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244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docx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

生命科学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一、生命重大历史事件:

1、分类法则(林耐)

2、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

3、进化论[物种起源](达尔文)

4、遗传规律(孟德尔)

5、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沃森、克里克)[进入分子水平标志]

6中国科学分子水平成就:

(1)结晶牛岛素

(2)酵母菌丙氨酸转移糖核酸

7、克隆羊“多利”

8、人类基因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

二、生命科学研究手段:

1、早期:

比较法、描述法

2、主要方法:

实验法

三、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显微镜的使用:

1、结构:

2、低倍镜与高倍镜成像特点:

(1)低:

细胞小、细胞多、光线亮

(2)高:

细胞大、细胞少、光线暗

注:

在显微镜成像,像在视野中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3、计算: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水:

1、特点:

含量多(无论什么细胞,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最少是无机盐)

2、作用:

(1)生物体(细胞)的成分之一

(2)化学反应的介质

(3)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作用

(4)参与水解反应(水是反应物)

(5)调节、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水的比热容大)

3、形式:

(1)自由水(可流动)

(2)结合水(不能流动,与化合物结合)

注:

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越大,生命活动不旺盛;比值越小,生命活动旺盛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二、无机盐:

1、形式:

大部分离子状态,少部分化合物

注:

无机盐的比值很小

2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1)铁:

血红蛋白(红细胞);缺少会贫血

(2)钙:

骨骼、牙齿;缺少会抽搐

(3)锌:

植物生长,动物智力;植物缺少幼叶、茎仰制生长,动物智力低下

(4)碘:

甲状腺激素;缺少会甲状腺肿大

(5)镁:

叶绿素;叶脉缺绿,叶片变黄、变白

三、有机化合物鉴定:

检验

试剂

步骤

现象

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

加热沸腾

砖红色

蛋白质

Na(OH)+CuSO4(双缩脲)

摇匀

紫色

脂肪

苏丹Ⅲ

振荡

橘红色

淀粉

碘液

蓝紫色

四.糖类:

(C、H、O)

1、基本单位:

葡萄糖

2、单糖:

(1)五碳糖:

核糖(RNA成分)、脱氧核糖(DNA成分)

(2)六碳糖:

葡萄糖(动、植物)、果糖(植物)、半乳糖(动物)一一生命活动主要能源物质

3、双糖:

麦芽糖(植物)、淀粉(植物)、糖原(动物)一一能源物质

4、多糖:

纤维素(细胞壁)[植,高尔基体];淀粉(储能物质);糖原(储能物质)

五.脂质:

1、基本单位:

脂肪酸+甘油

2、脂肪:

(C、H、O)

(1)饱和脂肪酸(碳碳单链)

(2)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链)

(3)能源物质,与糖类、蛋白质相比,脂肪能量是它们两倍

3、磷脂:

构成细胞膜(C、H、O、N、P)

4、胆固醇:

(C、H、O)

(1)动物体内某些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2)维生素D的原料

六、核酸:

(C、H、N、P)

1、储藏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2、脱氧核糖核酸(DNA):

单体,4种(A、G、C、T)

3、核糖核酸(RNA):

单体,4种(A、G、C、U)

七、维生素:

小分子有机物、种类多、含量少、作用大、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

1、种类:

(1)脂溶性: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2)水溶性: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12

2、缺乏:

A一一夜盲症

D一一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

B1一一神经炎、脚气

C一一坏血病

八、蛋白质:

(C、H、O、N)

1、氨基酸通式:

注:

氨基、羧基、H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同氨基酸R基不同

2、肽键形成:

过程:

注:

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氨基脱去一个水分子;水中的氢离子来自氨基与羧基,氧离子来自羧基

3、计算:

(1)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多肽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8

4、氨基酸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2)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

一、细胞膜:

1、成分:

(1)磷脂(骨架)

(2)蛋白质(少量多糖)[糖蛋白]:

接受外界信号

2、结构:

3、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

(1)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C高===>C低,不消耗ATP

a.自由扩散:

