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监局治理保险兼业代理市场.docx
《浅析保监局治理保险兼业代理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保监局治理保险兼业代理市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保监局治理保险兼业代理市场
浅析保监局治理保险兼业代理市场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
但由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违规手段较为隐蔽,成为保险市场监管的难点。
**保监局经过深入调研,把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清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抓手,以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业务为重点,多管齐下构建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
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筹安排,彻底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
为做好清理整顿工作,**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专门召开了全省保险兼业代理工作会议,确定清理整顿工作按保险公司、银邮类、非银邮三种机构分类分步展开。
(一)自查与抽查相结合,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业务。
一是保险公司、银邮类机构由上至下通过文件、会议、培训等形式,将清理整顿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公司以及合作的兼业代理机构。
二是各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兼业代理业务,从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委托合同、强化远程出单管理、完善代理业务台账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
三是保监局对照各公司自查自纠报告,结合现场检查工作,对地市中支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督导,对保险公司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抽查核实,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管控
(二)清理与催缴监管费相结合,整顿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一是保险公司对有合作关系的所有非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的16个方面情况
进行摸底调查,填制调查表,反映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违法违规情况。
二是各银邮类机构对所属网点持有
《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三是将缴纳监管费与清理工作相结合,分类缴纳监管费,各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由省级分行或法人机构统一办理缴纳,非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委托保险公司代办缴纳。
四是保监局根据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的自查报告,将经审核未列入清理范围的机构进行公示,要求保险公司从违法违规、拖欠保费单证等方面,对公示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提出意见。
五是经公示、审核合格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依据规定收缴监管费,清缴率达到100%;依法对名存实亡、经查实违法违规严重、拒绝缴纳监管费的1500余家机构进行清理,登报予以注销。
从清理结果来看,银邮类机构留存率为80%,清理对象主要为撤并机构;车商类机构留存率为48%,清理对象主要为一些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机构;其余类机构留存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主业与保险业不够密切,监管费起到了一定的进入门槛作用。
通过清理整顿,一方面规范了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业务,另一方面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留在了市场中。
二、改进监管方式,构建规范兼业代理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清查规范的同时,**保监局抓住重点领域,针对突出问题,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深层次问题。
(一)逐步加大直接监管力度。
为加强对银邮机构的监管,**保监
局逐步转变监管方式,从间接监管逐步转变为直接监管。
一是要求银邮机构在清理整顿工作中,直接向保监局汇报自查自纠情况,与此同时建立了季度报表制度,提高了非现场监管的可靠性;二是银邮机构的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由保险公司代为申报,转变为由银邮省级机构或法人机构直接向保监局申报,有利于理顺监管关系;三是银邮机构的监管费必须由银邮机构自行缴纳,不得委托保险公司代办,避免了保险公司代替其缴纳监管费;四是召开全省银邮保险兼业代理工作会议,直接向银邮机构传达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其他方面
的监管政策,保证了监管政策的顺畅传达。
(二)前移监管防线,加强事前监管。
一是在申报兼业代理资格环节,实行监管提示制度,促使其完善代理保险业务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监管高压线,在从业之初就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二是从源头上切实防范银邮机构的销售误导,在银邮机构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上明示,销售投连、万能产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代理资格证书;为银邮机构提供专门的培训和考试服务,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要求银邮机构必须在其代办保险的网点,全文张贴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风险提示的公告》。
(三)完善监管、自律、联合执法相结合的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险公司远程出单点信息披露制度。
对于合格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远程出单点及时在有关媒体网站进行披露,以利于社会监督。
二是要求地市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远程出单点的管理。
针对保险公司在一些市县车管所周围违规设置远程出单点行为,要求地市行业自律组织对违规远程出单点进行现场清理,关闭非法远程出单点,同时建议行业协会为某一规模较大的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将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
但由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违规手段较为隐蔽,成为保险市场监管的难点。
**保监局经过深入调研,把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清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抓手,以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业务为重点,多管齐下构建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筹安排,彻底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
为做好清理整顿工作,**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清理整顿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专门召开了全省保险兼业代理工作会议,确定清理整顿工作按保险公司、银邮类、非银邮三种机构分类分步展开。
(一)自查与抽查相结合,规范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业务。
一是保险公司、银邮类机构由上至下通过文件、会议、培训等形式,将清理整顿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公司以及合作的兼业代理机构。
二是各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兼业代理业务,从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委托合同、强化远程出单管理、完善代理业务台账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
三是保监
局对照各公司自查自纠报告,结
合现场检查工作,对地市中支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督导,对保险公司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抽查核实,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管控。
(二)清理与催缴监管费相结合,整顿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一是保险公司对有合作关系的所有非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的16个方面情况
进行摸底调查,填制调查表,反映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违法违规情况。
二是各银邮类机构对所属网点持有
《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三是将缴纳监管费与清理工作相结合,分类缴纳监管费,各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由省级分行或法人机构统一办理缴纳,非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委托保险公司代办缴纳。
四是保监局根据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的自查报告,将经审核未列入清理范围的机构进行公示,要求保险公司从违法违规、拖欠保费单证等方面,对公示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提出意见。
五是经公示、审核合格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依据规定收缴监管费,清缴率达到100%;依法对名存实亡、经查实违法违规严重、拒绝缴纳监管费的1500余家机构进行清理,登报予以注销。
从清理结果来看,银邮类机构留存率为80%,清理对象主要为撤并机构;车商类机构留存率为48%,清理对象主要为一些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
