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453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和辽宁省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施工图中所要求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3)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4)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土建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澄清书、补遗书。

(5)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TJ-2标段施工合同。

(6)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TJ-2标段涵洞、基底处理、通用图等施工图纸。

(7)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8)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关于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土建工程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9)中建总公司哈大工程指挥部关于哈大客运专线TJ-2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0)中建四局哈大客专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我部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和省政府的政策、法规、条例。

(2)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安排好水保工作,作好文物保护工作。

(3)根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做好环保工作。

(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2.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DK418+589(1-6.0m)框架箱涵,工作内容包括基底处理、基础、涵身及附属工程等。

为立交兼排洪涵,线路法线与涵洞轴线之夹角θ=18.1°,采用斜出如口形式。

3.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

1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2

正线数目

双线

3

速度目标值

开通速度200km/h,主要基础设施350km/h

4

最小曲线半径

7000m

5

最大坡度

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25‰

6

线间距

5.0m

7

牵引种类

电力牵引

8

列车类型

动车组

9

到发线有效长

650m

10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11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

4.自然特征

4.1地形地貌

该工程经过地区为冲积平原地貌。

地形平坦开阔,局部地段地势稍高,平原区大部为耕地。

4.2气象特征

测区属湿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34.5mm,极端最高温度38.3℃,极端最低温度-30.6℃,最大积雪厚度17~30c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0.93~1.48m。

4.3水文地质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潜水,下部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

4.4地质情况

该涵地质0~1.2m为粉质黏土:

呈灰黑色,软塑。

1.2~3.5m为泥质砂岩:

红褐色、由中粗砂组成,砂状结构。

4.5工程数量

 

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DK418+589

框架箱涵

基底换填砂夹碎石

m3

769.9

基坑回填C15砼

m3

1358

C35砼

m3

1053

M10水泥浆砌片石

m3

195.6

5、总体施工方案

5.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负责履行施工承包合同,指挥生产,协调解决各种干扰因素,为保证按期、优质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设工程管理部、工程测量部、安全质量部、商务合约部、物资设备部、财务资金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对外协调办公室九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如下:

5.1.1工程管理部

解决施工中的关键、难点项目,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技术保障。

针对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攻关,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试验,制订稳妥的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负责本管段内的精测工作,并服从指挥部对精测工作的统一协调。

组织落实路基、桥梁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

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保修和后期服务;组织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发新成果。

按照合同规定,与业主协作配合,协调各工程队做好与其它各承包单位、前后专业工序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5.1.2安全质量部

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

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全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负责全面质量管理。

依据安全目标制定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安全管理规划,负责安全综合管理,编制和呈报安全计划、安全技术方案等具体的安全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

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抽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监督整改。

负责安全检查督促,对危险源提出预防措施,制定救险预案。

定期组织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依据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针对环境特点,制定具体详细的环保、水保规划与措施,并督促各工程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施工不对当地环境造成损害。

5.1.3工程测量部

负责接桩复测、布设施工控制网、定期复检施工控制网、重点工程部位换手复测、对下交桩,全管段的总体控制测量及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检核等工作。

5.1.4物资设备部

根据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完成设备物资采购和管理,并制定本项目经理部的设备物资管理办法。

联系厂家完成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和考核各工程队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业主的物资供应方案,积极配合做好“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的物资采购工作,按时向指挥部上报主要物资申请计划,在现场进行物资的验收、现场物资信息的反馈。

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5.1.5商务合约部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合同的谈判管理,依照合同法负责与各施工队进行劳务合同、内部承包合同的制定、签订和管理。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工程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纠偏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适时提出计划修正意见报项目经理批准执行。

负责验工计价工作,指导各工程队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工作。

负责按时向指挥部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

对工程各工序进行定额测定及分析,适时算出各工序定额并分析各项目定额单价。

5.1.6财务资金部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承包合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工作。

参与合同评审,组织开展成本预算、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工作。

按照财务法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工程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5.1.7对外协调办公室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征地拆迁工作。

完成本管段内的征地拆迁、临时用地,并配合指挥部和业主完成永久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本项目经理部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成。

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5.1.8中心试验室

检测试验中心负责本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的检验、试验、交验,按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指导工地试验室做好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样品采集。

审批各种混和料的施工配合比等试验数据。

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测试、检验及质量记录。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提出各种混和料的施工配合比等试验数据,并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修正意见报批准执行。

配合设计院和工程技术部门的工作。

配合完成各科研项目试验工作,作好资料整理及分析。

5.1.9综合办公室

负责处理项目经理部一切日常工作,下设治安室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做好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工地的消毒、员工医疗、事故救治及流行病预防。

