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37566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docx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

实施方案其中最常要用到是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也叫项目执行方案,是指正式开始为完成某项目而进行的活动或努力工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1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和贵港市党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改善我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我乡将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及实施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化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在村屯的“形”上有新突破、在“实”和“魂”上有新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统筹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深入推行“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新乡贤回乡参与乡村建设,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发挥群众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2.坚持全域整治与重点提升相结合。

在全域推动“三清三拆+”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整治(即基本整治型村庄)基础上,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二、领导机构

  为确保工作有效推进,成立罗播乡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谭旭龙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梁天生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刘奔、黄华靓、卢美华组成。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全域推进11个村85个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分阶段实施,其中先实施罗播村、罗北村、罗西村全域30个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纳入“玉桂、平兴二级、荔玉高速”沿线及乡政府所在地村屯农房风貌改造的村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在5月底前完成;其他村屯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在5月底前完成。

  

(二)荔玉高速、玉桂二级、平兴二级及乡政府所在地村屯农房风貌改造

  1.“两高两道”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工作。

陈岭村:

上水屯、大岭脚屯、太甲庙屯、木磨屯、石珠塘屯、车雷屯、野鸭屯、长岭屯、长标屯、陈村屯、龙角屯,西村:

屋湾自然村屯、良塘自然村屯、西岸自然村屯14个荔玉高速公路沿线村屯;罗北村:

寻昌湾屯、杨村屯、罗播村:

云梯坪屯、承棠村:

富斗塘屯、湴垌顶屯、六凤村:

旺塘屯、鸭咀屯(玉桂二级)、万寿村:

上垌屯、白鹤屯、福兴屯、旧州大屯、旧州小屯、罗西村:

新桂屯、古斋屯、罗北村(平兴二级)2个省道沿线的村屯,具体资金及实施时间,以市安排为准。

  2.乡政府所在地农房风貌改造工作。

罗北村(北街屯)及乡政府所在地农房风貌改造,于4月初开工,2021年5月底前完成。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以“三清三拆+”作为村庄基本整治的标准和内容,实现全乡所有自然村“扫一遍”目标。

“三清三拆+”是指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2个方面的6项具体内容。

  

(二)深化推进“荔玉高速、平兴、玉桂二级”沿线及乡政府所在地自然村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

  在完成“三清三拆+”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梯次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的投工投劳能力和一定的投资能力)来建设示范带,从示范带中选取部分资源禀赋和群众基础较好的点,推动示范带运营一体化建设,推动靓丽风景成片成面。

在确保农房建设有坡屋顶、披檐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开展墙面、门窗、层间线、勒脚、院落围墙等其他建筑部位的改造,彰显特色。

对以往实施过改造的农房,按照上述要求“补课”,基本做到示范带内农房风貌改造全覆盖。

  (三)严格实施农房管控工作

  在开展“三清三拆+”和农房风貌改造的同时,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

按照《贵港市乡村住房设计通用示范图集》和《桂平市乡村住房设计通用示范图集》,各相关单位按照农房建设现场踏勘、批后放线、基槽验收、竣工验收“四到场”和审批程序、申请条件、建房名单、审批结果“四公开”要求,加强建设过程管理。

落实“带图报建”和“按图验收”制度,强化农房违法建设查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拆除。

  五、保障机制

  

(一)统筹落实资金

  1.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争取自治区对“两高”沿线开展农房风貌改造,补助0.5万元/栋,市级补助3.5万元。

  2.筹措市本级配套资金

  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计划任务,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作为主体实施,按平均5万元/村屯进行补助,所需资金由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融资解决。

  农房风貌改造按平均4万元/栋进行补助(含自治区补助资金)。

由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两高”沿线农房风貌改造项目建设业主;由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两道”沿线重点区域、旅游风景区周边、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屯农房风貌改造项目业主;所需项目建设资金分别由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解决,具体实施以现场核实设计确认为准。

