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8653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docx

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

2018北京九中中考语文绝密压轴真题【Word版免费下载】

注意: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考生在预览时会出现乱码情况,如有此现象发生,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共8分)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击退了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

红军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征服了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的胜利,是信念的胜利。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zhènhàn)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劣(lüè)“万”字的第二笔是撇

B.劣(lüè)“万”字的第二笔是横折钩

C.劣(liè)“万”字的第二笔是横折钩

(2)根据文中注音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正楷填写汉字。

(1分)

答:

________

(3)对画线成语中字的解释和在方框处填写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穷凶极恶”的“穷”是达到极点的意思。

B.“穷凶极恶”的“穷”是达到极点的盘思。

”。

C.“穷凶极恶”的“穷”是没有出路的意思。

D.“穷凶极恶”的“穷”是没对出路的意思。

”。

(4)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末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进军

③宣告了敌人消灭红军图谋的彻底失败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2.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带领红军越过岷山之后,回顾长征,心潮澎湃,写下了《七律长征》。

对毛泽东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波桥橫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

B.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

C.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原大气。

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3.有同学设计了下面这副对联,以表达对长征的敬意,在对联横线处填入短语,内容和形式都恰当的一项是(1分)

上联:

红军长征,跋涉①,丈量②;

下联:

志士苦战,历经③,魂舞④。

A.①九死一生②千山万水③神州大地④华夏长空

B.①千山万水②神州大地③九死一生④华夏长空

C.①千山万水②华夏长空③九死一生④神州大地

D.①神州大地②华夏长空③千山万水④九死一生

4.以物喻人是常见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关注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将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精神品格。

学校板报组计划出一期赞美红军战士精神品质的板报,准备用梅花、菊花、松树中的一种作为装饰,请你为板报组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2分)

选择:

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共6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1分)

(2)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1分)

(3)《木兰诗》中描写军营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在一年一度的学校科技节上,同学们齐心协力,完成了纸飞机模拟飞行、重力抛石、机器人竞赛、3D打印设计等任务。

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用古诗句描述了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反复探索,最终解决难题的过程。

你觉得下面哪一项是他引用的诗句?

说说你的理由。

(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选择:

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丙】二段文字,完成6—9题。

【甲】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②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③。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丙】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④矣!

”梁以此奇籍。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项籍:

项羽。

②项梁:

项羽叔父。

③竞学:

学到底。

④族:

灭族。

6.依据《古汉语常用字典》(见图)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足”在文中的准确含义。

(2分)

(l)书足以记名姓而己

足:

_____________

(2)不足学

足:

___________

足zú脚。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手~胼(pián)胝(zhì),面目黧(lí)黑,劳有功者也。

”(胼胝:

厚茧。

黧:

黑色。

)(引)器物的脚。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

②足够,充足。

《老子》:

“损有余而补不~。

”曹操《置屯田令》: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食。

”(又)补足。

《列子•杨朱》“以昼~夜。

”③够得上,值得。

《荀子•劝学》:

“百发失一,不~谓善射。

”陶潜《桃花源记》:

“不~为外人道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

______

(2)梁以此奇籍翻译:

______

8.【甲】文中“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目的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明显露出项羽的不足是__________;【丙】文中项羽的言行可以联组到的俗语是__________(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吃一堑,长一智)(共3分)

9.阅读【甲】【丙】两文,结合原文语句谈谈陈胜与项羽思想性格上的共同特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0.下面是《论语》中的语录,请从中任选其一谈一谈你的并说出应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主张。

(2分)

(1)子曰: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2)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

小说中有这样一位好汉,“此人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手持—柄禅杖,腰系一把戎刀。

”此人指的是谁?

请举出两个与他相关的故事,并从这两个故事中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3分)

人物:

________

故事:

___________

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

1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在梁山好汉的团队中,有着中心人物。

请你从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两则材料,完成

(1)

(2)题。

(共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行者道:

“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

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唐僧发怒道:

“这泼猴越发无礼!

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

“苦啊!

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

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

我曾穿古洞。

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

今日眛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罢,罢,罢!

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唐僧道:

“我在不念了。

”行者道:

“这个难说。

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

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1)明代小说家吴承思所写的志怪小说《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及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故事。

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回顾《西游记》所写内容,可以判断【材料一】这四幅连环画所描述的,正是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之一___________。

(2)孙悟空因【材料一】中的情节,遭师傅驱逐,止不住“伤情凄慘”叫苦不迭,甚至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慨。

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孙悟空感到如此伤感委屈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选文体现出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共7分)

【材料一】

从1984年泰山核电站破土动工算起,到2016年,中国已走过32年核电发展之路,比之人类最早的核电站——苏联于1954年建造的典布宁斯克城核电站,中国起步晚了30年。

中国核电发展起步晚,起点高,在掌握二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引进西方三代核电技术,并发展三代自主核电技术。

中国当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数达34台,仅次于美国、法国、俄罗斯,位列全球第四。

此外,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的40%,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

从总装机容量看,截至今年7月,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5500多万千瓦,同样位居世界第四,到2020年,中国核电机组数量将达利90余台,从装机容量上讲,将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的核电大国。

中国发展核电是国内电力结构转型的需要。

高燃煤消耗企业将被加速关停成被高成本逼停,中国燃煤发电比例要降至65%。

作为填补这一部分火电空缺重要措施,在我国明确提出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

核电仅排在水电之后,看的出来国家对发展核电的重视程度。

确实,核电的装机量最低,其可发展的空间也是最大的。

中国发展核电新技术,可以带动核电关联产业同步发展,进一步丰富核工业体系,促进核产业链良性发展;同时带动就业,增加经济效益。

【材料二】

中国核电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今日已然成为国家新名片、出口利器。

若干年后,回头看中国核电出口之路,2016年将是一个新的起点,“走山去”的中国核电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1月19日,中国与沙特签订了《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沙两国共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项目实现“走出去”的重大突破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被看作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代表性项目,同时也是中国核电进入发达因家市场的门票,2016年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一波三折,由于英国首相交替、法方资金困难等原因,该项目一路坎坷。

