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4519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二○○年八月

 

 

前言

1.编制背景

〝十一五〞以来,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行兴县、开放活县〞进展战略,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专门大进步。

2007年12月,新58省道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泰顺与温州市区的时距,使其融入温州两小时交通圈,破解了长期制约泰顺实现跨过式进展的要紧瓶颈。

为充分发挥新58省道对全县经济社会进展的带动作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构筑点、线、面联动进展的新58省道产业带,特编制«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进展规划»。

本规划是泰顺新58省道沿线开发的指导性规划。

2.规划范畴

新58省道产业带是泰顺县的战略进展轴,是泰顺县落实科学进展观的集聚进展带,考虑到产业进展的关联性、交通网络的拓展性,本规划在空间范畴上分为核心区和和谐区。

核心区为新58省道沿线的月湖、彭溪、峰文、松垟、泗溪、三魁、大安、下洪、罗阳等9个乡镇,泰顺县其它区域为规划和谐区。

其中,核心区总面积约410.2平方公里,2007年末人口约12.5万人,分别占全县土地面积和人口的23.3%、35.6%。

3.规划重点

本规划既要满足全县产业进展布局与城镇体系进展需要,做好省道产业带与其它地区的和谐,又要依照人口与经济规模的测算,合理调控和引导各种资源的开发,和谐产业带内空间的开发与爱护。

〔1〕确定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确定进展重点和开发规模;

〔2〕突出重点产业的培养和三次产业的和谐进展,提升全县产业结构和优化空间布局结构;

〔3〕强调产业带进展中基础设施、土地、生态环境等支撑体系建设;

〔4〕明确核心区和和谐区在交通、产业、城镇等方面的衔接和和谐进展内容。

4.规划期限

以2007年为规划基准年。

近期为2020至2020年,中期至2021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

5.规划依据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泰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

«泰顺生态县建设规划»;

«泰顺县〝十一五〞工业进展规划»;

«泰顺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泰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2020〕»;

«泰顺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

«泰顺新城操纵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产业带进展现状分析

1.1产业带差不多概况

1.1.1区位条件

新58省道〔分泰线〕产业带,位于泰顺县中部,东起甬台温高速公路分水关〔紧邻苍南县界与福建省界〕,西至泰顺县城罗阳镇,横向贯穿泰顺全县。

新58省道产业带东接温州沿海产业带,南临老58省道经济进展区,北部辐射九峰、凤洋等经济社会进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是一条可对接周边较发达县市、具有较大进展潜力的经济走廊。

1.1.2资源禀赋

1、低丘缓坡资源相对丰富。

泰顺全境均属丘陵山区,地势高峻、沟壑纵横,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地资源十分匮乏。

而新58省道所经之地,地势相对平坦,集中了全县要紧的低丘缓坡资源,其中有泰顺小平原之称的大安乡1500亩低丘缓坡,为进展生态型工业,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提供了相对充裕的土地空间。

2、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新58省道产业带沿线乡镇具有传统的农业进展优势,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好,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进展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

3、旅行资源丰富。

产业带沿线旅行资源丰富,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廊桥古建筑游玩区、雅阳氡泉度假区等均分布在产业带沿线及周边,为产业带进展旅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1.3县域经济社会条件

泰顺全县辖11个镇25个乡,总人口35.2万,人口密度199人/平方公里。

全县经济基础薄弱,但近年来增长较快,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长15.8%。

人均生产总值为7688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运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011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9∶37.4∶50.7,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6亿元,增长17.3%。

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26%,其中地点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24.5%。

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5.6%。

1.2产业进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产业进展现状

1、总体情形。

2007年,产业带核心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9亿,占全县的35.4%,其中老58省道通过的罗阳镇、三魁镇、彭溪镇合计为4.3亿,占产业带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2.6%。

年末耕地面积42821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5万吨,占全县的26.8%;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占全县的28.8%;工业总产值5.58亿元,占全县的38.3%。

2007年产业带沿线乡镇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35.8:

15.7:

48.5。

2、农业。

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建设有效推进,分别建成了一批茶叶、高山蔬菜、畜禽养殖、中药材、野菜等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特色基地。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示范组织、名牌产品、闻名〔知名〕商标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3、工业。

产业带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要紧集中在罗阳交垟工业区和彭月产业转移基地,其他乡镇工业总量较小。

除竹木制品、小水电、矿产业采掘及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外,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初步形成橡胶、不锈钢制品、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

其他乡镇来料接工业进展迅速,为解决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4、服务业。

产业带的服务业大多集中在罗阳、三魁等重点乡镇。

其中,罗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魁镇那么是县域中部的商贸和交通重镇,具有悠久的商贸业传统,其市场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明显。