直接通过磷脂分子层(一般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

b.协助扩散:

载体协助(因为载体蛋白有限,V有一个饱和值)

注:

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吸收水是被动运输,吸收气体是被动运输

(2)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C低===>C高,一定要载体,消耗ATP

(3)胞吞与胞吐: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消耗ATP

4、细胞膜的特点:

(1)结构特点:

流动性(蛋白质、磷脂是可运动的)

(2)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5、植物渗透吸水原理:

(1)条件:

a.大液泡(成熟细胞)

b.细胞内部存在浓度差

Ⅰ.内<外:

渗透失水(质壁分离)

Ⅱ.内>外:

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注:

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与细胞壁分离

二、细胞核:

细胞代谢中心、调控

1、核膜:

双层膜,有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核仁:

无膜,合成核糖体的场所

3、核基质:

细胞核代谢场所

4、染色质:

遗传物质

三、不同显微镜下的看到的结构:

1、光学显微镜:

显微结构

2、电子显微镜:

亚显微结构

四、细胞器:

1、动物:

(1)线粒体:

双层膜,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所(旺盛:

线粒体多)

(2)内质网:

单层膜,面积大,蛋白质加工、

运输、脂类代谢

a.粗面内质网:

有粒的

b.滑面内质网:

无粒的

(3)高尔基体:

单层膜,蛋白质加工、运输、转运、分泌蛋白质

(4)核糖体:

无膜,合成蛋白质

(5)中心体:

无膜,细胞分裂

(6)溶酶体:

单层膜,吞噬异物、消化与免疫

((7)液泡:

低等动物)

2、植物:

(1)线粒体

(2)内质网

(4)核糖体

(5)高尔基体:

合成纤维素(细胞壁)场所

(6)叶绿体:

双层膜,光和作用场所

(7)液泡:

单层膜,细胞吸水、失水(渗透)

(8)细胞壁: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形状

((9)中心体:

低等植物)

五、原核细胞:

1、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各种细胞器

2、主要生物: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抗生素除了青霉素与头孢)、蓝藻、颤藻等

3、原核生物: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组成的拟核,只有核糖体形成的原

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主要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五、病毒:

1、定义:

不是细胞,很小,主要成分是核酸(一种病毒只有一种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不能独立自主的代谢(寄生性)

2对生物作用:

(1)有害:

使动、植物生病

(2)有利:

对付细菌感染;防治害虫;转基因技术

(3)流感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六、三者比较: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一、化学反应类型、特点:

1、合成反应:

小分子===>大分子(C6H12O6===>糖原,特点:

产生水分子,消耗ATP)

2、分解反应:

大分子===>小分子(氨基酸===>蛋白质)

(1)水解反应:

消耗水分子(麦芽糖+H2O===>2C6H12O6)

(2)氧化还原反应:

脱H,不消耗水分子(C6H12O6===>H+C3H4O3(丙酮酸))

二、酶:

1、定义:

酶(蛋白质,少数RNA)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大分子物质

2、特点:

(1)高效性

(2)专一性

(3)化学反应后数量、性质不变

3、影响酶活性因素:

(1)温度:

(2)pH值:

a.口腔:

中性

b.胃:

1--3

c.小肠:

7--9

四.ATP:

1、A-P~P~P:

腺苷三磷酸(A:

腺苷;P:

磷酸键;-:

低能磷酸键;~:

高能磷酸键(储能))

注:

是结构简式不是分子式

2、转化:

注:

酶1:

ATP水解酶;酶2:

ATP合成酶

(1)———>释放能量(能量来自末端“~”断裂,直接提供生命活动(ATP是直接能源,C6H12O6)

(2)<———能量储存(能量转移)

3、总结:

(1)能量不可逆,物质是可逆的

(2)ATP产生场所:

光和作用(光反应(叶绿体));

呼吸作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五、光和作用:

1、实验历史:

(1)柳树实验(赫尔蒙特实验):

