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950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docx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

2019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最新练习题

一.选择题:

2019年8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此时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

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牛郎星属于()

A.行星B.恒星C.慧星D.卫星

2、牛郎星位于()

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地月系

7月25日,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分析“火星快车”探测器(目前在火星上作业)上传输的观测数据,发现在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约1.5千米处存在一个约20千米宽的液态水湖。

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有望引发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

据此完成3-4题。

3、“火星快车”探测器目前已脱离()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除存在液态水外,火星还具有稀薄的大气,形成其稀薄大气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日地距离适中  B.地表温度较高      

公转周期适中    D.体积质量适中

2019年4月9日晚,娥眉月与火星、恒星毕宿五组成了一张有趣的“笑脸”,上演“双星伴月”美丽天象。

读图,完成5-6题。

5、上演“双星伴月”美丽天象的天体包括()

①星云②行星③流星④卫星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我国计划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将登陆火星。

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地月系

7、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8.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

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

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右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该天体系统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读下表,完成9~10题。

行星名称

与太阳距离

(106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大气及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

水星

58.1

87.9天

58.6天

极稀薄,

氦、汽

白天350,夜晚—170(固体表面)

金星

108.5

224.7天

243天

浓密,CO2

480(固体表面)

地球

150

1.0年

23时56分

浓密,N、O

22(固体表面)

9、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水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C.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D.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原因是(  )

①地球上有水,其他行星上没有水 

②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 

③地球上的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 

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二、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适宜太阳系部分行星数据。

相对质量(地球为1)

相对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大气成分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水星

0.05

0.056

5.43

87.9d

58.6d

He、Na、O₂

179

金星

0.82

0.856

5.24

224.7d

243d

CO₂、N₂

475

地球

1.00

1.00

5.51

1y

23h56min

N₂、O₂

15

火星

0.11

0.150

3.94

1.9y

24h37min

CO₂、N₂

-63

(1)表中行星自转周期最接近的是 和  。

表中行星大气主要成分相同的是 和 。

(2)据表推测水星公转周期最短的原因。

(3)据表说明将火星建设成另一个“地球”需要改造的方向。

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B4、D5、C

6、D7、B8、D9、C10、D

二、综合题:

(1)地球火星金星火星

(2)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围绕太阳运行的距离最短,故公转周期最短。

(3)将以CO₂、N₂为主的大气成分转变为以N₂、O₂为主的大气成分,以适合生物呼吸;提高固体表面平均温度,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

 

解析:

第1题,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的轨道排序由内向外为“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水星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金星固体表面平均温度为480℃,比水星高。

第2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最重要条件,应是自身独特的条件。

其中的日地距离适中,太阳的光热条件又是地球宇宙环境中生命物质存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因素,其他自然现象大多与此相关,故④是正确的。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地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和物质运动所产生的重要结果。

体积和质量是保留地球大气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成分,故②是正确的。

答案:

1C 2D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并于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下图为“登月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并于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下图为“登月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远在美国纽约(40°N,74°W)的华人收看嫦娥四号

登陆月球背面电视直播画面的当地时间为

A.2日21:

26B.3日2:

26

C.3日5:

26D.3日15:

26

2.嫦娥4号登陆月球后一周内姜堰的昼夜长短为

A.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

B.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

C.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D.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

3.嫦娥4号登陆月球后的半年内,姜堰的正午太阳高度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再变小D.先变小,再变大

FAST,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俗称“中国天眼”(如下图),在2016年9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它目前所能探测到的范围130多亿光年。

读图完成4~5题。

4.天眼能探测到的最远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5.太阳活动对天眼工作的影响主要是

A.干扰探测信号B.破坏天眼设备

C.缩短观察时间D.出现供电异常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

专家表示此次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7~8题。

7.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最有可能约是

A.2000~2001年B.2002~2003年C.2004~2005年D.2006~2007年

8.关于“闪焰”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B.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闪焰”主要发生在光球层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1.远在美国纽约(40°N,74°W)的华人收看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电视直播画面的当地时间为

A.2日21:

26 B.3日2:

26

C.3日5:

26 D.3日15:

26

2.嫦娥4号登陆月球后一周内姜堰的昼夜长短为

A.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

B.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

C.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D.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

3.嫦娥4号登陆月球后的半年内,姜堰的正午太阳高度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答案】1.A   2.C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时区的换算。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时间为东8区,美国纽约为西5区,东8区的时间要比西5区的时间早13个小时,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嫦娥4号发射,当时纽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计算为2019年1月2日21时26分,故A正确,BCD错误。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嫦娥4号登月为1月,一周内,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运动,则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

姜堰位于江苏省,为北半球,则可得此时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故C正确,ABD错误。

【3题详解】

嫦娥4号登月后的半年内,也就是1月到7月,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至北回归线,再向南运动;姜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因此,太阳直射点先向着姜堰运动,然后再远离,因此姜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至最大,再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某地所在纬度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

