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002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docx

高中地理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

高中总复习之-------地表形态塑造

高考大纲

1、地表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具体能力要求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

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4、掌握两种最基本的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行程与分布及对聚落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考要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壳:

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

(2)地幔:

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

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

(3)地核:

2900Km以下至地心。

3、地震波及其作用:

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可以寻找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

类型

传播速度

媒介特征

纵波(P波)

可通过、液体和传播

横波(S波)

只能通过传播

4、地球的外部圈层

左图中属外部圈层的是:

A是_____;B:

其主体是;C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及其的总称;D是。

高考要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种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换过程

3、

2、三大岩石的形成、特点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岩浆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

花岗岩

坚固,建筑材料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玄武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破坏碎屑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

建筑材料、

钾盐,煤,石油

变质岩

岩石受地表运动,岩浆活动,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大理岩、扮演、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建筑材料

铁矿石

高考要点三营造地表形态的两种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基本形式

定义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影响

例证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水平位移、弯曲变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一定时间,空间有主次没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隆起或凹陷

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变动

2)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火山喷发。

岩浆侵入内部,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

3)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地壳内部,由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引起,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及作用:

形成大陆、洋底、山脉、盆地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作用类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

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侵蚀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

③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搬运作用

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

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3、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海岸线)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

海滨地区(海南的天涯海角)

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沙丘移动,扬尘、沙尘暴等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级海滨地区

流水搬运

泥石流、黄河的泥沙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石头、泥沙等)

高山地区(横断山脉)

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泥沙

海滨地区

沉积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九寨沟的冰川)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水沉积

形成海岸地貌,沙滩

海滨地区的砂质海岸

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削高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3、地表的主要地貌类型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高考要点四板块运动学说

分类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和大陆板块

大陆和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海洋、海岭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常见的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和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

高考要点五山的形成

1、褶皱山

1、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变化,产生波浪形弯曲,形成的山。

2、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

3、常考的褶皱山:

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2、断层:

1、成因:

当地壳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破裂,形成上下的断层

2、断层生成的地貌:

山地、河谷、平原,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等。

3、火山:

1、成因:

一般由多个火山喷发组成,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没有被破坏的火山口是中央低的洼地,如长白山天池。

2、常见的火山:

日本富士山、长白山等

四、实际运用

山区建设交通建设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公路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线路选择

1、山路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2、路线选择地势低平的盆地或河谷;3、避开陡坡、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域;4、尽量选择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5、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农田水利设施等。

6、尽量少建造隧道、桥梁或填平谷、沟

1、节约成本;2、降低技术难度;3、保障施工安全;4、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高考要点六河流地貌的形成

1、河流地貌分为:

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

河流的凹凸岸:

河流凹受侵蚀,水深宜建设码头;凸岸堆积,适合做农田等。

3、河流的堆积地貌:

典型类型是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冲积平阳、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代表

洪积冲积平原

山区

(河流上游

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下降,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山口堆积,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相连形成冲积平原

成都平原、拉萨平原、宁夏银川平原、华北,东北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凸岸堆积成水下堆积,在河流枯水期露出,成为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连城一片就成了河漫滩平原

松嫩平原、长江中游平原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处的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于下坡且平缓,河水流速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河流对聚落的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提供的有利条件: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天然的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物资;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利于农耕,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分布的位置:

在山区河谷中,为防洪,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度的地带,高于洪水线,还有注意避开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震灾害。

2)影响聚落的大小:

河网密布地方,耕地破碎,聚落小,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稀少地区,耕地成大规模,聚落规模大,如华北平原。

3)影响聚落形态:

沿河分布的聚落呈线状分布。

备注:

热带地区,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所以人烟稀少,聚落也少,例如亚马逊平原。

巴西将首都建在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

高考要点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世界主要的自然带形成:

五种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

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二、世界自然带的类型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未发育

3.世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4、雪线及其影响:

1)定义:

指某地区常年积雪的下界(温度低于0)

2)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A、温度:

雪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同一山区,阳坡高,阴坡低)

B、降水:

雪线与降水量成反比。

山地迎风坡雪线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C、地表起伏:

平坦的缓坡,积雪易被风吹走,导致雪线升高;陡坡多雪崩,导致雪线下滑。

3)计算雪线高度:

按照温度每升高一千米降低6°来计算。

 

实战演练

读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为了解决生产用水,人工融冰所致

B.与人类活动无关,地球处于温暖期所致

C.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所致

D.黄赤交角变小,使太阳直射赤道时间变长所致

11.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预示今后()

A.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低地可能被淹没

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方向延伸

C.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降水更少

D.中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10.C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升高,到2009年冰雪已经消失,主要是人为原因即人类大量

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所致,故选项C正确。

11.A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指示着全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低地可能被淹没,故选项A正确。

由于全球温度升高,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降水多,中纬度地区由于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下降。

图1—4—5为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

由老到新。

该图完成8~10题。

8.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断层

9.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

图1—4--5

10.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中国西部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下图),据此回答1~4题。

 

若甲地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其名称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C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读图回答

(1)~(3)题。

 

(1)关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

B.该山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

C.该山地可能位于天山山脉

D.该山脉可能位于南半球

(2)关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草原带只分布于南坡

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北坡为

迎风坡

C.该山地位于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低

D.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

A.山地所处的经度

B.山地的相对高度

C.山地所处的经度和海陆位置

D.山地属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

答案:

1)C2)B3)B

 

 

答案:

1、B2、C3、A

 

答案:

1、b2\c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A.华山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

2.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为()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

答案:

1、A,2B

 

读表1,据此回答1~3题。

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1.B     2.C     3.A  

12.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材料一:

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

多的作物是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3)黑龙江省地区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13.解析:

(1)问:

直接从材料一中的图中读取。

(2)问:

A为三江平原,从农业区位条件结合三江平原的特征作答。

第(3)问:

热量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4)问:

结合全球气候变化作答。

答案:

(1)水稻;小麦。

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

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

从原有与主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2)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3)热量

(4)全球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读图14,分析下列问题。

(1)X至Y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X至Y自然带依次由森林、草原到荒漠,这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规律。

(3)试分析引起该地区自然带更替变化的原因: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Y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6分)

(2)纬度地带性(2分)

(3)X: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2分);Y:

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高影

响,高温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分);X—Y:

受(东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

交替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炎热干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分)。

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好还是B处好?

,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解题思路:

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

瀑布、峡谷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

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

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流水、风力的沉积作用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规范解答:

(1)A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2)黏土、粉砂、砂、砾石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3)与北岸(即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汉纵横交错

1.读“长江三峡地区地质构造图(图4—8)”回答

⑴三峡地区所处山地的名称是,从山岳类型来讲,属于山。

该地区的外力作用以作用为主。

⑵从岩性与地质构造分析,你认为①、②、③、④四处中被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选中的是处,理由是。

⑶图中各处山地的成因分别是:

①,③。

二者的区别在于。

1.【答案】

(1)巫山褶皱山流水侵蚀

(2)④该处为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地基稳固(3)背斜成山向斜成山①是因为地壳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成山,③是因为向斜中部岩层受到挤压,中部岩层较两侧坚固,不易侵蚀破坏,保存较多而形成的。

2.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图4—11),回答: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在线路选址时,通常回把线路地址选在。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它是由发育而成。

答案:

(1)成“之”字形分布陡坡

(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断块山地断层

 

36.(3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7分)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

该水

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10分)  

 

(3)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

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

(8分)

 

(4)东南亚华侨对中华文化心仪已久。

一华侨旅游团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历史文化七日游。

入境后,首先乘飞机到达著名古都城市B游览,该城市位于___________文化副区。

然后前往旅游热线区丙浏览,该旅游区有“一山一城一圣人”的说法。

据此说法并结合图示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11分)

36.(共36分)答案要点:

(1)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强烈;农作物需水量大。

(2)小浪底逐渐减少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沙质土壤,沿途河水下渗严重;沿途工农业及生活取水量大。

(3)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河运发达。

(4)中原 泰山(是断块山,为五岳之首)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泉城济南具有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