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3991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度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

12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测试(33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qí)卮酒(zhī)挥斥方遒(qiú)濡缕(rú)

B.偏袒(tǎn)寂寥(liáo)忸怩不安(niǔnì)斑斓(lán)

C.拊心(fǔ)长篙(hāo)夜缒而出(zhuì)拜谒(yè)

D.笙箫(shēng)阙秦(quē)瞋目而视(chēn)分外(fè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汉字的字形和字意来辨析读音。

A项,“杞子”中的“杞”应读qǐ。

可以联系“杞人忧天”这一成语。

B项,“忸怩不安”中的“忸怩”应读“niǔní”,“忸怩”的意思是“羞惭的样子。

不好意思。

心里慌乱”。

C项,“长篙”中的“篙”应读“gāo”,注意与“蒿草”的“蒿”区分。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激濯扬清所向披糜追本溯源信誓旦旦

B.刎颈之交书生义气睚眦必报夙星夜寐

C.放荡不羁葳蕤生光罄竹难书置若罔闻

D.否极泰来悠悠鹿鸣白头携老契阔谈䜩

【答案】C

.....................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漠不关心孩子,这种“冷暴力”造成的身心伤害不亚于打骂。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老板对从痛苦中苏醒的他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后面不能带宾语,故错误。

B项,屡试不爽:

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而句中说“都不理想”,不合语境。

该成语经常被误解为“没有成功”,属望文生义。

C项,变本加厉:

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

前面不能再用“更加”,重复。

D项,“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正确。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屡试不爽”,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没有成功,属于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滇剧、花灯的鼓乐唱腔无论是在云岭村村寨还是京城古都都可以看到。

B.张老师以少教多学、提高质量为原则,在课堂上首次运用“读写导学”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根据本报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D.“文化营销”是当前的一个潮流,但企业应该注重文化与产品的和谐共处,切忌不要只顾利益,而生硬地把文化嫁接到产品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滇剧、花灯的鼓乐唱腔无论是在云岭村村寨还是京城古都都可以看到”搭配不当,“看到”与“鼓乐唱腔”不搭配。

C项,“根据本报调查显示”句式杂糅,“根据……调查”和“……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

D项,“切忌不要”不合逻辑,去掉“切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在高速火车和汽车工也安装了“黑匣子”。

“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①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

②它可以记录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等多种数据

③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的谈话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

④“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

⑤一种是数据记录系统

⑥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声音和数据来分析失事原因

A.⑥④⑤③①②

B.④⑤②①③⑥

C.⑥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③⑤②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通读文段发现④是总领句,应该排在第一,根据“专家便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声音和数据来分析失事原因”排出①③⑤②。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国庆节本市同学聚会,欢迎光临,你的到来定会使寒舍蓬荜生辉。

B.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

C.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

D.令嫒今年能考取大学,多亏老师们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非常感谢。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C.“春秋五霸”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有两种说法: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而《荀子·王霸》则是: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所整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学名著。

曾经有过《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名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B项,“《史记》是……编年体史书”有误,《史记》应为纪传体史书。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

文言文中会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就是通假。

A项,“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把守,“内”同“纳”,接纳。

B项,“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点。

C项,“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同“猝”,突然。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B.行李之往来

C.沛公则置车骑

D.愿大王少假借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A项,“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意是“袒露一只臂膀”,今意是“袒护”。

B项,“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是“使者,指人”,今意指“出行所带的物品”。

D项,“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

C项,“沛公则置车骑”,“车骑”古今意思一样。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B.夫晋,何厌之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这是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考生可以结合“之”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与之相同的是A项,“秦之遇将军”,“之”也是放在主谓之间。

B项,“何厌之有”,提宾的标志。

C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之”,结构助词“的”。

D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是动词,到。

11.从加点词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供其乏困②函封之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烛之武退秦师⑤其人居远未来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夜缒而出⑧沛公欲王关中⑨箕踞以骂曰⑩素善留侯张良

A.①④/②⑤⑥/③⑧⑩/⑦⑨

B.①⑤/②⑦⑨/④⑥/③⑧/⑩

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⑨⑩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从加点词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首先明确加点字的词性,然后根据它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分析其活用类型。

①⑤形容词用作名词,“供其乏困”,“乏困”,缺乏的东西,“其人居远未来”“远”,远处,很远的地方;②⑦⑨名词作状语,“函封之”,“函”,用木匣子,“夜缒而出”,“夜”,在夜里,连夜,“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④⑥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兵,“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命;③⑧名词用作动词,“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为王;⑩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12.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B.以其无礼于晋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首先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然后找出选项中的标志,最后选出答案。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D项,“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也是被动句的标志,故这两项的句式相同。

A项,“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句中虽有“被”,但不是被动句,因为“被”解释为“遭受”,“被”前省略主语“荆轲”,是省略句。

B项,“以其无礼于晋”,“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C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1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时不我待

B.群臣侍殿上者

C.沛公安在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首先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然后找出选项中的标志,最后选出答案。

