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3350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者

 

实验器材

 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原理

不同植物的种子特点不同

实验过程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3、解剖种子,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的现象

蚕豆外面有,解剖后有瓣,叫、内部有和。

玉米的结构分

实验结果

种子由、、、构成。

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猜测: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实验目的:

懂得播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实验器材:

小铲、土壤、凤仙花种子、透明玻璃杯、纸巾等。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

种子萌发先长(),再长()和();植物的根向()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实验结论:

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是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

生长速度很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

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一段新鲜芹菜、烧杯、红色水、小刀、解剖盘、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将烧杯放在阳光下晒两小时左右,观察芹菜的变化。

4.拿到实验室实验。

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5.将芹菜茎用清水冲洗后,用小刀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然后纵

切,观察切面。

观察到的现象:

将芹菜放入烧杯中,发现水逐渐减少了。

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

切面有一些小红点,很像红水流经的一个个导管。

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叶的光合作用

实验目的:

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实验器材: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

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火湿

布等。

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

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遮光部分叶片颜色是,没有遮光部分叶片颜色是。

实验结论:

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猜测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实验目的

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实验器材

试管、水、植物油、一棵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实验

操作

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提示

1.不要把完整的植物损伤。

2.不要弄坏实验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

试管中的水量。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解剖花

实验目的:

认识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

实,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实验步骤: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

使用

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

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构成。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整理凤仙花生长数据

实验猜测

凤仙花陆续出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实验器材

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实验

操作

步骤

1.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

(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2.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

3.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4.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

实验提示

制作成折线图时,将第5课的柱状统计图补充完整,然后连成折线图即可。

实验现象或结论

根据以上整理知道了:

凤仙花陆续出现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统计凤仙花种子

实验猜测

一粒种子变成了许多粒种子。

实验器材

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

实验

操作

步骤

 1.小组讨论,研究出统计凤仙花种子数的方法。

2..摘一个大小适中的凤仙花果实。

3.拨开之后,把种子撒在白纸上,数一数有几粒。

4.在数一数这株凤仙花上有多少个果实,乘以一个果实的粒数,就得出总粒数了。

实验提示

植株上如果有发育中的果实,也应该计算进去。

实验现象或结论

从中体会到:

一粒种子变成了()种子,这些种子可以培育出许多新的(),这些凤仙花又能结出更多的()……

植物的后代就是这样一代代()下去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

实验猜测

凤仙花是完全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实验器材

一株凤仙花,镊子。

实验

操作

步骤

1.采摘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各一朵。

2.将已经枯萎的花瓣轻轻去掉,观察里面花蕊的变化。

3.将各生长阶段的花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

4.用镊子解剖凤仙花,从内到外撕下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

(即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实验提示

1.采摘花之前,要细心观察,由小组成员一致决定采摘哪朵。

2.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实验现象或结论

凤仙花是(完全花),包括()、()()()等部分,果实是由()发育而来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观察蚕卵

实验猜测

蚕卵的身体是黑褐色的色的,看上去很像蚂蚁,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实验器材

 蚕卵、放大镜、养蚕盒

实验

操作

步骤

 1.把蚕卵放到养蚕盒里。

2.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3.测量一下蚕卵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4..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什么?

(小孔)

5.仔细观察,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还是凸起来的?

实验提示

观察时,一要细心;二要小心。

实验现象或结论

蚕卵近似()形,身体是()色的,看上去很像(),宽约()毫米,厚约()毫米,因此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观察蚕宝宝的身体

实验猜测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和足。

实验器材

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自己养的蚕。

 

实验

操作

步骤

1.用直尺量蚕的身体长度,用天平称重量。

2.仔细观察蚕的身体,看看头部、胸部、腹部、足各是什么样的?

3..把蚕放在透明塑料片上,观察蚕足的形态和爬行特点。

4.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什么?

(气门)

5.观察蚕是怎样吃桑叶的?

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

实验提示

捉蚕时,尽量小心轻拿,别把蚕弄伤。

实验现象或结论

蚕的身体分为()、()、()和()。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用来()的。

蚕的口器是()式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观察蚕茧

实验猜测

蚕茧是椭圆形,长约20毫米,是白色的。

实验器材

蚕茧,放大镜,皮尺,小剪刀,热水,小碗,竹签。

实验

操作

步骤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茧的形状,大小与颜色。

2.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用皮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3.估计一条蚕吐得丝有多长?

