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14给出某些金属碳酸盐溶解度曲线图。
⑵开放体系:
向纯水中加入CaCO3(s),并且将此溶液暴露于含有CO2的气相中,因大气中
CO2分压固定,溶液中的[CO2]浓度也相应固定。
但是和封闭体系明显不同的是,此溶液中[Ca2+]丰Ct。
根据前面第一节内容:
由于要与气相中CO2处于平衡,此时[Ca2+]工CT,但仍保持有同样的电中性条件:
]+[沪]二s(%+2%)+阳]
综合气液平衡式和固液平衡式,可以得到基本计算式:
同样可以得到[H+]=5.01X10-9mol/L,pH=8.3。
(平衡时)
同样可将此关系推广到其他金属碳酸盐,绘出pC—pH图,如图3—15。
(Nernst)方程表示。
例如,对于氧化
电极的电位与其相应离子活度的关系可以用能斯特
还原体系Ox+ne?
Red
式中川是标准电极电位,V;R是摩尔气体常数〔8.314J•(mol•K)-1〕;F是法拉第
常数(96500C•mol-1);T是热力学温度,K;n为电极反应时转移电子数;aox为电极反应
平衡时氧化态Ox的活度,aRed为电极反应平衡时还原态Red的活度。
在具体应用能斯特
方程时常用浓度代替活度(当离子浓度很小时,活度系数接近1,浓度与活度相近,可将活
度近似看作为浓度);用常用对数代替自然对数,25C时,能斯特方程可近似地简化成下式:
挖[RcH]
式中,[Ox]、[Red]表示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氧化态和还原态四、氧化一还原
1、概述
无论在天然水中含是在水处理中,氧化还原反应都起着重要作用。
天然水被有机物污
染后,不但溶解氧减少,使鱼类窒息死亡,而且溶解氧的大量减少会导致水体形成还原环境。
一些污染物形态发生了变化。
水体中氧化还原的类型、速率和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主要溶质的性质。
例
女口,一个厌氧性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还原形态存在:
碳还原成-4价形成CH4;
氮形成NH4+;硫形成H2S;铁形成可溶性Fe2+。
而表层水由于可以被大气中的氧饱和,成为相对氧化性介质,如果达到热力学平衡时,则上述元素将以氧化态存在:
碳成为CO2;氮成为NO3「;铁成为Fe(OH)3沉淀;硫成为SO42「。
显然这种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本节重点讲述: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电子活度、氧化还原电位计算、pE-pH图制作。
2、天然环境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以氧化态存在,只有极少部分以还原态存在。
而且氧原子占地壳总量的47%,是最主要成分,这决定了自然界氧化态物质占多数。
氧化态:
如地壳表面的风化壳、土壤、沉积物中的矿物,都是以氧化态存在的。
这些物质来源于各种火成岩石的风化产物(非沉积岩、页岩等),当它们被形成时,
是完全被氧化了的,因此其中物质都以氧化态存在。
还原态:
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的中间产物)。
因为绿色植物形成的光合作用实际是释放氧,加入氢的还原过程,因此其中大多数有机物以还原态存在,另外一些沉积物形成的土壤、淹水土壤为还原性环境。
自然界重要的氧化剂:
大气中的自由氧、水圈中的溶解氧、Fe3+、Mn4+、其次是
SO42-、Cr6+、N03-等。
自然界重要的还原剂:
Fe2+、S2-、有机物、其次Mn2+、C产。
3、氧化还反应概念回顾
本质是电子转移,就像酸碱理论中,酸碱反应实质是质子转移过程一样。
氧化过程:
失去电子,结果是元素化合价升高;
还原过程:
得到电子,结果是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化合价升高;
例如: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实际为两个半反应,
2+3+
氧化反应:
6Fe(还原剂)-6e=6Fe
2-+3+
还原反应:
C「2O7-(氧化剂)+14H+6e=2Cr+7H2O
4、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1)电子活度的概念:
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概念上的相似性,酸和碱是用质子给予体和质子接受体来解释。
故pH的定义为:
pH=-g(aH+)。
式中:
aH+—氢离子在水溶
液中的活度,它衡量溶液接受或迁移质子的相对趋势。
