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760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docx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增强安全的意识。

2、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不注意安全的危害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4、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安全,保护自身及集体的安全、利益。

5、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能够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

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护方法和措施,并能应对危险进行自我保护。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交通标识等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全问题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应对危险。

生活中的都会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凭借平时的积累和实际接触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二)为什么要注意安全

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重视。

下面重点学习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安全问题。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交通安全、学校常规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预防流感)。

(三)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做?

学习安全知识及预防措施。

1、交通安全

(1)我们每天都要来学校上学,上学的途中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认识交通标志。

遵守交通规则。

乘公交车时,我们要有秩序地上公交车,遵守公交车的有关规定。

前门上车,后面下车。

不在车上打闹,大声喧哗。

(2)活动:

在活动之前,请同学先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各种车辆的喧闹声,接着是紧急刹车的声音。

教师拿出信号灯标志。

教师用儿歌来说说信号灯的作用。

(将标志贴在黑板上)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斑马线上可通行。

2)展示学生收集情况,初步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作用

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你们收集到了吗?

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交通标志在小组上交流一下,再向全班汇报。

生拿出收集的交通标志,在小组上热烈地交流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情况。

2、学校常规安全

(1)在楼道里不打闹、追逐,排队有秩序地右侧通行。

在教室里,不趴窗台。

不在教室嬉戏打闹。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一谈你该如何做到安全地在室外活动?

我校正在修建校门,建设体育看台。

所以,施工期间学生在室外玩耍、上学及放学时必须注意安全。

3、消防安全

(1)不乱用电器,不玩火。

当遇到危险时,及时拉响防火警报器。

(2)活动:

学习消防常识,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学校楼道中配备的消防设施。

4、卫生安全(重点学习预防流感)

(1)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发热典型,高达38.8摄氏度以上,持续3-4天。

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出现早且明显,有时鼻塞、流鼻涕、咽痛。

咳嗽轻微或中度干咳。

并发症为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会威胁生命。

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

普通感冒:

致病原为多达200种不同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

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不会引起大流行。

咳嗽普遍甚至严重,鼻塞、流鼻涕、咽痛常见,全身极度乏力一般不出现,全身疼痛轻微,头痛发热少见。

(2)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2)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少到酒楼、戏院等公共场所。

  3)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5)均衡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喝水:

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维生素能增强体质。

 6)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尤其是儿童),必要时可戴口罩。

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今后将如何注意安全?

六、作业

写一篇《生命的美好》演讲稿,请每位同学提前做好各项活动准备,老师期待下节活动课心与心的交流。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锻炼身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教学要点

 1、什么是传染病?

 2、传染病的途径。

 3、传染病的预防办法。

 

(一)传染病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由各种疾病性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

这些病原体都可使人生病,它们有的大些,有的小些,有的高级一些,有的低级一些。

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

病毒(如肝炎病毒)、衣原体(如沙眼原体)、立克次氏体(如普氏立克次氏体可引起流行性班疹伤寒)、支原体(如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细菌(如结核杆菌)、真菌(如念珠菌)、寄生虫(如吸血虫、蛔虫)。

所谓传染就是说这些病原体可以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它可由一个动物传给另一个动物或由动物传给人而使人得病。

 那么这些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呢?

不外乎有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是携带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第二是病原体经过一定途径传给他人,这条途径叫做传染途;第三是容易感染这种病原体的人,叫做易感者。

 在传染途径方面,根据病原体侵人机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①经呼吸道传染(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麻疹、白喉、狸红热、百日咳、流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染。

当病原体携带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在呼吸道寄生的病原体随着粘液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人,即可造成传染。

当飞沫中的水分被蒸发,变为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飞沫核,大的飞沫核降落到地上,在刮风、扫地随尘土飘起,还可以感染别人,小的飞沫核一直飘浮在空气中而具有污染性。

 ②经消化道传染。

许多传染病都属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绦虫病、华枝睾吸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布氏姜片虫病等)、结核病,此外,一些呼吸道疾病也可经消化道传染,如白喉。

但它们之间还不完全相同,如霍乱是通过饮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而污染,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既可通过饮水也可通过食物传染,而肠道寄生虫病多是通过食物被污染而造成污染,比如吃豆猪肉造成绦虫病。

 ③接触传染:

又分为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直接接触传染是由传染源的感者与接触而传染,如由疯狗咬伤而致狂犬病,还有淋病、梅毒、艾滋病等经性接触而传播等。

间接接触传染则是由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后经过一定中间环节才感染易感者,如被痢疾病人污染手拿过的东西,易感者拿过后不洗手,又拿东西吃,引起痢疾;血吸虫患者排出的虫卵,在叮螺体内发育成尾蝴,污染了水,易感者再接触这种疫水就可感染血吸虫病;破伤风杆菌的芽抱可长期存在在土壤中,这些污土如污染了伤口即可引起破伤风。

 ④虫媒传染。

是由节肢动物叮咬传染源后,病原体进人节肢动物体内,有的病原体还在节肢动物内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如疟原虫),再由节肢动物叮咬易感者引起传染,但这种疾病通常不能由一个人直接传染给另一个人,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大脑炎)、黑热病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应以经常性的预防措施与在传染病发生后的防疫措施相结合,也就是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原则。

预防措施都是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效果。

 针对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控制传染病源

 对传病患者必须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早期发现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一旦发现传染病后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我国规定,发现下列传染病例应报告:

鼠疫、霍乱和副霍乱、天花、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班疹伤寒、回归热、痢疾(包括杆菌和阿米巴痢)、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狂犬病、艾滋病等。

在做出传染病的诊断后,对患者必须早期隔离、早期治疗,以制止传染病的继续蔓延并使患者早日康复。

对鼠疫、霍乱和副霍乱、天花病人必须采取严密隔离,对一般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病室隔离或床边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也要做相应处理。

对接触者和病原携带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学观察、检疫隔离,也可进行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

 2、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制订切断不同传播途径的措施。

对消化道传染病,着重在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消灭苍蝇、鼠、蟑螂等,搞好餐饮用具消毒及个人卫生等措施。

对呼呼道传染病,应保持公共场所及家庭居室内的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而戴口罩则是最为简便易行的预防措施。

对于接触性传染病则应做好个人防护。

 3、保护易感人群

 可以从针对所有疾病的非特异性措施和针对某一种或某几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同传染源接触,如可能的话,应进行预防性服药。

后者又包括人工自动免疫(预防接种)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可以用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和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4、做好预防接种,增强身体免疫力

(1)免疫。

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叫做免疫。

如患过天花或麻疹等传染病以后,很少第二次再患这种病,这是因为人体内产生了对这种病的抵抗力。

(2)预防接种

(3)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

 ★教学建议

 1、简要讲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虔点讲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讲解预防措施时,可结合学过的个人、环境、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结合传染病的实例,重点讲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