B项,“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在大殿上侍奉的群臣”;A项,“时不我待”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时不待我”。

C项,“沛公安在”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沛公在安”。

D项,“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虽然风电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但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弃风限电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弃风限电现象的根本在于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市场容量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我国应加快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因为风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今,从西北、华北、东北到东南沿海,到处耸立着风机,我国风电呈现快跑态势,装机规模持续迅猛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5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到2015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年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专家认为,我国风电能迅猛增长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性、补贴的力度大、投资者涌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风电疾驰发展的脚步相挟而来的是弃风限电问题十分严重。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全国弃风率为10%;2012年全国弃风率达到高峰,为17%;2014年全国弃风率为8%,同比下降4%。

但今年以来,风电弃风现象加剧,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8%,同比上升6.8%。

“造成风电发展双面性的原因是风电消纳问题严重。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而在2005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仅为126万千瓦。

10年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增加100多倍。

风电发展速度过快、电网建设跟不上等是导致我国风电消纳问题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风电也存在着波动性、随意性、不稳定性等缺陷。

“三北”地区是风电消纳问题特别严重区域,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风电消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关乎风电发展的生死存亡。

对此,《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消纳优先,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的原则,优化风电建设布局,大力推动风电就地和就近利用。

(作者叶伟,节选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有删改)

14.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风力发电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现如今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都很重视风力发电。

B.2015年我国风力发电并网装机容量是十年前的100多倍,可以说我国风力发电是疾驰发展的,呈现出快跑的态势。

C.要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我国就必须加快推动风电这种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D.波动性、随意性、不稳定性等是风力发电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也造成了风力发电的消纳问题。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风力发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虽然2014年全国风力发电过程中的弃风率仅为8%,但是在风电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全国弃风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C.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经过五年的迅猛增长,已经达到9800万千瓦,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也是逐年提高的。

D.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三北”地区,风力发电的消纳问题就特别严重,这已经严重制约了风力发电的健康持续发展。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认为,要想让风力发电摆脱风电消纳问题而顺利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消纳优先,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的原则,推动风电的就地与就近利用。

B.风力消纳问题是指风力发电发出来的电接入电网、再输送出去加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不理想状况。

C.国家对风力发电所给予的持续性政策、大力度的补贴,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再加上投资者的资金投入等,都推动了我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D.从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来看,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愈大,风力消纳问题也就愈加严重。

【答案】14.C15.C16.D

【解析】

1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我国就必须加快推动风电这种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有误,选项以偏概全,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我国应加快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原文表述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

15.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已经达到9800万千瓦”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5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可见文中说的是“新增9800万千瓦”。

16.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愈大,风力消纳问题也就愈加严重”有误,扩大范围、因果未必成立。

古代诗文阅读(4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

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

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

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

未上,丁内艰。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

“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

“非卿不闻此言。

”诏从之。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

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

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

“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

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

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

“师点今居何官?

”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

“一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

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

“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

”或谓:

“令已出矣。

”师点曰:

“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

”即追寝其议。

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

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师点尝谓诸子曰:

“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

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得疾薨,年六十九。

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论语》《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

B.丁内艰,一般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一般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

D.枢密院为官署名,主管军事机密、边防等,至宋代与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并称“二府”。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师点敏学早慧,才华出众。

年纪尚小他就已通晓《六经》、能写文章,在太学读书时,考试总得优等,后得到高宏的赞扬。

B.施师点为国储才,简拔贤能。

因蜀地远离朝廷,有才学的贤者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以备授官时选用。

C.施师点心系黎民,行事果断。

他担心提前实施年终考核法会使百姓陷入困境,尽管执行的命令已发出,他还是立即将其追回。

D.施师点立场坚定,据理力争。

在金廷上,面对司仪的无礼要求,他义正辞严、拒不让位,捍卫了朝廷的尊严,得到金人的敬重。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答案】17.C18.A19.B

20.

(1)在朝堂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他们)不敢再用这个理由要求他(让出位置)。

(“顾”“守”“以为)

(2)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是才我们应当做的事。

(“穷”“达”“图”)

【解析】

1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这句话的含义是“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里的存贮也将近空了,租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

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自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租税,希望朝廷全部予以免除”,考生可以圈出名词和动词,然后根据语法关系来断句。

从句中来看,百姓是被“倍输”所困,再加上年成不好,故“重”是放在后面,排除AB两项;“自四等以下”说的是就是“户”,故“户”应放在后面,排除D项。

1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A项,应把《论语》改为《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

1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错误,文章第二段中说“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俾各疏其所知”意思是“让蜀地的贤士上书推荐他们所了解的人”。

点睛: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B选项的内容,把选项与文本进行比对,即可发现选项忽略了文中“俾各疏其所知”这一内容,“所知”,所了解的人。

2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顾”,看看;“守”,操守;“以为”,“以之为”,拿这个理由要求。

第二句中,“穷”,处境艰难,不得志;“达”,得志;“图”,图谋。

“乃……也”,判断句。

参考译文:

施师点字圣与,是上饶人。

他十岁就精通《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

施师点成年后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