在多方努力下,2016年9月中英法三方签订欣克利角核电最终协议。

相信随着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地推进,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上将占更大的份额。

【材料三】

中国核电事业历经30多年发展,由于公众不了解而导致的“邻避效应”依然不容避,不少人仍然对“核电站”莫名抵触。

典型观点是,发展核电也是好事,但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门口。

其实,“核能是安全、环境友好能源”的基本结论是核能研究者的共识。

分析指出,在环境影响方面,核能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最低;对人员健康的影响方面,核能的辐射也远远达低于煤。

要提高核电的公众可接受性,核电科普任重道远。

近年来,国内核电企业通过定期公开核与辐射信息。

主动公开核电运行事件、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公众深入参观核电站等多种方式,不断加深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回应公众对核电发展的关切,希望打破公众“谈核色变”的恐慌,让公众找科学、理性地对待核电。

14.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划线句“起步晚,起点高”的理解。

(2分)

答:

______________

15.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请简要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材料三】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两则材枓共同反映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写出摆脱困境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2分)

【链接材枓】

福岛事故之后,“反核”的声音更易引发社会共鸣,尽管因核电事故死亡的人数远少于矿难和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数,但由于核事故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和扩散性,每一次事故都增加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甚至使人谈核色变,这给核电发展带来负面冲击。

答:

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唯有垂别离》完成第17-20题.(共9分)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

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己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

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

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

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

四十多少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从前他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

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

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者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

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

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

他愤怒地问岳老师:

“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

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

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

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

“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

”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

——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

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

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

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

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

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

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

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

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

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教,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

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

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

“唯有垂杨管別离!

”可能是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喊了—遍,又再喊一遍: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

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小病乎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裇,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

(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

离別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正在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

后来,我常想:

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

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注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刘禹锡)。

陌:

街道。

垂杨:

即垂柳。

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17.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一些故事。

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2分)

(1)在病房里的众人面前,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自己的病情,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仓促告別后,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

18.本文描写了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请你从文中【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她哭泣的原因。

(2分)

选择__________处(只填序号)

分析:

_________

19.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2分)

选择__________处(只填序号)

赏析:

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并彼此的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_____________

(三)阅读《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完成第21-23题。

(共6分)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①“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

烛光昏黄,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

”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

在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今天,尤其需要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②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来自长久流传的节日仪式。

过节要有“规定动作”,“过”意味着庄严,“节”代表着主题。

例如,欢度春节,我们只有历经如贴春联、穿新衣、守岁、

吃饺子、相互拜年、舞狮舞龙节日仪式,方能获得辞旧迎新、欢乐喜庆、和谐友爱、感恩怀想、憧憬美好等节日仪式感。

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潦草的生活变得精致,让平庸的生命变得庄重。

元宵观灯的美好祈求,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正是这些节日仪式感的获得,才复苏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涵养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③如果没有节日仪式带来的仪式感,诸多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

或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或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不仅没有丝毫的过节气氛,更不能获得一丁点的传统节日感受。

如果只是贪图舒适享受,把节日仪式当作应景的负担,甚至贴上“糟粕”标签一脚踢开,这种没有仪式的节日还能称之为传统节日吗?

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就难以拯救了。

④当前,对节日仪式的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

过去春节放爆竹,如今“燃放”环保的电子爆竹;过去拜年磕头作揖,如今发短信、录视频、传微博……变化的是过节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的节日内涵。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找到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

如此,传统习俗才能生生不息,传统节日才能叫人回味无穷。

⑤传统节日仪式沉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方能记住回家的路。

21.本文为什么要从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谈起?

(2分)

答:

___________

21.简要分析文章②③段是如何围绕“唤醒传统节日仪式感”展开论证的。

(2分)

答:

___________

23.重阳节刚过去,请结合自己了解或历经的节日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2分)

答:

___________

五、作文(共45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5分)

24.国庆节假期中,学校给同学们布置了参观名人故居的作业。

根据你参观时的所见所闻,谈谈你所参观的故居主任因何而名。

要求:

(1)字数在150-200之间。

(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次情感的寄托;与书籍相逢,也许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大自然相逢,也许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历史相逢,也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请以“相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依据其中一个材料,结合名著阅读,发挥想象,自拟题目,自定身份,讲述一个小故事。

【材料一】相传施耐庵开学馆的时候,有位从山西来的商人。

把自己的儿子罗贯中送来。

请他教导。

施耐庵见罗贯中谈吐不俗,又踏实好学,就收他做了学生。

罗贯中也喜欢历史和文学,和施耐庵志同道合。

施耐庵写梁山英雄故事的时候,每写好一回,都和罗贯中一起。

仔细推敲,认真修改。

【材料二】相传施耐庵为了完成自己写作《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的夙愿,带着学生罗贯中,迁居到四面环水,素有“自古邵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的兴化白驹场。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打听到他隐居之地,让刘伯温带着圣旨专程前往。

罗贯中听到这件事,立刻告知施耐庵,并与商量对策。

当刘伯温来到施耐庵家中,见到施耐庵正好案头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纸老虎厮打。

施耐庵一见刘伯温,忙命家人摆上酒菜,殷勤劝酒,自己也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了。

刘伯温看到桌上放着还未写完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书稿,立时明白施耐庵不愿为官。

就怅然而归。

要求:

(1)请将作为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5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