与此相似,还原剂和氧化剂可以定义为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同样可以定义pE
为:
pE=-g(aj式中:
ae—水溶液中电子的活度。
由于aj可以在好几个数量级范围
内变化,所以pH可以很方便地用比+来表示。
同样,一个稳定的水系统的电子活度可以在20个数量级范围内变化,所以也可以很方便地用pE来表示ae。
pE严格的热力学定义是由Stumm和Morgan(摩根)提出的,基于下列反应:
+
2H(aq)+2e~H2(g)
当这个反应的全部组分都以1个单位活度存在时,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厶G可定义为
零。
水中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厶G也是在溶液中全部离子的生成自由能的基础上定义的。
在离
子的强度为零的介质中,[H+]=1.ox10「7mol/L,故aH+=1.0X10「7,贝VpH=7.0。
当H+(aq)在1单位活度与1.0130x105PaH2平衡(同样活度也为1)的介质中,电子活度才正确的为1.00
及pE=0.0。
若电子活度增加10倍,那么电子活度将为10,并且pE=-.0。
因此,pE表示平衡状态下(假想)的电子活度,它衡量溶液接收或迁移电子的相对趋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其趋势是给出电子。
从pE概念可知,pE越小,电子浓度越
高,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反之,pE越大,电子浓度越低,体系接受电子的倾
向就越强。
(2)氧化还原电位E和pE的关系:
氧化还原半反应Ox(氧化剂)+nRed(还原剂)
根据Nernst方程一般式,则上述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计算可写成:
其中:
R=8.314JK1mol1。
F=96500C(库仑)=96500JV1mol1法拉第常数(V伏特)
根据pE的定义,则可改写上式为:
pE是无因次指标,它衡量溶液中可供给电子的水平。
pEa=—=—Lg°同样(25C)
因此根据Nernst方程,'..
EF剖F1
可得到:
二二.三丁=二二.…丄+;.Ig([反应物]/[生成物])
所以pE的一般表示形式为:
pE=pE°+;.Ig([反应物]/[生成物])
’寸nE^F曲°
lgA==
对于包含n个电子氧化一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f一-|-n(25C)
此处E0是整个反应的E0值,故平衡常数:
IgK=n(pE°)
同样,对于一个包括n个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自由能变化可从以下两个方程中任一
个给出:
△G=-iFE或者△G=2303nRT(pE)
若将F值96500J/(V•mol)代入,便可获得以J/mol为单位的自由能变化值。
当所有反
应组分都处于标准状态下(纯液体、纯固体、溶质的活度为1.00):
△G0=-nFE0或者△G0=2303nRT(pE°)
举例:
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转化为氨盐NO3—NH4+。
T=298K,求E0、PE0、K
1
5
1
3
解:
已知
:
NO3+
H+
+e=ZNH4+
+:
■:
H2O
△Gf0-
■110.50KJ/mol
-79.50KJ/mol
-237.19KJ/mol
所以:
△G°=-79.50/8-3*237.19/8+110.50/8=85.08KJ/mol
△G0=-nFE0可得:
E0=0.88V
—14
因此「1HF匚「二」=14.91,k=8.13X10-14。
5、天然水体的pE-pH关系图
在氧化还原体系中,往往有H+或OH离子参与转移,因此,pE除了与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有关外,还受到体系pH的影响,这种关系可以用pE-pH图来表示。
该图显示了水中各形态的稳定范围及边界线。
由于水中可能存在物类状态繁多,于是会使这种图变得非常复杂。
例如一个金属,可
以有不同的金属氧化态、羟基配合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碳酸盐、金属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等。
F面以Fe为例,讨论如何绘制pE—pH图。
(1)水的氧化-还原限度
绘制pE—pH图时,必须考虑几个边界情况。
首先是水的氧化还原反应限定图中的区域
边界。
选作水氧化限度的边界条件是1.0130x105Pa的氧分压,水还原限度的边界条件是
1.0130x105Pa的氢分压(此时Ph2=1,Po2=1),这些条件可获得把水的稳定边界与pH联系起
