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524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X〕20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X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X年度降水及地质灾害概况通报

我市X年降水量为650毫米,6-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380毫米。

X年全市发生多起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造成财产损失,无人员伤亡。

二、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灾害类型及工作要求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X年降水量约为620毫米左右,可能偏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明显,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短时的强降雨,应预防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X年的6、7、8月份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时段,其中,日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时均为重点防范期时段。

此期间应加强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重点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在雨、旱季交替时段,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要重点预防采空区、石灰岩地层地区等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因各项工程活动而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特别是填海造地软基础海水倒侵区域内建设项目,要做到及时发现建设项目基础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等险情,及早治理。

三、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调查结果,X年我市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为主。

我市将灾害威胁比较严重的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今年的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

其中分布在X乡1个,主要为滑坡地质灾害;X乡3个,主要为泥石流地质灾害;X镇2个,主要为泥石流地质灾害;X镇4个,主要为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X镇2个,主要为泥石流地质灾害;X乡1个,主要为泥石流地质灾害;X镇2个,主要为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X镇1个,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X街道1个,主要为崩塌地质灾害;X镇1个,主要为滑坡地质灾害。

四、主要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和范围

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7处(不含在采矿山企业)。

其中18个市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处区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区域。

重要防治区内的中小学校舍、住宅小区、工矿企业、重点工程、交通主干道、山区旅游景点、水利设施及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中等以上的建设项目等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1.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和范围

全市泥石流灾害重点防范点11个:

X乡X村X2号泥石流、X乡X村X泥石流、X乡X村X泥石流、X镇X村X泥石流、X镇X村X沟泥石流、X镇X村X泥石流、X镇X村X北山泥石流、X镇X村X泥石流、X镇X村X沟泥石流、X乡X村X泥石流、X镇X村X泥石流。

威胁对象主要为村庄、村民、农田、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等,威胁人口305人,威胁资产803万元,威胁范围9.8平方公里。

2.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和范围

全市崩塌、滑坡灾害重点防范点6个,主要有:

X乡X村X后山斜坡、X镇X村X湖道旁崩塌、X镇X风景区X风景区斜坡、X镇X村X危险斜坡、X镇X村门后屯斜坡、X街道X社区七组斜坡。

威胁对象主要为通行车辆、行人、居民,威胁人口X人,威胁资产311万元。

3.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和范围

全市地面塌陷灾害重点防范点1个,为X镇X村X地面塌陷。

威胁对象主要为塌陷区的农田、居民、作业人员,以及地面建筑、公路等基础设施,威胁人口35人,威胁资产129万元,威胁范围0.2平方公里。

五、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措施

本方案所确定的我市X年18个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市国土局指导相关乡镇(街道)及责任单位,会同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制定具体的防灾预案(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具体措施),报X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X乡X村X泥石流。

2.X乡X村X泥石流。

3.X乡X村X泥石流。

4.X镇X村X泥石流。

5.X镇X村X沟泥石流。

6.X镇X村X泥石流。

7.X镇X村X北山泥石流。

8.X镇X村X泥石流。

9.X镇X村X沟泥石流。

10.X乡X村X泥石流。

11.X镇X村X泥石流。

对上述11处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降雨量及沟谷两侧变形的动态监测,在危险居住区设立明显的逃生路线牌;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对泥石流影响范围内的住户进行搬迁,对于未搬迁的居民,应在汛期组织临时撤离避让。

出现险情时,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2.X乡X村X后山斜坡。

加强坡面裂缝、危岩体变形、降雨量等动态监测,采用少量定点位移监测;在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牌;清除凌空危岩,对边坡实施锚固支护等工程治理措施。

禁止在危险区内实施可能加剧灾害发生的任何工程活动。

出现险情时,设立警戒线,及时疏散坡下居民,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3.X镇X村X湖道旁崩塌。