1.2.2存在的要紧问题

1、工业基础薄弱。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27亿元,仅占全市GDP比重的1.25%。

工业产业进展基础薄弱,全县仅有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不到10亿。

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4.56亿元,占全市比重只有0.35%,而产业带核心区占全县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8.3%。

产业带内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以家庭作坊和小型工场运行为主,产品结构雷同,生产工艺原始、技术水平落后、环保设施不到位。

2、优势产业不突出。

产业带内虽拥有廊桥、氡泉等旅行资源,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农业资源,以及叶腊石头、辉绿岩矿石等等特色资源。

但一方面特色资源分布疏散、规模较小,不易于集中开发、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县域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故特色资源的开发效率不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难度较大。

另外,现有产业中尚缺乏辐射范畴广、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品牌效应不强,核心竞争力弱。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新58省道的贯穿,产业带沿线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与干道衔接的乡镇连接线及配套路网建设滞后,阻碍了省道带动作用的发挥。

部分乡镇输变电设施能力不足,个别乡镇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排污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成为产业带进一步进展的瓶颈。

4、进展要素制约明显。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产业带对土地、水、电等资源的需求量将逐步加大。

第一是土地资源缺乏,产业带上平地资源少且大多属于农保地,政策处理难度大;二是产业进展对环境与资源形成较大压力,需处理好经济连续快速进展与资源适度开发、环境有效爱护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本地经济落后,产业带内大量人口外出经商,导致人才与资金的净流出,不利于产业带进展。

1.3进展机遇和挑战

1.3.1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新58省道建成通车,不仅使产业带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而且使泰顺真正融入了温州2小时交通圈,加强了泰顺同周边较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

随着新58省道各连接线的开工建设,县域交通网络体系将趋于健全,产业带内部进展条件和交通便利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势必为产业带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融入温台沿海产业带制造有利条件。

1.3.2生态资源潜在价值得到提升

当前,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不多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行的消费预期进一步显现,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泰顺优质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将逐步提高,进展生态经济的条件将更加成熟,有利于产业带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1.3.3承接周边产业转移的条件更加成熟

温州市区及产业带周边发达县〔市〕受企业运营成本升高和土地瓶颈制约的困扰,传统产业加速向外转移,新58省道产业带区域具有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利于应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带进展。

1.3.4加快进展的形势更加紧迫

针对温州等浙南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速向周边地区转移的现实,泰顺周边的景宁、寿宁等地,正主动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积极争夺产业资源。

这在客观上要求泰顺必须加快进展步伐,打造核心竞争力,主动参与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因此要加快新58省道产业带建设,合理构筑产业进展平台,制造良好的投资、进展环境,为泰顺实现跨过式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进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按照泰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行兴县、开放活县〞的进展战略,依靠产业带沿线乡镇的特色资源优势,以进展生态工业、高效农业和特色旅行业为重点,以科技、体制创新和观念转变为动力,着力制造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产业定位合理、比较优势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进展,将产业带建设成为带动泰顺经济起飞的核心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行区和生态型产业进展现范带。

2.2功能定位

把握加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新58省道产业带比较优势,整合城镇体系和产业资源,全力打造〝两带两区〞,即现代城镇集聚带、高效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领先区、特色旅行休闲带。

现代城镇集聚带。

利用产业进展契机,推动产业带沿线城镇做大做强,依靠城镇现代服务业进展和功能提升,促进人口向产业带沿线的城镇集聚,并形成工业化、城镇化互动进展的良性循环,打造辐射全县的现代化城镇集聚带。

高效农业示范区。

充分发挥产业带及周边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在农产品品牌和附加值提升方面有所突破,建立全市高效农业示范区。

生态工业领先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展〝低能耗、低污染、减排放、可循环〞的生态型工业,对工业区内的基础设施和企业进行绿色设计和污染预防,注重清洁生产和能源有效使用,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特色旅行休闲带。

充分利用并整合产业带沿线点状分布的特色旅行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计旅行线路、包装旅行产品,突出〝廊桥文化〞、〝红色革命〞〝古朴民俗〞〝休闲氡泉〞等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浓郁泰顺特色的高品质旅行休闲带。

2.3进展原那么

坚持中心强化和要素集聚。

努力发挥重点乡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力促进资源要素向产业带沿线重点乡镇集聚,在产业带形成假设干重点区块和产业集群,构筑以其为载体的〝葡萄串〞式产业布局。

坚持统一规划和滚动开发。

规划确定产业带的整体框架,分时期、分区域加以建设。

优先建设核心区块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使先期产业带动后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上游产品带动下游产品,形成滚动开发的产业进展格局。

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

新58省道产业带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应与城镇化和下山脱贫集中区建设相结合。

利用进展生态工业的有利时机,加强重点乡镇的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进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和谐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可连续进展。

