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docx
《4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古诗两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件;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2、引出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绮丽景色的绝句。
3、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预设问题:
1、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探究学习(12-15分钟)
(一)自探一
1、自探提示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交流。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酒旗:
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二)自探二
1、自探提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小组讨论。
3、交流
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后两行——怀古
(1)、提问:
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小结: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运用拓展
1、背诵课文。
2、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背诵《江南春》。
2、师: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板书诗题:
春日偶成)
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
字伯淳,号明道。
河南洛阳人。
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
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
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
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学生提问,师生梳理问题。
预设问题: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二、探究学习
1、自探提示:
自由读《春日偶成》。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3、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4、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5、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6、师生小结。
三、运用拓展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
(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春日偶成
莺啼 绿映红 云淡风轻 余心乐
村郭 酒旗风 (写景) 傍花随柳
南朝 寺
楼台 烟雨中 (抒情)
(忧国忧民)
教学反思: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陪衬、自读品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通过“读——划——问——说——写”学习课文。
3.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2、出示课题:
《苹果里的五角星》。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给课文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清晰生疏苹果核循规蹈矩感触魅力图案
鲜为人知创造力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5、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揭题,引发学生思考: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师生梳理重点问题。
预设问题:
1、苹果里为什么会有五角星?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什么样子的?
2、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探究学习
(一)自探:
1、自探提示:
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注意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3、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注意“疏”是翘舌音;“案”是前鼻音;“秘”读mì。
4、指名读课文。
提示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的停顿。
范读“……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
(二)合探一:
1、教师让学生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
提醒学生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2、请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
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3、请学生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
4、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
师: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解中大致归纳出这样几种观点:
(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结合上下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
在第5自然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3)综观全文,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且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4)课文第1、2、3自然段写到邻居家的小男孩想“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通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5、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生读自悟)
(三)合探二:
师:
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教师或学生简介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通过学生反复讨论,再次观察学生动手切苹果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1)苹果不拦腰切——好看。
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2)苹果不拦腰切——体现公平。
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
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
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3)苹果不拦腰切——一种习惯。
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小结:
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和发明。
所以,打破常规思维,或许就能展现你的创造力。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提示读出自己创造发现的喜悦之情。
)
三、运用拓展
1、读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板:
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
师讲卖报的故事。
出示故事。
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
师小结:
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
你还能说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
(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2、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3、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想不想做个有创造力的人?
请同学们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4、故事接力棒:
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 常规
拦切 换角度=新发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