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342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5 物质的属性解析版.docx

专题05物质的属性解析版

广东省2019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汇编

专题05物质的属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9•广州)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25℃,说明环境温度是2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一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

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

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也随着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着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

2.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一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质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温度升高,液体体积一定增大

C.温度不同,液体密度一定不同D.12℃时,液体密度最因大

【答案】A。

【解析】A.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随空间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

B.从图象上面可以得到:

这种液体是一种反例的物质,温度升高,水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

C.这种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这是一种反例的物质;对于常温下,其它液体的密度一般相同,故C错误;

D.这种液体在4℃时,质量一定,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故D错误;

3.(2019•光明区一模)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一个中学生100m赛跑成绩约为8s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人体的密度约为5×103kg/m3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答案】B。

【解析】A、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故B符合实际;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4.(2018秋•顺德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

1D.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答案】D。

【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

B、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2g),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B错;

CD、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2g时,V甲=4cm3,V乙=2cm3,ρ甲=

=0.5g/cm3;

当乙物质的质量m乙=4g时,V乙=2cm3,ρ乙=

=2g/cm3,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

4,故C错;

体积为V乙′=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

m乙′=ρ乙V乙′=2g/cm3×5cm3=10g,故C错、D正确。

5.(2019•广东模拟)正确估测和估算物理量是学习物理的一种良好习惯,对纸杯的估测或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纸杯的质量约10mgB.纸杯容积约30mL

C.纸杯高约9dmD.纸杯装满水时水对杯底的压强约900Pa

【答案】D。

【解析】A、一个纸杯的质量约几克,故A错误;

B、纸杯容积约300ml,故B错误;

C、纸杯的高度约9cm,故C错误;

D、装满水时水对杯底的压强约为:

p=ρ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故D正确;

6.(2019•深圳)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无关;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故A错误;

B.人站立和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相同,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同,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B错误;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抓紧扶手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故C错误;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最终会下落到地面,故D正确。

7.(2019•黄埔区一模)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优点是(  )

A.电阻B.硬度小C.密度小D.比热容小

【答案】C。

【解析】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这种材料的密度小。

8.(2019春•越秀区期中)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一圈约1.5小时,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做实验。

如图所示,用软绳将小球系在铁架台上,小球不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质量比在地面时小B.小球的惯性消失

C.小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D.绳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小球的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即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小球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小球的惯性不会消失,故B错误;

C、由于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则小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地球对小球的引力),并且一定是非平衡力,故C错误;

D、图中软绳没有发生形变,则小球对绳没有力的作用,绳对小球也没有力的作用,故D正确。

9.(2019春•武城县期中)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8×104Pa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一位普通中学生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0m/sD.一个苹果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答案】A。

【解析】

A、中学生的体重在G=600N左右,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S=400cm2=0.04m2左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

=1.5×104Pa,1.8×104Pa相差不大,故A符合实际;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15kg×10N/kg=1.5N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10.(2019•潮州模拟)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  )

A.该液体的密度是3g/cm3B.量杯的质量是40g

C.体积为60ml时液体质量为100gD.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答案】B。

【解析】

(1)由图象可知,20cm3的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60g,60cm3的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100g,

则体积为V=60cm3﹣20cm3=40cm3液体的质量m=100g﹣60g=40g,

该液体的密度为:

ρ=

=1g/cm3,则该液体可能是水,故AD错误;

(2)体积为60mL=60cm3液体的质量:

m1=ρV1=1g/cm3×60cm3=60g,

量杯的质量:

m杯=m总﹣m1=100g﹣60g=40g;故C错误,B正确。

11.(2019•南海区二模)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晴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所示,按甲、乙、丙顺序完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奶的质量为48.6g

B.酸奶的体积为40cm3

C.小晴测得酸奶的密度为1.215×103kg/m3

D.小晴测出酸奶的密度偏小,应该按照乙、丙、甲步骤进行测量

【答案】D。

【解析】A、酸奶的质量等于酸奶与烧杯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m=m总﹣m杯=82g﹣33.4g=48.6g;故A选项正确。

B、从量筒中可以读出,酸奶的体积为40cm3;故B正确。

C、酸奶的密度等于酸奶的质量处于酸奶的体积即:

ρ=

=1.215g/cm3=1.215×103kg/m3;故C正确。

D、酸奶不能完全倒入量筒,会有部分残留,故所测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故D错误。

12.(2019春•东台市月考)石墨烯又称单层墨,它仅有一层碳原子组成,具有许多奇特的属性,包括极强的拉力,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硬度最大,荣电炒锅3000℃等,这种高新材料有可能代替硅成为新半导体材料。