5.1.10本涵由涵洞施工队在项目部及各职能部门、工区管理下进行具体施工。

5.2临时工程分布与总体设计

5.2.1施工便道

DK418+589处框架箱涵施工便道利用既有的DK418+364.88~DK419+662.25段路基施工便道,通过路基进入涵洞施工区。

5.2.2砼搅拌站

本涵洞砼由1#搅拌站供应,1#搅拌站位于DK412+900处。

5.2.3钢筋加工场

本涵洞钢筋在1#搅拌站内加工成型,由特制板车运至施工现场,在现场绑扎。

5.2.4施工用电

沿线电力资源丰富,施工用电主要利用地方电源,同时配备小型发电机进行发电,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5.3、施工测试

5.3.1施工测量

项目经理部成立工程测量部,由一名专业测量主管工程师及五名测量员组成,负责全管段的总体控制测量及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检核;各施工队设置测量队,由2~3名专职测量员组成,完成各分项工程的现场施工放样工作。

项目部工程测量部负责接桩复测、布设施工控制网、定期复检施工控制网、重点工程部位换手复测、对下交桩等工作;施工队测量组负责本队工程项目施工放样、对下测量交底、对上递交初步测量报告、定期复检本队所负责桩点、保护本队范围内测量控制桩点、对监理工程师报验等。

5.3.2工程试验

项目经理部成立中心实验室,经中建总公司贵州科研院授权,进行砂、石料各项常规试验、水泥常规试验、粉煤灰常规检测、钢筋常规力学试验、砼配合比试验、砼抗渗试验、砼电通量试验、砼冻融试验、砼碳化试验、砼含气量试验、砼抗压强度试验、坍落度试验、砼温度试验、砼回弹试验、砼碳化深度、砼凝结时间、泥浆比重等试验。

中心实验室主要负责工程项目检验、试验、交验及不合格产品的检验控制,按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并对检验结果负责;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混凝土的取样和测试。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提供各种施工配合比;负责工程项目的计量测试工作,并负责工程项目的检验测量和试验仪器的核定、校准及使用管理。

中心实验室下设工地试验室,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砂、石料各项常规试验、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指标的检测,制作砼试件,进行施工现场控制。

5.3.3内业资料

(1)项目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工程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立卷、归档移交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施工技术管理。

(2)从工程开工时就安排竣工文件的积累工作,做好工程日志、质量记录、工程检查证和检验批的签证整理、施工小结等,并逐步过渡到变更设计记录的整理、图纸修改、底图描绘、图标签署。

各工点技术资料按照专业、部位、结构等不同内容建立单位工程文件档案,文件资料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随时检查督促,以避免文件资料破损和丢失。

各种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清晰整洁、手续完备。

(3)工程竣工后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按业主的要求进行竣工文件的编制;项目经理部负责竣工文件的审核、汇总、组卷、移交工作。

(4)将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纳入项目总工程师、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按照竣工文件和图纸资料归档内容、归档要求、归档时间,随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要注意隐蔽工程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5)工程竣工后按照业主的安排和要求进行工程竣工初验、交验及移交。

5.4施工程序

施工队伍进场→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5.5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方法

5.5.1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法,基底采用砂加碎石作换填处理,涵洞基础、涵身用现浇法施工。

涵洞拟分两次浇注成型:

涵身内模采用定型整体钢模一次到顶,外模采用大块定制钢模,第一次浇注涵身底板及侧墙身墙脚处倒角,第二次浇注剩余墙身和顶板,涵洞帽石单独浇注。

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其附属工程。

5.5.2工艺流程

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属工程实施

 

框架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5.5.3施工准备

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并配以人工对施工现场原地面进行平整,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现场布置以利于施工为宜。

5.5.4基坑开挖

本标段涵洞基础均为明挖基础,基坑采用放坡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在机械开挖至接近基础底面(基础底面以上的0.3m)时,由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以免破坏基底土质结构。

基坑深度在5m以内且在地下水位以上时,砂粘土土质以1:

0.75放坡开挖;基坑深度大于5m时,将坡度放缓或加平台。

开挖时根据具体情况保持或调整坑壁边坡,保证施工过程坑壁的稳定,基坑底面尺寸较基础尺寸宽0.5m。

基础施工过程中,坑顶机械设备位置距基坑边缘净距保证在1.0m以上。

为保持施工现场的文明整洁,挖出的土(石)方除予留回填外,其他均应及时运送到弃土场并平整。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及时核实基底地质,若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尽快提请设计单位处理。

按设计单位变更意见或加固措施及时进行处理。

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签证后,迅速组织混凝土工施工,避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

