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150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x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书香课堂《草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吉水县丁江小学谢红霞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第1课。

本课以简约的文字描写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

课文运用了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在静与动的变化、对比中,凸显了草原的风光之美、人情之美。

教学对象分析1.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经验,即头脑中已储存了认识事物的图式、样例或产生式系统,抽象思维能力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初步具备了自觉接收、存储、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五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作为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已初步具备了把握文章关键的语言文字体会事物特点及人物情感的能力。

3.存在的困难:

同样,基于生活和情感积累的不够丰富,部分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一碧千里、渲染、勾勒、中国画”等词句缺乏感性认识,导致了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会写、能理解及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及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走入文本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2.通过替换、比较等方法体会语言的简约之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领略草原美丽风光的同时产生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

2.由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民族团结的情感。

3.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走入文本的情境;

2.体会民族团结之情。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自主合作,感悟草原之美、语言之约

天空美小丘美羊群美

整体感悟草原

存疑激思,延伸课后

巩固练习

(二)教学环节说明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

播放风光片。

  (播放录像,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

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面对如此美景,岂有不爱之理?

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谈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板书课题:

草原

【设计意图】:

每个词乃至每个字都是一幅画。

揭示课题后,运用联想以往阅读或生活积累的生活情境迁移到新知,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通过欣赏草原风光,把学生带入草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老舍先生的资料,体会老舍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还是语言大师,为后续教学体会语言文字之美作铺垫。

2.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生字词的读与写

①在下列词语中,请选择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渲(xuān)染骏马彩虹(hóng)回味

玻璃(bōli)摔交迂(yū)回拘束(sù)

翠色欲流襟(jīng)带羞涩(sè)勾勒

马蹄(tí)洒脱一碧千里群马疾驰

②指导“涩”字的书写。

【设计意图】:

作为高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不需要在课堂上再花费过多时间作具体指导。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找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词。

【设计意图】:

本教学环节主要了解学生对整篇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的把握情况,一方面因为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写作思路较为清晰,另一方面因为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

(3)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有效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问题必须来自于学生产生的“真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3.自主合作,感悟草原之美,语言之约

问:

老舍先生到过草原吗?

你从哪里知道?

比较句子: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设计意图】:

老舍先生说:

“一字末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逗号,一个停顿,写出了老舍先生第一次到草原的事实。

自主、合作、探究

①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描写天空、小丘、羊群的句子。

②读一读:

这些句子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1)感悟交流“天空美”

学生交流,随交流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想一想,“更可爱”的原因是什么?

②“那么……那么……”能换成“非常、很”等词语吗?

(意思不变,但情感表达得没有原来强烈了)

出示草原天空的图片

【设计意图】:

因为大多学生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的天空缺乏真实的感受,所以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草原环境中,对草原天空的“明朗、清澄”之美就多了一份直观的感受。

(2)感悟交流“小丘美”

学生交流,随交流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中国画”见过吗?

出示几幅中国画

出示线条柔美的小丘图片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身处丘陵环境,目之所及更多的是水泥森林及忽高忽低的山峦,对草原的一碧千里及线条柔润的小丘就产生了理解上的困难,对文章把小丘比作渲染的“中国画”同样无法理喻。

此时通过展示一幅幅或渲染或勾勒的水墨画,一幅幅线条柔和的小丘图,让学生理解小丘的美。

诵读句子,读出小丘的美。

(3)感悟交流“羊群美”

学生交流,随交流出示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句子中“绣”字用得巧妙,妙在哪里?

你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练习:

忽而,羊群聚在一起,它们好像在绣一朵______花;忽而,羊群分散开去,它们好像在绣一朵______花;忽而,羊群三五成群,它们又好像在绣______花。

出示羊群在草原的画面

【设计意图】:

一个“绣”字写出了羊群在草原上的流动之美,“著”一字,而尽得风流。

再次出示句子:

“这次,我来到了草原。

当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羊群、小丘、天空之美后,再读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老舍先生是第一次到草原,更写出老舍先生的欣喜、愉悦之情,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约,感受“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

(4)整体感受草原之美

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老师的诵读声走进文本创设的情境,再次整体感受草原美。

【设计意图】:

音乐是“友善用脑”的重要手段,走进文本所具有的情境,体会文本之美是解读文本所走的必经之路。

让学生在音乐中,在诵读中想象、驰骋,不仅拓展了文本情境,更享受了草原的美。

当老舍先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什么样感受呢?

诵读描写老舍先生情感的句子。

4.存疑激思,延伸课后

草原的美还表现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学习的兴趣和问题走出课堂是一节课应有的情怀。

领略了草原之美后,继续去探究人情之美,也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5.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段。

(2)借助互联网继续探究草原的美。

(3)借助互联网搜集描写草原风光的诗、词,适时举行赛诗会。

五、结合点的诊断与解决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如同作者一样,学生也是第一次“进入”草原,导入阶段,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的风光,多姿的民族风情一下子就“闯入”学生的眼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图片再现、化解难点

因为大多学生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缺乏真实的感受,所以通过欣赏一幅幅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草原环境中,对草原天空的“明朗、清澄”就多了一份直观的感受。

对草原的“一碧千里”之美、线条柔润的小丘之美羊群的流动之美就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化解了难点,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三)音乐渲染,升华美感

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在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声中,一幅幅优美的草原风光图生成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是何等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