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820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docx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讲解

一、绪论

两个经典实验

1、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实验:

先将光滑型致病菌(S型)烧煮杀活性以后、以及活的粗糙型细菌(R型)分别侵染小鼠发现这些细菌自然丧失了治病能力;当他们将经烧煮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感染小鼠时,实验小鼠每次都死亡。

解剖死鼠,发现有大量活的S型细菌。

实验表明,死细菌DNA进行了可遗传的转化,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当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带有35S或32P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子代噬菌体就相应含有35S标记的蛋白质或32P标记的核酸。

分别用这些噬菌体感染没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经过1~2个噬菌体DNA复制周期后进行检测,子代噬菌体中几乎不含带35S标记的蛋白质,但含30%以上的32P标记。

说明在噬菌体传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染色体与DNA

嘌呤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染色体

性质: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一般特性:

1、进化上极端保守,特别是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非组蛋白:

HMG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蛋白质所隔开。

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动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

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

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之;5、真核基因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结构简练,绝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只有很少一部分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不转录;2、存在转录单元,原核生物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者几个特定部位,形成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可以被一起转录为含多个mRNA的分子;3、有重叠基因,所谓重叠基因就是同一段DNA携带两种或以上不同的蛋白质的编码信息。

DNA的结构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deoxyribonucleicacid的简称。

L=T+W,L指环形DNA分子两条链间交叉的次数,只要不发生断裂,L是一个常量。

T为双螺旋的盘绕数,W为超螺旋数。

双螺旋DNA的松开导致负超螺旋,而拧紧则导致正超螺旋。

双螺旋

碱基间距(nm)

螺旋直径(nm)

每轮碱基数

螺旋方向

A-DNA

0.26

2.6

11

B-DNA

0.34

2.0

10

Z-DNA

0.37

1.8

12

DNA的复制

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

把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一个复制子只含一个复制起始点。

归纳起来,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复制起点是固定的,表现为固定的序列,并识别参与复制起始的特殊蛋白质。

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和速度虽是多种多样的,但以双向等速方式为主。

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双链DNA的复制大都以半包六复制方式进行的,通过“眼”型、θ型、滚环型或D-环型等以复制叉的形式进行。

1、线性DNA双链进行双向复制时,由于已知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只能从5’到3’移动,所以,复制叉呈眼型;

2、环状双链DNA复制可分为θ型、滚环型和D-环形几种类型

Ⅰ、θ型,大肠杆菌染色体DNA是环状双链DNA,它的复制是典型的θ型复制,从一个起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当两个复制叉相遇时,复制就停止

Ⅱ、滚环型,是单向复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噬菌体中很常见。

DNA的合成由对正链原点的专一切割开始,所形成的自由5’端被从双链环中置换出来并为单链DNA结合蛋白所覆盖,使其3’-OH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不断延伸

Ⅲ、D-环形,也是单向复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的合成是高度不对称的,最初仅以一条母链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迅速合成出互补链,另一条链则称为游离的单链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DNA双螺旋的解旋

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

消除解链造成的正超螺旋的堆积,消除阻碍解链继续进行的这种压力,使复制得以延伸。

拓扑异构酶Ⅰ,催化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每次只作用于一条链,不需要辅助因子如ATP等;拓扑异构酶Ⅱ能同时断裂和连接两条DNA链,通常需要辅助因子。

DNA解链酶(DNAhelicase):

解开双链DNA(DnaB蛋白:

解螺旋酶;DnaA蛋白:

辨认复制起始点;DnaC蛋白:

辅助DnaB在起始点上结合并打开双链)

单链结合蛋白(SSB):

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

DNA复制的引发

所有的DNA复制都是从一个固定起点开始的,而且目前所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延长DNA链而不能从头合成DNA链。

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DNA聚合酶从RNA引物3’末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DNA聚合酶

功能

DNA聚合酶Ⅰ

DNA聚合酶Ⅱ(修复)

DNA聚合酶Ⅲ

聚合作用5’→3’

外切酶活性5’→3’

外切酶活性3’→5’

生物学活性

1

0.05

15

聚合酶Ⅲ部分亚基的功能

亚基

α

ε

θ

β

功能

聚合活性

3’→5’核酸外切酶活性

组建核心酶

两个β亚基形成滑动夹子,提高酶的持续合成能力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真核生物DNA复制与原核生物DNA复制有很多不同,例如,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复制起点,而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只能在分裂期进行,原核细胞在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进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全部完成复制前,各个起点上DNA不能再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起点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表现虽然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却可有多个复制叉。

