抬(俯卧抬臂)
目的:
测量受试者肩臂和腕部的柔韧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地板、绕度尺。
一米长(直径为2厘米)的园木棍或竹杆。
方法:
受试者直立,两手下垂于体侧,测量右臂长。
令受试者俯卧下额着地,两腿摔直,双臂前伸,两手相
距与肩同宽,正握木棍,然后两臂尽力上抬(可伸腕)。
肘伸直双臂保持在同水平面上。
测试者持尺在受试者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两臂上抬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木棍下缘中点为止,要求测验时下额始终着地。
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取最佳成绩。
评定:
用右臂长减去最佳观测值,取其差为成绩(右臂长一上指抬高度)。
11.转体
目的:
测量腰部的柔韧性。
适用于6岁至大学年龄的男女生。
器材:
在乎坦地面铺一画有0。
---180。
度的图,系有锥形重物的约一米长木棍一根。
方法:
受试者两脚开立约30厘米,立于0。
---180。
度直线上,双肘屈曲于体后夹住木棍,使锥尖正对0。
度,
向左、右各缓慢转体两次。
以转体角度为测量值。
取两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测验成绩。
评定:
评价表
12.10秒钟立卧撑
目的:
测量受试者迅速、准确、协调地变换身体姿势的能力。
测量受试者身体的肌肉力量。
器材:
平地,计时表。
方法:
受试者并腿直立为开始姿势,屈膝至蹲撑,两脚后撤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姿势,然后站起还原
成开始的姿势。
按此方法做至力竭为止,计其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
测一次。
每名受试者由一名测试者测试。
要求:
下蹲时手撑地之处距足过远、俯卧时身体不直、屈肘、收腿距手过远、站立不直等,均不计数。
取值同前。
评定:
评价表
13.10秒反复横跨
目的:
测量受试者迅速、协调地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器材:
平坦地面一块,间距为120厘米(小学生为100厘米)划三条平行线。
计时表一块。
方法:
预备时,受试者两脚分开落与中线两侧。
听到“开始”口令时,先向右跨,即右脚落与右边线外,左脚落与右边线内;然后回到预备时位置;再继续向左跨,即左脚落与左边线外,右脚路与左边线内;再回到预备时位置。
凡完成上述一组练习者,为完成一次,每完成1次计四分。
每次测试为20秒钟,记录其完成次数和相应得分。
可测2次,取最佳成绩。
评定:
评价表
14.10秒钟象限跳
目的:
测量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
器材:
平坦专用场地,秒表、粉笔、卷尺。
方法: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即以双脚跳入第一象限,然后依次跳入第二、三、四象限。
按此法反复
跳10秒,每跳入一个象限计一次。
要求跳跃时必须双脚同时起跳,同时着地。
路线或跳错象限不计其次数,测2—3次,每次10秒,记录完成次数。
取最佳成绩。
评定:
评价表
五、运动处方
目的:
掌握制定运动处方的方法(以高血压病为例)。
器材:
自行车功率计、血压计、听诊器、乳酸仪、血液分析仪、秒表等。
方法:
根据递增负荷试验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运动训练开始前让患者进行递增负荷试验测其乳酸阈值(LT)时所对应的强度,为以后每次运动训练时的运动强度,约相当于50%VO2MAX[1.2]。
运动方式为骑功率自行车(瑞典MONARK818型),每次运动60分钟,每周3次,共运动10周。
实验过程中始终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
所有病人在运动训练前、运动2周、运动10周进行晨空腹静脉抽8ml血分别检测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胰岛素。
评定:
运动10周后所有患者再次参加递增负荷试验,评定10周后高血压病恢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