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4139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指引

(九年级)

 

编写说明

南海第一套《信息技术》教材自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2005年开始进行第二套教材的编写,第二套教材于20xx年获省审定通过,历经多次修订完善并通过复查,该套教材目前已成为省内一套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材。

本套教材在促进我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水平提高和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材在继承学科基本内容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突出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数字化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等方面的核心价值。

基于此,20xx年我们在充分倾听广大教师宝贵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课改精神、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我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从兼顾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考虑,重新修订了本套教材。

为了方便广大教师熟悉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和用好新教材,我们在原教学指引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修订也对原教学指引作了修改,供大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教学指引存在各种不足在所难免,对教材各方面的理解和表述定有不足之处。

恳请广大教师对教材和本教学指引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者

20xx年1月

 

教材综述……………………………………………………………………………………………………4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本单元概述………………………………………………………………………………………10

第1课了解三国——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12

第2课介绍三国——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14

第3课寻找三国图像——图像的采集……………………………………………………………15

第4课浓缩三国经典场面——图像的加工………………………………………………………17

第5课欣赏三国诗词——声音的采集与加工……………………………………………………18

第6课重现三国辉煌——视频的采集与加工……………………………………………………20

第7课细说三国——多媒体作品的集成…………………………………………………………21

*第8课综合应用——多媒体作品创作比赛………………………………………………………23

第二单元综合创作实践

本单元概述………………………………………………………………………………………25

第1课宣传海报设计大赛活动…………………………………………………………………28

第2课放飞风筝…………………………………………………………………………………30

第3课我的母校…………………………………………………………………………………31

教材综述

为了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符合我区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促进我区信息技术教育再登新台阶,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在省市有关教育部门、专家和广大学校教师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本次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将按年级分册,以方便各年级的教学。

现已完成七年级和八年级两分册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对教材作总体了解,领会作者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用好新教材,现将教材的有关编写事项以予说明。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蓬勃开展,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发生质的变化。

2、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走过了八年的艰难历程,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

3、我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提前完成了基础普及任务,需要向更高的课程目标迈进。

4、优越的信息环境和卓越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使我区学生已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信息素养,传统说明书式、示范操作式、内容简陋陈旧的原版教材已远远不能适合课程发展的新需要。

5、全体师生对体现新课程理念、容量更丰富、结构更新颖、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新教材有着热切的期待。

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为最高指导原则,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

2、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兼收并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精髓,结合我区的实际需要,大胆拓展和创新。

3、教材结构要新颖,内容要有先进性,教学案例要贴近生活,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4、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以活动为主线,以故事情节引领学习活动,将知识主线与活动主线有机结合。

6、以信息技术方法为核心,以信息素养形成为目标,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7、以评价为导向,恰当安排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现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有机结合。

8、有效利用本地人文、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

9、突破传统的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以活动的需要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将分散安排于活动中,降低学习难度,突出应用性。

10、淡化专业性和技术性,体现生活化和文化性。

11、突出基本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有机结合。

三、教材特点

㈠教材结构

1、教材的总体结构

本教材教材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我的成长记录袋

教材主干

我的作品记录袋

⑴“我的成长记录袋”----用于记录学生每课学习评价情况,以便一目了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⑵教材主干----这部分是教材的主干内容,由若干单元和若干课构成,以新知识学习为主。

⑶“我的作品记录袋”----方便记录学生创作的作品,以便于实施过程评价。

2、单元结构

每单元一般由下面二部分组成:

单元导学

⑴单元导学----引出故事,明确学习任务。

⑵课----每单元由若干课组成,每课都是整个故事情节的一部分。

每单元最后还安排一个展示评估课,作为本单元综合应用和知识评估、归纳之用。

3、课内结构

本教材的课分为普通课和展评课两类:

检测与评估

主体活动

活动需求

实践与创作

实践

观察

探究

交流

穿插环节

 

⑴普通新课一般由下面六个部分组成:

①故事情景----用故事情景引入,激发思维想象和创作欲望。

②主体活动----是各课教学活动的核心,围绕目标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究,以获得知识与方法。

