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心 理 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0118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 展 心 理 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 展 心 理 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 展 心 理 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 展 心 理 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 展 心 理 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 展 心 理 学.docx

《发 展 心 理 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 展 心 理 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 展 心 理 学.docx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主要研究0-3岁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单元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

(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3点)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

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

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

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

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

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

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动作发展的训练

格塞尔提出“成熟—学习”理论,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但是什么成熟程度最好呢?

结果表明:

无论成熟早期,中期,晚期对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是,成熟早期是学习和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学习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学习效果好;成熟晚期效果较差。

第二单元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

传统方法是把新生儿当作是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其中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优先注视又称刺激偏爱程序,是以优先注视和注视时间为指标的.

(二)视觉的发展:

眼睛觉察和辨认刺激需要一定的视觉技能,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

(三)听觉的发展:

是婴儿从外部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味觉:

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来表现对味道的反应。

嗅觉:

习惯化和适应。

肤觉:

温觉反应和痛觉反应。

(五)空间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

3个月的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状

深度知觉:

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明,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先上下,再前后

二、记忆的发展

0—3个月:

以条件反射为主,时间逐渐延长

3—6个月:

长时记忆能力发展

6—12个月:

出现认生现象,模仿动作

12—:

延迟模仿

三、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形象性。

主要特点:

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感知.

四、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

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

(1)强化说—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解释语言的获得.

(2)社会学习说—儿童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言语

2、先天成熟理论(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个体的成熟和发声系统的完善.

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

语法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获得的,语言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变的过程.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语言源于认知,而认知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语音感知和发音

2、词汇的发展:

内涵和外延的质量提高

3、句法的发展:

单词,双词,电报,完整的简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

(举例)

4、简单发音----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

3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不完整句:

单词句:

1—1.5岁球球、抱抱

电报句:

1.5—3岁妈妈鞋、娃娃排排坐

完整句:

简单句:

他觉觉了、妹妹读书

复杂句:

老师教我们作游戏

复合句:

吃了饭以后,我和小华玩一会就看电视了

1-3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1-3岁婴儿言语的发展

1、语音感知和发音

2、词汇的发展

3、句法的发展:

单词,双词,电报,完整的简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

第三单元婴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从一个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的过程称社会化过程.即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适应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一、情绪的发展

(一)笑的发展

1、自发的微笑(0—5周)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

(二)哭的发展

生理反射性—应答性—操作性—社会性

(三)恐惧的发展

本能的恐惧:

大声响、位置突然改变,疼痛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被水烫过

怕生:

陌生人焦虑6—8个月出现

预测性恐惧:

害怕黑

二、气质

托马斯将儿童气质分为: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三、社会性依恋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称依恋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鲍尔比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二)依恋类型:

安全型:

回避型:

艾斯沃斯

反抗型: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做为主体的我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哈特主体我的发展(0-15个月)

客体我(15-24个月)

主体我到客体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

第四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本节重点:

1.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4点意义

2.婴儿期动作的发展的规律性

3.婴儿期主要的动作发展(抓握和行走)

4.习惯范示和优先注视范示

5.婴儿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

6.恐惧的种类

7.依恋.依恋的发展(鲍尔比).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

第二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重点内容

1.幼儿的年龄阶段及主导活动

2.幼儿语法结构及口语表达的发展

3.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4.记忆策略及幼儿运用的主要记忆策略

5.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6.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

7.同伴关系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

幼儿期是指3-6岁的儿童,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化过程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一)精力过剩论主要指儿童活动的倾向,是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

(二)精神分析论游戏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三)练习论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练和练习

(四)重演论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五)娱乐论游戏使幼儿愉快、解除紧张和恢复健康

(六)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中.

二、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1.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

象征性游戏,即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式.

2.幼儿游戏的特点:

(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些相似性.

(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4)具有想象的特点.

(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

(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1.独自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增强体质

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加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3、词类的扩展(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1、简单句到复合句

2、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

3、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4、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的发展

2、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的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及其重要的内容.幼儿期言语的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

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

(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经常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策略的发展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1—5岁没有策略;

5—7岁不能主动运用策略。

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复述策略

三、思维的发展

(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指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考.如幼儿能正确回答6块糖2个人分,一个人分3块,却不知道3+3=6.有的儿童想把电视机打开看看里边有多少人,体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

(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

是什么—为什么

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

掌握概念受到概括水平的制约,概括能力又是概念和概括水平发展的反应。

第三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1、依从—独立2、外部—内在

3、简单—具体4、主观—客观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4—5岁是自控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种类型:

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二、幼儿的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工具性(年龄小)

敌意型(哈特普)

亲社会行为:

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又称为利他行为.表现为合作、分享、帮助、关爱等.

攻击行为:

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破坏性、伤害性的行为.又称为侵害行为.

三、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的认同与自我概念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论解释.

社会生物学理论:

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

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四、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的作用:

1、促进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3、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4、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幼儿的友谊多数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玩具的基础上.

五、第一反抗期

3、4岁时出现,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强调“我自己做”,学会了说“不”。

对于这种反抗,不能简单加以遏制。

第四单元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促进动作协调能力,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培养独立性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是指6-12岁的小学阶段的儿童,这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学习.

重点内容:

1.童年期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变化

2.童年期记忆发展的4个方面(容量.发展.记忆策略.元记忆)

3.记忆发展的主要3个特点

4.儿童记忆的策略与元记忆

5.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3个基本特点

6.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7.童年期友谊、亲子关系、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间接经验为主

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

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1、外部活动—学习内容

2、不分化—分化

3、游戏因素的影响作用降低

童年期的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儿童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2.促进儿童认知、记忆能力的发展

3.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和健康的情绪情感及良好人格的有效途经.

