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211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docx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

安全科学导论复习

名词解释:

1.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安全:

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受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指免遭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指不可接受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3.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是研究安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4.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有两个特性:

1.人们不希望发生。

2.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

5.工伤事故:

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6.本质安全: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7.事故致因理论:

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

8.事故隐患:

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9.安全文化:

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0.安全系统工程:

是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预防伤害事故和经济损失发生的一门新技术学科。

11.安全价值:

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12.大安全观:

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有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13.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4.两类危险源: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

15.轨迹交叉理论:

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16.安全生产成本:

企业为保证安全生产二支付的一切费用和应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安全科学相关基础知识:

1、掌握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

从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安全科学的技术体系可见,人类为了保障安全的客观条件,需要研究安全技术,即首先研究人的身心存在状态,并找出这种状态下的影响因素和参数,进而研究消除或控制影响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需要给安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需要研究安全理论,需要研究安全本质及需要,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需要研究马克思哲学层次的安全观,这些都属安全的研究范畴。

安全是以人为本,为主体,所以其研究领域包括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活动。

2、掌握常见事故致因理论观点、主要优缺点及其对应的事故预防对策(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瑟利模型、轨迹交叉论等)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他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的依次发生的结果。

这些事件就如五个骨牌,第一个倒下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的也倒下。

这五个骨牌依次是:

人体本身、按人的意志进行的动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危险性、发生事故、受到伤害。

其理论正确的确立了分析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形象的显示了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按照这一理论,为了防止事故,只需要抽取其中一块骨牌就可以防止事故。

它的不足在于把事故链过于绝对化,各骨牌间的连锁不是绝对的,而是随机的。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个因素,但每个因素的含义与海因里希的都有所不同。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

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亚当斯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在该理论中,事故和损失因素与博德理论相似。

这里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做现场失误,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性质。

该模型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管理体制

管理失误 

管理失误

现场失误 

事故 

伤害或损坏 

目标组织机能

领导者在下述方面决策错误或没做决策:

政策

目标

权威

责任

职责

注意范围

权限授予 

安全技术人员在下述方面管理失误或疏忽:

行为

责任

权威

规则

指导主动性

积极性

业务活动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伤亡事故

损坏事故

无伤害事故

 对人

对物

在该因果连锁理论中,第四、五个因素基本上与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相似。

这里把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

本来,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及生产条件方面的问题,采用现场失误这一术语,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性质。

 基本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学校教育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

 技术的原因

教育的原因

身体的原因

精神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日本的北川彻三认为,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企业内部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模型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则为:

在北川彻三的因果连锁理论中,基本原因中的各个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的范围。

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基本原因因素,对综合利用可能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来改善间接原因因素,达到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美国的安全专家哈登提出:

事故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

这样,研究事故的控制的理论则从事故的能量作用类型出发,即研究机械能(动能、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声能、辐射能的转移规律;研究能量转移作用的规律,即从能级的控制技术,研究能转移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预防事故的本质是能量控制,可通过对系统能量的消除、限值、疏导、屏蔽、隔离、转移、距离控制、时间控制、局部弱化、局部强化、系统闭锁等技术措施来控制能量的不正常转移。

瑟利模型:

瑟利模型是在1969年由美园人瑟利提出的,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损害;反之,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

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即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首先应采用技术的手段使危险状态充分地显现出来,使操作者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感觉到危险的出现成释放,这样才有预防或控制事故的条件和可能;其次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觉危险信号的敏感性,包括抗干扰能力等,同时也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操作者正确地感觉危险状态信息,如采用能避开干扰的警告方式或加大警告信号的强度等;第三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之后,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并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危险发生或控制其后果。

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则应通过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使人在做出正确的决策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做出行为响应,并通过培训的手段使人能够迅速、敏捷、正确地做出行为响应。

这样,事故就会在相当大地程度上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轨迹交叉论:

基本细想:

伤害事故是许多关联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

这些事件不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亡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全状态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互为因果转化。

在人和物两大系列中,人的失误占绝对低位。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能用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注意2014年-2015年重点事故的原因分析)

举例:

案例:

中新社临汾3月16日电(李典平)16日凌晨5时许,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108国道与霍侯路交叉路口处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陕西榆林籍重型半挂货车与临汾汽运公司一辆宇通牌客车惨烈相撞,导致12人死亡,16人受伤。

