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580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docx

河南省各地农业发展概况

三门峡市:

(1区、3县、2市)6

湖滨区、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

南阳市:

(2区10县、1市)13

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

平顶山市:

(4区、4县、2市)10

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石龙区

焦作市:

(4区、4县、2市)10

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

三门峡

湖滨区

湖滨区农业区划分为四个区。

河川菜粮畜禽区 包括交口、崖底两乡的18个村,总面积90661亩,约占全区总面积29.4%,耕地总面积29071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30.8%。

人均耕地1.03亩。

水浇地16336亩,人均0.58亩。

该区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和,适耕期长,以壤质垆土为主,土壤比较肥沃;水利条件比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菜、粮亩产、总产均居湖滨区首位。

农作物一年多茬,且常间作、套种和混播。

蔬菜为纯菜地,以春、夏、秋菜为主。

粮油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油菜、花生等。

该区发展方向应以服务城市生活为主,提高蔬菜产量,增加蔬菜品种,大力发展养牛、养禽、养鱼,提高肉乳蛋商品率,把该区逐步建设成为城市菜、肉、乳、蛋、鱼副食品生产基地。

黄河沿岸粮油防护林区 包括崖底、会兴两乡的8个村,总面积47411亩,约占全区总面积15.4%,耕地面积8952亩,约占全区耕地9.4%。

人均耕地0.7亩。

水浇地3820亩,人均0.3亩。

该区紧靠黄河,可以提水灌溉,但河岸坡陡沟深,地形破碎,灌溉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多为白面土,肥力中等,以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

今后应以粮油生产为主,适当发展蔬菜生产;同时积极营造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

丘陵粮油杂农桐间作区 包括磁钟、交口、崖底、会兴4个乡的17个村,总面积79499亩,约占全区总面积25.8%,耕地面积34560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36.5%。

人均耕地1.89亩。

水浇地10044亩,人均0.55亩。

该区地貌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侵蚀严重。

塬面较窄,地面汇水面积小,补给条件差,地下水位深,干旱严重,土壤以白面土、红黄土和砂礓红黄土为主,肥力较低。

六十年代初期多种植春玉米及谷子等耐旱春播作物。

六十年代后期,逐步形成了以小麦、玉米、花生、杂粮为主的旱作种植制度,夏粮普遍采用间、混、套种,土壤得到改良,生产水平有了提高。

今后应在走有机旱作道路,提高粮油单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高庙山林牧农副区    包括高庙乡9个村,总面积90224亩,占全区总面积29.3%,耕地面积22100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3.3%。

人均耕地1.84亩。

水浇地700亩,仅占耕地面积的3%。

该区为山区,气温低,无霜期短,地下水源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多为砂礓红黄土,土壤瘠薄,耕作条件差,种植以小麦为主,荒沟荒坡面积大,矿藏比较丰富。

根据该区条件,应以林牧农副为主,充分发挥林牧优势。

同时,就地取材,发展采矿业,办好工副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渑池县

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北部是以东崤山为主的山区,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地区,中部是涧河盆地。

境内最高处为韶山,海拔1463.2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

县内耕地既宜于粮、草、牧、林,又是烤烟生产最适宜类型区,隶属豫西崤山优质烤烟区。

1993年渑池县被评为“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二级达标县”。

粮食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为主。

经济作物以烟叶、瓜菜、花生、油菜为主。

果类以仰韶黄杏、大牛心柿、苹果为主,此外还有红果、桃、李子、核桃等。

有野生植物156科1218种。

其中,药用植物有702种、牧草428种。

仰韶黄杏、仰韶柿饼、烟叶、仰韶酒、中成药、坻坞小米等为渑池特产,名扬国内外。

由于本县地处黄土高原和东部大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北温暖带的南缘,所以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生息。