发现石墨烯的两位俄裔科学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根据石墨烯的特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

A.高压输电线B.坚韧的防弹衣

C.发光二极管D.保温隔热材料

【答案】D。

【解析】A、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知用石墨烯制成高压输电线,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石墨烯具有极强的拉力、硬度最大,因此可以用它制成坚韧的防弹衣,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温隔热材料,要求导热性能差,而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故不适合做保温隔热材料。

13.(2019•柳州一模)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B.弹性C.导电性D.导热性

【答案】C。

【解析】A、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而不是延展性,故A错误。

B、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而不是弹性,故B错误。

C、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与导电性有关,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C正确。

D、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而不是导热性,故D错误。

14.(2019春•越秀区期末)三个体积相等的小球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断定(ρ木=0.6×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  )

A.木球一定是空心的,木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铁球受到的浮力

B.铁球一定是空心的,木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铁球受到的浮力

C.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铜球受到的浮力

D.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铜球受到的浮力

【答案】C。

【解析】

(1)由图可知,木球漂浮、铁球悬浮、铜球沉底,

因三球的体积相等,V排木<V排铁=V排铜,

由F浮=ρgV排可得,三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浮木<F浮铁=V浮铜,故AB错误;

(2)因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

所以,铁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铜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由题意可知,ρ水<ρ铁<ρ铜,

则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也可能是空心的,故C正确、D错误。

15.(2019春•顺德区期中)如图甲,正方体物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弹簧测力计提升物块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如题图乙所示,水的密度ρ=1.0×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是22NB.物块的密度因条件不足无法算出

C.物块从刚露出水面到全部露出,此过程作匀速运动D.在1s~5s时间内,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小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正方体物块的重力G=F拉=32N,浸没在水中时物块受到的拉力F拉′=22N,

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32N﹣22N=10N,故A错误;

B、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V可得,物体的体积:

V=

=0.001m3,

物块的质量为:

m=

=3.2kg,

物块的密度:

ρ物=

=3.2×103kg/m3,故B错误;

C、由图乙知1﹣5s物体从刚露出水面到全部露出,此时力的变化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不是直线,不成正比,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拉力变化不相同,浮力变化不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不相同,露出液面的高度变化不相同,即相同时间内,物体露出液面变化的高度不相同,作变速运动,故C错误;

D、在1s~5s时间内,拉力F越来越大,根据F浮=G﹣F拉′知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小,故D正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9•澄海区一模)容积500mL的酱油瓶装满酱油,酱油质量600g,酱油的密度为 1.2 g/cm3;用去一半后酱油的密度为 1.2×103 kg/m3,再加水至满瓶,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250 g。

【答案】1.2;1.2×103;250。

【解析】

(1)装满酱油的体积:

V=V容=500mL=500cm3,

酱油的密度:

ρ=

=1.2g/cm3;

用去一半后酱油的密度不变,其大小仍为1.2g/cm3=1.2×103kg/m3;

(2)再加水至满瓶,加水的体积:

V水=

V容=

×500cm3=250cm3,

加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250cm3=250g。

17.(2019•佛山一模)生活中处处留心都有物理学的身影,我们早餐吃的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 g (填单位);鸡蛋虽然产于母鸡,但其能量的来源实质是来自于太阳,这是人类间接利用太阳能最生动的例证;如果按照能源的不同分类方法,太阳能属于 一次能源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而太阳能其实是其内部大量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聚变 (选填“聚变”或“裂变”)而产生的。

【答案】g;一次能源;聚变。

【解析】

(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2)太阳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

(3)太阳内部大量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18.(2019•金平区一模)在利用托盘天平测量一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将天平放在水面桌面上后,应将游码移至左端 0刻度线 处,如果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向 左 (选填“左”“右”)移动平衡螺母。

按照正确的操作,最终天平平衡时,砝码与游码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石块的质量为 36.8 g。

【答案】0刻度线;左;36.8。

【解析】

(1)在调节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右,说明右盘质量稍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侧移动;

(2)由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20g+10g+5g+1.8g=36.8g。

19.(2019•东莞市模拟)在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时,如图所示,正确的实验顺序应该是 BCA ,量筒中液体的密度是 870 kg/m3。

【答案】BCA;870。

【解析】①先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再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最后测剩余的质量,这样可避免因倾倒的残留对结果的影响,故正确步骤顺序为BCA。

②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B﹣mA=74.6g﹣22.4g=52.2g,

液体的密度ρ=

=0.87g/cm3=870kg/m3。

20.(2019•紫金县模拟)用托盘天平测量钢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度 处:

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测铜块的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 81.4 g。

【答案】零刻线;右;81.4。

【解析】

(1)首先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图甲中,指针偏左,说明左侧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图乙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其示数为1.4g,铜块的质量为50g+20g+10g+1.4g=81.4g。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1.(2019•广东)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简,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l)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 零刻度线 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 镊子 往天平的右盘 从大到小 (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24 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 2×10﹣5 m3.(ρ水=1.0×1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 2.5×103 kg/m3。

【答案】

(1)零刻度线;

(2)镊子;从大到小;124;(3)2×10﹣5;(4)2.5×103。

【解析】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2)要测量水和烧杯的质量,需要根据估测用镊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1=100g+20g+4g=124g;

(3)用线拉着物体浸没在水中,增加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拉力,所以增加的重力就是浮力,即(m2﹣m1)g=F浮=ρ水gV排,

矿石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

V石=V排=

=20cm3=2×10﹣5m3,

(4)放入物体后增加的重力就是物体测重力,所以增加的质量就是物体的质量即m矿石=m3﹣m1=174g﹣124g=50g;

矿石的密度:

ρ=

=2.5g/cm3=2.5×103kg/m3。

22.(2019•白云区一模)小丽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丽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1是小丽测量过程中的情景,她的错误是 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造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总质量为 81.6 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 1.0×103 kg/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 大 (填“大”或“小”)。

(6)小丽测量了不同体积的葡萄酒的质量,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

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葡萄酒的总质量当作了葡萄酒的质量,导致图线A未经过坐标原点。

由此推断:

葡萄酒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 C (选填图4中“B”、“C”或“D”)

【答案】

(2)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81.6;(4)1.0×103;(5)大;(6)C。

【解析】

(2)由图甲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是错误的。

(3)用天平称量葡萄酒和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50g+20g+10g=8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6g,所以读数为80g+1.6g=81.6g。

(4)由甲图知,葡萄酒的体积为40ml,即为40cm3。

又因为烧杯的质量为41.6g,所以葡萄酒的质量为81.6g﹣41.6g=40g。

葡萄酒的密度为:

ρ=

=1g/cm3=1.0×103kg/m3;

(5)当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葡萄酒,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这样得出的密度值就偏大。

(6)对比A图可知当减去容器质量后葡萄酒的密度曲线应与A曲线平行,故应该是C曲线。

23.(2019•潮阳区一模)

(1)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1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80.0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4 m/s。

(2)小明同学捡到一块金属块,他想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判断这个金属块的材料是什么,小明可用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①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后,接下来将游码的左侧跟标尺的 零刻度线 对齐,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质量,正确操作后天平再次达到平衡,如图2甲所示,此时读出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270 g,重力为 2.7 N(g=10N/kg)

③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金属块挂与弹簧测力计上,然后放在水中直至完全浸没,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如图2乙所示为 1.7 N。

④小明通过查阅密度表得知如下几种金属的密度(见下表),通过科学的计算,可以求出金属的密度,则该金属块的材料是 铝 。

金属

钢铁

密度(kg/m3)

11.3×103

8.9×103

7.9×103

2.7×103

【答案】

(1)80.0;0.4;

(2)零刻度线;270;2.7;1.7;铝。

【解析】

(1)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小车由A到B通过的路程:

s=90.0cm﹣10.0cm=80.0cm=0.800m;

小车的运行时间t=2s;

小车的平均速度:

v=

=0.4m/s;

(1)①用天平测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②将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用镊子夹取砝码,通过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方法,使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的质量为200g+50g+20g=270g,则金属块的质量是270g;其重力G=mg=0.27kg×10N/kg=2.7N,

③由图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F=1.7N,

④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物﹣F=2.7N﹣1.7N=1N;

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排=

=1×10﹣4m3。

金属的密度ρ=

=2.7×103kg/m3,

查表可知,该金属块的材料是铝。

24.(2018秋•三水区期末)李红、王明在协助老师整理实验仪器时,在角落发现一瓶用过的酒精。

对酒精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分别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了实验探究:

(1)李红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分度盘指针静止如图甲所示,发现游码未移到 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她调整好游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仍如图乙所示,此时还应该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央。

(2)李红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左边所示;再把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m2,如图丙右边所示;请计算出酒精的质量,并填入表中。

(3)李红把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请读数并填入表中;

(4)李红利用实验的数据算出了酒精的密度,请计算并填入表中;

酒精的质量m(g)

酒精的体积V(cm3)

酒精的密度ρ(kg/m3)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