  车牌号为晋L36267的宇通牌客车被撞飞到柏油路面外侧的沟里,该车前部受损严重,车内卧铺座位损毁严重,车体随处可见斑斑血迹。

距离该车几十米远的地方,“陕KM662挂”重型半挂货车的车厢斜栽在边沟内,车厢右侧是与车厢完全“分家”的车头。

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这里是一个很大的交叉路口,但没有安装红绿灯。

据悉,事故发生时,陕K79136(陕KM662挂)解放牌半挂重型货车内有3名乘员(核定乘员为4名),晋L36267宇通牌客车内有27名乘员(核定载客人数为55人)。

此次事故造成9人当场死亡,另有3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还有16人受伤。

分析:

根据美国人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因为两辆车子发生碰撞,因此产生了人员伤亡。

车辆不相撞,便没有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交通事故中,驾驶者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交通事故产生的重要因素。

发生事故可能是驾驶人的疲劳驾驶、驾驶人的粗心大意等因素所致。

但驾驶者不是唯一造成交通事故产生的因素。

车辆的设备条件、性能等也直接影响着事故的发生,其中包括车辆刹车灵敏度、车轮摩擦系数等。

要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者要避免疲劳驾驶,开车时集中注意力,将车速控制在一个安全平稳的范围,经常检查车辆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修理。

葛登提出的事故发生机理理论认为,对于事故,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二要考虑环境的因素,三要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

在这次事故中,人的因素在于驾驶人的疲劳驾驶或粗心大意或急切赶路等原因。

事故发生在凌晨5时许,天还没完全亮,道路可见性比较差,事故发生地在交叉路口较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事故产生的环境因素。

引起事故的媒介是两辆车同时自不同方向经过同一交叉路口,两车所行线路有冲突点。

驾驶者严谨驾驶,尽量避免晚上、雨天等道路状况不好的时候开车出行,即使出行也要加倍关注路况,减速行驶。

道路设计时,尽量减少交叉冲突点的产生。

瑟利提出的瑟利模型以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为基础描述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

这场交通事故有可能是驾驶人对路面信息、行车情况等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发现失误,进而引发了这场严重交通事故。

驾驶者在驾驶车辆时要集中注意力,即使准确得对路况和车况的变化等做出正确的处理,才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产生。

从本纳提出的扰动起源事故来解释此次事故,可能是因为一方行驶的车辆对另一方向驶来的车辆产生了扰动,从而发生了交通事故。

可以通过减少冲突点,减少或避免不同方向车辆的扰动来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

轨迹交叉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场事故中,驾驶者的操作不当体现了事故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行驶中的车子不易立即快速停车使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

从这个理论出发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可以从人和车辆两方面入手。

其中,提高人行车时的注意力,加强对驾驶者的安全教育,安全行车,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车辆方面,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制动、刹车的灵敏性,以平稳的速度行驶,特别在交叉路口和交通拥堵地段减速行驶。

 

4、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技术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3)闭锁原则

4)能量屏蔽原则

5)距离保护原则

6)个体保护原则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组织管理原则

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

4)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

5)责任制原则

 

5、掌握大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内涵

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

2)树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

3)坚持科教减灾的安全观

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

5)树立总和减灾的决策管理化

建立大安全观的策略

1)着重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功能和转变

2)着重倡导现代科技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3)着重构造以安全与减灾为中心,容环保质量为一体的创新网络观念

6、掌握两类危险源的含义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

7、掌握本质安全化方法的内涵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①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增加备用系统

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加强预防性维修

②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受

③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1减少人为失误

2加强监督检查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①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②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

③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④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8、掌握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基本内涵:

安全文化:

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物质安全文化建设

1)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

2)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3)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二)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员工心态安全文化的建设

1)应急安全保护意思

2)间接安全保护意思

3)超前的安全保护意思

(四)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建设

1)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

2)安全道德的宣传工作的开展,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和人们内心的信念的力量,来加强道德的修养。

3)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坚决执行有安全道德所引导的正确的行为动机,以养成良好的安全道德的行为习惯。

 

9、掌握解决安全问题的主要方法(安全方法论)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a)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b)增加备用系统

c)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d)加强预防性维修

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

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4)减少人为失误

5)加强监督检查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

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10、掌握事故法则(又称1:

29:

300法则)及其对事故预防的指导意义

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

29:

300法则。

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采煤工作面所发生的顶板事故,其事故法则为:

死亡:

重伤:

轻伤:

无伤=1:

12:

200:

400

全部采矿事故,事故法则为:

死亡:

重伤:

轻伤=1:

10:

300

11、掌握安全法规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1)依据预防事故规律客观要求所产生的生产技术法规,具有直接预防事故的特定功能

2)依据控制事故规律客观要求所产生的安全技术法规,具有直接控制事故的特定功能

3)一局安全管理规律客观要求所产生的安全工作法规和安全奖惩法规,具有间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特定功能

