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950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I)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总分48分)

1、“守株待兔”的故事耳熟能详,“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2、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其中“其弊”是指

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B.八股盛而《六经》微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3、古代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

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队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

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汉代匈奴入侵河套地区B.唐初西突厥入侵长城沿线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地区D.清代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进兵青海

4、靖江西志记载“陶厂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洪武三十五年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

”清道光《浮梁县志》对景德镇记载:

“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

”这说明

A.制瓷业开始出现民营生产B.道光年间瓷器生产已经面向市场

C.景德镇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制瓷业由官营为主走向民营为主

5、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

“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6、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载:

“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

”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相信“天人合一”说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宣传“君权神授”思想D.反对“天人感应”说

7、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8、整理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古希腊雅典政治文明内容时,某学生整

理出一知识结构见下图,该结构最能反映的主题是

贵族[

全权公民

公民(成年男性)平民

自由人妇女

城邦居民外邦人

奴隶

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图

A.民主范围有限B.民主方式直接C.民主政治完善D.民主观念形成

9、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

“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

”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1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

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11、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这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12、有人形容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牢狱的围墙”被突破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

13、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

依靠雄厚

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

“某地”是指

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

14、2013年10月20日以来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东北地区。

根据环保局的估算,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是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

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15、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

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B.2个C.3个D.4个

16、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A.“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人是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17、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也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

梁启超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

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

”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B.投身洋务,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18、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xx年7月杨恒均著的新书《黑眼睛看世界:

一个民主小贩眼里的世界》中写到“在

9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传承下,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对先贤的理论补充些什么?

能对当下的民

众启蒙些什么?

毕竟在光明中拉开灯不算什么本事,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才

是伟大之处。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主张维新变法 

20、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

“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

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

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

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

21、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22、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36714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23、“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4、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

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

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

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

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4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6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多寡。

”“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

凡干预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

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

材料二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来为创造平等而操心。

他们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而坐享了民主革命的果实。

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

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

……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4分),并分析其突出特点。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5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和美国二者分权的目的有何本质差异。

(4分)

大庆铁人中学xx-xx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xx.11

一、选择题(共24道小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B

A

D

C

A

D

B

B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B

C

A

B

C

C

B

A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3道小题,52分)

25、

(1)特征:

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2分)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2分)家庭关系和睦。

(2分)

目的:

维护社会稳定,(2分)巩固封建统治。

(2分)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分)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分)

(3)新变化:

婚姻自主;(1分)男女平等;(1分)家庭民主。

(1分)

(4)基本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国家的政治变革;(2分)

思想观念的转变。

(2分)

26、同意第一种观点:

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

秦朝建立,实现了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西汉初年休养生息和“郡国并存”,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干预较少”,商品经济就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富商巨贾和商业都市,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家庭手工业,尤其是私营手工业,其产品就是为市场而生产。

虽然后来“重农抑商”和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中国市场经济在恶劣环境中始终生存并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

同意第二种观点:

中国市场经济“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基本成型”。

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及“民主共和”思想,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发展。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北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都推动了近代市场经济的形成。

当时的外商企业、民族工业、家庭手工业,都面向市场生产。

城市民众生活,主要依赖市场。

列强侵略逐步瓦解自然经济,导致农民、手工业破产,把它们推进市场。

近代城市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扩大。

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市场经济最终形成。

不同意上述两种观点,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阶段才逐渐真正实现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亦可根据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

27、

(1)主要措施:

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

(一点1分,共4分)

突出特点:

分化事权;职权分离。

(2分)

(2)制订宪法,依法治国;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实行联邦制,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定期选举,实现主权在民;党派竞争,避免专制统治、(一点1分,共5分)

(3)宋朝分权的目的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美国公权是为了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保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

(2分)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构思奇妙的对联能让人看后拍案叫绝。

曾有这么一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战胜利B.重庆谈判C.解放南京D.中日建交

13.如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同学之间出现了两种观点。

你认为能够成立的是

甲: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再证明,只有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近代化争取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A.乙方观点B.甲乙方都对C.甲方观点D.甲乙方都不对

1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①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国体有了根本性的变动③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④第一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④

15.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

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

16.“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是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17.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论据的是

A.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D.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18.明朝时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其主要原因是

A.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B.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需要

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19.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有学者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长安

21.据台湾学者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统计。

1862——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

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的类型有:

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

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2、5、7、42B.5、7、42、2C.7、42、5、2D.42、7、5、2

22.据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记载,(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

……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

A.推行圈地运动B.开辟新航路C.积极对外扩张D.进行工业革命

23.从人类文明纵向演进的过程来看:

由采集狩猎时代到农业社会的渐进,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由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的飞跃,其总体趋势特征有①文明从低级向高级,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②文明中心或主流文明呈空间转移的变化特征③文明发展在时间上呈周期缩短的加速性特征④在主流文明的时代模式下文明呈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8.(25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

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材料二: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

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贱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材料三:

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

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3分)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6分)

(2)试对材料二马克思论述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关键词句:

①陈腐世界的代表;②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③贱买贱卖的特权;④对联式的悲歌)(7分)

(3)如从材料三中三个视角理解鸦片战争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6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39.(27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

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