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6506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e.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e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了解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灯泡:

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C.铁钉:

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D.蜡烛:

我受热就会熔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氯气作自来水的消毒剂B.金刚石刻划玻璃

C.稀有气体用于作闪光灯、霓虹灯D.铜铝等金属丝用于作电线电缆

3.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中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

鼻子闻B.

嘴巴吹

C.

耳朵听D.

眼睛看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6.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SO3C.H2SO4D.CO

7.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奎宁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g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5︰22︰5

C.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8.蓝色的CuSO4溶液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具有催化作用,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CuSO4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产生大量气泡②产生蓝色沉淀③产生白色沉淀④溶液呈蓝色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9.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

1滴水中约有1.67×1021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含有不同种分子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变大

A.AB.BC.CD.D

10.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

SO2B.CO2

COC.Fe

Fe2O3D.H2O

O2

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SO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

1:

5

D.参加反应的甲乙二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2.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设计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D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粉

在氧气流中加热

A.AB.BC.CD.D

13.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流程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该流程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B.膜反应器中反应为:

2HI=H2+I2

C.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硫酸D.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I2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B.BC.CD.D

15.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

4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符号填空:

(1)构成干冰的粒子____;

(2)4个铵根离子____;

(3)氖气____;

(4)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

(5)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

17.水和空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缺少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

(填序号)

A医疗急救B食品充气防腐C充入灯管,防止灯丝烧掉

(2)下列措施中对减轻空气污染有效的是____(填序号)

A家家都用汽车接送孩子上学B在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处理装置

C提倡大、中学生上学骑自行车D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3)关心水、爱护水,让水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

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嗅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为达到c指标,先使用高铁酸钠(Na2FeO4)作絮凝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再静置,然后采用右图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在制作过滤器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填序号)。

②为了实现a、b指标,可以利用____(填物质名称)的吸附作用而达到;

③取适量经过上述①②步骤处理后得到的水于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水样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达到的d指标的方法是_____。

(4)有O2和H2的混合气体共20g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得到水蒸气18g,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氧气不可能超过__g,氢气不可能超过___g

三、实验题

18.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____②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装置序号)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填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填仪器名称)。

(4)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5)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CH4)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如用G装置来收集,甲烷应从___(a或b)通入。

(6)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填字母代号)。

①从f端通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A④③①②③B③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③

四、科学探究题

19.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固体,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

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

实验二、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

(信息提供)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

②浓硫酸是实验室里一种常用的干燥剂,能干燥某些气体。

(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气体。

(结论)通过上述探究:

草酸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讨论)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定量探究)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收集装置F中的白色固体,测其质量为10g,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试管: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该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故A错;

B、灯泡:

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电灯发光只是把电能装化为光和热,电灯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

C、铁钉:

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后和原物质铁截然不同,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蜡烛:

我受热就会熔化,蜡烛状态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A

【解析】

A、利用了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正确;B、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错误;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高压的情况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错误;D、铜线制电缆二者在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没有变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C

【解析】

A、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气体的气味,应该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直接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错误;

C、具有氢气纯度方法为: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动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听声音,故正确;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者俯视刻度线读数,故D错误。

4.C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紫色,A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选项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为红热状态,D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

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SO2。

故本题选A。

7.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错误;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5︰22︰5,正确;C、由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原子构成分子,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错误;D、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青蒿素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硫酸铜溶液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具有催化作用,向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中滴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作催化剂,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

故选:

C。

【点睛】

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9.D

【详解】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释正确;B、1滴水中约有1.67×1021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正确;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解释正确;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随着温度的变化,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原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解释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

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转化能一步实现,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实现,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正确;

D、水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转化能一步实现,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此反应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上述可知,甲是SO2,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正确;

C、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为

,故C说法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

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更直观的展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各微粒之间的比例关系。

但是在做题时注意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有新物质生成,故反应前后相同的结构,实际为不参加反应的,故不能计入反应中。

12.B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设计的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能助燃,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设计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磁铁可以吸引铁粉,可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故选项设计的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C粉在氧气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的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B

【详解】

A、二氧化硫作反应物,生成了硫酸、氢气等,采用该流程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膜反应器中碘化氢在500℃分解,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离器中的产品中碘化氢用于生成氢气,副产品是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碘是反应器的反应物,是膜反应器的生成物,能被循环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工业上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的流程图,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C

【详解】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产生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项错误;B、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冷却过程中气体被消耗即冷缩,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前压强时先变大后变小,故选项错误;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

(41%-25%)=1:

8,故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故正确。

故选C。

16.CO24NH4+Ne3NO2

Al2O3

【详解】

(1)构成干冰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符号为

(2)离子符号前数字表示离子个数,4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3)氖气的化学式为

(4)分子式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

(5)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为+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元素为-2价,铝元素为+3价,其化学式为

17.ABCD+6玻璃棒D活性炭硬水煮沸184

【详解】

(1)A医疗急救为氧气用途,符合题意;

B氧气会加速食品的腐败,食品充气防腐不是氧气的用途,不符合题意;

C氧气会与灯丝反应,充入灯管,防止灯丝烧掉,不是氧气的用途,不符合题意;

故填:

A。

(2)A家家都用汽车接送孩子上学,增加废气排放,加重空气污染;

B在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处理装置,减少废气排放,减轻空气污染;

C提倡大、中学生上学骑自行车,减少废气排放,减轻空气污染;

D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减少废气排放,减轻空气污染;

故选BCD。

(3)高铁酸钠(

)中,钠为+1,氧为-2价,设铁的化合价为x,则

,x=+6,故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采用右图装置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在制作过滤器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滤纸不能出现缺口,故填:

D。

②为了实现a、b指标,即除去异色、异臭和异味,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而达到;

③取适量经过上述①②步骤处理后得到的水于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水样是硬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达到的d指标的方法是煮沸,煮沸可使水中的钙镁离子沉淀。

(4)设参加反应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2g,y=16g;可知有2g氧气或氢气未反应,则氧气不可能超过18g,氢气不可能超过4g。

18.长颈漏斗水槽AF2KMnO4

K2MnO4+MnO2+O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能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不漏气AbA

【详解】

(1)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仪器的组合为AF,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分液漏斗。

(4)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不漏气;

(5)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A,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如用G装置来收集,甲烷应从b通入。

(6)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①从f端通氮气(除尽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检验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故填:

A。

19.冷却草酸蒸气,防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C2O4•2H2O

CO↑+CO2↑+3H2O燃烧掉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8g

【解析】

【详解】

实验一:

草酸晶体受热易升华,装置B中是冰水混合物,可冷却草酸蒸气,防止其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

因为装置B已经排除了草酸的干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实验二:

(1)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进入装置E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氧化铜变为了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如果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结论:

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草酸的分解产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产物中还应该有水,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2H2O

CO↑+CO2↑+3H2O

讨论: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燃烧掉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定量探究:

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x,

CuO+CO

Cu+CO2CO2+Ca(OH)2==CaCO3↓+H2O

=

,解得x=2.8g

【点睛】

找出CuO+CO

Cu+CO2中CO与CO2的相应关系,CO2+Ca(OH)2==CaCO3↓+H2O中CO2与CaCO3的相应关系,然后找出CO与CaCO3的对应关系,可减少计算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