 

FAST,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俗称“中国天眼”(如下图),在2016年9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它目前所能探测到的范围130多亿光年。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天眼能探测到的最远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太阳活动对天眼工作的影响主要是

A.干扰探测信号 B.破坏天眼设备

C.缩短观察时间 D.出现供电异常

【答案】4.D   5.A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宇宙空间的知识点和太阳活动的影响,较基础。

第1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人类所能观测的宇宙范围,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最远”。

第2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含义和太阳活动的影响。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它目前所能探测到的范围130多亿光年”,太阳系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最大范围为200亿光年,因此,天眼能探测到的最远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ABC不对,D正确。

【5题详解】

太阳活动释放出的电磁波、强烈射电、带电粒子等会干扰探测信号,A对;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变化,会向宇宙空间释放电磁波等,不会破坏天眼设备,B不对;太阳活动可能会干扰来自宇宙空间的信号,但是不会影响天眼的观察时间,C不对;天眼的供电情况由当地的供电系统决定,不会受太阳活动影响,D不对。

故选A。

 

6.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

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下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该天体系统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的知识点。

解答时要注意“Trappist-1”恒星系统中的中心天体是“Trappist-1”,它为其它行星提供热量;然后根据“Trappist-1”和太阳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比较来推测其宜居带的位置。

【详解】根据材料,“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 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则为了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则宜居带距离中心天体的距离应当比日地距离要近。

故选D。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原因,其中日地距离是最主要的因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生命存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

专家表示此次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最有可能约是

A.2000~2001年 B.2002~2003年

C.2004~2005年 D.2006~2007年

8.关于“闪焰”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闪焰”主要发生在光球层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答案】7.D   8.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较基础。

熟记太阳活动的周期、主要类型、分布位置、在地球上观测地点、产生影响即可解答。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最有可能约是2006~2007年,故答案选D。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闪焰”为太阳耀斑大爆炸。

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北方很少见到,A错误;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从而会使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B正确;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C不对;太阳活动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有可能降水增多,也有可能降水减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5.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D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    D.月球

7.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D

 A.耀斑爆发产生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8.下列各组行星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 (   )A

A、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

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    D、地球、土星、火星、木星

9.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黑子、耀斑和太阳风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①、②两地(   )

A.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自转角速度相等,①地线速度大

D.自转线速度相等,②地角速度小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甲处运行至乙处期间,②地(   )

A.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B.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C.极昼范围扩大

D.所处季节相同

【答案】1.C   2.B

【解析】

【1题详解】

主要考查了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图中①地位于赤道,①②地位于30°N,所以两地角速度相等,①线速度大。

故选C。

【2题详解】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公转方向为顺时针,由地轴倾斜方向和太阳光照射情况,可以判断甲处到乙处是由夏到冬期间,②地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昼渐短,夜渐长,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没有出现极昼。

所以ACD错,答案选B。

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2019-2020学年9月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业达标训练

1.1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解析:

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不完全一致;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八颗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实际上是其他行星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较小,接近0°,但不等于0°,因此不是完全重合。

答案:

B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

据此完成4~5题。

4.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 ④不属于河外星系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②③

5.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①大气环流 ②石油、天然气资源 ③火山爆发 ④地壳运动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4~5.解析:

第4题,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地球属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与金星和火星相邻。

故选C。

第5题,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石油、天然气资源中能源是来自地质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的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

故选A。

答案:

4.C5.A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回答6~7题。

6.“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B.恒星

C.卫星D.彗星

7.“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B.地球

C.行星D.恒星

6~7.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蓝月亮”围绕行星公转,因而属于卫星。

第7题,“蓝月亮”本身不发光,其光照应来自能发光的恒星。

因为“蓝月亮”是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的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因而其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

答案:

6.C 7.D

8.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  )

A.金星、地球、火星

B.水星、木星、土星

C.地球、天王星、木星

D.火星、水星、冥王星

解析:

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将行星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包括: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答案:

A

9.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

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解析:

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太阳系中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答案:

C

据某报刊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据此回答10~11题。

10.“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1.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大在气层

10~11.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地球所在的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因此可判断“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故选C。

第11题,由材料“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分析可知,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温度太高,因而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

故选B。

答案:

10.C 11.B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世人对甲星球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是(  )

①存在液态水,说明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现象 

③液态水可以形成多样的地表形态 

④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液态水才可具备此基本条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与甲、乙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12~13.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甲、乙两行星分别是火星和金星,有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第13题,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以及液态水的存在。

答案:

12.D 13.A

二、综合题

14.读“太阳系模式图”(S表示太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地球的轨道上标出绕日公转的方向,并用斜线在图中标出小行星带的位置。

(2)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说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A.宇宙环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自身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有三点:

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物质,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

(1)画图略(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即图中4、5之间)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②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 ③有液态水

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