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159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南师大毛远帆.docx

一律和全部的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南师大毛远帆

零引言

“一律”和“全部”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从相关文献来看,学界对“一律”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过程,将其与范围副词“一概”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它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概括。

但是,对“一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关于“一律”的语义指向,修饰名词的情况,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研究很少。

与“一律”相比,对“全部”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现有的词典对它的词性莫衷一是,对其用法的描写和分析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目前没有发现对“全部”进行专门论述的文章。

“一律”和“全部”作为意义和用法有重合的两个词,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区分,第二语言学习者也难以掌握二者的异同,且目前还尚未有学者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深入的比较研究。

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出发,采取语料描写和功能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律”和“全部”进行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比较分析和总结归纳,并通过对外国留学生习得这两个副词的偏误分析,希望能够清楚地阐释它们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异同,并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目前,学界对“一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一律”和“一概”的比较研究;一是“一律”的词汇化研究。

前者既有零散的概述,也有系统的比较。

如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1982)《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侯学超(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吕叔湘(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朱景松(2007)《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12)《《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辞书基本上是零散、概略的比较。

系统的研究有刘建东,任海波(2006)《“一律”与“一概”的对比分析》,他们以《作家文摘报》和《人民日报》为研究语料,并参考北大语料库和《中国法律法规大全》,比较分析了现代汉语副词“一律”与“一概”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

李宇凤(2008)《“一律”“一概”的认知视点差异》从视点差异的角度论证了“一律”和“一概”的根本区别,指出“一律”采用离析性视点而“一概”采用整合性视点,并从语法化的角度解释了这种差异的来源。

接着,文章分别考察了这一差异在句法和语用上的表现。

句法上,“一律”倾向于总括条件式名词性成分,“一概”主要总括多个复杂小句或句子。

语用上,“一律”主要选择规定性语域,表达中性感情色彩;“一概”选择评论性语域,表达否定性感情色彩。

这是目前对“一律”和“一概”的差异所做的较深入的考察,也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张丽丽,黄婉梅(2011)《现代汉语范围副词“一律”的多维考察》主要从“三个平面”对范围副词“一律”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了考察。

着重考察了“一律”除了作状语外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律”修饰名词,与其他副词连用,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应用,与介词短语连用等。

一律”的词汇化研究主要有谭翠,郑贤章(2006)《副词“一概”、“一律”的产生和发展》,他们认为最初“一律”是偏正结构,“一“和“律”为两个独立的词。

唐宋时期“一律”凝固为双音节形容词,且形容词用法沿用至今。

元明时期“一律”充当状语表示对事物的概括,正式虚化为副词,但用例很少。

晚清副词“一律”的出现频率增加,标志着“一律”发展为成熟稳定的副词。

认为“一律”由名词性偏正短语发展到副词的原因主要有语义泛化和句法位置的改变等。

两个有实在意义的单音词“一”和“律”经过长期组合成为双音词,同时意义虚化为“一样、同样”,随后进一步抽象泛化为“总括、没有例外”。

“一律”曾充当谓语、定语和状语等句法成分,但其充当状语的功能逐渐专职化,副词“一律”最终产生。

刘红妮(2007)《关于“一律”词汇化、语法化演变过程的认知与阐释》认为“一律”先由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词汇化为形容词(宋代),再经历语法化演变为总括副词(明代)。

在“一律”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句法上,“一律”经常处于状位,趋于充当状语,语义也不断抽象、泛化和虚化;语义上,和“一”有“全、满”义有关,也和词汇义的“相同”有关;认知上,“一律”做定中短语时整体和部分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词汇化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部分间的“一样、相同”;当其进一步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整体的“全部,没有例外”。

由此可见,目前关于“一律”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学界的认识基本一致。

尽管学界对“一律”的句法特点、语法意义、形成过程及与“一概”的的异同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关于“一律”的语义指向,修饰名词的情况,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尤其是与“全部”的异同,还缺少比较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解释。

与“一律”相比,对“全部”的研究更不充分,现有的词典对它的词性莫衷一是,对其用法的描写和分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邢福义(1981)《词类辩难》认为“全部”统指人或事物的全数,属于代词,吕叔湘(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全部”是名词兼副词,卢福波(2000)《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认为“全部”是非谓形容词兼副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2005)《现代汉语词典》则认为“全部”是名词,意为“各个部分的总和,整个”。

