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518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肾强骨淫羊藿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 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

又名:

羊藿、三叉风、三叉骨、三角莲、乏力草、牛角花、仙灵脾、羊角风、羊藿叶、鸡爪莲、肺经草、桂鱼风、铁耙头、铁菱角、铁铧口、铜丝草、鲫鱼风、三枝九叶草。

原植物淫羊藿又名含阴草、鬼见愁、野黄连、小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短角淫羊藿,分布于西北及四川、山西、河南;箭叶淫羊藿又名三叉骨、三角耙、乏力草、阴阳合、铁连角、铁箭头、淫羊藿、鸡爪黄连、三枝九叶草,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柔毛淫羊藿又名淫羊藿、毛叶淫羊藿,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甘肃、安徽、贵州、河南;朝鲜淫羊藿又名广当幌子、大叶淫羊藿、东北淫羊藿,分布于辽宁、吉林。

本品药材性状:

淫羊藿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cm。

叶片近革质。

气微,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

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叶片革质。

柔毛淫羊藿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朝鲜淫羊藿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先端长尖。

叶片较薄。

本品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中医临床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淫羊藿有促性腺功能,强心,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压,抗凝,降血脂,耐缺氧,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抗氧化,抗衰老,抗骨质疏松,镇静,调节神经内分泌,脑保护作用;对免疫功能、对核酸代谢有影响,对巨噬细胞、对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对NK(自然杀伤细胞)和LAK细胞、对细胞因子有免疫作用。

但有关其“祛风湿”功效的药理研究缺乏报道。

本品除用于壮阳补肾、祛风湿外,尚有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等多种功用。

据高素强等报道,淫羊藿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中,其疗效已得到肯定,在实验中也证实,淫羊藿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使钙化骨形成增加。

其它药用部位:

淫羊藿根,为以上几种淫羊藿的根茎。

用于虚淋,白浊,白带,月经不调,小儿雀盲,痈疽成脓不溃。

淫羊藿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谓“味辛,寒。

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一名刚前。

”《本草图经》曰:

“淫羊藿,俗名仙灵脾。

生上郡阳山山谷,今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

叶青似杏叶,上有刺,茎如粟秆,根紫色有须,四月开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冬不凋,根似黄连,关中俗呼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使。

”我国古代药用淫羊藿应为淫羊藿属(Epimedium)的多种植物。

淫羊藿含淫羊藿黄酮苷、淫羊藿黄酮次苷I、宝藿苷I,II,VI、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箭藿苷B、大花淫羊藿苷F,C、巫山淫羊藿苷、山柰酚-3,7-O-α-L-鼠李糖苷及hexandrasideE;另有钾、钙等元素。

箭叶淫羊藿含淫羊藿黄酮苷、淫羊藿黄酮次苷、皂苷、苦味质及鞣质、挥发油、二十六醇、三十烷、植物甾醇、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槲皮素及其葡萄糖苷、箭叶苷A,B,C、淫羊藿定A,B,C、箭叶素A,B;淫羊藿A1,B2,B6,B9,D5,E6,E7,H1、淫羊藿苷B1元、淫羊藿醇A1,A2 等;另有报道从其叶中分得8个化合物:

箭叶淫羊藿素A~E,3个色原酮即6-脱甲基-7-甲基色原酮、6-脱甲基-4’-甲基-8-异戊烯基色原酮、6-脱甲基-7-异戊烯基色原酮。

柔毛淫羊藿含淫羊藿黄酮苷、淫羊藿黄酮次苷、淫羊藿属苷C、宝藿苷I,IV、金丝桃苷及柔藿苷。

朝鲜淫羊藿含淫羊藿黄酮苷及淫羊藿属苷A、淫羊藿定A,A1,B,B1,C、槲皮素、脱水淫羊藿素-3-鼠李糖苷、朝鲜淫羊藿属苷I,II、朝藿素A,B,C、朝藿苷B,C,D、朝鲜淫羊藿苷即淫羊藿素-3-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1→3)α-L-(4-O-乙酰基)-鼠李吡喃糖苷、朝藿菲苷A即2-羟基-3,4,6,7-四甲氧基-9,10-二羟菲-2-O-β-D-吡喃葡萄糖苷、朝藿酮A,另有木质素、生物碱、多糖、绿原酸等;地下部分含二十九烷、三十一烷、菜油甾醇、β-谷甾醇等。

