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176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docx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2理解孔子"仁"的内涵。

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讨论法,评析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练习法,知识迁移法。

一复习与巩固(提问)

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2)为仁由己

(3)请问其目

(4)回虽不敏

(5)请事斯语矣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尧舜其犹病诸

 (8)能近取譬

(9)死而后已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

子曰:

"知人。

"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特殊句式:

1、仁以为己任。

2、何谓也?

3、选于众

回顾学过的文言知识,找出同类句子。

学生可能回答的句子:

宾语前置句

1沛公安在?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何罪之有4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使动用法

1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2烛之武退秦师(使......退)3:

生乎吾前,

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2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二集体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领悟'仁'的思想,说出'仁'的内涵"。

明确

1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

4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明确:

孔子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的相同的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答案看似不同,然而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回答的角度不同罢了,这也正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三 梳理与探究

1请同学们从自处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明确: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己复礼",即克服一己之私,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谈理解举例子(设想的几种可能)

 学生甲:

生活中背后议论别人的不是;熄灯后大声说话;

 学生乙:

半夜唱卡拉OK,乱扔垃圾等。

 学生丙:

阅读不健康书籍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如果因为毫不相干的人的几句话就退缩的话,因某某几句攻击就自信心一落千丈自个儿闷闷不乐去了,你还能干什么事?

同样,只有"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战胜心中或许原本存在的一点点阴暗,哪怕你成就一点事业也活的问心无愧,笑的酣畅淋漓,你也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请同学们从处世的角度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也可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生谈理解,举例子。

(设想的几种可能)

 学生甲:

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就常常去帮助别人。

 学生乙:

干活时不要拈轻怕重。

 学生丙:

盲人点灯的故事。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与总结。

 补充例子:

故事《天堂与地狱》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

"来吧!

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

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

有肉汤喝不到肚子。

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

我再让你看看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

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

"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

"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

 我想起一个盲人的故事:

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

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

人与人之间是否相互帮助,是否存在着爱,没有爱的世界就如同地狱一般,只有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才能飞翔。

 四归纳与小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

仁与礼是一致的

"仁"是内在的自觉

"爱人"是仁的本质

"恕"是仁的实践原则

"圣"是仁的极致

"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

做到仁并不难,可怕的是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五阅读与感悟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钓都毫无收获.

那两为钓鱼高手个性很不相同.其中一人性格孤僻,不爱搭理人,独享垂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

"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很多鱼,每十尾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

双方一拍即合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群人中,同样也传授垂钓技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指导垂钓者,但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筐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

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为人们服务的乐趣,闷钓一整天,收获远没有同伴多.

请你分析这两个垂钓者的行为?

你赞成谁的做法?

为什么?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本课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与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堂上,通过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讲述故事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通过讲授、讨论阅读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与参与的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

3重点难点突破途径:

对于文言文知识,通过督促检查学生,使其牢固掌握。

对于难点,则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的认识内化。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及对策:

(1)两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因此,通过知识迁移、类比、督促检查等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

 

(2)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有明显的缺陷。

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

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2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课为第二课时,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导读法、启发探究式

2学习方法:

自学、知识迁移、类比、动口动手动脑。

四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一:

导入新课

2环节二:

复习与巩固知识。

分为三块,一为重点字词,二为通假字,三为重点句式。

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有可能错答,误答,针对此类问题再做重点强调,使其牢固掌握。

用知识迁移法,使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并作以归类。

3环节三:

带着上节课所留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深入探究。

先浅深入,再细探究。

让学生简浅的从本课里边找出"仁"的内涵,用课文中的"五句话"去归纳,明白这五句话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仁"的内涵,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自处和处事的角度去谈自己对"仁"的理解,并能深入生活,举一二例,去领悟"仁"的内涵,最终达到认识的内化,以指导自己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学生的例子可能不够活泼用力,因此,教师提前准备了一则《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并以此来说明"五句话"的内在联系。

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归纳与小结。

4环节四:

归纳与小结。

由上一环节自然引出:

"礼"是外在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爱人"是仁的本质,"恕"是仁的实践原则,"圣"是仁的极致,"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

5环节五:

知识延伸

共同阅读《钓鱼的哲学》,然后分析两位钓鱼者的行为,同学讨论:

你赞成谁的做法?

为什么?

板书设计: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

仁与礼是一致的

"仁"是内在的自觉

"爱人"是仁的本质

"恕"是仁的实践原则

"圣"是仁的极致

"近取譬"是普通人实践仁的方法

做到仁并不难,可怕的是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