机构;其余类机构留存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主业与保险业不够密切,监管费起到了一定的进入门槛作用。
通过清理整顿,一方面规范了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业务,另一方面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留在了市场中。
二、改进监管方式,构建规范兼业代理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清查规范的同时,**保监局抓住重点领域,针对突出问题,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深层次问题。
(一)逐步加大直接监管力度。
为加强对银邮机构的监管,**保监
局逐步转变监管方式,从间接监管逐步转变为直接监管。
一是要求银邮机构在清理整顿工作中,直接向保监局汇报自查自纠情况,与此同时建立了季度报表制度,提高了非现场监管的可靠性;二是银邮机构的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由保险公司代为申报,转变为由银邮省级机构或法人机构直接向保监局申报,有利于理顺监管关系;三是银邮机构的监管费必须由银邮机构自行缴纳,不得委托保险公司代办,避免了保险公司代替其缴纳监管费;四是召开全省银邮保险兼业代理工作会议,直接向银邮机构传达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其他方面
的监管政策,保证了监管政策的顺畅传达。
(二)前移监管防线,加强事前监管。
一是在申报兼业代理资格环节,实行监管提示制度,促使其完善代理保险业务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监管高压线,在从业之初就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二是从源头上切实防范银邮机构的销售误导,在银邮机构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上明示,销售投连、万能产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代理资格证书;为银邮机构提供专门的培训和考试服务,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要求银邮机构必须在其代办保险的网点,全文张贴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风险提示的公告》。
(三)完善监管、自律、联合执法相结合的保险兼业代理市场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险公司远程出单点信息披露制度。
对于合格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远程出单点及时在有关媒体网站进行披露,以利于社会监督。
二是要求地市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远程出单点的管理。
针对保险公司在一些市县车管所周围违规设置远程出单点行为,要求地市行业自律组织对违规远程出单点进行现场清理,关闭非法远程出单点,同时建议行业协会为某一规模较大的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将所有[page_break]保险公司的远程出单点集中在该兼业代理机构,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遏制手续费的恶性竞争。
三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大联合检查执法力度。
针对被取消兼业代理资格机构的后续监管,以及车管所周围机构无证经营等问题,保监局与省工商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检查、集中整顿,加大监管震慑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校园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
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
部署,从今年9月开始,开发区将用半年多的时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开发区工委和我校党总支已经就如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这些天来,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进一步准确把握,思想上进一步统一,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行动上进一步增强。
下面就本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些心得体会。
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
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校党总支工作新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要充分发挥好党总支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精神领会,扎实组织好、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做到行动落到实处,效果明显突出。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
学习上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组织好全体党员读好《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一书,深入带动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不断推动我校科学发展观学习新热潮,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党总支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深入广大党员头脑,进入灵魂,化为行动,实现我校人人学先进,组织新发展的新突破。
以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抓好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针对思想不解放,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干事劲业,视野不开阔,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缺乏进取精神,对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学习愿望不强,素质提高不快,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等存在问题进行清除解决,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党总支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总支工作核心引领、辐射全校的新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校工会工作有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新理念,重视和关心教职工生活。
充分发挥好校工会桥梁作用,让教职工在学校大家庭中感受组织上的温暖关怀,不断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鼓励教职工关注学校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融会到实处,认真开展好沟通与共识活动,积极听取教职工心声,及时送上组织温暖,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强教职工爱岗敬业、乐群奋进的精神意识,将人心凝聚统一到谋求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教育事业上来。
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好实际教育教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
首先,树立好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人师者角色,更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发挥好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新定位,积极营造融洽、平等、民主、协商的课堂气氛,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新突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敢于创新和探究。
其次,要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上下真功夫,在实际细节上渗透体现,不断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改变工作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重塑教育者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无私奉献,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当中去,着力提高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突聚波出问题,促进和谐幸福校园新发展。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26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一、20xx年**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发
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474元,比上年增长14.6%。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
其中,文化产业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推进了和谐**建设步伐。
1、文化产业总体情况。
20xx年末,**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768个,个体经营户4727个;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27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增加值726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超过当年gdp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见表1)。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逐步加大。
表1:
20xx年**市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从业人员(人)
营业收入(万元)
增加值(万元)
总计
29772
227404
72650
核心层
小计
9167
73404
24997
一、新闻服务
16
147
71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3691
43438
10261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1926
