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878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docx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

绝密★启用前

2018年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2.侯氏制碱法,向母液中通入NH3,其目的不是为了(  )

A.增大NH4+浓度B.生成NaHCO3

C.析出NH4Cl晶体D.降低HCO3﹣浓度

3.侯氏制碱法制造纯碱同时副产氯化铵。

在母液处理上,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浴加热,有利于NH4Cl更多地析出

B.加入食盐,增大Cl﹣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C.通入氨气,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D.通入氨气,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4.实验室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固体的四个主要步骤中,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NH3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5.我国化学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沉淀池中应先通入氨气,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在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冷却结晶后可得氯化铵晶体

C.循环1中X是二氧化碳

D.该反应原理:

NH3+CO2+H2O=HCO3﹣+NH4+

6.工业上冶炼单质Ag的反应为2Ag2O

4Ag+O2↑,该方法在金属冶炼中被称为(  )

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置换法

7.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溶解;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正极,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A.a>c>d>bB.c>a>b>dC.a>b>c>dD.b>d>c>a

8.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合金的硬度、强度、熔点均高于纯镁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纯金属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明矾[KAl(SO4)2•12H2O]能净水,主要原因是其在溶液中形成的Al(OH)3胶体能消毒、杀菌

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铜、不锈钢都是合金

B.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

C.金属钠着火时可使用煤油灭火

D.铝是活泼金属,但在空气中耐腐蚀

10.2017年12月30日,高淳至南京轻轨(S9号线)开通运行,列车的主体原料是铝合金。

铝合金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混合物D.盐

11.现有Fe、Al、Si三种单质的混合物,取一半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若经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Fe、Al、Si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6:

4:

3B.1:

1:

1C.2:

3:

4D.3:

7:

6

12.某气体由烯烃和炔烃混合而成,经测定其密度为同条件下H2的13.5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炔

B.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稀

C.混合气体可能由乙炔和丙烯组成

D.混合气体一定由乙烯和乙炔组成

13.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24.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2,则V可能为(  )

A.9.0LB.18.5LC.25.7LD.36.8L

14.将amLNO、bmLNO2和cmLO2混合于同一试管中,将试管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全部消失,则a:

b:

c不可能是(  )

A.1:

1:

1B.2:

1:

1C.3:

7:

4D.1:

5:

2

15.由Na、Mg、Al、Fe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2g,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5.6LH2(标准状况下),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  )

A.FeB.NaC.MgD.Al

16.有一混合固体,只含有下列物质中的若干种:

K2CO3、Mg(NO3)2、Ba(NO3)2、NaHCO3,①将混合固体溶于水,产生沉淀甲,过滤,取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取滤渣。

③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得沉淀乙。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沉淀乙一定为纯净物B.Mg(NO3)2一定存在

C.NaHCO3一定不存在D.沉淀甲一定为混合物

17.某白色固体混合物,为了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气体产生,反应后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过滤;

②滤渣加入足量NaOH溶液,滤渣溶解;

③滤液中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几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白色粉末可能是(  )

A.AlCl3和NH4HCO3B.AlBr3和NaHCO3

C.Ba(OH)2和(NH4)2CO3D.CaCl2和(NH4)2SO3

18.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2.67%,其原因可能是(  )

A.实验时盛放硫酸铜晶体的容器未完全干燥

B.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C.硫酸铜晶体灼烧后有黑色物质出现

D.加热后固体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19.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必须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玻璃棒、镁带和液体量瓶)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粗盐提纯(蒸发皿、玻璃棒、分液漏斗)

20.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B处酒精灯预热铜丝至反应所需温度,再使A中发生反应

B.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U形管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依次为:

煤油、水、钠

C.加入煤油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平稳的气流

D.实验的煤油可以用密度接近的乙醇代替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Ⅱ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NaCl是价廉且应用广泛的化工业原料,例如应用于纯碱工业、氯碱工业、氯酸钾工业、肥皂工业等.

(1)19世纪60年代氨碱法是纯碱工业广泛使用的方法,20世纪20年代以后被联合制碱法逐渐取代.

①请写出以NaCl为原料利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联合制碱法中,纯碱工厂与  工厂进行联合生产,以方便的获得原料  .

③在联合制碱法中循环使用,而在氨碱法中循环使用率不高的物质是  .

(2)氯酸钾是重要的化工业产品,在火柴、炸药、雷管、焰火等制造中有重要应用,工业中首先通过电解热食盐水制得氯酸钠,再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钾即可得到氯酸钾沉淀.