  3.保障工作经费

  由市住建局根据各乡镇改造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安排,各村各屯的工作经费根据市局下拨经费再进一步统筹安排。

  

(二)明确奖罚措施

  1.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评范围。

视开展情况按细则进行考核评分,对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较差的,采取扣减绩效工资等措施,并在全乡范围内通报批评。

  2.20-年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抓紧推进,4月15日前完成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的村屯,奖励5000元/屯。

  六、实施步骤

  

(一)“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1.制定清单。

“三清三拆+”各村屯作为主体实施。

乡政府组织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以及村民等,对照“三清三拆+”标准,制定工作内容清单。

要明确清理范围、内容,落实拆除对象、数量,拟定村容村貌整治和基层治理方面需要补充或者调整完善的内容。

  2.照单实施。

村“两委”会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召开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村民大会,详细介绍“三清三拆+”的主要内容,获得村民认可后,由村民组织实施。

  3.验收确认。

自然屯完成“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内容清单上的项目后,由乡人民政府予以验收确认。

我乡完成所辖全部村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并完成下达的示范带的建设任务,经桂平市乡村风貌提升指挥部验收合格后,由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指挥部抽查验收,合格的予以确认。

  

(二)“两高两道”沿线周边村屯及乡所在地行政村农房风貌改造

  1.成立乡工作专组和村理事机构

  由乡成立高速沿线农房外立面特色风貌改造工作专组,充分发挥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议事机构作用,带头示范、积极行动,统筹开展乡内高速沿线“三清三拆+”环境整治、风貌改造等工作。

  2.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乡人民政府、乡直各相关单位、各村委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乡村风貌提升的宣传力度。

村“两委”要会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召开村民大会,详细介绍农房风貌改造的主要内容,做到项目实施前农民同意、项目实施中农民参与、项目实施后农民满意。

  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广播宣传、标语、板报等大力营造乡村风貌提升浓厚氛围,提高群众主体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社会氛围,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来。

然后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工作,实现各村屯有墙体宣传专栏、宣传标语,每村均由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1次专题培训以上,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80%以上。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各村委、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推进。

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挂点联系领导协调推进,建立上级统筹、以乡镇为主体、村屯落实的工作机制。

乡直各部门各村委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强大合力。

乡直相关单位要深入各乡镇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指挥部办公室定期收集工作进度,报告指挥部主要领导。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动群众。

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工作成效,采取经验交流、主流媒体报道等方式,及时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推进两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结合“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风貌提升工作。

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确保风貌提升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由乡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督导组,加强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每周通报进度并进行排名,对每月进度排名靠后的三个村进行黑榜通报;对每月进度排名靠前的三个村进行红榜通报。

对存在工作不落实、进度缓慢、虚假瞒报等情况适时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进行通报表扬。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2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集局属各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总结现阶段我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会议指出,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

把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二要坚持问题导向。

杜绝形式主义,继续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推进环境整治;三要树立“一盘棋”思想。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四要借鉴各地经验做法。

对照分析研究,弥补自身不足,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各项工作。

  二、宣传发动,传达学习

  我局通过转发左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视频、折页图集,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让各镇、各村借鉴学习兄弟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先进经验,让更多的群众知晓、了解。

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浓厚氛围,以便做好接下来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开展行政村规划与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规划的编制

  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我市2019年需完成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新鸣村、白马村共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底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做到应编尽编。

目前,我市委托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4个村庄规划,规划总面积约为170公顷,已于6月份对练江村、油隘村进行实地调研,正在编制规划成果。

委托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新鸣村、白马村2个村庄规划,于7月份进行了村庄初步调研,了解村庄概况,准备下一步的村庄细致调研工作。

我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包含3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

现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凭祥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已将初稿和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正在根据群众意见修改设计图。