就植物而言,县内栽培作物共有粮、棉、油、烟、麻、瓜、蔬、绿肥等40余类、451个品种。

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瓜菜、花生、油菜中药材、食用菌为主。

陕县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全县13个乡镇,总人口34.4万人。

总面积1609.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6万亩,其中旱地48万亩,最低海拔252米,最高海拔1884.8米。

陕县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3.9 年降雨量554.9毫米左右,年蒸发量2361.3毫米左右,无霜期219天,由于季风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干旱和干热风是主要灾害,平均十年九遇。

陕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38.3万亩。

农业以粮、果、牧、烟、菜为主导,不断改善种植、加工条件,使陕县较早的成为国家商品粮和国家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之一  。

为了探讨旱区小麦高产稳产技术,研究旱地肥水调控手段之效果,陕县借九七年全国农技总站和省土肥站"陕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之东风,用两年时间进一步丰富了陕县原有的"四水一早"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四水一早"、"五新"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经两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82年起,陕县人民针对陕县实际,在旱作小麦生产中探讨了一套生产经验,把"深翻改土,以土蓄水;合理施肥,以肥调水;选用良种,以种节水;精细管理,以备保水及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称之为"四水一早"技术,项目实施中,突出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卢氏县

全县发展烟叶10万亩,是豫西崤山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曾连续十三年获全县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称号。

所产黑木耳具有色正、肉厚、朵大、发泡率高等特点,多次获国际金奖。

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中药材1225种,年产量达3000余万公斤。

全县有天然草坡面积372万亩,人工种植草场8万亩,总载畜量150万个羊单位,全县有林业用地416.8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3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7%,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林业大县。

伏牛白山羊豫西脂尾羊。

 卢氏鸡,我县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现有森林植物104科,602种。

丰富的森林资源使卢氏成为全省重要的林果产品基地之一,年产核桃350万公斤、板栗20万公斤、油桐1.6万公斤、生漆2万公斤、猕猴桃45万公斤、山渣25万公斤、柿子520万公斤。

卢氏黑木耳

卢氏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类菌植物,其营养极为丰富。

据<礼记内则>记载和汉学者郑玄的注解,以及宋代陈皓的<礼记集说>,都证明黑木耳为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

(1)、中药材  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有“一步三棵药”之说和“天然药库”美称。

已发现的品种多达1225种。

野生中药材量大质优,人工种植规模可观,有10万亩之多。

连翘和丹参被列入全省六大中药材基地行列。

  

(2)、蚕茧  植桑养蚕前景喜人。

现有桑园3.5万亩,年产鲜茧4200吨,近年内植桑面积将达到10万亩。

  (3)、核桃、食用菌  卢氏核桃、木耳、香菇量大质优,是豫西地区名贵特产。

  (4)、果、莱  全县盛产桃、李、杏、柿、苹果、樱桃等多种水果及板栗、核桃等,水果产量达5万吨、干果5000吨,其中官道口镇的苹果、文峪乡樱桃沟的樱桃、洛河沿岸的李、杏、西南山的柿子在省内享有盛名,洛河沿岸各乡盛产辣椒,范里、文峪的土豆也很有名。

 

近年来,卢氏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度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烟、菌、药、牧、果、草、蚕”七大产业;狠抓做大扶强,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速度和效益,形成了制药厂、水泥厂、发酵厂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

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合作建设的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依托资源优势,卢氏当地企业也发展迅速诸如卢氏县绿之源特产有限公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卢氏燕居核桃酒卢氏麻片卢氏核桃卢氏木耳卢氏香菇卢氏猴头卢氏天麻