18826
8575
四、文化艺术服务
3534
10993
6089
外围层
小计
12509
71791
34545
五、网络文化服务
2044
6087
3014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6775
48826
21826
七、其他文化服务
369016878
9705
相关层
小计
8096
82209
13108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5592
37080
10458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2504
45129
2650
2、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层发展情况。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
20xx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4997万元,实际增长16.3%,增速较慢;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08万元,实际增长20.6%,增速居中;外围层实现增加值34545万元,实际增长24.8%,增速最快。
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4.4:
47.6:
18.0(见图1)。
图1:
3、文化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发展情况。
在文化产业的9大行业类别中,实现增加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增加值达到21826万元;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达到10458万元。
实现增加值最少的行业是新闻服务,其增加值仅为71万元。
从分行业人均增加值看,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行业是广播电影电视服
务,达到44524元;其次是新闻服务,达到44502元。
人均增加值最低的行业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仅为10582元(见图2)。
图2: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20xx年,**市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
2977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2%。
分层看,核心层共有从业人员9167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30.8%;外围层共有从业人员12509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42%;相关层共有从业人员8096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7.2%。
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从业人员之比为30.8:
42:
27.2。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多数人员集中在外围层。
分行业情况看,从业人员最多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达到6775人,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达到5592人。
从业人员最少的行业是新闻业,仅有16人。
5、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20xx年,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5432万
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6.3%,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高23.9个百分点。
6、文化消费有所增长。
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67元,比上年增长20.3%;在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教育类支出为814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0.7%。
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在消费支出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6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5.2%。
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全省、全国的比较
通过对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看出,**市的文化产业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xx年全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四川为2.07%,**仅为1.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5和0.27个百分点。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全市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20xx年,全
市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4.4:
47.6:
18.0,“核心层”和“相关层”所占的比重和总
量明显偏低。
这与20xx年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
“相关层”增加值之比42:
18:
40相比差别较大。
从全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看,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仍以核心层为主,这一点与**没有多大区别,但全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很发达,其比重占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而**文化产业的相关层仅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8%可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结构仍需调整,特别是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快**市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发展。
同时通过相关层文化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
2、**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偏低且发展不平衡。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为2.44万元,尽管比上年增长了18.0%,但仍低于06年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8万元和0.58万元。
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行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最高行业人均增加值(广播电影电视服务)达到44524元,是最低行业人均增加值(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四倍多。
3、公有文化经济发展较慢。
20xx年,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55432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6.3%,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全市公有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23.7%,比上年略有下降。
全市公有文化经济发展缓慢。
4、数量多、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企业缺乏竞争力。
到20xx年末,**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768个,个体经营户4727个;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27404万元,户均收入41万元,不及成都户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其主要原因:
一是长期以来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处于一种不鼓励、不限制(违法经营除外)、自由发展之中,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从而使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加快**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xx年,**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们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抓好人才引进与培训。
当今时代的竞争总体来讲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不够,这不仅是企业的症结所在,也是管理部门的症结所在。
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才和管理部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学习先进地区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制度,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2、完善政府管理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
在这次文化产业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既没进行工商登记,也未纳入相关部门管理,因此,
相关部门要彻底改变资源整合不力、条块分割严重、协调互动性差等不利局面,规范管理各类文化市场,加强分析调研工作,要认真吸取九狮旅游风景区由盛到衰的教训,从而确保我市文化产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提升重点行业竞争力。
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抓大促小”、
“抓优扶弱”的方针,建议选择关联度强、增加值比重较大、人均增加值较高、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资源竞争优势等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点行业来发展。
因为:
关联度体现各个行业间投入产出的市场供需关系,当这一行业获得先行发展之后,会对上下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