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531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docx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

这三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

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人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多地需要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

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

目前,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繁琐提问多,字词句训练多,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因此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让体验、发现学习进入语文课堂就成了当务之急。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迎接时代的挑战,只有培养出适应世界的现代人,教育才完成了它的任务和使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

今日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

人类的科技创新与发明的速度越来越快,近500年的世界重大科技发现发明,16世纪有26项,17世纪有107项,18世纪有156项,19世纪有546项,20世纪仅上半叶就有961项!

那么眼前的这个世纪,知识创新与发明创造将如“雪崩”般涌现,恐怕并非夸张。

因此,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的通行证。

基础教育必须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便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

”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讨论,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

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学习仍是人类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

所以接受学习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地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素质教育要求加强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拒绝接受学习。

在新的教学方式里,语文教师仍要“讲”,或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是点拨言语规律,或是交流自己收获,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

  

【案例】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文玉恒执教《太阳》一课,课文大意由学生自已概括,“言之有序”的知识也是由学生自已感悟,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

  

上课伊始,支老师就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连续读了三次课文。

读完后,请学生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有一点说一点。

每一个学生说完了,支老师让他们把说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上,有十多个学生写了大半个黑板。

接着,支老师说:

如果我把大家的课本收起来,用一张纸把你们写在黑板上的这些内容原样印出来,你们能把太阳的有关知识看明白吗?

学生说,看不明白,因为没有次序,东一句,西一句。

老师说,对,要说明一种事物,就得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那么,谁能参照课文的顺序,给黑板上的这么多条内容标上序号?

于是,学生再读书,思考,十多位学生又走上讲台,以课本为指南,给这些内容排好了顺序。

  

接着,支老师又问,现在标上了序号,我再按这个顺序印在纸上,你们能读明白吗?

这一次,学生的意见有分歧了,持否定意见的学生也说不出“仍然读不明白”的原因。

支老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

他说,黑板上第①条说太阳远,第②条说太阳离地球1.5亿公里,第③条说步行到太阳要3500年,第④条说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你们认为这四条①②③④挨着排下去合适吗?

学生们一下子恍然大悟,说:

不行,②③④都是说一个“远”字的,①是总的说远,②③④是分开介绍。

第①条的位置应该高一些。

于是,支老师很形象地说:

对,②③④条好像是三个士兵,他们有一个班长,那就是第①条。

可见除了顺序之外,还有一个“层次”关系。

有的同学说刚才标了顺序之后仍然看不明白,就是因为没有看清内容间层次关系的缘故。

支老师及时引导:

现在黑板上的这些条目中,还藏着好几个“班长”,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很快又找到了其余几个“班长”──大

热、关系密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支老师说:

大家再看一下我们刚才找到的,一远、二大、三热、四关系密切。

这四个班长一般高吗?

由于有了前面“层次”关系的认识,这一次学生很快就议出了结果。

学生们说“关系密切”要高一些,因为“远、大、热”都是说太阳本身的情况,关系密切还连上了地球。

还有的说“远、大、热”这三个“班长”前面还应该有一个“排长”。

支老师马上顺势引导:

那你就给这个“排长”起一个“名字”吧!

学生一下子起了好几个:

太阳的特点、太阳的情况、太阳的知识、太阳的奥秘等等。

支老师又点拨:

是太阳所有的情况吗?

学生说是基本情况、一般情况。

支老师接着引导:

原来的一二三班现在有了一个“排长”,那原来的第四条怎么办?

学生说也应该提升为排长。

到这里,支老师又突发奇问:

这样的话,课题《太阳》呢?

该是什么“长”?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连长。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但是,从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1.1为“合”而合。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个体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不宜“兴师动众”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

一教师在教《荷叶圆圆》一文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文中哪些小伙伴喜欢荷叶?

他们各说了什么?

”话音刚落,就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

可老师偏偏说: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讨论。

”于是,几十张小嘴便说个没完没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其实这两个小问题只需给一两分钟,学生便能独立解决。

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作而不“合”。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笔者听过几位教师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许多学生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更有甚者是有的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学生却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与讨论无关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做“主说”,也总有人一声不吭。

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作而不“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

  1.3合而无“技”。

新课程的实施,大家都在实验过程中。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发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

出现这些情况:

一是学校不重视社会交际技能的训练;二是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三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达到竞争取胜。

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我们的好处,所以就不会主动学习社交的技巧了。

  1.4合而无“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部分老师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

笔者听过十余节公开课,都是老师预先布置好专题,课前与学生接触,先让学生分组调查研究,做一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老师都是旁观者,不能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

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

  1.5评而无“别”。

在小学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

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老师是唯一的裁判者。

二是评价只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应。

三是评价只重视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是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与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学生只能获得较低的成绩。

这样,评价无形中变成一种甄别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遗忘者。

  1.6条件不“允”。

笔者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9-10组。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六七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