4.在班集体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儿童交流、合作、互助等良好的社会道德技能.

5.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意识活动。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复述行为)

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1)归类:

苹果香蕉桌子椅子电视

(2)系列化:

动物哺乳动物马大象

(3)类比:

天空---小鸟飞

(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

元记忆:

是对记忆过程、记忆材料的特点及自身记忆能力知识的认识.

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有关自我记忆的知识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弗拉维尔(美国)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2、记忆监控:

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做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二、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是儿童思维发展产生质变的关键年龄。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

三个阶段的划分

(1)直观形象水平7—8岁儿童往往概括的是直观的、形象的外部属性和特征.如对鸟的概括,从毛色,大小,生活的环境方面概括

(2)形象抽象水平8—10岁儿童能够进行形象抽象的概括.如鸟是有羽毛,没有齿的动物。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鸟是有羽毛、会飞的动物

2、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随年龄的发展提高4、5年级是发展的转折点。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1)掌握了守恒:

如A和A是一样的

(2)思维具有可逆性:

5+2=77-5=2

(3)补偿关系认知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1)类别体系化:

以类别概念的发展为基础处理不同层级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序列化:

是反映儿童对集合中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能力;还表现在对相对次序关系的排序上面。

第三单元童年期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

对自我形象,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性格,兴趣方面的认识.童年期儿童对自我的描述体现出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向抽象的内部特征发展.

(二)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长

2、批判性有一定的提高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身体活动社会心理)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高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1、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少了

2、父母处理儿童的问题类型发生变化

3、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第一阶段:

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

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

儿童控制(12岁以上)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

(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

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教师)

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伙伴集合—(伙伴集团)—部分集团

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形成班级团体)

四、友谊的发展

(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阶段

1、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2、单向帮助关系6—9岁

3、双向帮助关系9—12岁

4、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后

(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兴趣相近

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4、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五.欺负与被欺负

1.欺负与被欺负的后果2.性别差异3.原因

竞争性假设:

在参与竞争与追求成绩中对学习挫折.失败的反应

外部特异性假设:

有外部性特殊特征的儿童易被欺负

依恋理论:

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行为的主要原因

依恋:

是指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六.儿童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认知

第四单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学会学习

1.学习兴趣的培养

2.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养成

3.学习方法的掌握:

阅读,解题,识字

二、培养良好的品行:

低年级的要侧重常规训练;中年级应侧重集体主义教育;高年级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质的教育。

习惯主要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

第四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青春期是指11.12-15.16岁的儿童,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心理和社会性也有很大的发展.

重点内容:

1.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及第二性征

2.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点)

3.第二反抗期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4.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

5.同伴关系的变化特点

6.青春期情绪变化的主要特点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一、生理发育高峰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1、身高:

平均每年6—8厘米,女生要比男生早两年进入青春期,女性为12岁,男14岁,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2、体重:

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3、头面部:

特征变化;增长速度减缓,逐渐接近成人。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

脑成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脑重量接近成人—心血管系统发达,肺活量增加—男性肌肉发达,女性身材丰满。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1、性器官发育:

青春期迅速发育

2、第二性征的出现:

男女体形和发音的不同

3、性机能的成熟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点)

身体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

矛盾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身体成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

认为自己应该认知能力、社会经验

和成人一样不成熟

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希望具有独立判断的自主权

希望得到成人精神上的支持

3、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不信任成人导致闭锁

希望与人交流沟通得到理解

4、成就感与挫折的交替

想成为演说家,但讲话却很笨,特别是与异性

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的偏差

1、心理生物性紊乱

主要表现在:

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行为从青春期开始呈上升趋势

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11.04±0.4

(二)记忆的主要特点

1、自觉运用意义记忆并有效的运用机械记忆

2、多方面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3、有效的运用各种策略

4、短时记忆达一生中的到最高峰

二、思维的发展(思维发展水平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一)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分离

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表现在:

(一)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二)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三)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一)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

(二)青春期躁动

三、第二反抗期

主要指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反抗期:

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第二反抗期:

要求是全面的,从外部到内部,从行为表现到人格独立。

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一)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硬抵抗2、软抵抗3、反抗的迁移

(二)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生理:

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产生矛盾心理:

心理断乳期社会因素:

要求的变化

(三)第二反抗期的矛盾的焦点:

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成长有正确的认识,但父母却不能。

成长者对自己的认识超前,父母对其发展的认识滞后。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的特点

择友标准发生变化:

志趣相同、性格相近、烦恼相似、能相互理解.

好朋友范围缩小,但较稳定

男生和女生关系的变化

(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

对父母依赖减少;同时能全面评价父母

(三)与教师关系的变化(从多方面评价教师)

初中生的消极心理

一、烦恼突然增多

1、不知道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

2、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代沟的出现)

3、不知道如何保持和确立自己在同伴团体中的位置

二、孤独

三、压抑

第四单元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一)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

(二)父母帮助儿童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要点

三、教给青春期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四、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生理心理卫生知识)

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是指人生17.18-35岁的年龄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斯普兰格:

“第二次诞生”,第一次为生存,第二次为生活。

霍尔:

疾风怒涛—相对平稳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生理方面:

感知能力、心肺功能、体力和速度都达到了最佳状态,疾病的发生率最低。

心理方面:

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我国法定的成人年龄为18岁,这个时期,开始享有各种社会权力,履行社会义务

三、生活空间扩大

中学阶段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到了青年期,尤其是工作以后,交往范围不仅仅限于学习,还要从事各种社会交往。

四、开始恋爱、结婚

随着性意识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青年人开始涉入爱河,逐步产生强烈的结婚愿望,婚姻会变为现实,这个对提高个体的社会化程度有促进作用。

第二单元青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把智力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如:

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

晶体智力:

通过掌握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