郑训海等从中分离出了宝藿苷-I、淫羊藿次苷-I、金丝桃苷、hexandrasideE、麦芽酚、去甲基脱水淫羊藿素、肌醇、(+)-cycloolivil。

徐凯建等报道,从淫羊藿叶挥发油中共检出36个化合物,其成分主要由醛类(33.15%)、酸类(32.15%)、烷类(15.53%)、醇类(3.62%)和其它化合物(11.58%)等,其中棕榈酸、癸烯醛、十四酸、N-苯胺-2-萘胺、壬醛、2-十一烯醛、龙脑、异龙脑、薄荷醇等成分含量较高。

朱朝德等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样品均为除去茎后的叶片,是因不同来源、不同品种之间所带茎数量不同,与叶片比重差别较大,而茎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又明显低于叶,若用地上部分会造成较大误差。

从测定结果看,不同品种之间、同品种不同来源的样品淫羊藿苷含量有较大差别。

淫羊藿苷作为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郭宝林等指出,淫羊藿多糖作为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成分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许多药理指标上,效果优于或作用特点不同于淫羊藿苷或总黄酮,但多糖的研究与黄酮相比尚不够深入,以致在淫羊藿中究竟哪类成分在反映其药效上更为重要或这两类成分其各自作用特点如何还无法作一明确结论,其中对淫羊藿多糖则更需要多方面的药理研究以进行综合评价。

中国淫羊藿共有20余个品种。

本属所有植物均可药用,但以药典收载的5种及粗毛淫羊藿使用最多。

粗毛淫羊藿分布广、产量大,已成为主流商品之一,有效成分的含量也较高,其总黄酮含量为3.19%~4.14%,在许多地区已收购药用,可作为药材来源之一。

华中区是本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储量很大,但品种繁杂,虽然各种均可应用,但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相当的差别,不可一视同仁。

邬家林等报道,川产淫羊藿藏量较大的种依次为:

巫山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叶的干物质生产量较高的种依次为:

粗毛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相对含量较高的种为:

巫山淫羊藿、粗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

本属各种均含有黄酮类有效成分,其总黄酮含量在2%~4.6%之间,亦有报道柔毛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在2.15%~6.72%之间的。

这一结果为本属药用资源的扩大提供了参考。

但由于不同种类,甚至同一种类的不同产地的有效成分含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在制作中药饮片时仍限于使用药典品种,其总黄酮含量在3%以上,以保证质量,而作制药等原料时,要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并且尽量避免品种混杂。

淫羊藿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高低顺序均呈现叶>根>茎或有时根>叶。

药典(2005年版)规定采收地上部分从药材质量上看是合理的。

其总黄酮含量在花期最高,从资源利用角度,4月是最佳采收期。

陈翠萍等报道,朝鲜淫羊藿中几种主要黄酮苷类和总黄酮的含量均以5月花期为最高,7月以后则明显降低,总黄酮含量降至一半以下,而淫羊藿苷的含量不足最高含量的1/3,因此本品采收时间应以花期前后为好,而不宜于7月以后采收。

另王康正等指出,朝鲜淫羊藿在花前期、花期、果期和倒苗期4期中,其有效成分总黄酮、淫羊藿苷、淫羊藿定A,B,C等5种化学成分均在花期含量最高分别为12.06%、1.41%、0.35%、0.39%、0.76%。

至果期~倒苗期各成分含量均明显降低,因此朝鲜淫羊藿应确定在花期至花末期的5月中旬~5月末采收为佳。

朱朝德等报道,在不同物候期箭叶淫羊藿叶中总黄酮含量开花期最高,随后迅速下降,8月份又开始回升,至10月份出现第3个峰期,此期含量远低于花期。

淫羊藿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总黄酮基本一致。

石进校等报道,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顺序为根>新叶>老叶。

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在淫羊藿叶中形成,植株生长的过程中转移至根茎积累,从而使根中总黄酮含量大于叶片;功能新叶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旺盛,没有转移至根部,而老叶合成能力下降甚至停止,在老化过程中逐渐转移至根部,从而新叶中的含量大于老叶。