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给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2.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2.1更新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因此,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2授之以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2.3人本评价。

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

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要坚持以质性评定为主,量性评价为辅;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唯有这样,我们才更易走出侧重甄别的误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

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当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却经常是有其形而无其神,没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自由分组

  笔者在听课时发现,在一些课堂上,当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通常是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缺乏精心安排的合作学习,会是一盘散沙,讨论时会出现或彼此闲聊,或思想开小差等现象,凡此种种,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2.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收获

  有些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任务时,或者依据教材、教参,或者依据教师的思维需要,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为了表现出“新课程的特点”,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是实施新课程,其结果往往是:

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动机不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流于形式的合作讨论,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他们没有了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3.教师定位不准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等),他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使得小组合作出现了无序现象,教师把自己当成合作学习的局外人。

  4.学生合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

“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

学生讨论的话题是老师或学生从教材里归纳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是忙着翻书,力求在书中找出答案,他们的思维没有离开书本,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

  上述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和想法。

 一、规范示范,有效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完成任务时所要担任的角色。

要能意识到“我”是一个积极的发言者与倾听者,更是一个真诚的欣赏者和评价者。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四人一组、六人一组看似合作得很自然,其实具体怎么读,怎么听,怎么评价,怎么合作,他们还是很茫然的。

更别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了。

因此,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有效合作,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合作学习的任务、方法和角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aieiui》这一课时,复韵母的组成和发音是重点和难点,因为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我先指名一学生看我的口型,听听我有没有读对ai,告诉他我读对的时候要给我一点鼓励。

接着,我请他读给我听,并掌声鼓励他读对了。

然后,请其他同学同桌之间像我们这样互相读读,检查有没有读对,读对了就表扬表扬他,读错了,就帮他纠正,教教他。

学生合作练习。

   通过二人合作,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任务,这样合作起来就有章可循,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教师长期这样的示范引导,有助于学生良好合作习惯和方式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二、引导质疑,合作解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明确目标,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学习内容,必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共同质疑,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在学完课文1-8自然段后,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学生纷纷举手。

其中一个学生问到:

“老师,美丽的小路又不是鸭先生弄脏的,它为什么说‘这都怪我’呢?

”我立即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认真研究研究,鸭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分组开始活动,时而认真读着课文,时而互相交流。

几分钟后,合作学习结束,我请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学生有的通过读课文,明白了道理;有的在集体的讨论下,集中智慧解决了问题;还有的则通过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了鸭先生的话。

 这种“引导质疑,合作解决”的合作学习方式,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有效讨论,共展成果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

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我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讨论,充分体会大自然的奥妙。

我问学生在这么多的大自然语言中,最感兴趣的是哪种?

然后让学生分组把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学好,并提示学生每节诗的学习研究的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进行成果展示。

有的小组汇报读懂的知识,有书内的,甚至是书外的;有的小组汇报朗读的情况。

汇报的时候,有组长负责,逐个汇报,小组或小组外成员都可以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快乐的合作中共展成果。

 四、分享资料,拓宽知识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并分享资料,是现代大语文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由于学生离雷锋生活的年代较远,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有一定的难度。

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雷锋的资料,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在小组内分享资料,然后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对雷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了社会和课外的读物及媒体,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为课文的理解放缓了梯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能够促进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问题,给予学生充裕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误区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教师把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然而,在小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对课标的领悟不深或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把握不准,常导致我们会出现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

于此,笔者就其“症结”,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找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以供交流。

[症结]一、分组讨论成了形式

前不久,我们到一课改实验地听了几节课。

这些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

都采用了分组讨论。

而后,被冠以好听的名字──合作学习。

确实,从外表上看去,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议论纷纷,与传统教学观下的课堂完全不一样。

然而,我发现实质上,他们在很多的时间里互相推诿。

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有些小组在不断分工:

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则一直由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有的在玩,有的默不作声,充当看客……

[策略]什么是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所以,讨论时,必须先让学生明确“共同任务”以及自身承担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员参与,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

否则,只不过是个形式。

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小组分工明确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中心约翰逊指出:

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其他同伴学习负责,这是构成合作学习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教师要按这样的理念帮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使学生相信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成员协调来完成任务。

使学生明确个人责任的策略有二:

其一为科学组建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如每组一号为优等生,二号、三号为中等生,四号为学困生,由于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其二是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或组织者、检查者、汇报者、评价者等,小组成员各有其职,均能主动投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尝试体验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进参与意识。

2、选拔培养组长

俗话说: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虚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况且小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

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避免优等生“独裁者”地位的出现;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

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学生是没有效果的。

合作学习的方法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

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

3、合理把握交流时间

在听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刚刚布置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为了预设的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成,就拍手示意合作学习结束;有些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合作学习,整堂课都在进行合作学习,就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费掉了学习时间。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协商、互助,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