5.5.5基底换填

(1)施工方法

涵洞基底为黏土层,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须按设计要求对至地基作挖除换填处理。

处理前对设计地质资料和基底承载力进行核查,若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应提交设计单位处理;当松软土层底部起伏较大时,设置台阶,分层填筑。

当地基与设计一致时,即可按设计进行换填处理。

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施工。

当开挖至离基底约30-50cm时,停止机械开挖,改为人工进行,以保证基底不被扰动。

在基坑顶缘四周适当距离设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冲刷坑壁,造成坍方破坏基坑。

坑缘边留有护道,静载距坑缘不少于0.5m,动载距坑缘不少于1.0m。

基坑边开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挖至设计标高后,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基底宽度应满足排水要求。

施工时注意观察坑缘顶面上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坍落现象发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基坑施工必须尽快完成,自基坑开挖至基础完成,应紧接连续不断施工。

基坑四周应设临时围栏,以确保人身安全。

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换填采用机械施工,人工配合;用挖机上料,人工配合找平,分层摊铺厚度以20mm为宜,采用压路机辗压,对于基坑边缘采用冲击夯进行击实。

(2)技术标准及检测

①换填所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均不得大于5%,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②分层填筑压实质量检测频次和控制标准应符合验标和设计的要求。

③换填平面尺寸和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应挖除干净,坑底按设计要求平整。

④换填地基底部和顶部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每个基坑底面和顶面检查不少于5处。

⑤换填后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3)技术质量措施

①施工前要核查地质资料,并进行现场测试。

当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开挖后应对地质条件作进一步核对,对于在换填范围内发现的对换填施工有影响的洞穴、墓穴等,或在开挖后发现底部的地质条件不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应向设计单位进行反馈,采取措施处理。

②基底开挖换填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适当向外扩大。

③在采用机械施工的情况下,应预留部分土层人工清理,尽量减少对下伏土层的扰动。

④当松软土底部起伏较大时,应及时向设计和监理单位反应,办理相关手续,设置台阶,分层填筑。

⑤安排好作业时间,避开雨季或雨天施工。

作好换填范围的防、排水措施,避免基底浸水。

5.5.6垫层施工

(1)施工方法

首先按设计精确放样,包括涵洞轴线,垫层边缘线,沉降缝位置等。

模板采用普通拼装钢模,安装模板时,要求线型顺直,位置准确,支撑稳固,表面整洁并涂脱模剂。

混凝土均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送,吊斗或溜槽入模,平板振捣器振捣。

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涵身施工工艺框图

钢筋加工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泵送或溜槽入模,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捣固划分责任区,由专人分层捣固,做到不漏捣,不过捣,杜绝蜂窝、麻面、砂溜、气泡现象的发生。

施工时严格控制好垫层的顶面高程和平整度,严防沉降缝移位。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5.7基础施工

基础混凝土应在无水的条件下施工,其原材料、配合比和强度均应符合验标要求。

其施工方法同垫层施工,但在混凝土浇注时应分层浇注,每层厚度30cm左右,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基础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30

2

基础顶面高程

±20

5.5.8钢筋加工、安装

合格的钢筋进场后应妥善保护,防止生锈变形。

使用的钢筋表面应洁净、顺直,无弯折。

加工钢筋时,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下料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断头废料和焊接量。

需要焊接时,必须进行焊接试验。

焊接主筋时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其它筋采用双面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焊缝应饱满无焊渣。

箍筋的定位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所有钢筋绑扎要牢固,几何尺寸正确。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垫水泥砂浆块或石子,垫块支垫稳固,厚度足够,垫块的强度、密实度不应低于本题砼的设计强度和密实度。

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5.5.9模板安装与加固

根据框架涵的几何尺寸要求,模板采用定制钢模,全断面整体组装支立。

拼装时,先进行预拼,调整板缝,并对板面进行打磨处理。

模板安装前,模板表面要清洁,并在内表面涂刷同一品种的脱模剂。

拼装时,模板间缝隙以海绵条填塞避免浇筑时漏浆,板缝以原子灰抹平。

沉降缝夹JS-18防水涂料浸制麻筋、JS-18防水涂料浸制木板和THF-I型防水层带。

钢模板加固时采用满堂排架,模板采用蝶形卡子双层横、立杆加固,纵横架立杆间距1m,卡子呈梅花型布置。

为防止钢架管变形,在纵架立杆端头及板面个别处,用10×10cm带木加固,保证整体板面平整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

边板之间需用方木及横撑钢筋支顶立模,确保浇筑振捣不变

形跑模。

支立模板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进行,几何尺寸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为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支架和模板均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框架尺寸准确。

