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0478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洋纱取代土纱,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相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____①____分离。

(2)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影响

(1)___②___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2)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中国日益进入世界市场,丝茶等商品的生产与出口大量增加。

洋务运动

1.背景: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2.手段、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____③____

3.概况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3)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

口号

性质

重要企业

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

自强

官办封建性近代工业

创办者

企业

特点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时间最早

李鸿章

____④____

规模最大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设备最先进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北方“洋务”中心

创办近代

民用工业

目的

口号

性质

重要企业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求富

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带有封建残余

创办者

企业

地点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上海

李鸿章

开平煤矿

天津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湖北汉阳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武昌

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10年之间,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代

教育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____⑤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和影响

(1)结果: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意义: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是中国经济___⑥___的开端;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也打开了缺口;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参考答案:

①“织”与“耕”②自然经济③清朝统治④江南制造总局⑤京师同文馆⑥近代化

要点精析

要点一: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从事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以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形式。

完整地说,中国封建经济包括封建地主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小农经济)两种形式。

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不断发展,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至新中国成立后消亡。

  1、封建小农经济的特点、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及其影响

  

(1)特点:

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2)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使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3)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

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者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因而小生产者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只能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以及社会的动荡往往会使小农破产。

  (5)影响:

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缓的重要原因;它也是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牢固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成为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经济基础,同时其存在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6992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

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是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②内部根源: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无力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力进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③其他因素: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诱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交换,西方工业品物美价廉,使中国土货滞销,手工业者破产,民族工业、交通通讯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解体的表现:

  ①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

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这是几千年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大标志。

②农业品商品化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日益商品化。

  (3)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特点

①动力: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进程: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结果: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影响:

  ①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

  ②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为西方列强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典型例题】

1、(2015江苏徐州期末考)“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该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布物美价廉,成为国人首选

B.开埠通商,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追求时尚,享受生活成为主流

D.机器产品竞争力强,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经济的解体。

依据材料“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大量洋纱输入中国,说明“纺”与“织”相分离;依据材料“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大量洋布输入中国,说明“耕”与“织”相分离。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

解析:

清代,银与钱的比价,清初定为纹银每两当制钱一千,流通于市场。

材料所述说明银贵钱贱、白银外流严重。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此A项正确。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是在鸦片战争以前,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排除C项;1845年中国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排除D项。

答案:

A

3、读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表(单位:

万担)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附表改编

问题:

依据上表说明棉花及棉纺织品销售的变化,并分析由此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第一小问结合表格分析可知近代中国的棉花及棉纺织品已经商

品化且进口为主;第二小问结合表格反映的问题和所学知识回答其特点。

答案:

变化:

棉花商品化程度提高;棉花由进口变为以出口为主;棉纺织品进口额大增。

特点:

中国逐渐沦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接替,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要点二: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69921洋务运动】

1、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都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佣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注意】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典型例题】

19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引进西方的轮船,开办自己的企业。

一首竹枝词这样写道: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

商是保商。

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

请回答:

与洋务派的军事企业相比,轮船招商局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轮船招商局创办以后发挥的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其主要特点是获取利润,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交通、对军事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特点:

以获取市场利润为目的(目的);民用(性质);官督商办(管理)。

(答出1点即可)

作用:

促进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出3点即可)

要点三: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近代化: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湘军、淮军逐渐取代了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促进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创造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

(2)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筹办了民用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较重要的有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企业采用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技术,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生产,生产出自己的工业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3)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方”“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

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且在19世纪80~90年代,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改革。

【典型例题】

1、(2016广东汕头期末)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1835~1911年)曾经说:

“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她只是一个老大的病夫,过了若干世纪的太平岁月,无形消失了活力,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慢慢复苏”

A.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B.开始了引进西方政制的尝试

C.实现了清代政权机构现代化       D.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

解析:

根据材料中“……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苏醒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技术,B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实现了清代政权机构的现代化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推动民主共和观念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错误。

故选A。

答案:

A

2、(2015山东烟台期末考)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

……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

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解析:

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洋务运动;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据材料二“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可知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答案:

事件:

洋务运动。

作用: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

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思维拓展:

列表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表现

主要历程

特征与认识

自然经济

解体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解体,新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消亡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解体的范围主要局限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近代工业产生

外商企业

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被接管、没收

是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近代工业

洋务企业

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甲午战争后破产

将先进的西方科技嫁接到腐朽的封建制度上,不可能取得成功

民族企业

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成国营企业

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变革精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典型例题】

1、(2015北京怀柔期末考)左图是汉阳铁厂的高炉,右图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这两

个企业的共同点是

 

①使用机器生产②产品走向市场③建于通商口岸④完全私人投资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解析:

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企业,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①正确;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为了“求富”,民族资本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产品都走向市场,②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武汉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③正确;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后改为官督商办企业,而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人投资,④错误。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读图,回答问题。

图1:

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写照   图2:

开埠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图3: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图4: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1)上列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哪几种经济形式?

(2)鸦片战争后图1所示的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19世纪60、70年代的上海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近代企业,试分别举出与图2、图3、图4所示企业性质相同但企业名称不同的上海企业各一例。

(4)归纳后三种经济形式对第一种经济形式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本题为图片型材料题,既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1)问结合图片和所学的几种经济形式较易判断。

(2)问考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第(3)问注意所举例子应是性质与图中所示企业相同,但名称不同,且位于上海的近代企业。

第(4)问考查近代三中经济形态对自然经济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图1:

封建自然经济;图2: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图3:

洋务企业经济;图4: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2)随着洋布、洋纱等西方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农村仍占统治地位。

(3)耶松船厂;轮船招商局;发昌机器厂。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并使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但又千方百计试图延续它的解体过程;洋务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也对它具有一定的依附性。

课外拓展

资料研读

德相俾斯麦语人日: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摘自《世界近代史》

解读:

俾斯麦是德意志统一的关键人物。

对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的竞争,他认为日本必胜,中国必败。

因为他看到日本人来到欧洲,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的如何,价值如何,买了回去就算了。

俾斯麦一针见血地指出,中日学习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个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封建统治。

甲午中日一战,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与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的较量。

战争的结局印证了俾斯麦的预言,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老照片欣赏

近代工业分布图

注:

蓝色字体为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粉红字体为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红色字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为橙色字体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