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92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docx

教师招聘问答题总结

第一部分教育学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1,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2,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第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6,各国教育交流频繁,教育国际化凸显。

3.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第1,教育学得研究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第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范式呈现多样化。

第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分化,形成了教育学科体系。

第4,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第1,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第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第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控制和协调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第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第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第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和协调功能

7.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第1,社会政治

第2,经济和文化

第3,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4,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8.我国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0.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第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4,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

第5,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第6,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11.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第1,社会政治文化制度

第2,经济基础

第3,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第4,我国学制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外学制的影响

12.当前学制改革的方针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

战略地位

根本要求

强大动力

核心任务

基本教育政策

战略目标:

两基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3.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4.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特点: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5.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6.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包括: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17.学生的社会地位:

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

a:

受教育权

第1,受完法定年限的教育

第2,学习权

第3,公正评价权

第4,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b:

人身权

第1,人身自由权

第2,人格尊严权

第3,隐私权

第4,身心健康权

第5,荣誉权、名誉权

18.学生的义务

第1,遵守法律法规

第2,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师敬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4,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9.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1,复杂性和创造性

a:

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b:

创造性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第2,连续性和广延性

第3,主体性和示范性

第4,长期性和间接性

第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0.教师威信

两种:

权利威信、信服威信

结构成分:

人格威信、情感威信、学识威信

21.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第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2,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

第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5,做学生的知己、朋友

22.教师的知识素养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23.教师的权利

第1,教育教学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实验和改革。

第2,科学研究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第3,管理学生权。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品行。

第4,薪资休假权。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薪资待遇和带薪休假权。

第5,民主管理权。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日常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第6,培训进修权。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师范生、实习期)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阶段

25.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1,师范教育培育新教师的队伍

第2,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第3,在职教师的在职培训

第4,教师的自我教育

26.教师职业倦怠

1 情感衰竭(核心特征)

2 去人性化

3 个人成就感低

27.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内容:

在教育关系上,构成授受关系

社会道德关系上,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人格上,民主平等的关系

28.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第1,了解和研究学生

第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第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第4,发扬教育民主

第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9.制约课程发展的要素:

社会、知识、儿童

30.课程理论:

知识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学生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

知识中心主义:

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结构主义课程论、发展性课程论、范例方程式课程论

形式教育论:

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能力

实质教育论:

赫尔巴特和斯宾塞---知识

31.课程设计: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

课程计划核心:

开设哪些科目。

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特点: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学科课程标准:

编写教科书和教学的直接依据

1 前言

2 课程目标(核心)

3 内容标准

4 实施建议

5 附录

32.课程设计

模式:

1 泰勒的目标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内容

2 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33.课程实施

课程表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事宜原则

34.课程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的目的游离模式:

关注课程预期的结果→关注课程实际的结果

CIPP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CSE评价模式:

加利佛尼亚州评价中心

35.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第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第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实和时代的联系

第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体系

第6,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36.新型的教学观

第一,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第二,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第三,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第四,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37.新型的学生观

第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8.新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第4,从教师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

第一,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第二,对待教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引导帮助

第三,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四,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39.新型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0.新课程的结构

第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第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第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

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4,农村中学课程需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1.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第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第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第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第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赫尔巴特: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

五步教学法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结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我国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第1,激发学习动机

第2,领会知识(核心,包括理解教材和感知教材)

第3,巩固知识

第4,应用知识

第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第1,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第3,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教育作用

第5,有利于进行班级管理和检查

缺点:

第1,容易造成书本知识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第2,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

第3,不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第4,灵活性差,难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5,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5.分组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切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缺点:

第1,难以界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因此不能科学地进行分组

第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第3,分组产生的副作用很大,容易是快班学生骄傲自满,慢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46.教学评价的功能

第1,诊断教学问题

第2,提供教学反馈

第3,调控教学方向

第4,激励学习热情

第5,检验教学效果

47.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整体性、发展性、指导性

4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中心环节)、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评价

备课: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备课: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

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的任务:

新授课、复习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根据完成任务的数量;单一课和综合课

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1 组织教学

2 检查复习

3 讲授新教材

4 巩固新教材

5 布置课外作业

49.一堂好课的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50.教学模式

接受--传递式(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抛锚式教学/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范例教学

