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441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docx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中2016届高三60分钟专练(历史)

1.清道光年间《遵义府志》有载“玉蜀黍,俗称包谷……岁视此为丰歉。

此丰,稻不丰,亦无损。

价比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

”这说明

A.英国的侵略,使玉米的种植越来越普遍

B.玉米的收成情况作为丰收或歉收的唯一标准

C.玉米的种植已经超过水稻

D.玉米的种植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

这说明中国

A.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

C.农耕经济促成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D.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领先于世界

3.下列表格是况浩林编著《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1760~1833年中国与英国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价值单位:

银两;指数:

1780~84年平均=100)

年度

进出口共计

进口

出口

银?

指?

银?

指?

银?

指?

1760~64

1,449,872

42.8

470,286

36.1

979,586

47.0

1770~74

3,585,524

105.9

1,466,466

112.6

2,119,058

101.7

1780~84

3,385,277

100.0

1,301,931

100.0

2,083,346

100.0

1790~94

10,851,405

320.5

5,007,691

384.6

5,843,714

280.5

1800~04

15,272,029

451.1

7,715,556

592.6

7,556,473

362.7

1820~24

16,341,267

482.7

6,525,201

501.2

9,816,066

471.2

1830~33

17,285,309

510.6

7,335,023

563.4

9,950,286

477.6

从表中信息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量增长,反映中国实际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进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出超

C.中英贸易中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始终还是出超

D.中国对外贸易扩大,说明已具备向工业化过渡的条件

4.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

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

”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5.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

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

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6.“不应该得出结论,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

其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

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对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否定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B.殖民扩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D.殖民扩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

7.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

”两者都主张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8.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

“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9.历史教授何辉庆说“民国成立,中国面临了人类由陆路、海路活动,走向天空的关口,列强挟带着科技优势,已抢先一步研发,中国人在后辛苦的追赶,希望不会落后太远。

”下列的科技成就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19世纪80年代,中国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10.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年,军机处章京陈炽在《庸书》中说“琉球、越南、缅甸,其亡不旋踵也;日本,变法者也,而至今存也,强且富焉;暹罗、朝鲜,欲变而末变者也,其势岌岌然如不终日。

”下列属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商战”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11.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12.1959年5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

“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

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

”并得到毛泽东的同意。

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C.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

D.中共中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商业被列为“九职”之一,目的是通四方之珍异,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

市场上主要商品不外是奴隶、牛马、珍宝等。

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规定体现贵族地位等级和权威力量的礼器和兵器不准入市;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人等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免有失身份。

市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有:

分区管理、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稽查盗贼的“司稽”,验证“质剂”(契约)、并管理度量衡的“质人”,征收商税的“廛人”。

《周礼》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

……这套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行,影响久远。

——摘引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这航海法制定的时候,英、荷两国虽实际上没有战争,然两国间的仇恨,已达极点。

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

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航海法对国外贸易,即对因国外贸易而增加的财富,是不利的。

一国对外国的通商关系,像个别商人对他所交易的人的关系一样,以贱买贵卖为有利。

但是,在贸易完全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最可能有贱买的机会,因为贸易完全自由,鼓励一切国家,把它所需的物品,运到它那边来。

……由于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所以,在英国各种通商条例中,航海法也许是最明智的一种。

——摘引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王朝对市场管理的举措及意义。

(1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制定航海法的背景条件,并说明亚当·斯密的写作意图。

(14分)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

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

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

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

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

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

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

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13分)

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学者撰写“辛亥革命讲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六章 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第七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

第八章 晚清的立宪运动

第九章 保路风潮

第十章 黄花岗起义

第十一章 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

第十二章 “南北和谈”和南京临时政府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十四章 余波——为挽救共和国而斗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952年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

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

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

1966年

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

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

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办公办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英国的侵略与材料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岁视此为丰歉。

此丰,稻不丰,亦无损”玉米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玉米可与水稻互为补充,解决粮食问题,不能证明种植面积超过水稻,故C项错误;材料“岁视此为丰歉。

此丰,稻不丰,亦无损”“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等信息可知玉米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故D项正确。

2.【答案】B【解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故A项错误;传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强化并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故B项正确;农耕经济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不等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故D项错误。

3.【答案】C【解析】1760~1833年中国与英国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信息可知,此时期进出口银两数和指数呈现大幅度增长,但是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保留广东十三行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的速度略小于进口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出口具体数额高于同时期的进口数额,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B项错误;中英贸易中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出口具体数额高于同时期的进口数额,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对外贸易扩大,但是受制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必要的发展土壤,更不能具备向工业化过渡的条件,故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凭借先进武器战胜落后的封建贵族,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建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使得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印刷术在欧洲地区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客观可能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与材料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_

