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8430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

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为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C.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3.为了解答佛经中的许多疑惑,教化民众,玄奘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前往天竺。

他遍访佛教高僧,最终学成归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在(  )

A.《西行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大话西游》

4.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康乾盛世

6.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朝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展子虔

D.顾恺之

8.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C.唐朝从此灭亡

D.唐朝前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纷争

9.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10.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开凿大运河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华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长安经过安史之乱,到处呈现国破家亡的惨景。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

①李林甫②安禄山③史思明④朱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

A.贞观遗风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想要参观武则天时期的北庭大都护府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库车(龟兹)

B.霍城(慧远成)

C.吐鲁番(高昌)

D.吉木萨尔(可汗浮图城)

14.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

15.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16.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

A.唐朝由盛转衰

B.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

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D.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1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18.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19.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汉武帝

20.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

“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二、非选择题

2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运河开凿的时间,人物是?

(2)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3)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

2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下面这些材料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2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历史人物的问题。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谁?

她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后来的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在位时的年号是贞观,那么他是谁?

人们把他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其为了加强汉藏友谊,把谁嫁到了吐蕃?

(3)图三中的历史人物远赴天竺学习佛教,他是谁?

归国后,其弟子将他的经历记录成书,这一部书籍名叫什么?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图四人物的名句,他是谁?

被后人称为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三黄巢起义后,宣布“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材料四“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毛泽东

请回答:

(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

写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和起止时间。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是毛泽东对朱温的评价,概述朱温的主要事迹。

(5)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是否有关系?

试说明理由。

(6)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悟?

答案详解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热情洋溢,想像瑰丽,被后人称为“诗仙”;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国力增强,文教昌盛是贞观之治的表现,D项符合题意;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记录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的著作。

A项是现代人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漫画;B项是时期清代吴承恩的长篇小说;D项是今天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

故选C。

4.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使人口明显增长,边境得到巩固和开拓,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B项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C项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D项是清朝康熙和乾隆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故选A。

6.A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它的开通,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不属于大运河的作用,故选A。

7.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唐朝著名的画家吴道子,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被后世称为“画圣”。

B项符合题意;阎立本的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图》,A项不合题意;展子虔是隋朝画家,代表作《游春图》,C项不合题意;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代表作由《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8.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后期,755—763年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A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叙述错误。

故选A。

9.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反映历史当时情景,马嵬坡是安史之乱时,杨贵妃杨玉环死的地方;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

“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A项符合题意;隋代开凿大运河;文成公主入藏是国内的民族关系;遣唐使来华是外国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后期,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因此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详解】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因此,答案为B。

13.C

【详解】702年,武则天在天山以北的高昌(近吐鲁番)设置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

管辖天山以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游牧地区。

北庭都护府的设置,在较长时间保证了西域的统一,为西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内地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答案为C。

14.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反动叛乱,故被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从皇帝到各级官吏都腐朽贪婪,大肆兼并土地,催收租税,巧立名目压榨百姓,加之藩镇之间战火连绵,广大农民困苦不堪,终于揭竿而起。

唐末农民战争使腐朽唐王朝的分崩离析,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使唐朝名存实亡,B项符合题意;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助于将地方官员的选拨权利收归于中央,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这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B、D都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8.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项符合题意。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导致东汉开始衰落,A项不合题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指一个政权内部的斗争,如安史之乱。

B项不合题意;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征。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9.C

【详解】材料内容中表述的“此河”指的是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故选C。

20.B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

因此,A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答案选B。

21.

(1)605年隋炀帝

(2)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详解】此题从三个角度进行考查:

(1)此问从大运河开凿的时间,人物角度考查大运河的开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北至涿郡,南到余杭的全长两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据题意要求回答时间和开凿的人物,据分析可知时间是605年,人物是隋炀帝杨广。

⑵此问从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的角度考查对大运河的掌握情况。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附江淮地区供给。

依附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求。

开通南北运河应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须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据题意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⑶此问从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来考查对大运河的了解掌握情况。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促进了全国南北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跟据题意和上述分析大运河的开凿其主要作用是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22.

(1)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

(2)隋炀帝。

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即位后,大力提倡节俭.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隋文帝后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

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

(2)根据两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大运河的开凿,都与隋炀帝有关;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23.

(1)武则天。

开元盛世。

(2)唐太宗或李世民;贞观之治;文成公主。

(3)玄奘。

《大唐西域记》。

(4)李白。

诗仙。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武则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加强汉藏友谊,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玄奘归国后,其弟子将他的经历记录成书,即《大唐西域记》。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李白的诗句;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

24.表现:

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3分。

答到其中3点即可得3分。

)原因: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唐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对外交通发达。

(3分。

答到其中3点即可得3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密切,其中的代表是玄奘和尚和鉴真和尚。

唐朝初年,玄奘和尚西游天竺取经,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为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贡献。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中国佛法,将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促进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繁荣先进的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25.

(1)安禄山和史思明。

755—763年。

(2)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安史之乱: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黄巢起义:

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有关系。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这一局面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6)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反动叛乱,故被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一“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时期朝政腐败,导致人民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就材料一“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由此得出:

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依据材料二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得出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依据材料三“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得出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依据课本所学,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依据课本所学,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这一局面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6)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反映的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导致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

由此得出:

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故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