①在火柴、炸药、雷管、焰火的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氯酸钾,主要应用氯酸钾的  性.

②请写出电解食盐水生产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该工艺过程中使用的装置与氯碱工业中使用的装置主要区别有  (请答出两点).

(3)在肥皂的工业生成过程中,也要使用NaCl的目的是  .

22.金属单质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  ,而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存在  .

23.在一定质量的AlCl3和MgCl2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生成Mg(OH)2的质量为  g;‚X=  ;Y=  .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4.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制备纯碱,方案如下:

(一)实验原理: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和过量二氧化碳,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

(1)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

(二)实验装置:

所需实验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2)组装好装置,然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中间的烧瓶中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并将其浸入冰水中;D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E中加入足量浓氨水;B中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于(可分多次加入).仪器A的名称是  ,选择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的好处是  .

(4)先打开  (填K1或K2),将装置A或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大约20分钟左右时,观察到饱和食盐水上方有  现象时,再打开  (填K1或K2),将装置A或E中的试剂慢慢加入圆底烧瓶,大约5分钟即有浑浊出现,约15分钟出现大量白色固体.

(四)纯碱制备:

(5)上述实验结束后,欲得到纯碱,将固体过滤、洗涤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不加任何其它试剂,装置任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上述操作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浓硫酸,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0.28g,则制得的纯碱质量为  g.

2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脸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和水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

(2)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写代号)

A.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B.钠在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成小球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C.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D.钠不断地减小至消失

E.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反应

F.煤油中有气泡产生

(3)通过上述现象,能够验证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4)100mL容量瓶中盛有100mL0.101mol/L的BaCl2溶液,现欲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100mol/L的BaCl2溶液(体积仍保持为100mL),所选用的仪器有:

10mL量筒、1mL移液管(可准确移取0.10~1.00mL溶液)、胶头滴管.其简单的操作步骤是  .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6.准确称取12g铝土矿样品(含Al2O3、Fe2O3、SiO2)放入盛有100mL某浓度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填空回答:

(1)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若a=4.6,用于沉淀Fe3+消耗NaOH的体积是  mL,铝土矿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Al2O3为  ,SiO2为  .

 

2018年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分析】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形成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在通入二氧化碳从而保证了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充分反应。

【解答】解:

A.导气管位置错误,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解性小不能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

C.导气管位置短进长出错误,二氧化碳溶解性小不能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形成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在通入二氧化碳从而保证了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充分反应,装置负荷制备原理,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题目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中等,解答须熟悉制碱的原理。

 

2.侯氏制碱法,向母液中通入NH3,其目的不是为了(  )

A.增大NH4+浓度B.生成NaHCO3

C.析出NH4Cl晶体D.降低HCO3﹣浓度

【分析】侯氏制碱法中向母液中先通入NH3,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增大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据此分析。

【解答】解:

由于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故直接向母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溶解的二氧化碳很少,则影响NaHCO3的产量,故先向母液通入氨气,使溶液显碱性,从而能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NH3+H2O+CO2=NH4HCO3,增大溶液中NH4HCO3的产量,即增大NH4+浓度,故A错误;

而由于NaHCO3的溶解度较NH4HCO3更小,故发生反应:

NH4HCO3+NaCl=NaHCO3+NH4Cl,故还有利于生成NaHCO3和NH4Cl,故B、C错误;

但通入氨气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HCO3﹣浓度,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纯碱工业制备原理分析比较,反应实质的应用,试剂的作用,理解生产原理和过程的实质是交通工具,题目难度不大。

 

3.侯氏制碱法制造纯碱同时副产氯化铵。

在母液处理上,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浴加热,有利于NH4Cl更多地析出

B.加入食盐,增大Cl﹣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C.通入氨气,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D.通入氨气,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分析】A.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

B.增大氯离子浓度有利于氯化铵晶体析出;

C.向母液中通氨气,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氯化铵晶体析出;

D.向母液中通氨气,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氯化铵晶体析出,可以是碳酸氢钠转化为溶解度更大的碳酸钠,提高氯化铵的纯度。

【解答】解:

A.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水浴加热,不利于NH4Cl更多地析出,故A错误;

B.加入食盐,增大Cl﹣的浓度,有利于NH4Cl更多地析出,故B正确;

C.氨气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氨水电离成铵根,增大铵根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来,故C正确;