卢氏鹿茸卢氏麝香卢氏羌活卢氏玄参卢氏人参卢氏鹿茸卢氏麝香卢氏羌活卢氏玄参卢氏人参卢氏板栗卢氏蜂蜜卢氏麻片大石河土豆大石河玉米

义马县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豆类等10多种。

经济作物有油菜、烟草、芝麻、瓜类等。

蔬菜

有萝卜、白菜、葱、大蒜、菠菜、番茄、辣椒、黄瓜、南瓜、豆荚等。

主要林木为杨、柳、椿、柏、槐、桐、楸、榆等百余种,以及新引进的街道绿化观赏树种数十种。

经济林种有柿子、桃、杏、枣、苹果、核桃、红果、葡萄等数十种。

野生药材主要有柴胡、黄芩、血参、桔梗、何首乌等10多种,以及人工栽培的芍药、苏子等10多种。

动物中家畜家禽有牛、马、骡、驴、猪、羊、狗、兔、鸡、鸭、鹅、蜂等;野生动物有草兔、黄鼬、狐狸、田鼠、鱼、鳖、蛇、蟹等。

鸟类主要有喜鹊、乌鸦、麻雀、黄莺、鸽子等。

另外还有猫头鹰、青蛙、瓢虫、草长蛉等100多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动物。

义马市农业区域面积较小,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城郊型农业发展,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并略有增长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非粮作物的种植业和畜禽类的养殖业。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丰富城市人民的生活品供应。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在近郊农村的常村、霍村、千秋、狂口等村重点发展蔬菜,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在耕地较少的裴村、三十里铺、南河等村发展食用菌;在丘陵区的梁沟、石门、石佛、马庄等村发展烟叶;在土地面积较广的苗元、二十里铺、付村、郭庄、常村、河口、礼召等村发展养猪、养鸡、养小尾寒羊和特种动物养殖。

进一步形成蔬菜基地、养殖基地、食用菌基地和烟叶基地,使农业产业化成为全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2000年,农业总产值5115万元,粮食总产量10456吨。

全市20个行政村,已有裴村、义马、马岭、霍村、常村、三十里铺先后步入小康村行列。

  畜牧产业化发展迅速。

近几年义马市相关部门通过育龙头、建基地、树品牌、推科技,不断推进畜牧产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义马市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由原来的义华养殖公司1家,发展到目前的义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义马市畜牧养殖培育中心、顺达牧业公司4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农户变散养为圈养,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同时通过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猪、鸡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

2006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2%,畜牧业已成为义马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全年肉类总产量1935吨,同比增长10.3%,

灵宝

 灵宝有三大宝,苹果、黄金、大枣,在全国性的鉴评中,灵宝市的红富士、新红星等10多个品种多次夺魁,果品生产是全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其它物产有贵妃杏,大枣,核桃,草莓,厥山葱,灵宝线椒,阌莲等。

 灵宝市地处黄河中游,豫西山地,境内河川、岭塬和高山之地形兼而有之,加上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灵宝多姿多彩的土特名优产品。

干鲜果品类有苹果、大枣和贵妃杏等。

苹果面积3.33万公顷(50万亩,园艺局提供数字),年产果品5亿多公斤。

其中红富士苹果面积3.2万公顷(48万亩),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和外销基地。

大枣面积4000公顷(6万亩),果实皮薄肉厚,味鲜香甜,鲁迅和曹靖华先生曾给予很高评价。

贵妃杏主要产于黄河沿岸沙土地带的冯佐村和北沟村,果实大如鸭蛋,最大的重200克,果肉细韧,甜酸适口,芳香浓郁。

  农产品类有小麦、玉米、黄豆、棉花、烟叶和花生等。

灵宝“421黄豆”颗粒大,色纯正,含蛋白质多,营养丰富,被国家确定为“421黄豆”生产基地。

灵宝棉花质量高、绒长,色泽好,拉力强,国内外驰名,曾被誉为灵宝“三大宝”(苹果、棉花和大枣)之一。

灵宝烟叶尼古丁含量高,外观质量好,叶脉组织细致,油分充分,弹性好,内含物质丰富,光泽鲜亮,颜色金黄,气香质好,口味醇和,有“代云烟”之称,年种植2800公顷(4.2万亩),总产量480万公斤。

