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3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docx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在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既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元素组成、性质表现及其实际应用;又能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预测或解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实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知识要点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胶体的性质不同于其他分散系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存在状态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现象)

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反应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识别与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变化)与实质(电子转移)

设计实验探究验证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由核心元素化合价的升降预测物质的性质

物质性质的应用

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

用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解释

例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

现象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

有沉淀生成,溶液为蓝色

有无色气泡产生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

B.Ⅱ中的白色沉淀为CuCl2

C.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H++Zn===Zn2++H2↑

D.Ⅲ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答案 C

解析 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A项错误;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B项错误;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C项正确;有离子参与反应,是离子反应,D项错误。

例2

 某学习小组以氢氧化钡、水、硫酸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

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氢氧化钡粉末:

灯泡不亮

②加入蒸馏水:

灯泡变亮

③逐滴滴加稀硫酸,灯泡变化如下:

(1)氢氧化钡与硫酸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__(填字母)反应。

a.复分解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

(2)加水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氢氧化钡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Ⅰ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

用硫酸钠溶液替代稀硫酸,重复实验进行对照。

①硫酸钠溶液中SO

的浓度与稀硫酸中SO

的浓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加入硫酸钠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电离(或溶解) (3)Ba2++2OH-+2H++SO

===BaSO4↓+2H2O

(4)①相等 ②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灯泡不熄灭

解析 

(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2)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Ba(OH)2发生了电离,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

(3)由于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

(4)①作为对照实验,Na2SO4溶液的浓度应该与硫酸溶液的浓度相同。

②由于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所以灯泡不熄灭。

【思维启迪】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能依据感觉到的宏观实验现象(如本题中的灯泡变化),从微观的角度去揭示现象的本质(如本题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等)。

例3

 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现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共有KC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需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在反应中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发生________反应。

(4)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显紫红色。

此现象说明NaBiO3具有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NaBiO3为黄色或棕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该反应中转化为Bi3+)

答案 

(1)KCl H2SO4 

(2)2KMnO4+10KCl+8H2SO4===6K2SO4+2MnSO4+5Cl2↑+8H2O

(3)KMnO4 得到 还原 (4)强氧化性 5NaBiO3+2Mn2++14H+===2MnO

+5Bi3++5Na++7H2O

解析 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高锰酸钾能把Cl-氧化为氯气,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0KCl+8H2SO4===2MnSO4+6K2SO4+5Cl2↑+8H2O。

(1)由上述可知,该反应中,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SO4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3)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为氧化剂。

(4)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显紫红色,说明Mn2+又被氧化为MnO

,说明NaBiO3具有强氧化性,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aBiO3+2Mn2++14H+===2MnO

+5Bi3++5Na++7H2O。

【思维启迪】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本章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特别是化学反应的类别随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子反应引起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改变,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电子发生转移等,都较好地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中“变化观念”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4

 过氧化氢(H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价,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它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医疗中的杀菌消毒。

结合下列涉及H2O2的A~F反应,回答相关问题: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E.H2O2+MnSO4===MnO2+H2SO4

F.H2O2+2Fe2++2H+===2Fe3++2H2O

(1)上述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C (4)Ag2O>H2O2>K2CrO4

解析 

(1)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C、D、E、F各反应都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B中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只体现还原性。

(3)C中H2O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H2O2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4)反应Ag2O+H2O2===2Ag+O2↑+H2O中,氧化银作氧化剂,H2O2作还原剂,则氧化性:

Ag2O>H2O2。

反应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中,H2O2作氧化剂,K2CrO4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H2O2>K2CrO4。

故氧化性强弱顺序为Ag2O>H2O2>K2CrO4。

【思维启迪】

本题以医用杀菌消毒剂过氧化氢(双氧水)的系列反应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入手,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5

 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

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I-、Fe2+、SO2、Cl-、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SO2>I->H2O2>Fe2+>Cl-,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______(填字母)。

A.2Fe3++SO2+2H2O===2Fe2++SO

+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2I-===2Fe2++I2

答案 

(1)H2O2 

(2)H2CrO4 Cr(OH)3

(3)

(4)C

解析 

(1)由H2O2→O2,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2作还原剂。

(2)所给物质中H2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则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为H2CrO4―→Cr(OH)3。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已知还原性:

SO2>I->H2O2>Fe2+>Cl-;A项,若反应2Fe3++SO2+2H2O===2Fe2++SO

+4H+可以发生,则还原性:

SO2>Fe2+,正确;B项,若反应I2+SO2+2H2O===H2SO4+2HI可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