5.【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法律程序很重要,与习惯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字未提“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错误;“法律并不关注”意味着有可能公正客观,也有可能不公正不客观,但不能直接得出“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结论,故C项错误;“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说明罗马法过于注重形式,故D项正确。

6.【答案】B【解析】“不应该得出结论,殖民扩张对于世界……是十足的灾难”,即殖民的灾难性不是十足的,并不否定灾难,故A项错误;“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说明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不是殖民带动的,故C项错误;材料偏重于强调“建设性”,故D项错误。

_

7.【答案】B【解析】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国时期没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

”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点灯点烟枪正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

9.【答案】D【解析】19世纪80年代,中国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不符合材料“走向天空的关口”,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不符合材料“走向天空的关口”,故B项错误;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证明中国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但是过于片面不是最佳答案,故C项错误;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意味着中国飞机制造、航行紧贴时代发展潮流,故D项正确。

10.【答案】D【解析】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通过与外国列强进行“商战”挽救民族危机,与材料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主张“自强”、“求富”,希望挽救民族危机,与材料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力图改变中国被动落后的不利局面,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与材料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梁启超作为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推动者,极力主张在清王朝进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_

11.【答案】C【解析】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说明和平与发展并不是20世纪的时代主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都体现出了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的信息,故D项错误。

_

12.【答案】C【解析】真正认识到“大跃进”运动错误,是在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时,故A项错误;生产数字的高低与人民公社没有直接的联系,故B项错误;“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大跃进时浮夸风的左倾思想已经引起刘少奇、陈云、毛泽东等的关注,故C项正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是在1960年,故D项错误。

13.【答案】

(1)举措:

对进入市场的人员和商品有严格的限定;设“司市”等专职官吏进行管理。

(3分)

意义:

促进交易规范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更好地满足统治阶级对奴隶、牛马和珍宝的需求;防止偷抢欺诈等状况的发生,维护了度量衡的公平、质量规格的统一,维护了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的稳定;对后世影响久远。

(8分)

(2)条件: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卷入殖民争霸和贸易竞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英国革命后,资产阶级开始掌权,资本主义经济和海军实力迅速发展;英荷两国在殖民、贸易等方面的“民族仇恨”。

(10分)

意图:

以史实说明重商主义不利于经济交流与发展,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希望通过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举措,概括材料一可知,“规定体现贵族地位等级和权威力量的礼器和兵器不准入市市;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人等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免有失身份”,可见对进入市场的人员和商品有严格的限定;“市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

第二小问意义,材料一“这套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行,影响久远”,分析可知,这些举措的意义还包括:

促进交易规范化,增加政府的收入;满足统治阶级对奴隶、牛马和珍宝的需求;防止偷抢欺诈等状况的发生,维护了度量衡的公平、质量规格的统一,维护了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的稳定;等等,言之有理,表述规范即可。

(2)第一小问条件,第一,新航路开辟,西欧各国都参与了殖民争霸和贸易竞争;第二,打败无敌舰队后,英国更肆无忌惮地扩张;第三,经济思想上重商主义盛行;第四,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海军实力上升;最后,材料二“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说明英荷两国存在着“民族仇恨”。

第二小问意图,亚当斯密意在批驳重商主义,提倡自由主义。

_

14.【答案】

(1)唐宋文化复兴:

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2分)经济繁荣:

文化政策开明;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任答2点4分)

西方文艺复兴:

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

(4分)

(2)相似:

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要求。

(6分)

启示:

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

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明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

(7分)

【解析】

(1)本小问背景,需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据材料一“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

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

”可知思想文化方面唐宋时期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思想文化方面还有科举制的推动,经济方面经济繁荣发展,政治方面文化政策开明,据材料二“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和“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可知思想文化方面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据材料二“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

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可知阶级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_

(2)第一小问相似,据材料一“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材料二“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

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可知传统文化的基础,据材料一“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

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和材料二“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

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

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可知外来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一“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和材料二“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小问启示,从第一小问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可知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同时还可知文明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据文化复兴的背景可知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支持。

15.【答案】建议:

将第十章“黄花岗起义”改为“武昌首义”

理由:

黄花岗起义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发动的广州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影响巨大,但以失败而告终,且出现在保路运动之前。

从第十一、十二章标题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已进入高潮——这是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因此,改为“武昌首义”从时间、内容上与前后两章相衔接。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第一小问修改建议,“辛亥革命讲义”未涉及武昌首义,这明显不合理,可把第十章“黄花岗起义”改为“武昌首义”;第二小问,修改的理由:

首先,黄花岗起义出现在第九章保路风潮之前;其次,“第十一章 全国规模的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