D.通入氨气使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可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以侯氏制碱工业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制备,明确侯氏制碱法原理,明确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离子浓度和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4.实验室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固体的四个主要步骤中,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NH3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分析】A、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B、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C、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

D、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

A、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因此利用装置甲可以制取氨气,故能实现实验,故A不符合;

B、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因此利用装置乙可以制取碳酸氢钠,是侯氏制碱的生产原理,故B不符合;

C、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部分从溶液中析出,可以通过过滤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洗涤晶体可以通过过滤器洗涤,故C不符合;

D、利用装置丁干燥碳酸氢钠时,加热过程中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丁装置干燥碳酸氢钠,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符合;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难度不大。

 

5.我国化学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沉淀池中应先通入氨气,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在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冷却结晶后可得氯化铵晶体

C.循环1中X是二氧化碳

D.该反应原理:

NH3+CO2+H2O=HCO3﹣+NH4+

【分析】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食盐水加入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得到的沉淀在煅烧炉中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从而得到Na2CO3,煅烧过程中得到的X为CO2要循环利用,母液中含有的铵根离子和碱反应得到的氨气也能循环利用,

A.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B.铵根离子浓度越大越有利于氯化铵析出;

C.煅烧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且二氧化碳能循环利用;

D.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析出晶体;

【解答】解:

A.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入的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析出氯化铵,故B正确;

C.循环Ⅰ是将未反应的氯化钠返回沉淀池中,煅烧碳酸氢钠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循环利用,所以X是CO2,故C正确;

D.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制碱法(侯氏)的原理,为高频考点,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物质性质、制取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先后顺序,题目难度中等。

 

6.工业上冶炼单质Ag的反应为2Ag2O

4Ag+O2↑,该方法在金属冶炼中被称为(  )

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置换法

【分析】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

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

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Hg及后边金属);

热还原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Zn~Cu);

电解法:

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K~Al)。

【解答】解:

因Ag是不活泼金属,故用加热Ag2O分解得到Ag,所以称为热分解法,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取相应的冶炼方法。

 

7.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溶解;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正极,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A.a>c>d>bB.c>a>b>dC.a>b>c>dD.b>d>c>a

【分析】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根据电极反应现象首先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再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解答】解:

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溶解,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c、d相连时c为负极,活动性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在c极上产生氢气,c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极为正极,则活动性a>c,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在b极上产生氢气,b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极为正极,则活动性d>b,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c>d>b,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强弱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本题考查角度为形成原电池反应,注意活泼金属做负极。

 

8.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合金的硬度、强度、熔点均高于纯镁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纯金属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明矾[KAl(SO4)2•12H2O]能净水,主要原因是其在溶液中形成的Al(OH)3胶体能消毒、杀菌

【分析】A.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大,熔点低于各成分;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合金;

C.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

D.明矾溶于水可以形成Al(OH)3胶体,胶体吸附悬浮物质而沉降,起净水作用,是常用的净水剂。

【解答】解:

A.合金的硬度和强度等机械性能要好于成分金属,镁合金的硬度、强度均高于纯镁,熔点低于纯镁,故A错误;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合金,而不是金属单质,故B错误;

C.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C正确;

D.明矾溶于水可以形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悬浮物质而沉降,起净水作用,是常用的净水剂,不能消毒杀菌,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金性质、反应类型和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铜、不锈钢都是合金

B.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

C.金属钠着火时可使用煤油灭火

D.铝是活泼金属,但在空气中耐腐蚀

【分析】A.青铜为Cu的合金,不锈钢为Fe的合金;

B.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成分是Cu2(OH)2CO3];

C.金属钠着火时加入煤油燃烧更旺盛;

D.铝非常活泼,表面极易形成氧化膜,保防了内部金属。

【解答】解:

A.青铜为Cu的合金,不锈钢为Fe的合金,则青铜、不锈钢都是合金,故A正确;

B.铜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它的主要成份是碱式碳酸铜,铜在空气中锈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u+O2+H2O+CO2=Cu2(OH)2CO3,故B正确;

C.金属钠着火时加入沙土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使用煤油灭火,燃烧更旺盛,故C错误;

D.铝非常活泼,表面极易形成氧化膜,保防了内部金属,在空气中耐腐蚀,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2017年12月30日,高淳至南京轻轨(S9号线)开通运行,列车的主体原料是铝合金。

铝合金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混合物D.盐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

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A.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D.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解:

A.铝合金在铝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混合物,故A错误;

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铝合金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故C正确;

D.盐是纯净物,铝合金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概念,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合金是解答关键,注意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