4.实际测量蚕丝的长度。

实验提示

测量蚕丝的长度的方法在课本28页。

实验现象或结论

蚕茧是()形,长约()毫米,宽约()毫米,是()色。

经测量一个蚕茧的蚕丝长度约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观察蚕蛾

实验猜测

 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实验器材

蚕蛾

实验

操作

步骤

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3.观察蚕蛾的行为,看看蚕蛾在干什么?

4.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

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

实验提示

观察蚕蛾时,动作要轻,以免弄伤蚕蛾。

实验现象或结论

蚕蛾是()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刚产下的卵是()色的,后来又变成了()色。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整理蚕宝宝生长数据

实验猜测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实验器材

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小报等。

有关蚕一生的图片、标本及表格。

实验

操作

步骤

1.小组展示并交流自己带来的资料。

2.教师展示有关蚕一生的图片、标本。

3.弄清表格的内容和要求。

4.按照表格的项目进行整理。

5.把全班得出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上。

6.根据表格内容制作蚕一生的循环图。

实验提示

制作循环图时,各个阶段不需要画图,用文字表示即可。

实验现象或结论

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

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天。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

实验猜测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实验器材

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各动物生命周期流程图表格。

实验

操作

步骤

1.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2.从搜集到的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

3.把他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汇报交流。

5.填写各动物生命周期流程图表格。

实验提示

流程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实验现象或结论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包括()、()、()和()。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相同,周期长短也()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有的则(),只是()发生了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我们的生长变化

实验猜测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重都增长得很快。

实验器材

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0—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表格。

实验

操作

步骤

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4.把上述问题讨论的结果填写到表格上。

5.在我们的一生中,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填写到36页下的空白处)

实验提示

填写“身高体重”时可以计算平均数,“力所能及的事”选有代表性的填写。

实验现象或结论

1.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和()增长得很快,()都有显著的变化。

2.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即()到(),第二个时期是(),即10-20岁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温度计

实验猜测:

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

实验目的:

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原理:

液柱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实验步骤:

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

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

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

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实验结论:

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猜测:

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实验目的:

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

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原理: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实验器材: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

实验步骤:

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内的数据并交流:

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

水在自然降温时,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实验结论: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上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猜测:

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实验目的:

了解水结冰的温度和过程

实验器材:

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

支、食盐、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步骤:

1.在细而短的试管(有利于传热,加快水结冰的速度)里加入约一半左

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

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

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到的现象: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

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

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猜测: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

实验目的:

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

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

实验步骤: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

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

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目的:

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

(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

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步骤:

1.把盛有冰块的烧杯放在阳光下晒,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同时测

量离烧杯较远的空气的温度并记录。

2.每组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可封口的小塑料袋中,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

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注意:

塑料袋的袋口要一直保持密封!

3.观察烧杯、塑料袋外壁有什么发现?

4.比较记录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

在冰的融化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外壁有很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水珠的形成的研究

实验猜测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器材

3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杯里加冰。

实验

步骤

1.把三只同样的玻璃杯,静静地放在桌上。

2.隔几分钟后观察3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4.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提示

要大胆猜测,不要怕错。

观察到

的现象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实验结论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水的蒸发

实验猜测

碟子里的水会减少。

实验器材

浅碟子一只、半碟清水、记号笔一支。

实验

操作

步骤

1.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用记号笔做好水面标记。

2.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

3.过一会儿,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4.思考:

碟子里的水去哪了?

实验提示

仔细观察,才有收获哦!

观察到的现象

浅碟子中的水()一部分;碟子外()水漏出来。

实验结论

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这就是蒸发。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加快水的蒸发的研究

实验猜测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

2只不锈钢长柄勺子,一摞书,1支蜡烛、火柴。

实验

操作

步骤

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

2.把其中的一只勺子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

3.另一勺水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4.观察勺中的水在实验中的变化,进行记录。

5.小组交流:

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实验提示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

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观察到的现象

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气。

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不明显。

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结论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年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

空气中的水

实验者

实验器材

 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实验目的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汽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实验猜测

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实验原理

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实验过程

1、在桌上放一小杯热水,用一只大的透明玻璃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2、观察现象。

3、交流:

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观察到

的现象

上面罩住的玻璃杯的杯壁上有很多小水滴。

实验结论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汽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水的三态循环

实验猜测

水在自然界中的固态、气态、气态是相互转化的。

实验器材

玻璃杯一只,冰块一杯,食盐少许。

实验

操作

步骤

1.在玻璃杯里装满冰块,并往冰里放入食盐。

2.几分钟后观察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