产业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进展。

应摒弃以牺牲生态和人居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增长的片面进展观,对县城中心区、重点生态区污染源要有序外迁,异地治理,对规划的生态绿地、公益林、重要人文资源要依法加以爱护。

要注意爱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杜绝在政策处理和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损农事件,使产业带的开发建设真正成为推动泰顺经济社会进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惠民工程。

2.4进展目标

规划期内,省道产业带建设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重点区块建设为载体,力争用10-15年时刻,将新58省道产业带建设成为产业集聚进展、城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环境爱护良好的生态型产业进展现范带。

为保证产业带开发的有效推进,本规划按照近、中、远期三个时期,确定要紧进展目标。

2.4.1近期目标〔2020-2020年〕

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及重点区块建设开始有序推进,差不多奠定产业带进展的基础条件,各产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中各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提高。

到2020年:

――实现产业带生产总值近15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16%;区域总人口达到14万人,都市化水平达到45%。

――产业带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部分工程连续完工,电力、交通、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完成。

――重点功能区块内相关产业开始形成,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差不多落户,产业链中各相关环节差不多整合到位。

2.4.2中期目标〔2020-2021年〕

重点功能区块进入加快进展时期,产业带中各产业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带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1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0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年均增长16%;区域总人口达到16万人,都市化水平达到50%。

――产业带各项重点差不多完工,电力、交通、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到位,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关联度高、整体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带雏形初现。

2.4.3远期目标〔到2020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2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年均增长16%;区域总人口达到18万人,都市化水平达到55%。

——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建成起具专门优势的产业体系,差不多形成产业集聚、城镇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产业新区。

第三章总体空间布局

新58省道产业带总体格局为〝一轴一核三区〞:

一轴为新58省道经济进展轴,一核为罗阳中心城镇,三区分别为彭月生态工业集聚区、泗溪文化旅行休闲区和三魁特色产业创新区。

3.1一轴

新58省道经济进展轴。

在充分表达新58省道交通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新58省道的景观功能,建设成为融交通、观光、环保为一体的交通主干道,重点发挥新58省道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在公路出入口和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城镇开发建设产业区,以特色产品为突破口构筑沿线产业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沿线扩张,走出一条泰顺特色的产业进展之路,使新58省道成为泰顺经济战略进展轴、绿色经济走廊和展现泰顺特色的景观大道。

3.2一核

罗阳中心城镇。

利用罗阳融入温州2小时经济圈的机遇,加强罗阳作为泰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发挥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和要素的极化效应,突出区域中心城镇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建成浙南闽北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

3.3三区

彭月生态工业集聚区。

包括彭溪、月湖、峰文三个乡镇,以彭月产业基地为核心,基地含月湖片和富垟片两部分。

按照可连续进展和比较优势原那么,严格制定符合生态工业要求的产业入园门槛,有选择的承接温州〝退二进三〞的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培养一个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机械制造、汽摩配、装饰材料、鞋服四大产业形成规模。

充分利用财税等综合手段,引导工业降低对资源环境的依靠,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生态型工业集聚区。

泗溪文化旅行休闲区。

包括泗溪、松垟两个乡镇,以古廊桥、古民居文化旅行景区为核心。

按照爱护和开发并重的原那么,以泗溪廊桥文化园作为重点开发项目,结合松垟旅行集散中心配套建设,大力进展和规范〝农家乐〞,将泗溪文化旅行休闲区开发成为乡土文化、休闲度假、学术考察和廊桥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行区。

以该区为龙头,构筑泰顺〝大旅行〞进展格局。

三魁特色产业创新区。

包括三魁、大安、下洪三个乡镇,三魁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和大安生态科技工业基地两个板块。

依靠区内丰富的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资源,大力进展绿色、无公害和效益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区域品牌塑造、规模化经营,建设以战州为中心区,集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生态高效农业基地。

依靠大安花坪头较为平坦、宽敞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以科技、环境、人的有机统一理念为指导,强调科技与生态相得益彰,注重工业与环境和谐进展,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建设生态科技工业基地。

抓住新58省道产业带进展的机遇,搭建基地进展的政策平台、服务平台、创业平台,把基地培养成新58省道产业带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四章产业进展及重点区块建设

立足产业带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积极培养产业进展的内源动力,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特色旅行为主业的〝生态为本、三业并举〞的产业体系。

4.1高效农业

4.1.1进展思路

1、农业产业化

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带要紧农业资源分布较散,产业带高效农业的进展应坚持产业化进展方向,积极探究〝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及〝股份合作制〞、〝有限合伙制〞等组织形式。

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环节同市场化运作的供、销体系结合起来,同需要规模化供给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配套环节结合起来,从全然上解决〝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2、生产标准化