作用:

(一)安全法规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教育作用

4)强制作用

(二)安全法规的社会作用

 

12、掌握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转移理论、轨迹交叉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见题3)

13、掌握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措施

1)职业适应性检查

2)人员的合理选拔和调配

3)安全知识教育

4)安全态度教育

5)安全技能教育

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

7)作业前的培训

8)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9)开好班前会

10)实行确认制

11)作业中的巡视检查,监督指导

12)竞赛评比,奖励惩罚

1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

3、案例分析

举例:

案例一:

一起氨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

2004年6月15日11时40分左右,该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

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

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

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

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带着消防、防护器材赶来。

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排险处理。

闻讯后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一起因严重氨泄漏而即将发生的中毒、着火、有可能爆炸的重特大事故避免了。

要求: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辨识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液氨泄漏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提出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1、分析辨识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1)重大危险源:

化工厂合成车间储存和运送危险化学品(如:

液氨)的容器和管路。

2)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化学品(如:

氨)的泄漏,造成污染、火灾、人身伤害。

2、分析液氨泄漏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1)维修工徐某的操作程序有错误;

(2)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严内漏。

2)间接原因:

(1)合成车间领导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

(无检修方案,只派一名检修工,平时缺乏设备检修,指挥不统一)

(2)职工平时缺乏安全教育和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3)安全制度不健全,无检修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预防措施:

1)厂安全环保部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在全厂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厂领导、职工的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厂领导、车间主任、车间安全员、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3)编制氨、氢、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与工厂生产相关的化学危险品设备的检修操作规程以及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4)对职工进行与工厂生产相关的化学危险品理化特性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

5)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发动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查找身边的事故隐患,力争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及时处理。

6)每季度组织职工开展一次消防、防化、防护器材使用的演练。

 

案件二:

硫化氢气体中毒事件

事故经过:

某公司技术发展部9月28日发出节日期间检修工作通知,其中一项任务是要求污水处理站宋某和周某,再配一名小工徐某于10月1日至l0月3日进行清水池清理,并明确污水处理站站长宋某全面负责监护。

10月1日上午宋某等三人完成清理汽浮池后,下午l时左右就开始清理清水池。

外来临时杂工徐某头戴防毒面具下池清理。

约在下午l时45分,周某发现徐某没有上来,预感情况不好,当即喊“救命”。

这时二名租用该集团公司厂房的个体业主施某、邵某闻声赶到现场。

周某即下池营救,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应,此时,污水处理站站长宋某赶到,听说周某下池后也没有上来,随即下池营救,并嘱咐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应。

宋某下洞后,邵某跟随下洞,站在下洞的梯子上,上身在洞外,下身在洞口内,当宋某挟起周某约离池底50公分高处,叫上面的人接应时,因洞口直径小(0.6m×0.6m),邵某身体较胖,一时下不去,接不到,随即宋某也倒下。

邵某闻到一股臭鸡蛋味,意识到可能有毒气。

在洞口边的施某拉邵某一把说:

“宋刚下去,又倒下,不好!

快起来”邵某当即起来,随后报警“110”。

刚赶到现场的公司保卫科长沈某见状后即报警“119”,请求营救,并吩咐带氧气呼吸器。

4~5分钟后,消防人员赶到,救出三名中毒人员,急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

结果,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2时50分三人全部死亡。

要求: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辨识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分析事故责任并提出处理建议;

4、试提出防范措施。

参考答案:

1、分析辨识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1)重大危险源:

积聚大量有毒硫化氢气体的清水池。

2)危险有害因素:

清水池内大量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可致人中毒死亡。

2、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1)在清水池内积聚大量超标的硫化氢有毒气体;

(2)清洗清水池的人员违章操作;

(3)清水池结构不合理(密闭型、洞口直径小)

(4)初期的营救措施不规范。

(未戴氧气呼吸器)

2)间接原因:

(1)清洗清水池的人员缺乏 安全 意识,缺乏救护知识:

对池内散发出来的有害气体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违反公司制订的清洗清水池的作业计划和操作规程,在没有确认有无有害气体的情况下就不戴氧气呼吸器下池清洗。

且在第一个人下池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先后二人未采取有效个体防护措施贸然下池救人。

(2)公司和设备维修工程部领导缺乏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自救、互救训练和现场监督:

对清水池中散发出来气体的性质认识不足,不知其危害的严重性,同时对职工节日加班可能会出现违章作业,贪省求快的情况估计不足,更没有意识到违章清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放松了教育和现场监督。

(3)温度高、清水池结构不合理造成硫化氢气体大量积聚:

出事故当天,气温高达31℃,加速了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