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6684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要点.docx

记叙文阅读要点

记叙文阅读要点

  历年来,记叙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学科中的必考内容。

其中很多题型虽然已经“久经考验”,但仍是同学们的失分点

  初读一篇记叙文,要搞清这样几个问题:

写什么人?

发生的什么事?

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

为什么会发生,经过、结果怎样?

这些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六要素交待得清楚明白,文章显得眉目清楚,结构完整。

如何交待六要素,要因文而异。

可直接点明:

  例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叙述“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一段具体列出了六要素。

时间:

在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地点:

汉江南岸某村庄的院子里。

人物:

马玉祥、小孩儿。

事件的起因:

敌机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

经过:

马玉祥闯进火海救朝鲜儿童。

结果:

小孩儿得救了。

  1.也可间接通过人物的语言点明,或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将时间、地点等表示出来。

  例如:

《驿路梨花》开头一段:

山,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起来:

“看,梨花!

  叙述要素在环境描写中交待出来,时间:

傍晚。

地点:

边境地区的某一座山。

人物:

“我”和老余。

这样写使文章显得自然、生动,为后文作了必要铺垫,为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一定作用。

  近几年中考对记叙要素的考查,变换了形式。

  例如:

2004年西城区中考模拟试题《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16.请简要说说第一次“放飞”的内容。

  又如:

2004年宣武区中考模拟试题《睡莲花开的声音》

  17.文章⑷——⒆段可以分为三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层的主要内容。

  回答这样的问题,就要从记叙的要素出发,根据文章的内容,六要素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有的可以省略。

  答案为:

  16.“我”〔人物〕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起因〕本可以在家住宿,母亲却把“我”“推”到了学校,〔经过〕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

〔结果〕

  17.第一层:

写丹〔人物〕无法恢复听力〔起因〕,杰夫瑞和露茜商量如何将真相告诉他〔经过〕。

  第二层:

写杰夫瑞和露茜带孩子们去茵梦湖〔地点〕听睡莲花开的声音,让丹感受生活的美好。

〔结果〕

  第三层:

写杰夫瑞的感受,称赞露茜是奇迹的创造者。

  2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文中或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人物,但人离不开事,事也要人去做,文中所记叙的事情的内在意义或表现的某种品质,都包含在具体的描述之中。

归纳中心意思的一般格式是:

“文章记叙了……表现了……”

  归纳中心意思的主要方法有: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例如《枣核》最后一段: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抓住文章首尾处揭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

  例如《挖荠菜》最后一段: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年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听吧。

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又如:

2003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月是故乡明》最后两段: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一般说来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事情的意义来归纳中心意思;侧重于写人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进行归纳。

  例如:

2004年通州区中考模拟试题《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

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

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

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

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

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

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囚犯同母亲之间。

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

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了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

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磕好了。

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

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

她千里迢迢来看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够路费。

来前,在白天的忙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磕瓜子。

磕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

十多斤瓜子磕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

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

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

母亲一口一口磕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

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个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有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

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

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19.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答:

两个故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无言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散文时,要能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和记叙文比较,散文对事物的反应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个人抒情为主,虽然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语言富有作家个性与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而形成的某种特色,更富于文学色彩。

  例如:

阅读《听潮》我们能够从对海潮涨落变化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热爱大海、赞美像大海一样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阅读《白杨礼赞》时,从亲切自然而又充满激情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作者透过所写的白杨树,处处寓含着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又如:

2004年崇文区中考模拟试题《雨中曲》

  这篇文章,记叙“我”两次被迫淋雨和边陲少女在雨中从容自如的姿态相比,感到自己对“雨”的认识是平淡而浮泛,不像傣家人深得“雨”的奥妙。

文中最后两段是:

  “都市的雨又下起来了。

不知此时此地的雨,与当年飘落在边陲的雨,是否来自同一片云朵?

我相信在这块开阔的土地上,雨是一视同仁、一往情深的。

因此,我愿意再一次果敢地冲入雨中,把自己被都市喧嚣的烟尘污染了的身心,爽快酣畅地洗涤一番!

  雨,下得更大些吧!

