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942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docx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倒立摆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2013.5

 

实验一建立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一、实验目的

学习建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

二、实验内容

写出系统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用Matlab进行仿真。

三、Matlab源程序及程序运行的结果

(1)Matlab源程序见附页

(2)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

(a)传递函数gs为摆杆的角度:

>>gs

Transferfunction:

2.054s

-----------------------------------

s^3+0.07391s^2-29.23s-2.013

(b)传递函数gspo为小车的位移传递函数:

>>gspo

Transferfunction:

0.7391s^2-20.13

---------------------------------------

s^4+0.07391s^3-29.23s^2-2.013s

(c)状态矩阵A,B,C,D:

>>sys

a=

x1x2x3x4

x10100

x20-0.073910.71750

x30001

x40-0.205429.230

b=

u1

x10

x20.7391

x30

x42.054

c=

x1x2x3x4

y11000

y20010

d=

u1

y10

y20

Continuous-timemodel.

(3)给出传递函数极点和系统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

(a)传递函数gs的极点

>>P

P=

5.4042

-5.4093

-0.0689

(b)传递函数gspo的极点

>>Po

Po=

0

5.4042

-5.4093

-0.0689

(c)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

>>E

E=

0

-0.0689

5.4042

-5.4093

(4)给出系统开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曲线

(a)开环脉冲响应曲线

(b)阶跃响应曲线

四、思考题

(1)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是否与直接计算传递函数相等?

答:

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

>>gso=tf(sys)

Transferfunctionfrominputtooutput...

0.7391s^2-6.565e-016s-20.13

#1:

---------------------------------------

s^4+0.07391s^3-29.23s^2-2.013s

2.054s+4.587e-016

#2:

-----------------------------------

s^3+0.07391s^2-29.23s-2.013

#1为gspo传递函数,#2为gs的传递函数

而直接得到的传递函数为:

>>gspo

Transferfunction:

0.7391s^2-20.13

---------------------------------------

s^4+0.07391s^3-29.23s^2-2.013s

>>gs

Transferfunction:

2.054s

-----------------------------------

s^3+0.07391s^2-29.23s-2.013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gspo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的传递函数比直接得到的传递函数多了s的一次项,而6.565e-016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方法得到的传递函数式相同的,同理传递函数gs也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2)通过仿真表明开环系统是否稳定?

请通过极点(特征值)理论来分析。

答:

开环系统不稳定

极点为:

>>P

P=

5.4042

-5.4093

-0.0689

>>Po

Po=

0

5.4042

-5.4093

-0.0689

由系统稳定性结论可知,极点若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则系统稳定,而开环系统的极点有5.4042在右半平面。

因此,开环系统不稳定。

(3)传递函数的极点和状态方程的特征值的个数、大小是否相等?

如果不相等,请解释其原因。

传递函数gspo的极点和状态方程的特征值的个数、大小相等。

但是传递函数gs的极点和状态方程的特征值个数不相等。

因为存在零极点对消。

 

附录:

(matlab程序)

clearall;

f1=0.001;

%实际系统参数

M=1.32;

m=0.132;

b=0.1;

l=0.27;

I=0.0032;

g=9.8;

T=0.02;

%求传递函数gs(输出为摆杆角度)和gspo(输出为小车位置)

q=(M+m)*(I+m*l^2)-(m*l)^2;

num=[m*l/q0];

den=[1b*(I+m*l^2)/q-(M+m)*m*g*l/q-b*m*g*l/q];

gs=tf(num,den);

numpo=[(I+m*l^2)/q0-m*g*l/q];

denpo=[1b*(I+m*l^2)/q-(M+m)*m*g*l/q-b*m*g*l/q0];

gspo=tf(numpo,denpo);

%求状态空间sys(A,B,C,D)

p=I*(M+m)+M*m*l^2;

A=[0100;0-(I+m*l^2)*b/pm^2*g*l^2/p0;0001;0-m*b*l/pm*g*l*(M+m)/p0];

B=[0;(I+m*l^2)/p;0;m*l/p];

C=[1000;0010];

D=[0;0];

sys=ss(A,B,C,D);

%通过传递函数求系统(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的开环脉冲响应

t=0:

T:

5;

y1=impulse(gs,t);

y2=impulse(gspo,t);

figure

(1);

plot(t,y2,'b',t,y1,'r');

xlabel('t/s');

ylabel('Position/morAngle/rad');

axis([02080]);

legend('CarPosition','PendulumAngle');

%将状态空间方程sys转化为传递函数gs0

gs0=tf(sys);

%通过状态方程求系统(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的开环脉冲响应

t=0:

T:

5;

y=impulse(sys,t);

figure

(2);

plot(t,y(:

1),t,y(:

2),'r');

xlabel('t/s');

ylabel('Position/morAngle/rad');

axis([02080]);

legend('CarPosition','PendulumAngle');

%通过传递函数求系统(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的开环阶越响应

t=0:

T:

5;

y1=step(gs,t);

y2=step(gspo,t);

figure(3);

plot(t,y2,'b',t,y1,'r');

axis([02.5080]);

xlabel('t/s');

ylabel('Position/morAngle/rad');

legend('CarPosition','PendulumAngle');

%通过状态方程求系统(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的开环阶越响应

t=0:

T:

5;

y=step(sys,t);

figure(4);

plot(t,y(:

1),t,y(:

2),'r');

xlabel('t/s');

ylabel('Position/morAngle/rad');

axis([02.5080]);

legend('CarPosition','PendulumAngle');

%求传递函数极点

P=pole(gs);

Po=pole(gspo);

%求A的特征值

E=eig(A);

 

实验二倒立摆系统控制算法的状态空间法设计

一、实验目的

学习如何使用状态空间法设计系统的控制算法。

二、实验内容

用状态空间法设计控制器,使得当在小车上施加0.2m的阶跃信号时,闭环系统的响应指标为:

(1)杆角度µ和小车位移x的稳定时间小于5秒

(2)x的上升时间小于2秒2

(3)µ的超调量小于20度(0.35弧度)

(4)稳态误差小于4%.

三、Matlab源程序及程序执行结果

(1)Matlab源程序(见附录)

(2)程序执行结果

(a)k的值

>>K

K=

-14.1421-12.157063.583711.8416

(b)反馈后的响应曲线

(3)给出无扰动时两次不同K值下,小车的稳定位置P1和摆杆的稳定角度Pend1;

(a)>>K

K=

-14.142-12.15763.58411.842

小车的稳定位置P1=-0.02

绿色的曲线为摆杆的稳定角度Pend1=0.001度

(b)

>>K

K=

-14.1421-12.157063.583711.8416

小车的稳定位置P1=-0.007

绿色的曲线为摆杆的稳定角度Pend1=0.0015度

(4)给出两次不同K值下,实际系统的响应曲线,并计算实验要求中的四项响应指标,并注意要利用实验三中统计出的响应时间延迟修正响应曲线。

①K=

-14.1421-12.146763.582511.8413

=(0.11-0.0825)/0.0925=29.7%

tp=(4100-3880)/1000*8.8=1.936s

tr=(4030-3880)/1000*8.8=1.32sts=(4800-3880)/1000*8.8=8.096s

②K=

-14.1421-12.157063.583711.8416

=(0.11-0.085)/0.092=27.17%

tp=(3025-2840)/1000*8.8=1.628s

tr=(2955-2840)/1000*8.8=1.012sts=(4800-3900)/1000*8.8=7.92s

四、思考题

(1)计算Ac的特征值。

①K=

-14.1421-12.146763.582511.8413

②K=

-14.1421-12.157063.583711.8416

(2)通过仿真分析Q11和Q33的大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Q11为Q阵的第(1;1)个元素):

•固定Q33,改变Q11

Q33=100Q11=100(红)、500(蓝)、1000(绿)

从图中可以看出Q11增大,角度超调随着增大,位置的超调基本不变,但是响应时间缩短了。

•固定Q11,改变Q33

Q11=100Q33=100(红)、1000(蓝)、2000(绿)

从图中可以看出Q33增大,角度超调减小,位置的超调基本不变,但是响应时间延长了。

附录:

(matlab程序)

clearall;

f1=0.001;

%实际系统参数

%M=1.096;

%m=0.109;

%b=0.25;

%l=0.25;

%I=0.0034;

%g=9.8;

%T=0.001;

%求系统状态空间参数

M=1.32;

m=0.132;

b=0.22;

l=0.27;

I=0.0032;

g=9.8;

T=0.02;

p=I*(M+m)+M*m*l^2;

A=[0100;0-(I+m*l^2)*b/pm^2*g*l^2/p0;0001;0-m*b*l/pm*g*l*(M+m)/p0];

B=[0;(I+m*l^2)/p;0;m*l/p];

C=[1000;0010];

D=0;

%求反馈向量K

R=1;

Q1=200;

Q2=0;

Q3=100;

Q=[Q1000;0Q200;00Q30;0000];

K=lqr(A,B,Q,R);

%求状态反馈后的系统sysstate

Ac=A-B*K;

Bc=B*K

(1);%输入变换使输入与反馈的量纲匹配

sysstate=ss(Ac,Bc,C,D);

%对lqr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t=0:

T:

5;

U=0.2*ones(size(t));

y=lsim(sysstate,U,t);

figure

(1);

holdon;

plot(t,y(:

1),t,y(:

2),'r');

boxon;

xlabel('t/s');

ylabel('Position/morAngle/rad');

legend('CarPosition','PendulumAngle');

 

实验三研究倒立摆系统对信号的跟踪

一、实验目的

观察倒立摆对于不同输入信号的跟踪情况,加深对状态空间和状态反馈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在平衡位置,分别设定下列三种信号,记录倒立摆的运动情况:

(1)方波信号:

频率0.2Hz,幅值0.05m

(2)正弦波信号:

频率0.2Hz,幅值0.05m

(3)锯齿波信号:

频率0.2Hz,幅值0.05m

三、Matlab源程序及程序执行结果

(1)Matlab源程序(见附录)

(2)Matlab仿真图形(三种扰动下的响应曲线)

A阶跃信号下的响应曲线

 

B方波信号下的响应曲线

C正弦信号下的响应曲线

 

(3)实际系统的响应曲线

当Q1=500,Q2=700

A锯齿波信号下的实际响应曲线

B方波信号下的实际响应曲线

 

C正弦信号下的实际响应曲线

 

当Q1=300,Q2=500

A锯齿波信号下的实际响应曲线

B方波信号下的实际响应曲线

C正弦信号下的实际响应曲线

 

(4)在锯齿波跟踪曲线图上,利用“放大”功能测量出实际系统对于输入的延迟时间:

测量输入曲线和锯齿波响应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时间差,利用多个时间差求平均获得平均延迟时间。

根据图可得时间对应关系为20s对应图中2325,即每一格对应8.602*10^-3s.

则当Q1=500,Q2=700时,锯齿波中实际输入延迟时间为25*8.602/1000=0.215s

则当Q1=300,Q2=500时,锯齿波中实际输入延迟时间为15*8.602/1000=0.129s

(5)根据统计出的时延,对实验二中阶跃响应的曲线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曲线:

①K=

-14.1421-12.146763.582511.8413

②K=

-14.1421-12.157063.583711.8416

 

四、思考题

(1)仿真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是否大致相同?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仿真的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大致相同。

(2)请说明原系统是否完全可控?

因为3<4,所以,原系统不完全可控。

 

附录:

Matlab源程序

clearall;

f1=0.001;

%实际系统参数

M=1.096;

m=0.109;

b=0.25;

l=0.25;

I=0.0034;

g=9.8;

T=0.02;

%求系统状态空间参数

p=I*(M+m)+M*m*l^2;

A=[0100;0-(I+m*l^2)*b/pm^2*g*l^2/p0;0001;0-m*b*l/pm*g*l*(M+m)/p0];

B=[0;(I+m*l^2)/p;0;m*l/p];

C=[1000;0010];

D=0;

%求反馈向量K

R=1;

Q1=200;

Q2=0;

Q3=100;

Q=[Q1000;0000;00Q30;0000];

K=lqr(A,B,Q,R);

%求状态反馈后的系统sysstate

Ac=A-B*K;

Bc=B*K

(1);%输入变换使输入与反馈的量纲匹配

sysstate=ss(Ac,Bc,C,D);

%%%%%%%%%%%%%%%%%%%%%%%%%%%%%%%%%%%%%%%%%%%%

%信号模拟发生器

T=0.02

Tmax=45;

%生成阶跃信号¨

%t=0:

T:

Tmax;

%U=0.1*ones(size(t));

%生成方波¨

t=0:

T:

Tmax;

U=0.1.*gensig('square',15,Tmax,T)-0.1/2;

%生成正弦波

%t=0:

T:

Tmax;

%U=0.1*sin(2*pi*t/15);

%生成正弦波波

%t=0:

T:

Tmax;

%U=(1-mod(t/8,1)-0.5)*0.1;

%%%%%%%%%%%%%%%%%%%%%%%%%%%%%%%%%%%%%%%%%%%%

%对lqr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y=lsim(sysstate,U,t);

figure

(1);

holdon;

plot(t,y(:

1),t,y(:

2),'r');

boxon;

xlabel('t/s');

ylabel('Position/morAngle/rad');

legend('CarPosition','PendulumAngle');

 

实验研究的体会和收获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验,加深了对状态空间、状态空间控制算法和状态反馈的理解。

也感谢学院、老师给我们提供这些宝贵的实验机会,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对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固高公司.倒立摆(教学实验设备)用户手册,2001

[2]赵世敏.倒立摆控制系统实验指示书,2007

[3]孙建军,王仲民.倒立摆实验系统与最优控制算法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4(4):

50{52

[4]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5]易继铠等.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6]杨振强等.二级倒立摆的状态合成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控制与决策,2002,

17

(1):

123{125

[7]张明廉等.拟人控制二维单倒立摆.控制与决策,2002,17

(1):

53{56

[8]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应用.北京:

清华大学,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