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829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下列诗句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必须食用加碘食盐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C.糖类和维生素都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D.葡萄糖酸锌和葡萄糖酸钙都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液

B.读数

C.加热

D.蒸发

4.生活中的物质有很多分类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

B.生石灰属于氧化物

C.棉花属于合成材料

D.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5.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往往需要施加磷肥,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宜施加的肥料是()

A.Ca(H2PO4)2B.NH4HCO3C.KNO3D.CO(NH2)2

7.面值100元新版人民币上的数字“100”采用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看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

在防伪油黑中含有MgF2,其中F的化合价是()

A.+1B.+2C.-1D.-2

8.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

肉类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A.变强B.变弱C.不变D.无法确定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10.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中的熔喷布是以聚丙烯((C3H6)n))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聚丙烯是由丙烯(C3H6)加聚而成,下列关于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

6

C.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

11.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SiC+2NaOH+2O2

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A.SiO2B.COC.CO2D.Na2CO3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13.下列选项中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

健康常识

幼儿缺碘元素会得佝偻病

B

生活常识

热水瓶的水垢可用酒精除去

C

化学用语

2NO------2个一氧化氮分子

D

环保常识

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A.AB.BC.CD.D

14.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除去CO2中的CO(灼热的CuO)

B.除去C粉中的Cu粉(稀硫酸)

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CaCl2溶液)

D.除去N2中的O2(灼热的铜网)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B.

表示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C.

表示高温煅烧石灰石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二、填空题

16.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用语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

3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17.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中F是单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根据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图。

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由物质Y转化为Cu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19.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大步。

大飞机使用了各种化学材料,见下图。

请回答:

(1)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铝合金属于__________材料(填“金属”“有机高分子”或“复合”)。

(2)上图乙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_____:

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3)铁比铝的强度大,但制造大飞机却用铝合金而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1O2),同时放出氢气。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溶液为碱性,则溶液的pH__________7。

三、实验题

20.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仪器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在装置B中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5)图G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微型”装置,采用“微型”装置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那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

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Ⅰ:

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Ⅱ:

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________。

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储藏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水果、蔬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五、综合应用题

22.A、B、C、D、E、F、G分别是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钙、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物质E的俗称是消石灰。

用圆表示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能反应,用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符合如图所示反应或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其流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则分解不完全。

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六、计算题

23.为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某同学向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

为了测定该溶液的成分,取50g所得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沉淀质量/g

0

0

1.96

5.88

9.8

9.8

(1)此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被测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

(2)请计算50g溶液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沉淀的溶质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3)请根据上述数据,画出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16%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

(4)小彬认为只利用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求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请分析正确与否,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描述了下大雪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了水结冰的过程,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了高温煅烧石灰石,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述了下雨的过程,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B

【详解】

A、不是所有人都缺乏碘元素,例如沿海地区的人不缺乏碘元素,无需食用加碘食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别向等量水样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的多少,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糖类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产生能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酸锌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锌,葡萄糖酸钙中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3.D

【解析】

A、用胶头滴管取液时,伸入液体前挤出空气,图中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不正确;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D、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应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免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

4.B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说法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C、棉花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5.A

【解析】

A.浓H2SO4只能用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不与浓H2SO4反应,正确;B.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NaNO3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错误;D.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错误。

故选A。

6.A

【分析】

磷肥能使农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应该施用磷肥。

【详解】

A、磷酸二氢钙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项正确;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项错误;

D、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而在MgF2中Mg的化合价为+2,故F的化合价是-1,故选C

考点: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8.B

【分析】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酸性越弱。

【详解】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增大,所以酸性变弱。

故选B。

【点睛】

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越弱;pH越大,碱性越强,酸性越弱。

9.D

【解析】

此题易错点在B选项。

甲、乙的饱和溶液并未强调质量相等,所以从t2℃降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无法确定。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0.B

【详解】

A、丙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6)=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6)=6:

1,则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6=4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就能正确解答.

12.C

【分析】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

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

【详解】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C不正确;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3.C

【详解】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酒精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O可表示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活污水会污染水体,不能直接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4.B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B、Cu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C、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故选:

B。

【点睛】

15.A

【详解】

A、往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随着氯化钠的不断加入,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也不断增加,直至硝酸银反应完生成的氯化银不再增加,故A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时放热,温度升高,当浓硫酸完全溶解后,温度开始下降,但是不能下降到室温以下,故B不正确;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固体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会等于零,故C不正确;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减少,但不会低于7,故D不正确。

故选A。

16.NH3A

【详解】

(1)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的是3个氨分子,化学式是:

3NH3;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A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图中B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图C、D中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单质的是A。

17.

【详解】

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中F是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F物质是氮气,其微观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可以是氨气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8.Cu2O

复分解反应

【详解】

①X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物质X的化学式为:

Cu2O;

②根据题意可知:

Y是氢氧化铜,由物质Y转化为CuSO4,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反应方程式为:

Cu(OH)2+H2SO4=CuSO4+2H2O;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19.金属84密度小(或质轻)

>

【详解】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有:

22=2+x+10+2,x=8;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钛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位于第4周期。

(3)制造大飞机却用铝合金而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密度小的性质。

(4)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同时放出氢气,反应的化方程式为2NaOH+2Al+2H2O=2NaAlO2+3H2↑;生成物的溶液为碱性,则溶液的pH>7。

20.锥形瓶用水湿润

AF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或装置简单,方便操作)

【详解】

(1)仪器②为锥形瓶;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后,减少了摩擦阻力,更容易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锰酸钾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选择A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但是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容易混入空气,气体收集不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空气也不易混入水中,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所以选择F为收集装置;

(4)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带有注射器,注射器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控制反应物浓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微型装置实现了制取检验一体化,不需要再分布进行,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或装置简单,方便操作)。

21.NaCl产生白色沉淀HClO、NaClOCaCl2+Na2CO3==CaCO3↓+2NaClNaCl、Na2CO3低温,避光保存会氧化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2NaClO+H2SO4==Na2SO4+2HClO

【详解】

[分析讨论]根据资料可知,无论什么情况消毒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实验过程]Ⅰ:

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说明没有次氯酸、次氯酸钠;说明消毒液中的次氯酸和次氯酸钠发生转化同时生成碳酸钠,故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储藏时应注意低温,避光保存;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水果、蔬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

[拓展延伸]

(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SO4==Na2SO4+2HClO。

22.CO2Na2CO3

盐酸(或HCl)有气泡产生AB

【详解】

(1)E俗称消石灰,故E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故D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钠,G是氯化钙;D、E、F、G都能生成C,故C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故B可能是盐酸,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故A是氧化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所以D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F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

Na2CO3。

(2)A与B反应是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2HCl=CuCl2+H2O。

(3)①根据流程图可知,步骤1中发生反应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400℃、光照时生成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或HCl)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则分解不完全。

③A根据流程图可知,氧化钙作为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B根据流程图可知,该反应充分利用太阳能,符合题意;

C根据流程图可知,该反应需在有太阳光时,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