以湖南湘西地区几种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的研究,龙山的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普遍较低,这可能是受生长地湿度高、透光度低、光线较弱、气温相对较低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花垣产箭叶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最大,然而,不同产地的箭叶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可能有很大区别。

因此,虽然是同一种,不同产地的淫羊藿不可一视同仁。

光叶淫羊藿和偏斜淫羊藿的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可开发利用。

同一生境不同种淫羊藿的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说明生长环境对淫羊藿的药用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淫羊藿的栽培研究中,栽培条件的研究极为重要。

栽培区域的选择必须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淫羊藿的品质质量。

郭宝林等报道,由于每一种淫羊藿分布都有自己特定的区域,没有真正的广布种,各地分布的种类有所不同。

而目前国内淫羊藿使用量巨大,还有大量提取物出口,需求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很难只限制使用一到两个种。

依据淫羊藿主要种类分布特点、资源量和种类混杂情况,建议将全国分为4个产区(或收购区),按重要性分区分别是东北区,主要包括吉林和辽宁省,仅有朝鲜淫羊藿一种,质量最好,淫羊藿苷类成分含量远高于淫羊藿属的其它种类;西北华北区,主要包括甘肃省、山西省以及陕西省南部,主要是淫羊藿,成分含量比较稳定;华东华南区,主要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和上海市,主要为箭叶淫羊藿,但种内质量差异很大;西南区,主要包括四川省和贵州省,是全国淫羊藿产量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药材品种最混乱的地区,在贵州省,主流品种为粗毛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该地区产量大,但品种复杂,应注意鉴别。

通过采取资料查阅、野外调查、栽培实验、市场跟踪、问题研究、分析与讨论的研究方法对贵州淫羊藿进行种质资源、自然生境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为淫羊藿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贵州淫羊藿属植物资源分布广,自然条件适合于淫羊藿栽培,应走保护野生资源、人工栽培、深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巫山淫羊藿,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分布于四川、陕西、贵州、广西,本品含淫羊藿黄酮及巫山淫羊藿黄酮苷、巫山淫羊藿苷A即淫羊藿素-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苷、宝藿苷I,II,VI、柔藿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淫羊藿有此种;