来方程。
天然水中本身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是:
水的还原限度(还原反应):
2pE°=0.00
pE=pE0-lg((Ph2)1/2/[H+])
pE=-pH
水的氧化限度(氧化反应):
-O.+H++s^-H2Oj'pE0=+20.75
理二汐+lg〔“计[F]}
pE=20.75—pH
表明水的氧化限度以上的区域为C2稳定区,还原限度以下的区域为H2稳定区,在这两个限
度之内的HbC是稳定的,也是水质各化合态分布的区域。
(2)pE—PH图
下面以Fe为例,讨论如何绘制pE—pH图。
假定溶液中溶解性铁的最大浓度为1.0x10「7mol/L,没有考虑Fe(CH)2+MFeCC等形态的生
成,根据上面的讨论,Fe的pE—pH图必须落在水的氧化还原限度内。
下面将根据各组分间的平衡方程把pE—pH的边界逐一推导。
1Fe(CH)3(s)和Fe(CH)2(s)的边界。
Fe{OH}3(s)和Fe(CH)2(s)的平衡方程为:
Fe(OH)3(s)+H++e宀Fe(OH)2(s)+H2OlgK=4.62
K=—
所以pE=4.62-pH
以pH对pE作图可得图3—17中的斜线①,斜线上方为Fe(OH)3(s)稳定区。
斜线下方
为Fe(OH)2(s)稳定区。
2Fe(OH)2(s)和FeOH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Fe(0H)2(s)+H+tFeOH+H2O
IgK=4.6
可得这两种形态的边界条件:
pH=4.6-Ig[FeOH+]
将[FeOH+]=1.0X10-7mol/L代人,得:
pH=11.6
故可画出一条平行pE轴的直线,如图3—17中②所示,表明与稳定区,直线右边为Fe(OH)2(s)稳定区。
pE无关。
直线左边为FeOH
③Fe(OH”(s)与Fe2+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2+一
Fe(OH)3(s)+3H+etFe+3H2OlgK=17.9
可得这二种形态的边界条件:
pE=17.9-3pH-lg[Fe2+]
2+一7
将[Fe]以1.0X10mol/L代入,得:
pE=24.9-3pH
得到一条斜率为-3的直线,如图3—17中③所示。
斜线上方为方为Fe(OH)2(s)稳定区。
Fe(OH)3(s)稳定区,斜线下
④Fe(OH)3(s)与FeOH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Fe(OH)3(s)+2H++eTFeOH+2HOlgK=9.25
将[FeOH+]以1.0X10一7mol/L代入,得:
pE=16.25-2pH
得到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如图3—17中④所示。
斜线上方为FeOH稳定区。
Fe(OH)3(s)稳定区,下方为
⑤Fe3%Fe2+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Fe3++etFe2+lgK=13.1
可得:
边界条件为[Fe3+]=[Fe2+],则:
pE=13.1
因此,可绘出一条垂直于纵轴平行于pH轴的直线,如图3-17中⑤所示。
表明与pH无关。
当pE>13.1时,[Fe3+]>[Fe2+];当pE<13.1时,[Fe3+]<[Fe2+]。
⑥Fe'+与FeOH+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Fe3++H2OTFeOH++H+lgK=-2.4
_2++3+
K=[FeOH][H]/[Fe]
2+3+
边界条件为[FeOH]=[Fe],则:
pH=2.4
故可画出一条平行于pE的直线,如图3—17中⑥所示。
表明与pE无关,直线左边为Fe3+稳定区,右边为FeOH"稳定区。
⑦Fe2+与FeOH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2+++
Fe+H2—FeOH+HlgK=-8.6
++2+
K=[FeOH][H]/[Fe]
+2+
边界条件为[FeOH]=[Fe],则:
pH=8.6
2+同样得到一条平行于pE的直线,如图3—17中⑦所示。
直线左边为Fe稳定
区,右边为FeOH稳定区。
⑧Fe2+与FeOH+的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Fe2++"O^FeOH++M+elgK=
—15.5
边界条件为:
[FeOH2#]Fe2+],则:
pE=15.5-pH
得到一条斜线,如图3-17中⑧所示。
此斜线上方为FeOH+稳定区,下方为卩62+稳定区。
⑨FeOH+与Fe(OH)3(s)边界。
根据平衡方程:
Fe(OH)3(s)+2H+~FeOH++2H2QlgK=2.4
K=[FeO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