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方法开展创作活动。

◆“观察”----引领学生仔细观看,并启导去思考、想象,激发思维活动,使知识得到升华。

◆“交流”----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获得知识;或对相关案例讨论,引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实践”----基础练习,巩固知识与技能。

③“旁注”----指的是教材的正文旁边的文字内容,这是让学生从这里找到一些相关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提示。

④“实践与创作”----以本课的知识为考察主要对象,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践和创意,从而加深知识的巩固和更灵活的运用。

⑤“检测与评估”----这里主要是结本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一个检测,同时通过《学习评估表》对全课知识的总结和自我回顾。

⑵单元后的展评课由下面几个环节构成:

①活动内容----简介展评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或再生处理

②活动建议----为活动的组织安排提出参考建议。

③活动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准备和活动步骤两部分。

④活动评价----对活动成果展开评价。

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进行评价,注意兼顾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不可偏废。

⑤活动体验----写出活动的收获、感受和发现的问题等。

只要是可以写出来、说出来都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总结。

⑥参考资源----为活动提供可能需要的参考资源。

㈡内容组织与选择

根据九年级学生完成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面临中考,课时较少的特点,本册选择多媒体知识为主。

第二单元的三个综合创作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

1、内容选择

一级主干知识

二级主干知识

多媒体技术应用

(走近三国)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知识;掌握多媒体作品设计与规划的步骤和方法;掌握采集图像、声音、视频的方法;熟练掌握加工图像、声音和视频的方法;熟练掌握集成多媒体作品的技巧。

综合创作实践

综合运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2、内容组织

⑴按双主线模式组织教材内容

教材始终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实践;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环境中,倡导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并试图构建一种健康的信息文化。

为此,教材内容通过活动主线和知识主线两条主线来组织,其中活动是载体,知识是核心,知识学习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

其中,加强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活动”,让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实践”,穿插有关课程的“知识”,注重对一些关键技能的“演练”,彰显“技术”的重要价值地位,引导学生对深入问题进行“探究”,;对富有深远意义的一些内容进行拓展“讨论”。

⑵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的出发点是学生,把知识围绕学生进行展开,在安排内容上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心理规律,起始内容适宜安排简单、趣味性强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心理关。

在安排的教学任务上,修正了以前的“小主题、大任务”的作法,采用了“大主题、小任务”的做法,将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内容以任务驱动出来,使教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令学生可有更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让教材的设计更突出人文思想,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学习起来感到亲切、自然,而更有实际意义。

⑶突破传统知识体系结构

本教材淡化知识的逻辑关系,根据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新知识的学习,突破知识模块的框框,将知识分散安排于不同的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活动自然获得知识,使其掌握得牢固,用得灵活。

从面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知识模块体系,从整本教材来看,是进行了一次大整合,各章节内容虽然还是模块化,但各章节之间并非脱离,而也是一个层层递进,是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作为一个领域,教材在这个各个内容之间进行了一些内容的“零起点学习”和“提升学习”,安排独具匠心,同时关注了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的学习,既突出了信息技术“大从文化本体”和“技术主体”,又求得了二者的优化组合。

⑷以前瞻性的安排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单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教学的唯一任务,更多体现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为此,教材紧扣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脉搏,涵盖了较多的实用软件的教学,如涉及到cooledit、会声会影等既流行又实用的软件,实现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并尽可能地在每一个地方,进行信息技术的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渗透教育,要求学生要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富有现实意义。

四、教材使用建议

1、教材每课基本上是按一个课时量的内容编写的,教学时可参照安排。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年级

学期

教学内容

九年级

上学期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下学期

第三单元综合活动

2、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学时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评价。

⑴对于每课后面的“评价栏”,一般只要求学生自评。

评价范例如下:

评估项目

掌握程度

我在本课学习中的

最大收获和不足

较好

一般

较差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

知道了许多关于多媒体知识,但还不太理解多媒体的特征。

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应用

确定等级的参考指标如下:

①A级:

熟练掌握了本课的所有知识,能顺利闯过“掌握程度”中的每一关。

②B级:

掌握了本课的大部分知识,“掌握程度”中闯过2/3以上的关。

③C级:

掌握了本课的部分知识,能闯过“掌握程度”一半以上的关。

④D级:

本课的很多知识没掌握,“掌握程度”中大部分的关不能闯过。

⑵每个单元后面通常会安排一课展示评估课。

教师一般以综合活动课的形式组织这类课堂。

它是一个单元学习的展示和评估,对单元知识起反馈、归纳、拓展作用。

3、本教材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鼓励学生探究。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填写好教材需要填空或思考的问题,教师无需统一答案标准,应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4、每课中的各环节是一环扣一环,螺旋上升,逐步深化教学目标的。

教师要理解好每课中各环节安排的意图,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各环节的教学活动。

5、教学上要注意方法的归纳,不要停留在简单知识和具体软件操作步骤的层面。

6、中小学教学强调的是基本信息意识和素养的培养,重在过程与体验,教学时对技术性、专业性太强的知识可作淡化处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7、指导学生在完成每个作品时都在“我的作品记录袋”中作记录,并写上创作体会,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学习,同时便于将来评价的开展;完成每课的教学后,应指导学生在“评价栏”中作评价,然后将等级填写到“我的成长记录袋”中,让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8、“活动”与“练习、实践”要灵活处理。

教材中有许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但教材的安排只是提供一种教学的思路和参考,老师要敢于创新,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大胆取舍,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创生设计,应回避学学校缺乏的一些活动开展的条件和环境,切忌生拉活扯、不切实际地组织教学,浪费学生精力、失去活动应有的意义。

9、彰显技术的重要地位,重视文化内涵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教育如今已是一个不能不学技术,也不能只学技术的现实局面。

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多项活动,因教学环境的变化,可能存在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不足等问题,但这些活动所涉及到的问题如何去实现、组织和安排,不是教材考虑的问题,而是要到教学中去具体落实的问题,比如教材中所提到的“讨论”、“调查”等有的活动,可能涉及一个要设计问卷、要统计、要分析、要讨论、要进行必要的礼仪、道德、知识产权、听、说、读、写等,这些要求其实并不高,组织起来也并非难,但一些老师可能认识不到这些活动对学生体验信息处理的意义,怕浪费上机时间而不引导学生去做,甚至对教材的这些安排持之以鄙,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信息文化的培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在彰显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0、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必要的,但把解决目前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都寄托在教参上是不现实的。

因为信息技术目前是没有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如果我们过于强调用教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其适应性是有问题的,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受环境影响大、受主观因素左右多,尽管我们也提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但由于某种如学生的不同,开课程度不同等原因,也许有时这些标注只能是一个“摆设”,尤其是我们今天的信息技术仍然是建立在技术操作基础之上的基本技能学习,因为它实质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与数理化的问题分析在难度上是有差别的,是难用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来有序或模式化的!

所以在使用本教材时,若有需要,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扩充,以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五、课时分配建议

单元名称

课名称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15课时)

第1课了解三国——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

第2课介绍三国——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1

第3课寻找三国图片——图像的采集

1

第4课浓缩三国经典场面——图像的加工

2

第5课欣赏三国诗词——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2

第6课重现三国辉煌——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2

第7课细说三国——多媒体作品的集成

2

第8课综合应用——多媒体作品创作比赛

4

第二单元综合创作实践

(9课时)

第1课宣传海报设计大赛活动

3

第2课放飞风筝

3

第3课我的母校

3

以上课时分配仅供参考,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本单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PowerPoint,对多媒体有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本上继续深入学习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设计理念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综合音乐、美术、语文以及历史等学科的了解,经过充分的设计,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本单元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相关知识衔接,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2、本单元主要内容介绍

⑴内容主线

本单元以两条主线展开教学:

一是内容主线,即以多媒体作品《走近三国》为例,介绍整个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二是练习主线,即让学生选择某个与三国有关的主题制作多媒体作品,边学边做,学生参考《走近三国》的制作过程,集小组的智慧及创造力,完成作品。

最后安排一项综合活动,让学生自选主题完成作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主要内容如下:

第1课本课以多媒体作品《走近三国》为例,首先介绍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接着从分析《走近三国》入手,分别介绍了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第2课本课以介绍《走近三国》的前期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过程为主线,介绍了多媒体作品的前期分析与规划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第3课本课首先介绍矢量图与点阵图的概念,然后从分析如何采集《走近三国》所需的各种图像入手,引出各种采集图像的方式,介绍它们的采集方法和技巧。

第4课介绍《走近三国》的封面制作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回顾photoshop的各种处理图像的方法,以及对比各种图像处理软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软件处理图像的能力。

第5课本课以制作《观沧海》的配乐朗诵为主线,介绍运用cooledit采集CD音乐、录制声音,以及后期合成声音的方法。

第6课本课以制作《滚滚长江东逝水》的MTV为主线,介绍制作MTV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稿本、采集视频、合成片段、添加字幕、导出影片。

第7课本课以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运用PowerPoint集成多媒体作品的技巧与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对多媒体作品进行测试与评价。

第8课以参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比赛”为主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多媒体作品。

引导学生以“设计、规划作品——采集素材——加工素材——集成作品——测试作品——评价作品”的步骤,逐步开展活动。

⑵编写思路:

初一历史有《三国鼎立》,在语文教材中也有曹操的《观沧海》,这些都是与三国有关的内容。

在本单元以介绍《走近三国》的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过程为活动主线,整合初中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中期的图像、声音、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加工,再到最后的合成,让学生体验整个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制作作品,灵活运用多种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尽量让每课的活动主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软件都能完成一个有趣的作品,这些小作品既是多媒体作品的组成元素,又能做为独立作品欣赏。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软件创作作品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4)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5)了解矢量图形与点阵图

(6)掌握多种采集图像的方法

(7)能够运用Photoshop处理图

(8)能够运用CoolEditPro采集声音和编辑声音

(9)了解制作MTV流程

(10)能够使用豪杰超级解霸采集视频

(11)能够运用会声会影处理视频

(12)在PowerPoint中添加声音、视频、动画

(13)在PowerPoint中设置导航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2)掌握对作品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3)根据不同的图像来源选择相应的采集方式

(4)能够合理进行图像处理

(5)能够根据诗词意境制作配乐朗诵

(6)掌握运用会声会影制作MTV的方法

(7)掌握美化多媒体作品的技巧

(8)合理管理多媒体素材文件

(9)掌握测试与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历史

(2)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诗词欣赏、诗词朗诵的兴趣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三国、认识三国、热爱历史

(5)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6)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评价他人作品的态度

4、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及规划与设计

(3)图像、声音与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4)集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

(1)运用cooledit处理声音

(2)运用会声会影处理视频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多媒体知识、多媒体制作技巧的渗透。

如第二课的多媒体作品内容设计,如何选择典型的内容,如何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等,这些问题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使用对象的知识水平、各种元素的表现特点、各种素材采集和加工的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来选择内容的表现形式。

要让学生从以往的随意安排内容转变为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选择内容。

让学生归纳方法,发现技巧,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提供多个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欣赏、借鉴。

学生接触过的优秀多媒体作品不多,无法把握怎么样的设计才算得上优秀。

多欣赏、多思考、多借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如第四课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封面,在组织学生交流如何设计封面之前,不妨先让学生看几副优秀的封面,教师分析其构图、色彩搭配、图像处理方式等等,让学生知道设计一幅封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本单元涉及的软件较多,教学中应加强软件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cooledit时可以与录音机相比较,使学生能够理解处理声音的方法。

如制作封面时,可以让学生比较几种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找出其特点,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提高效率。

另外,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环境或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创作多媒体作品参加各种活动,如班会课件、学科课件、家庭MV制作等等。

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熟练使用多媒体处理工具软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开展。

主要看学生能否充分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否达到各课的学习评估表的较高等级。

对于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可以结合多媒体作品评价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增强多媒体信息的应用意识。

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掌握学生的困惑之处,调整教学安排,拾漏补遗。

第1课了解三国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介绍了多媒体及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