(2)光叶淫羊藿,为箭叶淫羊藿的变种,与箭叶淫羊藿的区别在于叶背面光滑;产贵州,广西龙胜、山西太原商品有此变种;(3)宽序淫羊藿,又名尖塔箭叶淫羊藿,亦为箭叶淫羊藿变种,与箭叶淫羊藿的区别在于圆锥花序松散,长15~25cm,宽5~10cm,叶长12~19cm,宽5~8cm,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基部两侧裂片常稍圆;分布于湖南、湖北等省;(4)粗毛淫羊藿,基生叶1~3枚,3出复叶,革质,顶生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对称浅心形,叶缘锯齿较稀疏,齿距大而硬,侧生小叶片基部不对称;本种叶背面密被粗短伏毛,在放大镜下呈纺锤状,花白色,距较内轮萼片长,可资与其它种相区别;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全草(尖叶淫羊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风湿痛,四肢麻木,肾虚;四川、云南称其为淫羊藿,云南又称小定药、三枝九叶草,贵州、广西、四川、云南作淫羊藿收购使用;本品一直被《中国药典》排除在外,原因是,淫羊藿在夏秋采收季节仅能见到营养器官,粗毛淫羊藿的营养形态尤其是叶与箭叶淫羊藿几乎无法鉴别,而常被误认为箭叶淫羊藿;(5)黔北淫羊藿,分布于贵州;(6)保靖淫羊藿,茎具2枚对生叶,叶1回3出,小叶3或偶为单叶,小叶片膜质,叶背密生暗黄色伸直柔毛;分布于湖南保靖、吉首,贵州;(7)毡毛淫羊藿,叶背毛密生厚毡状,分布于贵州;(8)川滇淫羊藿,又名宝兴淫羊藿,主要特征为植株较短,多为20~25cm,基生叶通常较花茎短得多,小叶5片或3片,长2~5cm,宽2~3cm,革质,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两侧略不等或几相等,叶背灰白色,叶柄着生处被褐色柔毛,花梗被腺毛;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全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根茎用于劳伤,风湿痛;湖北、云南称其为淫羊藿,四川、湖北作淫羊藿收购;(9)无距淫羊藿,分布于四川西部;(10)川西淫羊藿,又名羊藿、长柄淫羊藿,2回3出复叶,小叶9片,偶有5片,叶柄甚长,小叶片薄,卵形或近正圆形,先端钝圆或微凹,侧生小叶基部近对称,此特征可与本属其它种相区别;分布于四川、贵州,全草用于肾虚,阳痿早泄,筋骨挛急,风湿痹痛;四川称其为淫羊藿;(11)恩施淫羊藿,叶背几乎无毛,被白粉,无单叶;分布于湖北恩施;(12)川萼淫羊藿,分布于湖北、四川,全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13)腺毛淫羊藿,分布于四川东部;(14)贵州淫羊藿,分布于贵州;(15)湖南淫羊藿,茎生叶2枚,为3出复叶,本种主要特征为基生叶几与花茎等长,小叶3枚,叶片纸质,较大,长8~13(~20)cm,宽6~8(~10)cm,侧生小叶狭卵形,长渐尖,顶生小叶矩圆形,急尖,基部凹陷处常平截,叶下面常呈灰白色,被微毛,常具白粉;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全草用于精少不育,肾虚腰痛,手足麻木;湖南称其为淫羊藿,广西称阴阳合;湖南、贵州作淫羊藿收购;(16)黔岭淫羊藿,本种主要特征为花茎具1叶,小叶3片,狭卵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两侧小叶基部不等,叶柄及叶背主脉被棕色柔毛,叶背面常被白粉;主要分布于贵州以东以南,湖北、湖南、重庆也有分布,称其为淫羊藿,叶补肾虚,祛风湿,根茎用于风湿痛,劳伤,眩晕;贵州、四川部分地区作淫羊藿收购;韩冰等从其根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三十三烷烃、β-谷甾醇、6,22-二羟基何柏烷、宝藿苷Ⅱ(大花淫羊藿苷A)和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又有淫羊藿次苷、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C、icariesionl-4’-β-D-glucopyranoside、朝藿定 C;(17)时珍淫羊藿,分布于江西庐山;(18)膜叶淫羊藿,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3.3~8.6cm,宽2.2~4.9cm,叶背具长柔毛;分布于云南、四川;(19)天平山淫羊藿,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20)小叶淫羊藿,分布于贵州;(21)茂汶淫羊藿,分布于陕西、四川,功效与淫羊藿相同;(22)纤细淫羊藿,分布于四川西部;(23)岩生淫羊藿,分布于贵州;(24)水城淫羊藿,分布于贵州;(25)单叶淫羊藿,分布于贵州,为其特有药用植物;根、叶补肾壮阳,祛风除湿;(26)四川淫羊藿,本种形态与粗毛淫羊藿相似,但叶背面疏被灰色柔毛;分布于湖北、四川,全草用于阳痿,风湿痛;四川称其为淫羊藿,本品在四川部分地区作淫羊藿收购;(27)偏斜淫羊藿,小叶卵形,叶基截形或宽楔形;分布于湖北西部;许旭东等从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已知成分,分别为宝藿苷-Ⅱ、金丝桃苷、淫羊藿苷-C、齐墩果酸、宝藿苷-Ⅲ、宝藿苷-V、淫羊藿苷-A和山柰素-3-双鼠李糖苷;(28)竹山淫羊藿,小叶3,茎、叶柄上无腺毛,叶背密生极厚的黄色毛;分布于湖北竹山;(29)华山姜(姜科)分布同山姜;贵州称其为姜叶淫羊藿;(30)山姜,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贵州称其为姜叶淫羊藿;(31)溪畔落新妇(虎耳草科),又名假淫羊藿,分布于云南、西藏,全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四川及云南部分地区曾误称其为淫羊藿;(32)据文献记载,朝鲜市售淫羊藿有以毛茛科的深山唐松草或朝鲜唐松草的全草和虎耳草科落新妇及大卫落新妇等的全草混充淫羊藿或三枝九叶草;另我国陕西、湖北所产白杨之一种亦有充当淫羊藿使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