  四、扎实开展“三清三拆”行动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51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2695多吨,清理乱堆乱放1275处,清理池塘沟渠319处,清理黑臭水体88处,拆除乱搭乱盖369间,拆除危旧房196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2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26处,拆除拆除广告招牌58个,修建排水明沟3580米、排水暗管2820米,景观改造120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274处,投工投劳累计达4150人次。

  五、大力推进三种类型村庄建设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

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21个,竣工率32%,计划投资额13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86万元;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13%,计划投资额3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57万元;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0个,竣工率0%,计划投资额11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584万元。

  六、积极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

  2018年我市录入排查整治信息系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为友谊镇三联村那吊屯和友谊镇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本着“一处一策”、“一点一方案”的原则,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为出发点,我局积极督促友谊镇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切实做好“专点专治”。

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烂水果,数量多且清运量大,堆放点地形又为边坡荒地。

综合考虑对外运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的成本以及堆放垃圾类型,友谊镇采取就地封场整改方式,安排挖掘机,泥头车运输土方对烂水果进行就地掩埋,促使烂水果自然分解,融入地表,形成养分。

经过友谊镇政府的努力,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

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建筑拆除垃圾和新建建筑施工垃圾,友谊镇采取开异地治理的整治方式,将建筑垃圾用于周边村屯道路、施工场地和鱼塘的土方填埋,实现变“废”为“宝”。

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

  七、主要工作措施及亮点成效

  

(一)党建引领,破解“推动不力”问题。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注重发挥各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及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形成支部引导、理事会牵头、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有支撑。

建立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制定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战图、进度表,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对各镇的进度进行通报。

  

(二)创新推出“乡贤+乡村振兴模式”,构建多元化力量撬动乡村振兴。

搭建乡贤助力乡村建设平台,全力服务乡贤回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召开乡贤座谈会,动员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推进会,得到了乡贤的大力支持。

哨平村板灵屯把农富文等3名乡贤纳入村民理事会,引导乡贤人士共同商议本屯发展。

乡贤不仅带头整治自家房前屋后,主动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沟通,在乡贤带动下,群众积极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踊跃参与打造村屯新风貌。

我市积极发动各村屯整合自身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村内平整空地、自然绿化、可利用材料等,动员群众参与打造村屯建设。

夏石镇哨平村板灵屯,全屯群众踊跃参与乡村建设,自觉让出两块空地,自发提供拖拉机清理垃圾。

群众还自筹资金约3万余元,主要投入挖掘机清理作业。

大力清理屯内垃圾、竹根,以及平整场地、拆除旧房等。

清理场地面积300平方米,拆除旧房20余间。

  (四)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

有别与以往的建设项目,我市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模式,动员村屯干部发动群众,群众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人投工投劳、参加集体劳动,调动群众积极性,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通过聘请村里的老工匠,其他群众投工投劳,节约资金成本。

在开展乡村建设,“三清三拆”工作前,村干召开“一事一议”的群众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哪里要拆?

那里要建什么?

都要得到村民的认可才可以动工。

夏石镇新鸣村旧洲屯,传承“帮”的精神,大家互帮互助参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在理事会的组织号召下,全屯135户共自筹1万余元资金用于屯碑的建设,第2小队的群众自发组织将屯内池塘边的小房子拆除让出土地建设相帮亭、互助亭;旧州屯还实行“每月一劳动”,组织群众共同做好房前屋后柴草摆放、屋内卫生、清理屯内杂草等整治工作。

  七、我市乡村风貌整治提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

乡镇作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

乡村风貌建设的一些项目专业性较强,需要了解一定的规划、设计等知识,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对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影响。

  

(二)各村集体土地少,制约了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建设。

凭祥市各村屯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和集体土地尚未开发利用的村屯少,其他各村的集体土地已被用来建设党员、村民活动室、卫生室等,这对于下一步推进风貌提升改造工作带来难度。

