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
(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
⑴①经过;②擦拭;③对朋友辈的敬称
⑵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杨生畜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
“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
“以此犬见与。
”生曰:
“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
“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犬引颈下视井中/下车引之
B.生知其意/意暇甚
C.犬时时顾/顾野有麦场
D.遂应之/遂成枯落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你怎样评价“犬夜走归杨生家”的行为?
【答案】
(1)D
(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②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解析】【分析】
(1)A.伸/拉。
B.意思/神情。
C.回头张望/环顾。
D.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故选D。
(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翻译为“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
过去一看”据此断句为: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本题可从正反两方面去作考虑:
正面可以从动物有灵性,不要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谈;反面可以从狗对于新主的角度来谈,因为这可以说是不诚信的行为。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D;
⑵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⑶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②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义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
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
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
杨生说:
“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行人说:
“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
”杨生说:
“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
”行人说:
“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
”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
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
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
3.阅读与理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蒙乃始就学________
③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答案】
(1)推托;于是;经过;重新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3)B
【解析】【分析】
(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如,乃:
于是。
古今异义词,更:
重新。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以为:
认为。
益:
好处。
(3)B.错误,应该是从侧面,而不是正面。
故选B。
故答案为:
⑴推托;于是;经过;重新;
⑵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②相联如胠箧③。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④其精练。
注释:
①钱氏:
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②六幕:
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③胠箧:
打开的箱子。
④伏:
同“服”,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尝射于家圃:
________
②惟手熟尔:
________
③但逐层布板讫:
________
④人履其板: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
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是________,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为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曾经;同“耳”,相当于“罢了”;完毕;走,踩踏
(2)①(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
曾经。
“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讫”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
于是。
“覆”:
盖住。
“但”:
只。
“布”:
铺好。
“讫”:
完毕,结束。
“钉”:
用钉子钉。
(3)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或“尔安敢轻吾射!
”作为答案。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作为答案。
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可提取“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作为答案。
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可提取“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作为答案。
(4)比较阅读。
可从两文在刻画人物方法的共同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从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都通过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如甲文用康肃反衬卖油翁,乙文用工匠师傅反衬喻皓。
故答案为:
⑴曾经;同“耳”,相当于“罢了”;完毕;走,踩踏
⑵①(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⑶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⑷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案,考生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
【附参考译文】
(一)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二)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
“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
”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
“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
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5.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①人。
世宗用兵淮②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③尝与语,奇之。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④,阖⑤户启箧⑥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⑦,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 ①蓟:
蓟县。
②淮:
淮河地区。
③太祖:
赵匡胤。
④私第:
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
⑤阖:
关闭。
⑥箧:
小箱子。
⑦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
________
③及为相 及:
________
④晚年手不释卷 释:
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太祖尝与语,奇之。
(3)联系(甲)(乙)两文,简析吕蒙和赵普两人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书的作用。
【答案】
(1)当道,当权;重新;到,等到;放下
(2)①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
②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
(3)共同之处:
少年时学术不精;听取他人的建议,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
读书的作用:
【示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卿今当涂掌事”翻译为: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
句中“当涂”意思是“当道,当权”。
“即更刮目相待”翻译为“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意思是“重新”。
“及为相”翻译为“等做了宰相”,“及”意思是“等到”。
“晚年手不释卷”翻译为“到了晚年手也不放下书”,“释”意思是“放下”。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句中“才略”意思是“才干和谋略”,“非复”意思是“不再是”。
②“太祖尝与语,奇之”句中“尝”意思是“曾经”,“语”意思是“交谈”,“奇”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奇”。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甲文中的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写出了他最初不愿意学习,学识浅,乙文中“寡学术”也能看出赵普的学识浅。
但两人在听了别人的劝告后“蒙乃始就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④,阖⑤户启箧⑥取书,读之竟日”,并最终有了很大的成就。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例如:
可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能使人提升内在的素质等。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⑴当道,当权;重新;到,等到;放下
⑵①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
②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
⑶共同之处:
少年时学术不精;听取他人的建议,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
读书的作用:
【示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找准相同点,同时要结合进行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
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
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
根。
②体:
体悟。
③虚受:
虚心接受。
④实:
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
③夫如是________
④人多树之________
(2)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
请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
(1)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
(4)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
【解析】【分析】
(1)此题都古今异义词,如“蔓”:
横生藤蔓。
“树”:
种植。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注意“之”是取独作用,放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