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274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docx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初步了解课文结构。

4、感受作者对景岗翠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备课时间:

2016-02-26授课时间:

2016-03-0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山吗?

见过井冈山竹子吗?

今天,我们就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

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

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

(自由交谈,学生汇报预习资料)

师:

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边读其他同学边帮忙找出字音错误。

2、汇报交流想想: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落实基础知识

1、小组交流课后生字的组词,写法,易错点,形近字,多音字。

2、汇报生字学习结果,用“郁郁苍苍、殷切”练习说话。

3、听写生字,课后词。

四、再次读文,疏理课文层次

作者围绕井冈翠竹描写了哪几方面?

生:

1-2井冈翠竹的神采;3-9革命时期的神勇;10-1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精神。

板书与作业设计

作业

写生字,课后词牢记基础知识。

板书

课后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茨、殷。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比较开放,学生能够充分自习,自己交流基础知识易错点,基础知识落实得比较扎实,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有一些耽误时间,教学环节上可以更为精简一些,给学生更多写练记的时间,使课堂更有效。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2、学习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

背诵2、5、8自然段

3、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学习毛竹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备课时间:

2016-02-26授课时间:

2016-03-01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作者围绕井冈翠竹描写了哪几方面?

生:

1-2井冈翠竹的神采;3-9革命时期的神勇;10-1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精神。

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

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

(1)学生谈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的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

(3)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静心默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搭、做、盛、蒸、摆”。

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①出示: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手中资料理解。

②出示: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板书:

当年——坚贞不屈默默奉献

③出示: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

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感悟文章主旨。

出示: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

2、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3、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4、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板书与作业设计

作业:

背诵2、5、8自然段。

 板书:

                      抗敌的武器

       贡献大 援军的工具

                      深远的意义

       远看          革命战争年代

井冈翠竹

革命的竹子       (过去)生命力顽强(叶、枝鞭、根)

       近看 (外形)(功绩)      ↓

            (现在)开发宝山(“踩、攀、盛、蒸”)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修竹滑道(搭起、翻越、找寻、踏遍)

            走上征途(滑、转、流、挤)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缺乏对历史背景的系统化,使学生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以后教学中应当注重文章背景的讲解。

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一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查与延安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共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6-2-27授课时间:

2016-3-3

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每一节各讲了什么?

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

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

“破旧的茅屋”指什么?

“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

“延安”指什么?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

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

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灵魂”指什么?

“展翅飞翔”指什么?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

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作业

写生字,课后词牢记基础知识

九、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窑洞土炕忘不了

追寻南泥湾艰苦奋斗精神

杨家岭宝塔脊梁不能丢

教学反思:

本文课题清晰地点明了全文内容,透露了全诗的旨意,特别是“追寻”一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明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

于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由于课前,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问题。

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由于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6-2-27授课时间:

2016.3.4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4、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

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新课,投影出示标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介绍作者:

一位诗人的诗风与他的人生道路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2、引入写作背景,配音乐,出示1927年人们贫苦的生活状况以及大革命造成的血腥历史情景的图片,感受三十二年前的韶山,给本堂课营造一个悲壮的氛围。

三、朗读诗文,初步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学生自由指出有疑问的字词,合作交流。

2、听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