自学-指导式

5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灵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52.德育功能

个体功能:

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最高)

社会功能

53.德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54.德育的内容

1 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等

2 思想教育:

三个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 道德教育

4 心理健康教育

55.德育过程的规律(通过统一、活动,克服长期、矛盾)

第1,德育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的过程

第2,德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第3,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第4,德育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过程

56.德育的途径

第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第2,劳动

第3,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

第4,班会、晨会、周会等班集活动

第5,班主任工作

第6,课外、校外活动

57.德育模式

1 认知模式

2 体谅模式

3 社会模仿模式

4 价值澄清模式

5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常规工作+个别教育工作

常规工作: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个人

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3 建立学生档案

4 个别教育

5 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特点: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第1,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富有吸引力

第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6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59.班级的教育意义

第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交往

第2,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

第3,有利于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60.班集体的构成要素

1 共同的目标

2 一定的组织结构

3 共同的生活准则

4 心理氛围、情感纽带

6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组建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2.班级管理的功能

第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功能

第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基本功能

第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最高功能

63.三结合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第二部分心理学

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 培养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观察力的培养

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

3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4 在观察中做个别指导

5 学会做观察记录

6 做观察总结、分析汇报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 学习材料的性质

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 识记任务的重要性和长久性

4 时间因素

5 识记的方法

6 识记者的态度

4.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

1 及时复习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复习方法多样化

5 反复识记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7 适当过度学习

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 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掌握基础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

4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7.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2 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3 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作用,因材施教

4 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8.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1 教育工作者应该分析学生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才能发奋学习。

2 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高级需要,促使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自尊心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9.智力理论

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

G-一般因素,S-特殊因素决定智力的是一般因素

2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内容、操作、成果

3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4 斯坦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5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启示:

科学的智力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10.智力测验因素:

信度、效度、标准化

11.影响能力的因素

遗传与营养、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学校教育、主观努力、社会实践

12.能力的培养

1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13.性格的特征:

态度特征(核心)、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14.良好性格的培养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2 利用班集体的教育影响

3 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5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 依据学生性格因材施教

15.人格测验(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

自陈式人格测验

(结构明确)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投射式人格测验

(结构不明确)

罗夏克墨迹测验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主题统觉测验TAT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句子完成测验SCT

16.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 遗传

2 社会文化因素

3 学校教育

4 家庭教养方式

5 个人主观因素

17.舒次人际需要理论

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

18.中小学生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相似性与互补性;个人品质;接近性与熟悉性

20.群体心理

社会助长: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社会干扰:

考试时候老师在跟前,写不出来

社会惰化:

三个和尚没水喝

21.利他行为

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

第3部分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 帮助教师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

3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5 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

合作性研究;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3.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 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 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3 运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学习、智慧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动作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6.观察学习的种类:

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7.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生成或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8.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方法

学习法:

发现学习

9.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先行组织者

10.建构主义学习论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共同体)

学习的情境性

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知识观:

建构主义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第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因此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应该用教材的权威性来压制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挑战质疑。

第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教师要对学生先前的学习模式、有关的知识水平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对新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第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11.学习动机

功能:

激发、指向、维持

1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13.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影响

影响对活动的选择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

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14.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第三,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1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 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 原有认识结构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学习策略的水平;

3 心向与定势

16.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 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

17.知识学习的类型: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概念学习:

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

直接把定义告诉学生。

是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

18.知识概括的措施

充分运用变式

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

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知识概括

19.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措施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加强言语直观与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结合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知识的保持

第一,深度加工记忆材料

第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第三,适当过度学习

第四,进行组块化编码

21.知识的应用

审题、联想、解析、类化

22.操作技能的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3.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24.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第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第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第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3.心智技能的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24.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5.问题解决的特点

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

26.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7.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和启发法(手段—目的法、逆推法、爬山法)

2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2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智力、个性、环境、知识

30、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1.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为成分

32.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对偶故事法)

自我中心阶段(无律期2-5)、权威阶段(他律期5-8)、可逆性阶段(自律期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