加强降雨量及坡面变形监测,实行专人负责制,采用目视监测法对该危险斜坡的节理裂隙变化及碎石掉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汛期要加密监测频率,以便了解崩塌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在危险斜坡周围设立警示牌,提醒行人注意安全,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宣传,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出现险情时,设立警戒线,封闭道路,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4.X镇X风景区、X风景区、X风景区内有多处高陡悬崖下游客通道,春季冻融期和汛期雨季极易发生崩塌落石和滑坡地地质灾害,威胁游客人身安全。

要加强降雨量及坡面变形监测,实行专人负责制,采用目视监测法对该危险斜坡的节理裂隙变化及碎石掉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汛期要加密监测频率,及时了解崩塌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如发现碎石掉落突然加剧或者节理裂隙明显加大等险情时,设立警戒线,封闭道路,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立即疏散周边游客。

在危险斜坡周围设立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宣传,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出现险情时,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5.X镇X村门后屯斜坡。

16.X镇X村X危险斜坡。

对上述2处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降雨量及坡面变形监测,实行专人负责制,采用目视监测法对该危险斜坡的节理裂隙变化及碎石滑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汛期要加密监测频率,及时了解滑坡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如发现碎石掉落突然加剧或者节理裂隙明显加大等险情时,设立警戒线,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立即疏散坡下居民。

将坡脚处住户搬迁,在危险斜坡周围设立警示牌,提醒行人注意安全,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宣传,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出现险情时,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7.X镇X村X地面塌陷。

加强地表变形、塌陷坑变形的范围、深度以及开采井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岩溶通道勘查,对塌陷坑进行回填治理。

限制机井开采量,在塌陷危险地段附近设立危险区警示牌,出现险情时,组织居民撤离避让,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8.X街道X社区七组斜坡。

加强动态监测,实行专人负责制,采用目视监测法,定期监测坡面岩石裂隙及挡墙裂缝变化特征,汛期要加密监测频率;强降雨或者连续降雨时,对坡下受威胁的居民住户进行搬迁避让;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及时报告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宣传,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出现险情时,视险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X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划规治理等工作。

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准则,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项措施,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负主体责任,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

市国土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市政府已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对因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做好隐患排查,科学编制方案

市国土局会同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单位组成排查小组,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

山区要重点排查有潜在重大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削坡平基形成的高陡边坡;公路沿线要重点排查可能危及车辆行人安全的不稳定斜坡、孤立石;旅游景区(点)要重点排查可能危及游客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栈道、崩塌落石;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开工的民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重点项目等进行重点排查,切实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相关信息。

对排查出的新隐患点,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向相关责任单位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确防治责任,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中,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

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结果,在市国土局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认真编制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同时报至领导小组办公室。

对重要灾害隐患点和重点防范区段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早准备。

(三)以防为主,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巡查监测、灾情险情速报和应急调查处置等各项工作制度,重点落实危及人口密集区、重大工程设施及重要名胜古迹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疏散、应急抢险等措施。

健全完善汛期地质灾害值班网络,坚持汛期地质灾害日常巡查、雨中加密巡查、雨后复查制度。

在出现黄色以上气象风险预警(Ⅲ级)时,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安排专人昼夜值班,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将地质灾害防治信息通知到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及受灾害威胁的群众。

平时要保持通讯联系畅通,在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灾情时,所在地乡镇(街道)应立即上报当地国土资源所,并会同专家人员、相关部门迅速开展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组织危险区内的居民疏散、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

各国土资源所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值班电话:

X),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X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办公室(值班电话:

X),确保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

(四)做好监测预警,开展群测群防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提升预警水平。

国土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开展和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全市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认真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指导防灾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责任人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及时组织做好重要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公路管理单位会同各乡镇(街道)进行排查,并做好预警、监测、警示和防范工作;危及校舍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进行排查,并做好预警、监测、宣传和防范工作;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铁路主管部门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和防范工作;各旅游景区(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旅游部门负责会同有关乡镇(街道)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和防范工作;林水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水库、河流及重要水利设施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做好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监测和防范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工作制度,并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