曹秀玲(2006)《汉语全称限定词及其句法表现》对“全部”的语义有所涉及。

文章将“全部”和“所有、一切、全体、凡、凡是”等称作“统指全称限定词”,并指出“全部”限定名词性成分时,将其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既能限定离散的名词,也可限定抽象的和连续的事物名词。

严丽明(2006)《“全部”、“所有”和“一切”的比较研究》。

对“全部”、“所有”和“一切”三个词的语义特点、词性以及在定语、主语和宾语位置上所受到的选择限制以及互换的条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描写和解释。

文章认为“全部”是副词兼代词,其主要功能是作状语,作为代词它表示总括,强调对象的整体性,在三个词中确指度最高;充当主宾语时要求语境中直接出现或蕴涵总括对象,但很多地方描写不够清楚,解释比较模糊。

总之,上述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奠定了很好地基础,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目前没有发现对“全部”进行专门论述的文章,更没有发现将“全部”和“一律”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鉴于“全部”和“一律”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全面深入地研究二者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加以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

同时,“全部”和“一律”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容易混淆的两个词,通过对外国留学生习得这两个词的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一、“一律”和“全部”的句法比较

1.1“一律”的句法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工具书都认为“一律”兼有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

“一律”做形容词时,意思是“一个样子;相同”;做副词时,意思是“行为、状态适用于全部对象,没有例外”。

下面具体分析“一律”的句法功能。

1.1.1充当状语

“一律”可以在句中直接充当状语,“一律”所修饰的动词大部分是规约性、限制性及处置性较强的动词。

例如:

1)从今天起,不再允许土葬,一律实行火葬。

(《十面埋伏》张平)

2)今后新建高层建筑一律要开辟地下停车场。

(1994年报刊精选)

3)违规携带的一律予以没收、销毁。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4)凡是休假两个月的一律取消浮动工资。

(1994年报刊精选)

5)无证的家禽一律禁止流入市场。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例1中的“实行”,例2中的“要”都是对一定的行为做出规定;例4中的“取消”,例5中的“禁止”都是对一定行为进行限制,这些词都具有很强的处置性,“一律”常常修饰这类词。

其次,“一律”后的动词常常受“不”否定或由“不”构成。

在CCL语料库所有含有“一律”的5234条语料中,“一律不”的搭配占了947条。

如:

6)他事后回忆说:

“保安接到命令,所有记者一律不能入内。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7)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和建设。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8)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冬季期间,黄龙都将实行封闭式保育,这期间,景区一律不接待游客。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9)各类家具“三包”期限一律不得低于6个月。

(1994年报刊精选)

10)不按规定办理的外来人员一律不予录用。

(1994年报刊精选)

11)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

(1994年报刊精选)

例6-8中,“一律”所修饰的动词也受“不”的否定;例9-11中,“一律”所修饰的动词是由“不”构成的。

“一律”也可修饰形容词,最常见的是“一律平等”,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其他用例还有:

12)蚊帐被单一律雪白。

(《玉卿嫂》白先勇)

13)三个人高矮不一,步态却一律迅疾。

(《岸上的美奴》迟子建)

14)其实宽大政策不是不分罪恶轻重一律宽大。

(《吕梁英雄传》马峰)

15)一切便如牛津大学古老的建筑,朝外的窗子一律窄小且有铁栅,朝内的窗子一律宽大明亮别有洞天,据说其原因便在于……(《读书\vol-169》)

“一律”做状语也可以修饰名词,这些名词都是动核化后进入述位的名词。

受“一律”修饰的名词大都用来说明物品的颜色材质,人物的相貌仪表、武器装备等方面。

例如:

16)茶桌是碎砖砌的,条凳一律本色白茬,又宽又大。

(《烟壶》邓友梅)

17)歌厅中的小姐们尽管一律中国面孔,却一律英文名字,不是熟人,小姐们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芳名。

(1994年报刊精选)

18)士兵们一律黑制服挎长枪。

(《白鹿原》陈忠实)

19)全师两万多人,戴的一律钢盔,穿的一律力士鞋。

(《红日》吴强)

20)对犯罪分子,他深恶痛绝,无论什么人来说情,一律铁面一张。

(1994年报刊精选)

其中,例16是对颜色材质的描述,例17-18是对相貌仪表的描述,例19是对武器装备的描述,例20是对面部表情的描述。

1.1.2充当定语

形容词“一律”可以充当定语,充当定语时一般需要加“的”。

如:

21)那孙守财舒了口气,掏出烟袋,冷冷地说:

“……民兵队长,俺们都是老中农,一律的待遇,政府对待老东山怎么样,也该对我怎么样,省得人家闲话政府不公平,不错吧?