  蔬菜类有阌莲、娄下线椒、南嶥山葱和北嶥山蒜等。

阌莲因产于原阌乡县城一带而得名,又名九孔莲,因个大质好,肉细且白,质脆多汁,味甘清香,故吃时爽口,咽后余香。

线椒色红发亮,辣性强,油质大,果肉厚,香气浓,晒干后发皱,又名皱椒,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河南皱椒,最高年出口量为30吨,主要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

南嶥山葱产于尹庄镇南嶥山村,葱白细腻,葱叶茂盛,葱香扑鼻,入口略辣而带甜味,曾俏销港澳市场。

民间有:

南嶥山葱,北嶥山蒜,娄下的秦椒(灵宝对辣椒的别称)辣半县之称。

中药材种类繁多,共有1020种,占《本草纲目》收录品种的53.9%,其中以杜仲、丹参、柴胡、连翘、黄精和甘遂等远近闻名。

近年来,人工种植(含封山培育)中药材发展迅速,止2001年底,面积达到4616公顷(69240亩),产值约450万元。

主要有寺河乡和朱阳镇万亩封山育翘(连翘)基地,焦村镇千亩蒲公英和千亩黄姜基地,朱阳镇和苏村乡10万穴天麻基地,以及朱阳镇寺上村的1000公顷(1.5万亩)杜仲基地等。

 灵宝苹果

  

苹果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别名有:

奈、林檎、里檎、来檎、频婆果等。

晋代,洛阳已有苹果种植,但那时的品种不佳。

十九世纪欧洲优良品种传入我国,果实大、味佳、耐贮藏,迅速得到了推广。

现在,苹果成为我国大宗水果品种之一。

  灵宝是河南省最大的苹果基地,产量已达一亿数千万斤。

灵宝苹果的栽培历史,清代县志有记载。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阌乡县志》载:

'苹果,有亦不多'。

1923年,灵宝实业家李工生从烟台、青岛等地购回西洋新品种苹果树苗,倾其家产,惨淡经宫营,几经周折,终获成功。

三十年代,全县苹果园近3000亩,年产20余万斤。

品种有倭巾、不国光、伏花皮等。

灵宝大枣

  灵宝大枣

  

  

灵宝大枣为灵宝著名的三大宝(大枣、苹果、黄金)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集中产于灵宝市境内沿黄河沙壤地带。

品种以圆枣为主,又称疙瘩枣。

果实大,多为短圆筒形,单果重25克左右,最大的达33克。

果皮深红,肉厚核小,质韧汁少,味甘甜,肉质松软,风味佳,带有清香,含糖量高,适宜制干枣和酸枣。

制作成的干枣富有弹性,压扁可还原,适于长途运输,因而驰名全国。

鲁迅先生曾称赞说:

“红枣极佳,为南中所元法购得。

”著名翻译家曹靖华亦写诗赞道:

“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

灵宝核桃

  

灵宝核桃为灵宝三大宝(核桃、大枣、苹果)之一,营养丰富。

  核桃学名胡桃,树根深、冠大、耐干旱,适合在排水良好、含钙质的肥沃土壤中生长,每年四五月开花,"白露"前后果熟,外皮肉质青色,核果呈球型。

木才纹理直,结构细密,不翘裂,为军工、农具、家具、体育器械的上等用材。

树皮和外果皮可提取单宁,果核壳可制活性炭,叶可杀虫。

核桃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山区发展经济林的主要树种,为卢氏县土特产品之一。

  核桃仁营养丰富,可作糕点的配料,又可作医保健食品。

内含脂肪60%,蛋白质17%,还有

  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

其中蛋白质、脂肪

  的化学结构特殊,易被人体吸收,能抑制人体中胆固醇升高,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衰老;它

  所含的赖氨酸还有利于脑力和体力的恢复,中医把核桃列入补胃健身的药物。

 焦村镇

是灵宝苹果之父李工生的故乡,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果、林、牧、菌、药、菜、草、设施园艺八大特色产业。

