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5635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课题研究计划.docx

小课题研究计划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

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较多,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2.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3.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

4.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

5.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

6.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

1.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

2.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

3.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

4.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5.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

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年级:

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

计算:

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

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具体的目标为:

1.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

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学生计算学法指导的实践操作策略。

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用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学生现有的计算、验算方法,以现代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提炼教师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4.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因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指导从而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计算教学指导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效教师行为特征,在实践层面上推进突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5.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

(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

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

(3)计算能力的指导。

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③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

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⑤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

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优化指导研究:

(1)指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如:

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错题记录等环节的指导。

(2)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6.数学单元知识的习题专题研究:

做好单元习题专题教学研究,注重选取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领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7.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

探索在新课程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结构、特点、操作方法、注意问题、适应范围等。

五、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找准研究的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计算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法的形成。

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指导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

3.个案研究法,对某些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的创新、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

4.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六、研究措施和策略:

课题实施的几条措施:

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

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

2.适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法指导的本质特征。

3.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现状调查。

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与可信度、客观性与真实性。

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课堂,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5.进行教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

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并及时研讨,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6.增强成果意识。

要及时反思回顾,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妥善地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全面总结研究并形成科学完善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报告。

7.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课题实施的总体策略:

1.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因素的指导:

教师要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有效性、重要性进行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对自己认知策略的自我监控与调适,提高元认知能力。

(1)认识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激发学习动机;

(3)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习意志;

(4)强化成功体验,进行自信心的培养;

(5)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培养良好学风。

2.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

结合学科特点师生共同制订数学学习习惯的常规制度。

在实践中重视对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系统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

(1)数学学习常规的制订与学习;

(2)加强预习指导;

(3)加强高效率听课的指导;

(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

(5)加强独立作业和错题记录本摘录的指导。

3.计算方法的指导:

(1)开设学法指导课:

由指导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不定期的开设学法指导课,印发一些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资料,请同学对照、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讨论异同点。

(2)经验交流:

不定期召开计算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供大家分享;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上的困惑,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教师适时介入点评、激励,既让优等生产生成功感,也让学困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质疑问难:

主要解决个体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方面、技巧方面的问题。

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方面的困惑或问题,教师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区,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内化指导:

内化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数学学习常规要求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习的常规习惯内化:

如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2)选择运用具体方法的习惯内化。

通过教师、学生每课时有意识反复地对照比较,每日持之以恒地总结,共同分析自己的进步与困难,教师适度的点评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整和同化顺应。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觉执行学习行为标准,掌握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内化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

(1)学生能读懂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学生能分析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分析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归纳概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4)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

(5)适时的学法矫正,形成符合学生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瞄准重点,强化训练,自动内化。

像数学中的假设法、转化法等最基本的解题策略,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教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通过“范例教学”,促使学习方法的自主迁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些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还能体验到这些学法的优势,使之在应用这些学法时逐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5.教法与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

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法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做到教法与学法指导优化组合,并将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1)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学生的学法。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备课要备学情,明学法,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好渗透学法指导的准备;

(2)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会学”的前提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

数学课程教学分预习、听课、复习、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

教师要根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学法指导,重点在课堂上要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讲解知识点要注重点拨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

如指导学生解题时,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能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考方法。

(3)课外辅导中强化学法指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对学法的初步接受或掌握,而要融会贯通还要通过课外很多学习活动来完成巩固,因此在课外辅导中对强化学生学法指导很有必要。

七、研究对象:

一二三年级全体学生。

八、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2016年8月——2016年9月),研究的准备阶段。

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了学生在计算习惯上、方法上的困难与障碍,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16年9月——2017年5月),研究实施阶段。

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现状系统性调查,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2)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3)对教法和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研究。

3.第三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九、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主要是相关的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

2.最终研究成果:

主体研究报告,《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3.最终成果转化:

(1)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相关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帮助教师形成有效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能自动化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3)探索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的“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他年级教师提供可行性经验。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分工

(一)领导组

组 长:

田琼

(二)课题组

田琼:

(1)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和工作总结。

李军:

(2)设计调查问卷和分析。

周嫔:

(3)负责资料整理和上交。

方泽梅、杨均乐:

(4)负责子课题的研究与撰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