”(《迎春花》冯德英)

22)这种矛盾,反映了人们把握生活的不同方式,如果用简单、一律的思想方法去对待,恐怕免不了会凿方枘圆的。

(《读书》)

23)其实,读者从书中自能判断,这几位长者的思路、侧重与推论,彼此间是相当的不同——我以为本不是简单套用个整齐一律的“主义”标签贴上后即可了结的。

(《读书》)

24)舆论监督的前进道路上并非铺满了鲜花,并不都是一律的赞扬声。

(1994年报刊精选)

例21中,“一律”作“待遇”的定语,意思是“相同的待遇”;例22中,“一律”和“简单”一起作“思想方法”的定语,意思是“简单的、相同的思想方法”。

例23-24中的“一律”也可做类似的解释。

1.1.3充当谓词性成分

形容词“一律”可以单独做谓语或做谓语中心语。

例如:

25)这种便衣警察在日本又称作“刑士”。

着“便衣”而又服饰一律,这本身就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令人可笑。

(《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桑逢康)

26)他天性好客,对待无名作家与成名作家态度一律。

(《读书》)

27)麻烦的是,作家们的脾气中外一律:

文章总是自己的好。

(《读书》)

28)供奉的神也不一律,从圣贤忠良到天子以及皇亲国戚,都有被供奉的资格。

(《南归杂记》唐韬)

29)这样,同一位艺术家的不同作品,其市场价格也就不可能一律。

(1994年人民日报)

例25-26中,“一律”单独做谓语,例27-29中,“一律”做谓语中心语,“一律”的主语分别是“服饰”、“态度”、“作家们的脾气”、“供奉的神”和“其市场价格”。

由“一律”构成的主谓短语常常做定语,例如:

30)雕版印刷就是仿照印章和石刻的办法,选用硬质木料锯成大小一律的木板,在上面刻制字画,再印刷出书。

(《儿童百科全书》)

31)这些内容一律,开本和封面花样无穷的书比《圣经》的中文版本要多得多。

(《读书\vol-152》)

32)那时全国最时髦的装束,是男女一律的蓝布和灰布中山装,后来因此在西方博得“蓝蚂蚁”的徽号。

(《读书\vol-073》)

例30中,“大小一律”做定语修饰中心语“木板”;例31中,“内容一律”做定语修饰中心语“书”;例32中,“男女一律”做定语修饰中心语“中山装”。

1.1.4充当宾语

形容词“一律”可以充当宾语,但是可与之搭配的动词有限,一般只限于“强求”和“不求”两词。

例如:

33)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律。

(1994年报刊精选)

34)拍卖期限不求一律,可由卖方根据买方的要求或开发用途确定,可长可短。

(1994年报刊精选)

1.2“全部”的句法功能

目前对“全部”的词性认识并不一致。

本文采用《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说法,认为“全部”兼做名词和副词。

“全部”做名词时意思是“各个部分的总和,整个”,做副词时“表示所有部分都包括在内;全”。

1.2.1充当状语

“全部”可直接做状语,一般不带“地”,例如:

35)1日起,北京地铁13号线全部使用国产新型列车。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36)我们几乎把老师的话全部抄进了作文簿。

(《流泪的淮河》戴厚英)

37)最近,他把一生积累的资料翻箱倒柜全部清理了一遍。

(作家文摘\1997)

以上各例中不带“地”的“全部”分别修饰谓语中心语“使用”、“抄”和“清理”。

“全部”做状语,也有带“地”的情况,例如:

38)文学创作是脑力劳动,它的工艺过程不可能全部地直接显示出来。

(《读书\vol-058》)

39)结婚后,老伴为了他,把个人的抱负收拾起来,或者说是全部地加入到他的理想中。

(《雕花烟斗》冯骥才)

“全部”偶尔也可修饰形容词,如:

40)德国警方称已公布的本·拉丹音像带全部真实可靠。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41)机上人员全部安全。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42)而他所说,也并非全部虚幻!

