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857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8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课题

不进位加法

备课

教师

盛金玲(二年级)

教学内容

12页例1、13页例2

已学过的

相关知识

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后续教材

还将学习

的内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节内容

在课标中

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

目标

1.通过计算,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材的

编排意图

1.例1是计算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从解决问题中引出加法算式“35+2”,其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相关知识。

2.由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开始,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所以教材通过小精灵明确直接提出了口算的要求,复习口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理解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小精灵聪聪提示大家“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而引出笔算。

3.为了突出竖式的写法,教材结合小棒图呈现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既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列竖式时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的发映出竖式计算的过程,特别是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4例2仍然以主题图中的内容为背景,计算二

(1)班和二

(2)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引出加法算式“35+32”。

5例2教学两位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重点解决竖式对位问题,并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6.教材采用了与例1相同的编排方式,结合小棒图有序的呈现了“35+32”的竖式计算过程。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列竖式时要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7.教材通过小精灵启发学生观察虚线框中竖式计算的过程,并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一位加起的,思考竖式计算的顺序,适当强调了先从个位加起。

8.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看图写竖式和根据横式写竖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法的竖式写法和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9.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两道练习题,每一题中都安排了一道一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如:

5+43,重点突出如何列竖式特别是如何对位的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发现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每个班有两名老师带队是什么意思?

3.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

怎样列式?

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

(板书:

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用5和2相加,不用3和2相加?

师:

像这样的加法不仅可以用口算算出结果,还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想不想试一试?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

(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

(相同计数单位的数)(35人用3捆5根表示,2人用2根小棒表示,合起来时,根与根合起来,能明确个位和个位对齐)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5)计算2+35,说一说你又有什么发现?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

(1)班和二

(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列出算式:

你能列出算式吗?

争求不同意见,并说明理由。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

(思考:

你能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数吗?

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

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

计算时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

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补充课题,板书:

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

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1二

(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二

(1)班和二

(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2=35+32=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课题

100以内进位加法

备课

教师

盛金玲(二年级)

教学内容

14页例3

已学过的

相关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后续教材

还将学习

的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内容

在课标中

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

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材的

编排意图

1.例3仍然以主题图为实际背景,计算二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引出加法算式“35+37”,使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例3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中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位的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3.教材采用与例1、例2相同的编排方式,结合小棒图有序的呈现了“35+37”的竖式计算过程。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加法中当个位相加满十时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

4.在竖式计算中重点突出个位5加7得12,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的写法。

一方面重视了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另一方面突出了竖式中进位的写法。

5.“做一做”重点巩固进位加法中如何进位的问题,要求不仅能“做”,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9=        6+7=      9+8=   4+7=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5+43=           35+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师:

35+7=个位上5+7满十了怎么办?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课前复习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加深对进位的认识,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

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将口算得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你能列出算式吗

4.列出算式:

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

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

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

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

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

5加7满10后怎么办?

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怎样向十位进一,个位上怎样写?

【设计意图:

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

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100以内进位加法

3二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7=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课题

不退位减法

备课

教师

盛金玲(二年级)

教学内容

18页例1

已学过的

相关知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后续教材

还将学习

的内容

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笔算减法

本节内容

在课标中

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

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材的

编排意图

1.例1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材通过解决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在美国和俄罗斯所得金牌数的比较中引出减法算式“36-23”。

2.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教材在这里直接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3.为了让学生掌握减法竖式的写法及计算过程,教材特意在虚线框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其目的是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先从个位减起。

4.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看直观图写竖式计算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法的竖式写法和从个位减起的计算顺序,并且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的计算,还要能说胡“想”的过程。

其中第2题的两个题目体现了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个位相减得0;十位相减得0;这里,通过’想”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出现错误。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口算45+3=32+60=56-3=61-20=21+8=50+48=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

通过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训练,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在口算中加深对“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认识,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二、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奥运会吗?

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

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的?

你知道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

位居前五的有哪些国家?

他们分别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不知道吧?

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课件出示)数学书17页金牌榜看到这张金牌榜,你马上发现了什么?

(中国的金牌数是51枚排名第一)作为中国人你有有什么感想呀?

(骄傲自豪)你还知道了什么?

(美国排第36枚,排第二……)

1教学例题: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

大家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谁能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读一读?

2.你能列出算式吗?

为什么要用减法?

三、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1.得多少?

会算吗?

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试算)

全班交流算法

A摆圆片

指名上黑板摆,边摆边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

提示:

摆的多少?

怎样去拿?

学生讲完后做干扰性提问:

刚才你在拿3个圆片时为什么从个位拿?

从十位拿行吗?

为什么?

刚才你拿2个圆片的时候从个位拿行吗?

为什么?

B列竖式

指名上黑板板演,板演完问:

为什么这样列式?

(预设:

加法竖式就是这样列的)然后给大家说说是怎样算的?

追问:

为什么6要减3,3要减2?

C两种方法对比讲解:

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答案,一起来看XXX同学先在十位上摆了3个圆片,表示?

(3个十)又在个位上摆了6个圆片,表示?

(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6)然后怎样去拿?

先从个位拿走3个一,在竖式中就要先算6-3,还剩几个一?

(3个),所以6-3得到的3在竖式中写在什么位置?

(个位),再从十位拿走2个十,所以竖式中用3-2,还剩几个十?

(1个),这个1在竖式中写在什么位?

(十位),合起来就是13.

2小结:

从摆圆片的过程看,我们拿的时候不能随便乱拿,所以在竖式中减的时候也不能乱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

3对比: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从书写格式上看都要相同数位对齐,都要从个位算起),完全一样吗?

哪不一样?

(一个是减法,一个是加法),所以提醒同学们做题前一定看清楚是减法还是加法。

4.练习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5总结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

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

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四、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法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36-23=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课题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备课

教师

盛金玲(二年级)

教学内容

19页例2、例3

已学过的

相关知识

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后续教材

还将学习

的内容

连加连减

本节内容

在课标中

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

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材的

编排意图

1.例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材通过解决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在中国和美国所得的金牌数的比较中引出减法算式“51-36”。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教材通过小精灵聪聪揭示出“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3.教材结合小棒图有序的呈现了“51-36”的笔算过程,清楚地反映了当个位不够减时退位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

4.教学完例2后,教材让学生思考“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进一步强化竖式减法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

5.例3教学被减数的个位是“0”退位减法,教材直接给出算式50-24,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由于有了前面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这里只通过提示“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退位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口算。

15-7=    20-8=    17-9=     13-7=51-6=

追问:

个位上1-6不够减怎么办?

指定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

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

代表团

金牌数

中国

51

美国

36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4.“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

51-36=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思考: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

不能口算怎么办?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

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

①11-6=5,40-30=10,5+10=15

②10-6=4,4+1=5,40-30=10,5+10=15

问:

个位上1-6不够减怎么办?

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

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

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

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提示:

几个几)

  

(2)十位:

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

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

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

(提示:

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

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

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四)1出示:

50-2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思考:

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强调:

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减3。

2.比较51-36和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背景,体会减法的意义;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有效地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

同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

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

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