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6126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x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

姓名

国籍

主要理论及观点

 

孔子

 

春鲁

1.地位:

儒家创始人孔圣人

2.相关著作《论语》孔子学说核心:

“仁”“礼”。

3。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闻,非礼勿动.

5。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

教育目的:

的社会本位论(主)——提出“庶"“富"“教"观点—立国三要素

     个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7.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教育内容:

文、行、忠、信。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

教育作用:

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10.教育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一词的来源

因材施教

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巩固性教学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谦虚笃实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求学要实事求是

有教无类

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学—思—行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要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

立志有恒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于仁"

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信,行必果”

改过迁善

正视自己的错误,谅解他人的错误

 

孟子

 

战周

1.地位:

亚圣相关著作《孟子》

2.性善论

3.内发论

4.教育目的:

明人伦

5.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论

6.论理想人格:

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

7.《孟子·尽上心》-—最早使用教育一词.

8.教学过程: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

9.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深造自得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盈科而后进

强调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

教亦多术

因人而异教法

专心致志

10.身心发展动因

杨雄

中国

《学行》“师者,人之模范也”

王充

中国

问难与距师、学之与闻见、思考与求是

古德莱德

美当

课程的层次主要有: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

陈鹤琴

幼儿教育、中国的福禄贝尔

 

荀子

 

战赵

1.性恶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2。

外铄论

3.《荀子。

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首次合用“道德”

3.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

教育应当以大儒为目标——俗儒、雅儒、大儒

4.论教师: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师云亦云”最为尊师、三为祭酒

5.学习过程:

“闻—见—知-行”

6,教学原则“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墨子

战宋

1.“兼爱、非攻”

2.外铄论--提出人性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3.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强力而行"

4.知识来源:

亲知、闻之、说之

5.量力性教学原则——“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治而从事焉”

6.重科技、主动施教(强施教)

 

《学记》

乐正克

 

战国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教育学雏形”

2.教育与政治:

“君子如欲化名成俗,其必由学乎”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课内外相结合: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4.启发教学: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循序渐进: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6。

新课程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

长善救失:

教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8.豫时孙摩:

预防、及时、循序渐进、集体教育原则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期可知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9。

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10“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11.教育的个体功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2.“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蔡元培

 

中国

1.“以美育代宗教说”

2.对大学精神的解释: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3。

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4。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对教育方针之意见》

5。

改革北大教育实践:

包定宗旨,改变校风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教授治校,明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6.教育独立思想:

经费独立、政治独立、学术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朱熹

 

南宋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4。

最早使用“课程”两字: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最接近近代课程)

5.教育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

6、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量力性)、熟读精思(巩固性)、虚心涵泳(客观性)、

    切己体察(结合实际)、着紧用力(积极性)、居敬持志(目的性)

 

陶行知

 

中国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3.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4.“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6。

毛泽东称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7。

宋庆龄称其“万世师表”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杨贤江

中国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第一本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4、全人生指导

黄炎培

中国

1.“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主张做学合一

3.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敬业乐群"

4.职业教育先驱

晏阳初

中国

1.“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2.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廖世承

中国

1.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章志光

中国

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李吉林

中国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苏格拉底

希腊

1。

“美德即知识”

2.助产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讽刺-定义-助产术

3。

“美德是否可教”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可教

4.启发教学

 

柏拉图

 

希腊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教育宗旨

3.教育无用论

4。

“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5。

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6。

提出国家主义思想

7寓学习于游戏

8。

确立四艺的课程体系:

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理论

 

亚里士多德

 

希腊

1.《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政治学》教育事业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3.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追求教育的最高目的。

4.遗忘——消退说

5。

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6.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库帕

谢帕德

1.“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可操作性

 

布鲁姆

 

美国

1.《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

认知: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

接受、反应、形成、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

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

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其程序为:

单元目标测试设计→前测→基本教学→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才能开始新学习,以免产生负迁移。

 

布鲁纳

 

美国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2.知识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论

3.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形成认知结构;教学观—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学习法-发现学习

4.认知发现说

5.《教育过程》结构课程论、发现教学法、认知结构教学论

6.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猜想这个概念是什么)—-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的。

7。

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基本模式为:

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学习包括:

获得、转化、评价

9。

认知结构迁移说:

分为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和具体迁移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发现教学

 

桑代克

 

美国

1。

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

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

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链接学习率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

4.教育心理学之父

5.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

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

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

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6。

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7.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8。

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9。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10.遗忘-—消退说

康德

德国

1.《康德论教育》《论教育学》

2.教育万能论

3.个人本位论

4.“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认为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

5.最早把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讲授

伯克赫斯特

美国

1.教学组织形式——创建道尔顿制

2.教师不再讲授,指定参考书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吴伟士

(伍德沃斯)

1、、辐合论:

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积

2、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

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杜威

 