证明植物增重来源

于水

(2)普里斯特利与英格豪斯的实验:

证明光照产生氧

(3)紫苏植物实验(半遮光实验):

证明光和作用除了

氧气还有淀粉

过程:

黑暗(饥饿)处理===>半叶光照===>褪色===>滴碘液(光照部分蓝紫色;遮光部分淡黄色)

(4)同位素标记法:

证明光和作用的氧气来自水

2、叶绿体结构:

a.双层膜(外膜、内膜)

b.基粒(内囊体组成,发布光和色素)

c.基质

3、线粒体与叶绿体区别:

4、提取色素实验:

(1)步骤:

见书

(2)特殊化合物的作用:

a.SiO2(石英砂):

帮助研磨

b.CaCO3(碳酸钙):

保护叶绿素

c.色素溶于无水酒精

(3)色素分离方法:

纸层析法

(4)结论:

胡萝卜素:

(橙色)最快

叶黄素:

(黄色)其次

叶绿素a:

(蓝绿色)再次

叶绿素b:

(黄色)最后

注:

蓝紫光最好,红橙光其次

5、过程:

(1)总式:

(2)光反应:

a.光能===>活跃化学能(产生ATP)

b.光能激活叶绿素a释放高能电子

(3)暗反应:

a.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b.不产生ATP,消耗ATP

注:

光合作用是绿叶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释放O2,光能===>化学能(氧气来自光反应的水光解)

6、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1)内因:

叶绿体数目

(2)外因: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六、呼吸作用:

1、总式:

2、过程:

四、无氧呼吸:

1、酒精发酵:

2、乳酸发酵: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区别:

六、生物体内物质转变:

1糖类代谢:

(1)氧化分解:

糖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能量

(2)合成多糖物质:

单糖脱水缩合成多糖

(3)转变为高能量物质——脂肪

(4)转变形成氨基酸

2脂类代谢:

(1)甘油代谢

(2)脂肪酸代谢

(3)脂肪的生物合成和分解

3蛋白质代谢:

(1)合成新的蛋白质:

新的氨基酸和原有的氨基酸

作为合成新蛋白质的原料

(2)脱氨基加入糖代谢

4、相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产物:

CO2、H2O、ATP

(2)共同中间产物:

丙酮酸

(3)蛋白质特有产物:

尿素

5、食物的营养素(七大类):

糖类、脂类、蛋白质、水份、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不消化、吸收)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感受器:

1、皮肤感受器:

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位分布较多

a.温度感受器

b.痛感受器

c.接触感受器

d.压力感受器

2、光感受器:

视觉形成:

物像===>折光装置===>视网膜===>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视觉形成)

注:

视细胞:

视杆细胞(光亮);视锥细胞(颜色)

视网膜成像是倒像

3、声波感受器:

耳(物理)

听觉形成: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听觉形成)

注:

前庭器:

半规管、前庭(平衡感受器)

4、特殊的感受器:

物理

(1)侧线:

鱼类,感受水流和定方位

(2)颊窝:

蛇类,红外线感受器

5、嗅觉感受器:

化学

(1)人:

位于鼻腔顶端的黏膜中嗅细胞(形成嗅觉)

(2)昆虫:

触角(嗅毛)

6、味觉感受器:

化学

二、神经系统:

1、反射:

受外界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

反射通过其完成的

五个环节:

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

3、神经元: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组成:

细胞体、树突、轴突

4、神经冲动传导:

(1)未受刺激:

内正外负(静息电位)

(2)受刺激:

内负外正(动作电位)

(3)原因:

钠离子大量内流

注:

膜内侧产生局部电流(正===>负)

神经纤维上冲动传导是双向的

以生物电为基础(电信号形式传导)

5、突触传递:

胞吐

(1)过程:

上一个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破裂释放神经递质===>前膜)===>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

(2)突触传导靠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完成

三步骤: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突触传导是单项的(前膜===>后膜)

三、脊髓:

1、结构:

(1)白质:

神经纤维集中(外围)———传导束

(2)灰质:

细胞体集中(蝴蝶形)———神经中枢(低级)

2、功能:

(1)反射功能:

灰质中低级神经中枢

(2)传导功能:

白质中传导束

3、牛蛙脊髓反射实验:

(1)切蛙脑用处:

排除脑的影响

(2)割脚趾皮肤、破坏脊髓的作用:

论证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四.大脑:

1、结构:

2、高等动物反射:

(1)非条件反应:

先天性反射,天生就会

(2)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需要学习、训练、强化,脑参与),形成后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反射

五、自主神经调节:

1、交感神经:

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胃肠蠕动减慢

2、副交感神经:

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六.人体内分泌腺:

1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水、盐、糖代谢)

(2)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应急反应)

2、甲状腺:

甲状腺素(促进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失调:

(1)分泌过多:

心跳、呼吸、代谢快,情绪易激动

(2)分泌过少:

反应迟钝,心跳、呼吸慢。

儿童:

呆小症。

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3、胰岛:

(1)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分解肝糖原血糖浓度升高)

(2)胰岛B细胞:

胰岛素(促进合成肝糖原,加血糖分解,使血糖浓度下降)

4、生殖腺: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

5、垂体:

(1)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代谢

注:

失调:

多(巨人症);少(侏儒症)

(2)多种促……激素:

控制、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

6、下丘脑:

神经系统又属内分泌激素(促……释放激素)是神经与控制脑垂体活动(内分泌信息间的桥梁)

七、激素调节:

1、激素调节特点:

(1)高效性

(2)特异性

2反馈调节:

(1)过程:

(2)正反馈:

促进作用

(3)负反馈:

抑制作用

八、免疫:

1、细胞识别:

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识别

2、免疫:

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对“异己”排斥

3、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4、抗原:

“异己”物质;多为蛋白质,少数多糖和脂类;大多外源,少数内源

5、免疫种类: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生来就有,没有特殊针对性

a.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b.第二道防线:

吞噬作用(巨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

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

a.第三道防线:

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

b.初次免疫反应:

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潜伏期长,抗体少)

c.二次免疫反应:

潜伏期短,抗体多

6、人工免疫:

接种疫苗(灭活或减毒处理)

九、植物生长发育:

1、生长素名称:

吲哚乙酸

2、植物向光弯曲部位:

胚芽鞘下面一段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胚芽的尖端、根的尖端、幼叶、发育中的种子

4、生长素作用:

促进植物生长

5、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仰制生长。

例子:

顶端优势

6、植物的运动:

向光性、负向重力性等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一、DNA是遗传物质:

1、同位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侵染(繁殖)过程:

吸附(噬菌体附在细菌表面)===>注入(将DNA注入细菌体内,衣壳留在细菌体外)===>组装(形成子代噬菌体)===>释放(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实验:

二、DNA分子结构:

1、结构:

双螺旋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

(1)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C(胞嘧啶)与G(鸟嘌呤),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可

由另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来决定的

(2)

(3)A+C=A+G=T+C=T+G=

(4)

互补链

3、DNA的多样性:

4n

注:

n碱基对数量,4种碱基

特异性:

每个个体有自己的特点的碱基对排列序列

4、染色体:

(1)蛋白质

(2)DNA←许多基因片段←许多脱氧核酸对←脱氧核苷酸←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5、基因:

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遗传:

1、DNA复制:

(1)定义:

以DNA分子为模版,合成相同DNA分子的过程

(2)复制场所:

细胞核

(3)特点:

半保留复制

(4)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过程

(5)意义:

准确传递遗传信息给下一代

2、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发生在细胞质内

(3)转录:

a.以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mRNA(信使RNA)的过程

b.酶:

DNA解旋酶,mRNA聚合酶

c.发生在细胞核中

(4)翻译:

a.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数目种类氨基酸的蛋白质过程

b.遗传密码:

mRNA分子内的碱基序列

c.密码子(三联密码):