  19.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段中“愿意”“再一次果敢”“洗涤”“下得更大”等词语,归纳出作者对雨的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渴望雨的到来,希望用雨洗涤灵魂的思想感情。

   4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阅读小说,还要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阅读时重点应放在能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或分析人物心理上。

常用描写人物方法: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

  例如:

《故乡》对杨二嫂外貌的描写,“颧骨…高”“嘴唇…薄”“圆规似的姿势”;语言动作的描写: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把她尖酸、刻薄、放纵任性,不知拘束的性格特点揭示出来。

  又如:

2004年宣武区中考模拟试题《战斧》

  18.在描写六斧教育斧子时有几处写了六斧内心的感触,找出这些句子,并简要分析这些语句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

“六斧嗓子里像噎着什么,说不下去了”:

“血溅斧面,六斧顿时浑身一热”:

“看着那节断指,六斧眼中流出了血”。

这些语句说明六斧既对斧子这样的以权谋私充满了愤恨和痛心,又心疼斧子。

  对人物分析不一定局限在小说,散文中也有,只是变换了角度。

  例如:

2004年北京市中考试题《伤害》

  20.从下面一段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理?

  茫然的表情消失了。

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

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调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回答此题要从神态:

“茫然的表情消失”、“睁着”、“眼睛”、“泪水……流下来”、“嘴一动”;动作:

“用劲跑”体会人物心理。

  答案为:

内心受到触动;恼怒;悲伤;委屈;想躲避。

   5分析文中优美精辟语句的含义

  要能分析文中优美、精辟语句的含义。

  应注意一下句式:

显示文章线索的句子,暗示或指明文章中心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的句子,文章结构中有重要过渡性作用的句子和表达中的特殊句式等。

  例如:

2004年丰台区中考模拟试题《海边荒石》

  18.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的语句。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金,有的粉白如雪。

  答案为: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水中美石的色彩;交代“爱石”的原因;和下文因被捡到岸上而变丑的石头形成对比。

  又如:

2004年顺义区中考模拟试题《时光》

  文章记叙了作者由于家中突然停电,在烛光中看到“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展开联想,揭示了他对“时光”的认识及感悟。

文中最后三段: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

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

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

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

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

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

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

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

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19.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并谈谈你怎样使时光永恒?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在读懂文章,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联系句子前后的内容作答,切不可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答案为:

  第一问:

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专心致志进行创作,才能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他的艺术生命才能达到永恒。

  第二问:

抓紧自己的分分秒秒,勤奋学习,认真做好应做的每一件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不仅在记叙文中设题,议论文甚至说明文也会考到。

这是比较常见的,难度较大的题型,要力争回答准确。

   6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对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能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简单的看法。

  文章的写作方法主要包括: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表现手法的运用。

可以运用联想,运用象征、运用对比等。

描写方法、说明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运用。

  谈心得,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判断作者的意图、倾向,对阅读材料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例如2004年北京市中考试题《伤害》

  23.第——是“我”对自己的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例如2004年东城区中考模拟试题《用爱倾听》

  18.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用爱倾听”这个问题的看法?

  又如2004年昌平区中考模拟试题《古铜上身白上身》

  18.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

  回答这类开放型试题,实际上就是作一篇短小的议论文,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先提出看法——再联系个人或生活实际,举一至两个例子——最后小结。

要注意题型的变化,明确试题是让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还是个人实际谈体会,还是生活实际谈体会。

在答题过程中要力求避免错别字、病句出现,阐述道理要能自圆其说。

  1.对记叙要素、详略、顺序的分析理解。

  ①结合记叙要素、概括叙事内容;

  ②分析记叙人称的作用;

  ③明确叙事顺序,分析其表达效果;

  ④判断详略,辨析详略是否得当;

  ⑤注重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

  2.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总结。

  ①能从阅读材料中感知,归纳出文中的显性信息;②能从阅读材料中感知,归纳抽取出文中的隐性信息;③对文段中心事件、中心人物、作者感情倾向、思想主旨范围的概括。

  3.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

  ①理清叙事线索,掌握全文布局;②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意,分析层次间的关系;③文章结构特点的分析;④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起始句、收尾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的分析;⑤标志性的关键词句的寻找与分析。

  4.对文章表现形势与语言技巧评析。

  ①描写句、段的赏析;②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分析;③各种表达方式间的相互关系辨析;④表达方式与人物形象、中心主旨间的关系辨析;⑤表现手法的判定与作用分析;⑥语言技巧、风格、表达效果的评价的分析。

  5.对特殊词句的理解。

  ①理解与解释此句在文中的字面意与派生的新义;②此句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特殊隐含义;③理解、解释、赏析关键词句的作用;

   6.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揣摩和创造。

  ①文章主题分析;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③读者对文章主旨的个性体验与感悟;④文段补写、续写等再创造活动。

  1.现当代名家名篇名作。

  2.国外优秀作品。

  3.写人记事反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体现人性美的叙事类记叙文、散文。

  4.写景抒情类的散文。

  5.小说。

  1.选择题:

考查词语、文意把握等。

  2.主观表述题。

  3.重个性体验、感情与创造的创新拓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