果园总面积5.3万亩,主要苹果品种有红富士、华冠、红星、嘎啦、美国8号、秦冠等,年产优质苹果7000万公斤以上。

焦村镇是豫西食用菌第一镇,年栽植食用菌500万袋以上,主要菌类品种有:

香菇、杏鲍菇、金针菇、白灵菇、灵芝,2001年被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命名为“河南省食用菌先进基地(乡)镇”,该镇培育的“灵芝盆景”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已走向市场。

以布尔山羊和三元杂交瘦肉型猪为代表的畜牧业蓬勃发展,目前,该镇牛、羊、猪、鸡主要畜产品存栏量分别达到2021头、10910只、20850头、10900只。

焦村镇南山北塬,沟壑纵横,宜林面积大,该镇贯彻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植树造林深山栽植刺槐、侧柏18000余亩,浅山栽植核桃、大枣5000亩,有林地面积4.6万亩,为配合落实封山禁牧,牛羊圈养政策,该镇“立草为业,草牧联动,加快畜牧业发展”,共完成果园种草10000亩;退耕还草3000亩,主要品种有白三叶和紫花苜蓿。

2003年,全镇种植药材5000亩,其中黄姜4000亩;发展日光温室蔬菜75亩,露地蔬菜1891亩,小杂水果面积达6000余亩,主要品种有:

金寿杏、黑宝石李、胭脂红桃、红提葡萄等。

阳店镇

该镇按照“果业立镇”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加大环境投资力度,强化果农技术培训,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加大果品生产力度,积极创建精品苹果、小杂水果产业群,逐步实现果品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产量型过度,向质量型、产品型靠拢,向商品型、经济型转变。

截止目前,该镇完成果品总产量1.2亿公斤,建成山区精品苹果和塬区优质苹果两大示范区4000亩;引进新苹果品种及小杂水果品种10余种;新发展新品种水果面积1600余亩,小河村仅“红不软”桃一项就为农民增收250多万元;阳店村、观头村等30余户果品收购大户联资200余万元,硬化道路5000平方米,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新交易果品市场,可容纳600余户果农进行销售,200余户客商进行交易,有力加强了阳店镇果品市场的产、购、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建设。

故县镇

要实现镇域经济的腾飞,必须抓住农业这个基础。

故县镇在农业发展中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区域抓特色、生产抓基地、产业抓龙头、全面抓服务”的总体思路,运用“宏观启动、示范带动、科技拉动、政策推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林、果、牧、烟、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三化”兴农。

在林业生产方面,以林业生态市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狠抓生态林建设、经济林建设和生态村建设3个重点,以精品点、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采取专业队施工与全民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3700亩,生态廊道绿化200亩,村镇绿化220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000亩,新栽大枣652亩、核桃355亩。

  在果品生产方面,以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奖补力度,突出宣传引导,狠抓责任落实、技术服务、督促检查等关键环节,注重集中连片与散户栽植相结合、黄桃栽植与苹果栽植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全力推进果品生产产业化进程。

继续对黄桃栽植实行以奖代补,并对集中连片栽植面积较大的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促进了果品生产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镇共新发展果树8000余亩,其中苹果4300亩,黄桃3000亩,其他小杂水果700余亩,完成果树树形改造8000亩,苹果套袋3亿只。

  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坚持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广环保养殖技术,扎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已新发展规模养殖场4个,发展养殖专业户26户,生源肉猪养殖、宏源万头奶牛养殖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进展顺利,全镇牛、猪、羊、鸡存栏分别达7770头、3.7万头、2700只、7万只。

  在烟叶生产方面,强化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进一步加大资金奖补力度,激发群众发展烟叶积极性,将市烟叶特产税返还款的25%—50%用于对发展烟叶村的奖补,全镇共完成烟叶栽植2700余亩,实现了种植面积的翻番,新建烟炕86座,烟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烟叶生产已成为塬区群众致富的一项主打产业。