信使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每三个相邻碱基

d.发生在核糖体中

e.tRNA:

携带、转运氨基酸;反密码子

注:

有61个有效密码,有三个终止密码

(5)比较:

(6)中心法则:

3、计算:

(1)A+T或C+G的百分比双链=单链

(2)亲代DNA复制n代后,DNA分子数为2n,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为2n

(3)亲代母链与子代DNA链数之比为:

(4)DNA分子数与子代DNA分子数之比为:

(5)亲代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所需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R=a(2n-1)(其中,a表示亲代DNA含有的某种碱基数,n表示复制的次数)

四、基因工程:

1、工具:

(1)化学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2)化学浆糊:

DNA连接酶

(3)分子运输车:

运载体(细菌质粒、病毒)

注:

用同一把剪刀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目的:

能够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

质粒分子结构是双链环形DNA分子

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实质:

把一种生物某一基因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且能表达,从而改良生物

3、原因:

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4、过程:

(1)获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概率:

10-7)

(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5、种类:

(1)微生物基因工程:

易培养、效率高

产品:

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

(2)植物基因工程:

改良农作物,获得新品种

产品:

抗虫、抗病等植物

(3)动物基因工程:

以受精卵为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

6、利弊:

(1)利:

基因治疗、药用、基因诊断等

(2)弊:

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第七章细胞分裂和分化

一、无性生殖:

1、分裂生殖:

细菌、单细胞藻类

2、出芽生殖:

酵母菌、水螅

3、孢子生殖:

霉菌、真菌

4、营养繁殖:

高等植物(方式:

扦插、分株、嫁接)

二、有性生殖:

1、卵式生殖: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2、意义:

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变异频率增加,适应能力强,有利于生物进化

三、单性生殖:

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如:

蜜蜂

四、细胞周期:

1、间期:

(1)合成前期(G1期)、合成期(S期)、合成后期(G2期)

(2)作用:

a.S期DNA精确复制

b.G1期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以及DNA复制酶

c.G2期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2、分裂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注:

95%间期,5%分裂期

3、分裂结束细胞状态:

(1)增殖细胞:

继续细胞分裂

(2)暂不增殖细胞:

暂不增殖,有分裂能力

(3)不增殖细胞:

高度分化,担负某种生理功能

4、时间:

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四、无丝分裂:

原核细胞分裂

五、有丝分裂:

1、根尖根毛区细胞不具有:

叶绿体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

叶绿体、液泡

3、间期

4、分裂期:

5、植物有丝分裂观察:

(1)材料:

洋葱根尖,卡诺固定液(解离液),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

(2)步骤:

培养——取材——固定——冲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

六、减数分裂:

产生生殖细胞方式

1、同源染色体:

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生殖细胞都是单倍体

3、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4、过程:

5、与有丝分裂区别:

六、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1、细胞分化:

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

2、根本原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全能性:

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4、历史:

悬浮培养法首次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植物组织培养(无菌状况)

(1)配制:

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激素等

(2)条件:

控制温度、pH值、光照等

培养基培养基

(1)过程:

离体细胞===>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完整植株

脱分化再分化

七、克隆:

1、概念:

不用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用一个个体部分组

织或一个体细胞,经分裂和分化,成为新个体

2、爪蟾克隆首次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多利”羊的诞生证明了高等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利弊:

(1)利:

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挽救珍惜动物的新途径;为自身提供“备用零件”

(2)弊:

克隆技术不完善;带来伦理、道德、法律问题

5、中国四不原则:

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克隆人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一、概念:

1、遗传:

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

(1)性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

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

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呈现不同亲本现象

(5)基因:

DNA上的遗传因子

(6)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6)基因型: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7)表现型:

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8)纯合子:

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AA、aa)

(9)杂合子:

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Aa、Bb)

(10)杂交:

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

(11)测交:

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鉴定基因型的方法)

3、符号: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

1、方法:

杂交(实验)法

2、步骤:

人工去雄(母本)===>人工授粉(提供花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