在高效农业产业化进展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行农业的标准化建设。

优先制定高山蔬菜、茶叶等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地点标准,明确规定从品种育苗、田间治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技术等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测、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努力通过标准化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为打响泰顺农业品牌制造条件。

3、营销品牌化

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通过施行品牌化营销战略,打造以〝三杯香〞茶叶品牌为龙头的农产品品牌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名牌效应。

深度挖掘泰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努力打好生态牌,提高对商标在品牌战略中的重要性认识,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积极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

提高对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重视程度,注重在农产品销售渠道、品牌策划、市场定位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4、品质绿色化

针对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一大趋势,努力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农副食品。

通过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运作,最终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无公害,并向绿色、有机农产品方向努力,成为温州地区最大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5、基地景观化

充分发挥农业基地的景观功能,注重农作物栽培的规模化、有序化,作物品种均一、田块形状规整,形成层次分明、和谐齐整的视觉成效。

同时,加强观光农业进展规划工作,明确进展的目标、原那么和有效途径,加强项目设计、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工作,努力制造〝新、奇、异、趣〞的农业观光基地。

4.1.2进展重点

1、茶叶

坚持〝以改为主,适度进展〞原那么,积极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形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治理水平先进的核心优质高效茶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争取每年保持新进展茶园500亩以上。

应大力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基地认定工作。

不断健全病虫害推测预报系统。

应连续推广品种改良、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无公害认证、品牌建设等工作,并着重加强茶叶营销渠道建设,积极构建各种有效的营销渠道,诸如超市、专业农副销售市场、茶叶专卖店、品牌连锁店、网络营销等形式,选择最有利于爱护茶叶品牌和竞争优势的销售方式,促进茶叶流通市场进一步规范。

要紧布局在下洪、大安、三魁、泗溪、松垟、峰文和月湖等乡镇。

2、高山蔬菜

产业带高山蔬菜应以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进展为要紧方向。

一是要积极扩大高山蔬菜的种植规模,通过建设特色村、培养种植大户,发挥示范效应,以户带村、以村带片,渐进式推广。

发挥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贝谷育才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

二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建设引水渠和田间机耕路,推广应用钢管大棚、滴灌设施,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性诱剂生物杀虫、避雨栽培、穴盘育苗等技术。

三是以基地、合作社、协会为纽带,做好农户与龙头企业、销售商、农技站、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重点布局在下洪、三魁、月湖、罗阳等乡镇。

3、畜牧养殖业

加快禽养基地建设,利用基地这一载体,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选配优良品种,推广适用技术、提高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疾病监控水平,推行无公害化养殖,有效操纵污染。

针对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积极引进优良的畜牧品种,大力进展瘦肉猪、长毛兔、山羊、山地鸡等优良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要紧布局在三魁、大安、下洪、罗阳和泗溪等乡镇。

4、中药材种植业

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展中药材种植业。

加强中药材产业进展的规划工作,合理爱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加快重点乡镇的中药材基地建设,使中药材种植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进展的道路。

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综合开发工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中药材种植的附加值。

要紧布局在下洪、大安、三魁、泗溪、峰文、彭溪和月湖等乡镇。

5、战州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区块范畴。

该区块以三魁镇战州为中心,涵盖大安乡部分地块,占地面积1500亩。

进展重点。

充分利用泰顺生态条件优越和山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重点进展蔬菜加工、饮料制造、中药材加工等食品工业和农副产品流通储运业,巩固提高茶叶加工、蔬菜加工,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向深度、广度进展。

依靠产业带生态农业基础,积极进展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积极引进品牌好、实力强的外地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应积极开展标准化认证工作,加强品牌营销和治理,打响生态、绿色品牌。

同时,研究启动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依靠专业市场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4.2生态工业

4.2.1进展思路

1、提高准入门槛

泰顺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温州饮用水的源头地,其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特色和宝贵财宝,要坚决贯穿落实科学进展观,突出产业园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进展,杜绝工业遍地开花的低、小、散格局,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把企业和项目的入驻关。

做好产业污染操纵,健全污染物排放、处理机制,做到达标排放。

在进行污染物总量操纵和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做到从产品原料生产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过程中推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2、市场引导

在合理开发特色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以往的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探究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

在进展中,不仅要关注自身拥有的特色资源,更要深入研究周边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通过〝市场-产品-资源-市场〞的模式,从市场需求分析动身、针对需求,研究开发特色产品,进行资源选择及开发利用。

3、产业链完善

在加快提升产业带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应积极从完善产业链角度,找出制约和阻碍本土产业进展的瓶颈因素,配套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减少〝短板效应〞。

在招商选资的过程中,应以产业上下游及配套联系为基础,改变传统招商模式,实施〝产业链招商〞。

在完善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地块状经济。

4.4.2重点区块

1、彭月产业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