由于集体土地紧缺,绿化、凉亭、休闲活动场所等项目无集体用地而无法安排。

  (三)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

各镇开展活动的进度不一样,个别农户已完成“三清三拆”整治工作,但个别农户积极性不高,停滞不前。

村干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有待加强。

  (四)部门联动不足,人手调配不够。

我市虽成立乡村风貌推进工作组,但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住建部门原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暂时无法跟上进度要求。

部门间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

目前,我市已经邀请了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示范带进行规划和设计,村庄建设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并将初稿与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设计院正在按群众意见修改设计稿,下一步,我市将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加强与设计院、各村屯群众的沟通,尽快将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完成,并督促各镇各村按照设计图进行建设。

  

(二)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

我市将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对于示范带上的44个屯,将按照设计院的房屋拆除规划图,结合群众的意见,开展全面的“三清三拆”整治行动,通过示范带带动周边村屯,加强对周边村屯开展“三清三拆”行动的力度,助力风貌提升行动。

  (三)加强产业培育,持续发展。

凭祥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规划发展目标,结合群众意见,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3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广西乡村风貌提升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市村庄风貌,努力打造“传承文明、滨海风情、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以农房管控和农房风貌改造提升为突破口,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实施乡村风貌提升打造群众致富平台,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二、工作目标

  以全市“两高两道”,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契入点,逐步向纵深发展,把城镇、旅游景点、重要节点周边的村庄连片、成区域进行推进,久久为功,持续努力,实现我市风貌改造提升全覆盖;整合资源,将“两高两道”沿线村庄结合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区域化协调推进乡村建设,实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

打造出富有钦州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感观效果好的高品质高水准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示范带和精品线路。

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南钦高速铁路沿线500米可视范围和兰海高速、大浦高速、贵合高速公路沿线200米可视范围内村庄房屋的风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

  三、工作内容

  

(一)编制乡村风貌提升规划设计方案。

  各县区在编制示范带规划设计时,应组织规划设计人员深入村庄,了解示范带内各个村庄的资源禀赋、空间形态、生产生活条件、历史文化和群众诉求等,合理确定村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风貌选型等内容,将分散的村庄集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改造范围内的村庄进行现状分析,明确规划目标与思路,提出建设方案和实施内容,突出抓好特色风貌、精致环境、文化挖掘、产业发展等内容。

(牵头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

  

(二)开展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村庄要在“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和“三微”建设(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的基础上,“+”实现道路平整、村庄通透、乡村绿化、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理事会、组建新乡贤理事会和维护管理机制。

(牵头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乡村办、市扶贫办)

  (三)塑造农房特色风格。

  按照有基本元素、有基本格调、有基本色彩等要求,坚持重文化、重外形、重质量、重长久等“四重”质量标准,开展农房改造和新建,塑造特色风貌。

在《广西农村房屋特色风貌管控导则》指导下,结合《钦州市农村房屋风貌控制导则》要求,编制简洁实用、特色鲜明的农房改造设计图集作为农房新建或改造的基本依据,在确保房屋有钦州地域特色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开展墙面、门窗、勒脚等其他建筑部位的改造,彰显特色。

以往实施过改造的农房,要按照上述要求“补课”,基本做到乡村风貌提升综合连片,打造“两高两道”沿线内农房特色塑造全覆盖。

(牵头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

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完成基本整治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并整合相关资源集中投放,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原则上,村庄按照四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五网(电网、路网、宽带网、电视网、排水网)、六改(改房、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沟渠)的要求开展整治。

(牵头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扶贫办,钦州供电局)

  (五)严格实施农房管控。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部署要求,杜绝占用耕地违法建设行为发生。

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严格实施“带图报建”和“按图验收”制度,落实“四到场”和“四公开”要求,加强建设过程管理。

强化农房违法建设查处。

(牵头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工作任务

  

(一)第一批乡村风貌提升任务。

  自治区共下达我市任务数32个自然村3103栋。

其中,钦南区21个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