(《雪驹》冯苓植)

以上例句中,“全部”做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都是形容词,他们分别是“真是可靠”、“安全”和“虚幻”。

1.2.2充当定语

“全部”也常常做定语,修饰限定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进行总括。

“全部+NP”结构能够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等句法成分,以充当宾语的情况最为常见。

例如:

43)全部鉴定只写了两个字:

一般。

(《无处告别》陈染)

44)生活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它是充满矛盾的,动荡不定的。

(《人啊人》戴厚英)

45)不到两年时间,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租金。

(《作家文摘》)

46)他的解决问题,就是消灭我们的全部力量。

(《红日》吴强)

例43-44是“全部+NP”作主语,例45-46是“全部+NP”作宾语。

“全部”做定语,一般不带“的”,以上是不带“的”的情况,带“的”情况如:

47)现在,科学家正在努力,想把人类全部的遗传密码翻译出来,估计到2000年左右可以完成。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8)从此,他对音乐的全部的爱,便都倾注在这把小提琴上。

(《马思聪和胞兄马思齐》姚文奇)

此外,作定语时“全部”还可以和数量词语搭配使用,直接显示总括范围的大小。

例如:

49)数据显示,上周全部4个交易日的油价均保持在每桶29美元以上。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50)《巴金全集》26卷中有17卷,《巴金译文全集》的全部10卷都是用巴老给王仰晨的信作为“代跋”的。

(《巴金与王仰晨》肖关鸿)

例49中,“全部”和数量短语“4个交易日”搭配使用,直接说明所总括的就是“上周四个交易日的油价”;例50也可做类似的解释。

1.2.3充当主语中心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51)自然中的全部都可通过艺术之手的拨动而进入人的视野。

(《融入野地》张炜)

52)她想要的全部就是查尔斯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她。

(《戴安娜》陈越)

以上两例,“全部”均充当做主语的中心语。

53)她已经把自己悉数交给了这片土地,几乎为它献出了全部。

(《柏慧》张炜)

54)就是有亲身的经验,也不能以局部代替全部,更不能以个人的经验下结论。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55)舞蹈是我生命的全部。

(《笼罩西方艺术界的艾滋病阴云》子规译)

56)只要有一句套话能感动你,能激励你,我觉得已经比一本书的全部更有价值。

(《英雄无泪》古龙)

例53-54中,“全部”做句子的宾语;例55-56中,“全部”做宾语的中心语。

1.3“一律”和“全部”的句法比较

1.3.1“一律”和“全部”的句法功能相同点

1.3.1.1都能充当状语

“一律”和“全部”都具有副词的词性,都能够充当状语。

例如:

57)而对于今后将发行新股的企业,将一律按照新政策发行。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58)为了以示尊敬、以示近乎,大家楞能把人家的名和姓给忘了,一律称其为“大组长”!

(《猫腻》冯苓植)

59)这一工程将全部按照国家规定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实施。

(1996年人民日报)

60)我们几乎把老师的话全部抄进了作文簿。

(《流泪的淮河》戴厚英)

1.3.1.2都能充当定语

“一律”和“全部”也都可充当定语。

61)这种矛盾,反映了人们把握生活的不同方式,如果用简单、一律的思想方法去对待,恐怕免不了会凿方枘圆的。

(《读书》)

62)人家本来好么,无论官兵夫,一律待遇。

(《夜发灵宝站》吴伯箫)

63)不到两年时间,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租金。

(《作家文摘》)

64)生活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它是充满矛盾的,动荡不定的。

(《人啊人》戴厚英)

1.3.1.3“一律”和“全部”都能进入的格式

1.一律/全部+是+NP

65)售货人用的一律是电子秤。

(1996年人民日报)

66)王家的住宅,占去村子的一小半,一律是青灰色的大瓦房。

(《苦菜花》冯德英)

以上例句中的“一律”换成“全部”是完全可以的。

67)此次调查对象全部是已婚女性。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68)车上坐的全部是从那里打工返乡的打工族。

(同上)

同样,这些句子中的“全部”也都能换成“一律”。

2.一律/全部+形式动词

“一律”和“全部”都可以修饰形式动词,如:

69)公安部要求,对违章记满12分的驾驶员,一律进行重新考试。

(同上)

70)在商谈中,双方都重申,劫机犯原则上应一律予以遣返。

(1994年人民日报)

以上例句中的“一律”换成“全部”是完全可以的。

71)上海口岸要求美国入境旅客全部进行健康申报。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72)对这两批逃避海关监管走私出境的侵权货物,九龙海关全部予以没收并按有关规定作了处罚。

(1994年报刊精选)

同样,这些句子中的“全部”也都能换成“一律”。

3.不论X,一律/全部

“一律”和“全部”都能够和“不论”、“不管”、“无论”等词搭配使用,如:

73)这家的主人不懂书但喜收书,只要送到门上,不论完缺一律收入。

(读书\vol-090)

74)从那以后,古竹镇的所有工程不论大小,一律实行公开招标。

(1994年人民日报)