真核生物DNA复制叉的移动速度不到大肠杆菌的1/20,因此,人类DNA中每隔30000~300000个碱基就有一个复制起始点;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15种以上,大肠杆菌中存在的聚合酶有5种

DNA复制的调控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有3个水平的调控:

1、细胞生活水平调控,也称限制点调控,决定细胞停留在G1期还是进入S期;2、染色体水平调控;3、复制子水平调控,决定复制的起始与否。

DNA的修复

错配修复

一旦复制通过复制起点,母链就会在开始DNA合成前的几秒至几分钟内被甲基化,此后只要两条DNA链上碱基配对出现错误,错配系统就会根据“保存母链,修正子链”的原则,找出错误碱基所在的DNA链,并在对应于母链甲基化腺苷酸上游鸟苷酸的5’位置切开子链,合成新的子链片段。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是DNA损伤最为普遍的方式,主要分为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

先从同源DNA母链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链缺口,然后再用新合成的序列补上母链空缺,主要作用是重新启动停滞的复制叉。

DNA直接修复

DNA直接修复不需要切除碱基或核苷酸,最常见的例子是DNA光解酶把在光下或经外线光照射形成的环丁烷胸腺嘧啶二体及6-4光化物还原成单体的过程。

SOS反应

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紧急情况下,细胞为求生存而产生的一种应急措施,当DNA两条链的损伤邻近时,损伤不能被切除修复或重组修复,这时损伤处的DNA出现空缺,再随机加上核苷酸,容易造成突变。

DNA的转座

DNA的转座或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的现象,频率很低。

转座子(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原核生物的转座子包含4类:

1、插入序列(IS);2、类转座子因子;3、复合转座子,两端由IS或类IS构成,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一旦形成复合式转座子,IS序列就不能再单独移动;4、TnA转座子家族,两端为IR,可编码转座酶,解离酶和抗性物质。

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主要包括转座子和反转座子。

玉米细胞内存在自主型和非自主型两类转座子,非自主型转座子单独存在时是稳定的,不能转座,当基因组同时含有属于同一家族的自主型转座子时,它才具备转座功能。

转座子可分为复制型和非复制型,转座酶和解离酶分别作用于原始转座子和复制转座子。

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

1、引起插入突变;2、产生新的基因;3、产生染色体畸变(DNA重复、缺失或倒位);4、引起生物进化

组蛋白的种类、修饰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根据电泳性质可以把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H4,这些组蛋白都含有大量赖氨酸和精氨酸。

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以及ADP核糖基化等。

一般来说,组蛋白乙酰化能选择地使某些染色质区域的结构从紧密变的松弛,开放某些基因的转录,增强其表达水平;而组蛋白甲基化即可抑制也可增强基因表达,乙酰化修饰和甲基化修饰往往是相互排斥的。

简述DNA聚合酶Ⅰ和Klenow的结构和功能

占DNA聚合酶Ⅰ蛋白2/3的C端区域,相对分子质量68000,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即可合成也可降解DNA,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占DNA聚合酶Ⅰ蛋白1/3的N端区域,相对分子质量35000,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可做用于双链DNA,又可水解5’端或距5’端几个核苷酸处的磷酸二酯键。

DNA聚合酶Ⅰ在DNA直接修复、除去冈崎片段5’端RNA引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Klenow大片段是用蛋白酶水解DNA聚合酶Ⅰ所得的大片段区域,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基因工程中有广泛应用,主要有:

修复反应、制备平末端;标记DNA3’突出末端;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序列分析等。

三、生物信息的传递(上)

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模板识别

真核细胞中的模板识别与原核细胞不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能直接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区,需要转录因子的辅助蛋白质按特定的顺序结合于启动子上,RNA聚合酶才能与之相合并形成复杂的前起始复合物(PIC),以保证有效的起始转录。

转录起始

转录起始就是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该过程不需要引物,RNA聚合酶通过启动子的时间代表一个启动子的强弱,时间越短,该基因的转录起始频率越高。

转录延伸

RNA聚合酶释放σ因子离开启动子后,核心酶沿模板DNA链移动并使新生的RNA链不断延长的过程。

一旦聚合酶启动了基因转录,它就会一直移动合成RNA,直到遇到终止信号时才释放新生的RNA链。

转录终止

RNA聚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RNA-DNA杂合体分开,转录泡瓦解。

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

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以DNA双链为模板(若以单链为模板,活性大大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