  在蔬菜生产方面,以巩固面积、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已经新发展蔬菜大棚30亩,引进新品种3个,蔬菜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

同时,积极发展中药材和食用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输出渠道,加强技能培训,保障务工权益,上半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1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

南阳市

宛城区:

全国所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宜种植,富有中原粮仓之称,是国家的商品粮、棉花生产基地。

中国十大名牌棉花之一“天骄”牌棉花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

  今年,宛城区围绕白河和百里白桐干渠开发,科学调整农业结构。

白河沿线6万亩沙荒瘠薄地已种植经济林2万余亩。

在白桐干渠沿线共开挖鱼塘400多个,有效养殖水面达3500亩以上,建成畜禽饲养场180个,形成9个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区,发展莲藕5000亩,林果3000余亩,已实现“塘内养鱼虾、塘边养畜禽、空档种花果”的立体发展模式。

  并以郑州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技术为依托,已开发大绒蟹、鲈鱼、桂鱼、美国胭脂鱼等名优特水产养殖。

建立起了南阳月季集团、金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40多个集畜牧、水产养殖、垂钓、花卉林果、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郊型庄园式农业工业园区。

  通过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经济,全区农业产业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优质粮棉、蔬菜瓜果、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出鱼虾、蔬菜、干鲜果、畜禽四大名优特产。

经过规划调整,宛东粮棉生产、白桐干渠开发、宛中蔬菜、白河沿线林果四条经济带已初步形成。

特色乡镇:

新店乡:

林果花卉、畜牧养殖是该乡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己建成了独具新店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林果业,发展优质林果面积已突破15000亩。

建成了3000亩杏李基地、2000亩优质桃、2000亩优质梨基地、1000亩金太阳杏基地、500亩冬枣基地等五大基地。

花卉业,在省定万亩高效示范园内,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运作模式建成了5000亩食用玫瑰和月季基地。

畜牧养殖业,以创基奶牛繁育基地、新店综合养殖场等为龙头,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止2002年底,全乡建成养殖小区7个,建成各类养殖专业场124个(万头猪场3个),养殖专业村达18个,专业户320户。

高庙乡:

小辣椒的收购加工2、黄牛系列养殖加工3、小尾寒羊养殖加工4、食用菌种植加工5、农牧业高新科技应用推广

汉冢乡:

林果业现已在项目区建成了一个4000亩的林果基地,在通道工程建成了一个1000余亩的林果带,品种以优质桃为主,全乡林果面积已达5500亩,获得了重点突破。

畜牧业实现产值3700万元。

水产养殖业现有水面3200亩,其中名优特养殖800亩,20多个品种,4大示范基地,2002年实现产值1800多万元,已成全市最大的淡水   池养鱼基地。

招商引资上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

2002年,全乡引进和达成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1628万元。

集镇建设按照“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位一体的思路,以扩街建市场为重点,带动全乡经济发展。

集镇现已形成2纵2横4条街道,总长3000米,已建成封闭性专业市场2个,水电、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乡各类企业352家,其中100万元以上企业6家,各类非公有制企业238家。

茶庵乡:

近年来,茶庵乡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棉花、畜牧、食用菌、高效农业等支柱产业,狠抓落实,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0135亿元,比2001年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2254元,2万亩节水示范园是我乡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涉及8个行政村,占全乡总耕地的三分之一,示范园内购相连,路相同,机井、硬化渠配套,现已形成年产值达千万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3000亩菜、果、瓜生产基地,5000亩小杂果经济林基地,5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等八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红泥弯

2002年全镇优质棉种植6万亩,小辣椒3万亩,并建成了三千亩小辣椒示范方,千亩美国杏李基地,千亩青豆、荠荠菜示范方,千亩甜玉米基地,千亩蓖麻制种基地,百亩设施农业基地(温棚蔬菜)。

以黄牛、生猪为主要品种的养殖业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以“红光肉联厂”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