以上例句中的“一律”换成“全部”是完全可以的。

75)第三种思路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论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全部进入人才市场。

(1994年报刊精选)

76)20多名军人子弟不论成绩高低全部被接收进两所重点学校。

(1993年人民日报)

同样,这些句子中的“全部”也都能换成“一律”。

1.3.2“一律”和“全部”的句法功能不同点

1.3.2.1充当状语的差异

两者做状语时所修饰的动词类型不同。

如上文所述,“一律”所修饰的动词多为限定性和处置性较强的动词,如“实行、要、用、予以、取消、禁止。

“一律”后的动词常常受“不”否定或由“不”构成。

而能够受“全部”修饰的动词范围较广,所受限制较少。

“一律”主要表示一种主观规定性,而“全部”既可以表示主观规定性,又可以表示客观陈述性。

例如:

77)各类经济实体一律不得冠以党政机关的名称。

(1993年人民日报)

78)合同期限为30年,产品全部在中国销售。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79)次日,这条路线上的公共汽车全部罢了工。

(《一波三折》方方)

例77-78均出自法律条文,表达了法律条文对某一行为主体行为的规定。

与前两例不同,例79则是陈述了“公共汽车都罢工了”这一客观事实。

状态动词是表示生理、认知或心理状态的动词。

“全部”可以修饰状态动词,“一律”则不行。

例如:

80)江湖之中,本就有很多不求闻达的异人,钟老先生虽然博闻广见,也未必能全部知道。

(《圆月弯刀》古龙)

→*江湖之中,本就有很多不求闻达的异人,钟老先生虽然博闻广见,也未必能一律知道。

(《圆月弯刀》古龙)

81)不论我们懂得多少知识,也无法全部了解宇宙的所有奥秘。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不论我们懂得多少知识,也无法一律了解宇宙的所有奥秘。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知道”、“了解”等表示了一种心理状态,属于状态动词。

例80-81中“全部”分别充当“知道”和“了解”的状语,但是将以上两例中的“全部”换为“一律”句子都行不通。

在CCL语料库中我们也没有检索到“一律”做状语修饰“知道”、了解“等状态动词的用例。

1.3.2.2充当定语的差异

“一律”的副词意义来源于“一律”的形容词意义,但是在现代汉语中“一律”并未完全虚化为副词,还保留了形容词的用法,也就是充当定语,意思是“一个样子”。

例如:

82)人家本来好么,无论官兵夫,一律待遇。

(《夜发灵宝站》吴伯箫)

83)这种矛盾,反映了人们把握生活的不同方式,如果用简单、一律的思想方法去对待,恐怕免不了会凿方枘圆的。

(《读书》)

例82中“一律待遇”的意思是“官兵夫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例83中“一律的思想方法”的意思是“相同的思想方法”。

“全部”最初是一个名词性词组,意为“整个部族”、“整个部类”或“整个部队”,而后逐渐演化为一个实词,意义泛化为“各个部分的总和,整个”,具有名词性,可修饰名词做定语。

例如:

84)不到两年时间,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租金。

(《作家文摘》)

85)生活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它是充满矛盾的,动荡不定的。

(《人啊人》戴厚英)

例81中“全部租金”的意思是“所以的租金”;例82中“生活的全部魅力”的意思是“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魅力,生活中所以的魅力”。

1.4小结

本部分主要探讨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一律”的句法功能。

“一律”主要做状语,形容词“一律”可以做定语,还可以做谓词性成分,有时也能做宾语。

第二,“全部”的句法功能。

“全部”主要做状语,常常做定语,还可以做主语中心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第三,“一律”和“全部”的句法比较。

“一律”和“全部”都能够修饰表示提出要求或禁止的动词,“全部”可以修饰状态动词,“一律”则不行。

二、“一律”和“全部”的语义比较

2.1“一律”和“全部”的词语义比较

副词“一律”和“全部”在语义上都表示总括,具体可分为“统指”和“逐指”。

2.1.1统指

“统指”是从总体上指称由个体事物或有关行为动作组成的类聚,或指称由部分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律”和“全部”在表示“统指”上既有相似又有区别。

两者都能够指称由个体事物或有关行为动作组成的类聚。

例如:

86)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白杨礼赞》茅盾)

87)我们单身教师一律两个人一间宿舍。

(《我爱每一片绿叶》刘心武)

88)全连队的枪,一律一式,鲜明透亮。

(《红日》吴强)

89)有一天站里所有的自行车胎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