美国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

2.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3.《我们怎样思维》《我的教育信条》

4.论教育本质思想: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学校即社会

5.儿童中心论: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现代教育代表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6.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使学生不断生长下去适应生活说

7。

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8.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9。

论课程与教学:

活动课程、

10.机能主义心理学:

描述意识、意识流

11.德育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

12活动课程的代表《经验与教育》——连带学习

13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14论课程与教材——1、批判传统教程“教学心理化"2、从做中学

15、论思维与教学方法——提倡反省思维,将思维分为五个步骤

16、论道德教育——提出新个人主义,目的是培养时代新人

17现代教育代言人、活动课程的代表

18.教学组织形式——首创设计教学法

 

赫尔巴特

 

德国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建立

2.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4.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5.教育过程的形式阶段论

6.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7.实质教育学论(知识)

8.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

伦理学、心理学

8教师中心地位三中心 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

9教学过程四段论:

明了、联想、统合、方法

10第一个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知情意行统一

11.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即德育的教育性。

12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13发展意识域和统觉(心理学引入)

14.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

1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科尔伯格

 

美国

1.“道德两难故事法”或道德判断晤谈法-—海因兹偷药

2.儿童的道德性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

⑴前习俗水平{0—9}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的道德定性阶段

⑵习俗水平{9—15}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维持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⑶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 {15-}E社会契约道德定向阶段 F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

3。

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不足在意强调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

贾德

美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2.提出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学习理论迁移

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波斯纳

美国

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皮亚杰

 

瑞士

1.《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2.提出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

3.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重视儿童发展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作用。

4.创立建构主义心理学

5.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日内瓦学派)——心理发展实质: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6.个体身心发展顺序论

7.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直觉动作思维、客体永久性、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

⑵前运算阶段(2~7岁)早期的信号功能、形象思维、自我中心、不可逆运算、不能推断事物、泛灵论、 集中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层级类概念、

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

⑷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形式运算思维、-—钟摆实验、

8。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偶故事法)从他律到自律

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

②权威阶段(6~7、8岁)他律道德阶段

③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9~10岁)

④ 公正阶段(11~12岁)

采用临床叙述法或对偶故事法 人的道德是否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

9。

儿童道德性发展

①前道德阶段(0~4岁)(大多数时候不考虑这一阶段)

② 他律阶段(4~8岁)(10岁以前)

③自律阶段(8~12岁)(10岁以后)又称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对论

10.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

11.三山实验——自我中心

 

埃里克森

 

瑞典

1。

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⑴婴儿期(0~1。

5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⑵儿童期(1.5~3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⑶学龄初期(3~5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⑸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⑹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⑺成年期(25~65岁):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⑻成熟期(65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韦德海默

苛勒

 

德国

1。

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代表人物:

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2。

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3。

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形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需要意识作为中介

 

奥苏贝尔

 

美国

1。

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

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2.认知建构论:

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信念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对新知识的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成就动机分类: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5。

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

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

遗忘——同化说(认知结构说)积极的遗忘;消极的遗忘

7。

学习迁移理论之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

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但认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

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8。

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观。

 

夸美纽斯

 

捷克

1。

“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立场出发)

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4.最先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形式的基础

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准

5.教育学萌芽于他的《大教学论》

6。

“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7。

教育学之父:

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8。

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学制系统

9.班级授课制

10教学原则:

直观、系统、量力、巩固、自觉性

24.”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25.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26.《世界图解》

 

韦克斯勒

 

美国

1.运用统计学原理,推测出智商在全人口中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智商在70以下属智力落后,在130以上为发展优异.(智障70以下,超常140以上) 大多数人处在90到109之间

2。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摈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保留了智商概念

3.在母婴的积极交往中,在母亲的指导下,婴儿学会了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了许多良好的社会行为。

 

凯洛夫

 

前苏联

1.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是世上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

2.教师中心论 3。

传统教学论,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4.教育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5。

提出“课的类型",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6。

教育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

2.教育思想的核心——“全面发展”

3。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4.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5。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6.除了教育计划和课时计划外、教师不参与任何别的计划

华勒

1.提出学校文化

 

班杜拉

 

美国

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2.社会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作用理论——环境、个体、行为

    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三种强化形式: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只强调了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了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参与性学习(做中学);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3。

道德形成条件之社会学习理论:

道德是通过观察学习可以获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决定影响道德行为的是环境。

——“三元交互作用论”:

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是相互作用、交互决定的。

4。

他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5.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6、新行为主义

 

韦纳

 

美国

1。

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

三维度论,即原因源(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2.学生成就结果归因基本上有四种:

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

 

 

舒尔茨

 

美国

1。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第一次以计量方法把教育的经济贡献揭示出来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投资是非常关键的。

舒尔茨指出,区分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无沦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困难的。

但大概可以将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划分成丁L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