拆模后立即清除砼表面的不平处,砼表面板缝用抛光机打磨平,模板面清污,校正模板并刷油保护,妥善存放以便倒用。

5.5.10混凝土施工

5.5.10.1原材料

(1)水泥

水泥采用符合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好、氯盐含量小于水泥重量的0.06%、强度等级为42.5MPa的非早强低碱水泥。

(2)粗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

(3)细骨料

选用无碱活性或低碱活性纯净中砂,细度模数取2.6~3.0,含泥量小于1.5%。

(4)矿物细掺料

选用I级优质粉煤灰,烧失量(含炭量)小于3%~5%。

(5)外加剂

选用经试验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相容性良好、保坍性好的外加剂。

(6)减水剂

选用奈系高效复合(两种奈系品牌按比例复合)减水剂,硫酸钠含量小于5%,分子量小于1000,碱含量小于10%,减水率大于20%。

(7)缓凝剂

夏季施工高温时,可掺加少量缓凝剂,温度降低时,减少或不产缓凝剂。

(8)引气剂

对于强度要求不高而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可首选使用引气剂,提高耐久性。

(9)水

使用经相关部门检验的洁净河水或饮用水。

(10)其它掺合料

采用Ⅰ级或Ⅱ级磨细矿粉。

5.5.10.2砼配合比的选定

砼的配合比应根据砼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配制的砼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砼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选定砼配合比应遵循下列基本规定:

⑴灰水比(胶水比)

混凝土的强度与灰水比成正比,一经确定,不随意变动。

⑵混凝土的密实体积

可塑状态混凝土的总体积为水、水泥、胶凝材料、砂、石的密实体积之和。

⑶最小单位加水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经济、体积稳定(灰水比固定、原材料一定、满足工作性)。

⑷最小水泥用量

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抗侵蚀能力。

5.5.10.3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选择

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有水胶比、浆集比、砂石比和高效复合减水剂。

⑴水胶比

混凝土耐久性的实现要求低渗透性即混凝土密实,这就需要低水胶比,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特点之一,一般不大于0.4(其中矿物细掺料占总胶结料体积约25%取代水泥)。

⑵浆集比

混凝土的工作性依靠水胶比确定下的浆集比(胶凝材料总用量)来实现(调整水泥浆和集料的比例)。

水胶比增大,弹性模量下降,收缩增加。

胶凝材料总用量(其中水泥用量尽量减小)不小于300kg/m3,不大于550kg/m3。

胶凝材料总用量确定后,改变用水量,得到需要强度。

建议浆集体积比35∶65。

⑶砂石比

在水泥浆量一定时,增加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

建议第一盘试配采用40%。

⑷高效复合减水剂

掺量为胶凝材料总用量0.8%-2.0%(建议第一盘试配采用1%)。

5.5.10.4混凝土搅拌

采用强制搅拌机、电子计量系统集中拌制。

投料顺序:

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水→粗骨料→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注意事项:

⑴每一投料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

⑵混凝土原材料称量最大允许偏差(按重量计)为: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复合外加剂±1%;粗、细骨料±2%;水±1%。

⑶搅拌混凝土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

⑷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

⑸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按试验室当天开出的通知单使用,施工坍落度不小于18cm(泵送)250cm(免振),具体要求由试验室测定。

正常情况下,初三盘进行测定,以后可每隔6~8盘测定一次。

⑹冬季搅拌混凝土,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满足最低入模温度10℃的要求。

⑺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采取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在骨料场搭设遮阳棚等降温措施。

⑻认真填写混凝土拌制记录,签字齐全。

5.5.10.5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采用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输送泵泵送入模,混凝土输送管道采取覆盖保温隔热措施。

5.5.10.6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由技术人员对钢筋、模板、预埋件和震动器工作情况等全面复查。

混凝土入模前,由实验室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坍落流动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采用斜向分层、水平分段,连续浇筑的方法。

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新旧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砼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当昼夜平均温度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砼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混凝土浇注时,应随时检查其均匀度和坍落度。

混凝土连续浇注,采用Ф5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时间为20~30秒,做到快插慢拔、不过振、无漏振,且要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和钢筋。

选用负责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振捣,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密实,表面无麻面、蜂窝等通病,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底板砼浇筑时需预埋墙身钢筋,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75%后再施工墙身及顶板,且浇筑墙身砼时须先进行连接处砼的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不得存有积水。

5.5.11拆模、养生

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毕三天后开始绑扎边墙和顶板的钢筋,边墙和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即可拆模。

拆模按照立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